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 李富摘 要: 通过分析德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高职教育演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高职教育为促进经济增长贡献和增加产业适应性,培育工匠精神的切入途径,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职教育都随产业的发展而进行变革,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各国高职教育都在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两方面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但相对而言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融入更加成熟,发展中国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融入处于起步或者不重视的状态。关键词: 经济发展;国外;高职教育;
2、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g710 : a : 2095-8153(2017)06-0001-05一、德国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一)德国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20世纪60年代后期,为适应经济腾飞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联邦德国政府开始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大力發展高等职业教育。1968年联邦德国政府讨论并通过联邦各州专科学校发展协议,随后首批70余所高等专科学校出现在德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德国经济发展变化和未来职业的发展变化,德国开始举办“双元制”职业学院,延续至今,并对世界职业教育界影响深远。“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出现后,德国职业教育开始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一是将职业划分为18个领域3
3、80多个岗位,然后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二是校企合作设置专业,德国“双元制”职业学院的专业建设工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企业和学校的人士共同组成专业委员会,负责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和修订。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已成为衡量企业社会知名度的重要标杆;此外当前德国职业学院在专业设置时紧跟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渗入新技术,使职业学院专业设置始终走在技术前沿1。德国职业教育也为德国各产业、各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为高质量的“德国制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在德国三分之二的工程师和企业管理者毕业于职业学院,成为德国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的重要依靠。(
4、二)德国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德国双元制在企业和学校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主要实践内容在企业完成,学生要进入双元制学院进行学习,首先应向相应企业提交申请并签约成学徒,然后再凭学徒合同申请职业学院。企业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企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知识的关联度2。德国的企业非常注重产品质量,把信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因此学生去企业学习,如果表现不好,就会收到企业的警告,承担相应责任,降薪甚至失去这个工作机会。较早接触企业和客户的经历,遵循企业严谨规章的习惯,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培养了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塑造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精神,即严格照操作规程办事,进益求精
5、,而正是这种工匠精神为高水准的“德国制造”打下了扎实铺垫。二、新加坡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一)新加坡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新加坡1965年独立成国后,短短三十年就跨入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这其中职业技术教育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建国之初,新加坡国内经济濒临崩溃,为了恢复经济,新加坡决定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劳动密集型工业,因此急需大量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因此新加坡开始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建立成人教育局,改组新加坡工艺学院,初步形成了由低到高的职业教育体系。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纵深推进,新加坡经济发展由前期的替代进口型转为出口导向型,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求更多技术水
6、平高的人才来支撑,因此新加坡开始向技术教育进军,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开设了大量的工艺和职业专科学校,并将新加坡工艺学院扩展为大型多科性工艺学院;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加坡经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高科技工业,推进技术革新,大力推广行业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新加坡借鉴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理念,提出了“教学工厂”的职教模式,即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强化知识,掌握技能3。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新加坡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配合经济新发展战略,新加坡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激发职业教育的潜能。目前,分
7、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新加坡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新加坡教学工厂就是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第二年就必须在教学工厂实习, 然后再到不同企业实习一段时间,通过理论教育和教学工厂、企业的实践训练,让学生熟练专业技术,而且塑造他们负责和勇于承担的工匠精神,培养不断拼搏、努力钻研的创新能力和精准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工匠精神的培养也贯穿在高职教育师资的选拔中。新加坡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大学毕业,并且在企业工作三年以上,不仅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具备较强的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高职教育
8、老师关注新技术、新工艺,并应用于教学已经成为工匠精神融入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另一种表现。三、日本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日本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日本的职业教育起源较早,早在19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就颁布了农业学校通则、商业学校通则,标志着职业教育制度在日本的正式确立。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目前已形成了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涵盖职业高中、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等多个层次,办学形式较为灵活,适应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科技和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有较大的需求,为此日本文部省1962年颁布文件,设立高等专门学
