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名词解释_第1页
局解名词解释_第2页
局解名词解释_第3页
局解名词解释_第4页
局解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三角区域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由于面静脉在口角以上缺乏静脉瓣,故可以通过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注入颅内的海绵窦,还可以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当口角以上面部感染处理不当时,致病菌可以通过上述交通途径至海绵窦,引发颅内感染。2、腮腺咬肌区:此区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后窝,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上界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界为下颌体下缘。其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与神经、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3、咬肌间隙(mas

2、seter space):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狭隙。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进入此间隙,从咬肌深面进入该肌。此间隙前邻第三磨牙,后为腮腺。第三磨牙与腮腺的感染,均可使致病菌进入此间隙。4、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是位于翼内肌和下颌支之间前邻颞肌、颊肌,后为腮腺、下颌支后缘。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核下牙槽动脉、静脉及疏松的结缔组织。此间隙向前与颊肌和咬肌之间的颊间隙相通,向后、内隔颈深筋膜浅层与咽外侧间隙相邻,向上与颞下间隙想通,向前、下与舌下间隙相通,向外经下颌切迹与咬肌间隙相通。5、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是位于下颌体的

3、内侧,上界为口腔底黏膜,下界为舌骨舌肌和下颌舌骨肌,前外侧为下颌舌骨肌线以上的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后界为舌根。此间隙内有舌神经、舌下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血管、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舌下间隙向后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处与下颌下间隙相通,向后上通翼下颌间隙,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通。6、 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对脑神经共同组成“腮腺床”。7、 神经点(nerve point):颈丛皮支浅出深筋膜的集中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8、 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在其前方经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4、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为头部出血时的临时压迫止血点。9、 Sibson筋膜: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称为胸膜上膜(suprapleural membrane),又称Sibson筋膜,起悬吊作用。行肺萎陷手术时,需切断上述筋膜,才能使肺尖塌陷。10、 椎动脉三角(triangle of vertebral artery):由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界为颈长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围成的三角。该三角的尖为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后方有胸膜顶、第7颈锥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肋颈;前方有颈动脉鞘和膈神经、甲状腺下动脉及胸导管(左侧)等。

5、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锥动脉、锥静脉、甲状腺下动脉、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11、 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两端连于皮肤和胸肌筋膜之间的纤维束,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12、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位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层筋膜又称锁胸筋膜。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和胸内、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至胸大肌、胸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亦穿出该筋膜入腋窝,分别注入腋静脉和腋淋巴结。13、 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方斜下内下方

6、的肌肉筋膜裂隙,长45 cm,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14、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上方返折形成腹股沟韧带。15、 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及腹横肌腱膜组成。在脐下45cm以下三层扁肌的腱膜均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鞘后层缺如,形成一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或半环线。线以下部分,腹直肌的后面,由浅入深仅有增厚的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16、 腹股沟三角(inguinal triangle)(又称Hesselbach

7、三角):为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界为腹壁下动脉,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17、 盆膈(pelvic diaphragm):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表面的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构成。盆膈有承托盆内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膈肌协同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分娩等功能。18、 会阴(perineum):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此即广义会阴。其境界与骨盆的下口大致相当,略呈菱形,前角为耻骨联合,后角为尾骨尖,两侧角为坐骨结节。菱形前半部两侧以坐骨结节和耻骨下支为界,后半部两侧以骶结节韧带为界。左右坐骨结节之间做一条连线,可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

8、区,前方为尿生殖区,为尿道及外生殖器所在处;后方为肛区,肛门开口于此。狭义会阴在男性指阴囊根与肛门之间的区域;在女性是指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区域又称产科会阴。19、 坐骨肛门窝(ischioanal fossa)又称坐骨直肠窝(ischiorectal fossa):位于肛管两侧,略似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窝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三角区的皮肤及浅筋膜。内侧壁的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以及覆盖它们的盆膈下筋膜,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壁的上部为闭孔内肌、闭孔筋膜及会阴深筋膜,下部为坐骨结节内侧部。前壁为会阴前横肌及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和深部的骶结节韧带。坐骨

