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元元毕业.pptx 2016-06-02._第1页
田元元毕业.pptx 2016-06-02._第2页
田元元毕业.pptx 2016-06-02._第3页
田元元毕业.pptx 2016-06-02._第4页
田元元毕业.pptx 2016-06-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指导老师:李红宾指导老师:李红宾l学生姓名:田元元学生姓名:田元元l学生学号:学生学号:201450317129201450317129l学生班级:纺织工程学生班级:纺织工程14211421高分离性非织造布基复合高分离性非织造布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内容内容方法方法实验实验分析分析背景背景现状现状展望展望背景纳滤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膜分离过程,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但在国内,纳滤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国外晚了几乎将近二十年。现状就目前市场来看能够适应苛刻条件下的纳滤膜的种类也比较的单一,对不同分子量的截留程度、亲水性等综合性能的要求也不能很好的满足。所以

2、相关膜领域内的研究人员对膜的改性等方面重点研究,来提高其分离效率,使其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研究内容与方法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在非织造布表面制备聚砜超滤膜,得到聚砜(PSF)/非织造布(NWF)复合基膜,后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通过在聚哌嗪酰胺内部引入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形成纳米水通道,进而在保持较高的截留性能的同时提高纳滤膜的水通量,提高复合纳滤膜表面亲水性。实验分析实验分为两个部分 :1、膜的结构表征,包括红外表征;电子显微镜表征;原子里显微镜表征2、膜的最佳分离性能的测试,有最佳的改性单体的浓度;温度;压力红外表征图图中1635cm-1处出现酰胺(-CONH-)的特征

3、峰,3435cm-1为哌嗪环上-NH的吸收峰,2930cm-1和1435cm-1为苯环的振动吸收峰,复合膜表面的红外光谱图在1653cm-1处没有酞氯( -COCL)的吸收特征峰。0.02与0相比,红外光谱图的1724cm-1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新的特征吸收峰 (C=O)。电子显微镜表征和原子力显微镜图膜的结构表征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聚酰胺层中确实引入了一层功能层。改性浓度既要有好的水通量,又要有不错的截留率,分析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最佳的改性单体的浓度是0.02g/L。温度可以看出想要得到好的分离性能的最佳温度是35。压力本次试验得出的最佳压力为0.7mpa。实验结论采用傅立叶红外

4、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来观察膜的结构表征,从而来检测在聚哌嗪酰胺内部引入来观察膜的结构表征,从而来检测在聚哌嗪酰胺内部引入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通过对不同改性单体的浓度、压力、温度等来探究其最佳通过对不同改性单体的浓度、压力、温度等来探究其最佳的改性单体的浓度、压力、温度。还有对不同盐离子截留的改性单体的浓度、压力、温度。还有对不同盐离子截留效果的检测。可以得出要想得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复合纳效果的检测。可以得出要想得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复合纳滤膜的改性单体的浓度是滤膜的改性单体的浓度是0.02g/L0.02g/L,最佳的温度是,最佳的温度是3535,最佳的压力条件是最佳的压力条件是0.7mpa0.7mpa。展望目前,高分子纳滤膜材料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纳滤膜的渗透通量及分离选择性等分离性能还需进一步提高,才能解决膜的污染问题并延长使用寿命。非织造布基复合纳滤膜采用非织造布作为支撑基体,聚酰胺为分离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