9、校。日本高专采用5年制的教育体制,为日本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技术实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进入企业后很快成为企业的高端技能人才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尽管日本长期经济不景气,社会就业压力很大,但高专培养的人才由于适应社会需求,仍然就业前景很好,目前日本高专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互相贯通,已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endprint(二)日本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日本的各大高职院校将高超的技能、敬业的精神、共同发展的理念和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定为学生的职业人生目标,这些都体现了“工匠精神”的理念。日本的高职院校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10、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塑造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一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注重“就业体验”环节,让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各个岗位对专业技能要求,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得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于将来的就业;二是课程设置以提高专业技能为主,兼顾了理论和实践,涵盖一般教养、专业课和实习,其中专业课的课时占整体课时的80%左右,而专业课的教学主要以实习和实践为主。通过实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内容并积累工作经验、熟悉企业的严谨工匠精神。三是日本高职教育就业指导也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的,学生入学之日就分配了指导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培养学生个性和精益求精的
11、思想,并指导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日本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教育类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所授專业的实际操作方面的专业技能。这就从某种程度上保障了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企业具体岗位能力要求一致,同时企业工匠精神的要求也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四、美国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美国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19 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工农业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1862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莫雷尔法案,拨地和赠予经费给各州兴建农工学院,即“赠地学院”。赠地学院的建立满足普通教育没有涉及的实际需要,创办农业和机械学院,满足了农业发展
12、的需求,同时为美国工业界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因此“赠地学院”也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雏形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美国政府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社区学院和私立大专成为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2012年,美国教育部发布投资美国的未来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蓝图,对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提出明确要求,联邦政府授权各州政府确定高增长行业、高需求职业,以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传授给学生社会需求的技能。美国虽然没有单列的职业教育体系,但除社区学院和私立大专外,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中也广泛实施着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多途径培养的发展模式,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正是基于此,虽然美国只有230多年的历史,但经历
13、了从殖民拓荒地成为世界霸主,社区学院也成为美国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国际竞争态势及高技术发展引发对技术人才新的需要, 同时处于经济、社会、文化的考虑,促使联邦政府出台了多项改革计划,更关注学生职业生涯与终身发展。(二)美国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美国劳动部一项统计显示,未来20年里,将大幅减少对中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增加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及州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及专项资金支持等政策,吸引企业加入校企合作,促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加入了合作办学的队伍,为未来培养优秀的雇员,学校也投入大量
14、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发展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校企合作双方的内容包括人员的配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实践内容的确定、技术技能鉴定标准的设立,以及项目评估标准的实施等方面,确保了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也确保了企业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中的传播。五、巴西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一)巴西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巴西政府在1937年的宪法中规定从业者在就业前应该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训练,并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综合大学和技术专科学校。20世纪40年代巴西工业发展较快,大规模的集约生产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巴西政府创立了国家贸易培训服务中心和国家工业培训服务中心,专门为工商业界培训较高素养的技术工人。2
15、0世纪60年代,巴西进入军人统治阶段,进口替代经济战略逐步转向进口替代与促进出口相结合的发展战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也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到1978年职业技术学校和实现职业化改革的学校已有学生150多万人。1987年巴西制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政策,建立更新职业教育教学设备、国家“职业证书”制度、强化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和开展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等内容6。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趋势加强,产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技术工人的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巴西职业技术教育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调整。为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巴西向企业收取工资税、向农民收取农产品销售税,将这些税款作为办学
16、经费拨给职业技术教育,并以立法形式规定。巴西相关法律还规定,每一个拥有20个雇员以上的企业都要安排一个学徒工实习,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薪酬和交通伙食费,这种规定也保证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二)巴西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巴西的职业技术教育由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校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组成。巴西的校外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系统与学校教育系统互相并列,又互相连接,成为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有力补充。巴西双体系职业教育贴近职业实践、符合经济需求,为巴西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劳动者,也得到了德国、瑞士、法国等多个国家认可与合作。巴西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以振兴民族经济为目的的,以经济和就
17、业为导向的,巴西职业技术教育注重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查分析,从而决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并通过建立职业技术教育数据系统,建立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质量追踪制度,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估,为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和规划提供基本的数据,从而建立更贴近职业实践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此外,巴西职业技术教育注意与企业密切合作,巴西强大的校外培训机制本身也是在企业家倡议下建立的,是企业支持和控制的。这使得巴西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特点,这也是工匠精神的着眼点,培养企业文化和实践需求的高技能人才。endprint六、印度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一)印度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印度1947年独立后,把发展经济
18、作为首要任务,在1986年印度府政颁布国家教育政策,明确规定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计划到2020年培训5亿技术人员7。在印度的职业教育中,it职业教育影响最大。印度软件产业非常成功,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气,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达。印度的it职业教育培训为印度的软件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端技术人才,促进了印度it产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印度政府认为,培训足够的技术型劳动力对于保持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因此在印度政府国家预算中,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重点倾斜。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印度政府在2007年提出了“职业训练提高计划”项目,计划采取了全方位的措施,
19、包括提高培训机构综合实力、设立创新基金与激励基金、加强课程开发、加强物资资源投入等方面。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年轻人众多急需大力培养,以致印度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希望通过对年轻人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将人口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印度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包含多个层次,其中工程技术教育在印度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较高层次,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印度职业教育中颇具盛名和成效最显著的教育形式,在专业教育方面更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在印度,工程技术教育采用四年制,虽然属于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但与三年的普通本科教育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显示印度对高职教育的重视。此外,近年来,印度开始推行职业学士学位的设置,解
20、决了印度职业教育的学历性问题,也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生进一步深造打通了通道,对于印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二)印度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印度高职教育的工匠精神培育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中,如工程技术教育主要设置计算机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生化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冶金与材料工程、制药工程等工科专业,强化工匠精神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渗透。为促进校企合作,把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印度职业教育强化企业的参与性,如印度it教育的投资主体除政府外,还有很多是国内外大企业,各级政府也从多方面对企业的办学行为进行支持,而且印度政府在相关条文中明确规定,高技术企业每年需要
21、提取6%的营业额作为教育培训费,用于所属信息技术学院或培训基地的建设。1994年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推行学士学位职业教育计划,对职业学士学位根据企业的要求规定了严格的人才培养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课程内容部分不超过40%,并且规定课程由企业和大学合作开发,强调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突出实训、实践课程的主体地位,并对实训设施和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些都有助于工匠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七、 马来西亚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一)马来西亚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1957年马来西亚开始工业化进程,公布了“新工业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进口替代消费品工业。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马来西亚开始对教育结构进行
22、调整,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比重。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马来西亚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1970年马来西亚颁布“新经济政策”,再次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为解决学生所学技能偏重理论、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马来西亚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职业教育地位,一方面对职业教育专业进行调整,砍掉了一些与现行经济发展关联度不大的专业,同时创办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农业大学等,加紧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经济转型时期的人才需要8。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开始发展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需要廣大从业人员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应变
23、能力,相应的马来西亚职业教育开始在课程设置上着手进行针对性改革,以适应科技和市场的快速变化。20世纪90年代,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迁,马来西亚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为使学生熟悉科学技术,通晓经济知识,用“综合生计划”取代“生活技能科”,设立就业与训练委员会。马来西亚政府和私营部门正在考虑构建职业教育新的治理机构,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所有相关部门的整体监管与协调,以保障职业教育中的绩效管理、课程开发、培训方案以及经费等各方面事宜得到合理协调,打通不同部门指导下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路径。(二)马来西亚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马来西亚高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是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各行业的领导企业被要求指导相应行业部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鼓励产业、行业界的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快速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肌肉注射的介绍
- 2024中国电信山东泰安分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开招聘60名高校毕业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限公司嘉兴市分公司招聘2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三新供电服务公司拟招聘供电服务职工7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04版叉车司机职业健康保险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标的的权利要求
- 刺灸法-毫针刺法课件
- 2024年度移动应用开发与推广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智能家居系统集成与升级合同
- 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习题EX1.矢量空间
- 国家开放大学《小企业管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实验10 反射弧分析与脊髓反射课件
- 《讲文明 懂礼貌》班会课件 (共19张PPT)
- 食品分析习题(有答案)
- 工程造价实训任务书
- 《古朗月行》-完整版PPT
- 中学德育课程体系
- 学校膳食委员会成员及职责-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MSOffice应用课件
- 《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