9、直肠窝向前延伸到肛提肌与尿生殖膈之间,形成前隐窝。向后延伸至臀大肌、骶结节韧带和尾骨肌之间,形成后隐窝。坐骨肛门窝内,除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还有大量的脂肪组织,称坐骨直肠窝脂体。20、 肛直肠环(anorectal ring):为肛门内括约肌、肠壁的纵行肌,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和耻骨直肠肌在肛管直肠移行处形成的肌性环。此环在肠管的两侧和后方发达,而在肠管前方纤维较少。若外科手术不慎切断此环,可引起大便失禁。21.听诊三角(triangle of auscultation):由斜方肌的外下缘(内上界)、肩胛骨脊柱缘(外侧界)和背阔肌上缘(下界)围成,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六肋间隙,

10、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为方便听诊,可将肩胛骨牵向前外,以扩大三角的范围。22.齿状韧带(denticulate ligamment):在脊髓两侧,软脊膜增厚并突向外侧,形成齿状韧带,有维持脊髓正常位置的作用。23.骨纤维管():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的骨沟处,由外上斜向内下。由前、后、上、下四壁构成。前壁为乳突副突间沟,后壁为上关节突副突韧带,上壁为乳突,下壁为副突。管的前、上、下壁为骨质,后壁为韧带,故称骨纤维管。骨纤维有时后壁韧带骨化,则形成完全的骨性管道。骨纤维管的体表投影在同序数腰椎棘突下外方的两点连线上:上位点在第1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约2.1cm,下位点在第五腰椎平面后正中线

11、外侧约2.5cm。24.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是介于椎管内面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内含脂肪、椎内静脉丛、脊神经脊膜支和淋巴管等,并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的血管通过,正常时为负压。此隙上端起自枕骨大孔,下端终于骶管裂孔。由于硬脊膜紧密附着于枕骨大孔边缘,故此隙与颅内腔隙并不相通。25.钩椎关节(uncovertebral joint):又称Luschka关节。第37颈椎椎体上面的外侧缘有明显向上的嵴样突起,称椎体钩或钩突;椎体下面外侧缘的相应部位有斜坡样的唇缘。相邻颈椎的椎体钩和唇缘共同组成钩锥关节。椎体钩限制上一椎体向两侧移位。增加颈椎椎体间的稳定性。并防止椎间盘向外后方脱出

12、。椎体钩不同方向的骨质增生会引起锥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等颈椎病等不同表现。26.提携角(carrying angle):在正常臂伸直时,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构成向外开放的165°170°角,其补角为10°15°,称为提携角。提携角在0°10°之间为直肘,小于0°为肘内翻,大于15°时为肘外翻。27.肌腱袖(myotendinous cuff):也称肩袖(shoulder cuff)。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经过肩关节周围时,与关节囊愈着,并互相连接形成一接近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称为肌腱袖

13、。加强了稳定性,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常导致肌腱袖撕裂。28.肘窝(cubital fossa):是指肘前区的三角形凹陷,其尖朝向上肢远端。(1)境界 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底由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构成。(2)内容 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肱静脉、肘深淋巴结、正中神经、前壁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29腕管(carpal canal):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30.鱼际间隙(thenar space):位于中间鞘桡侧半深方。前界为掌中

14、隔前部、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手掌的血管、神经;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掌外侧肌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隔后部。鱼际间隙向远端经第1指蹼(pu)间隙通向示指背侧,其近端为盲端。31.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肱三头肌长头在在大圆肌的后方和小圆肌的前方之间穿过,在腋窝后壁上形成两个肌腔隙。内侧者称为三边孔,又称三边隙(trilateral space),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32.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的后方和小圆肌的前方之间穿过,在腋窝后

15、壁上形成两个肌腔隙。外侧者称为四边孔,又称四边隙(quadrilateral space),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通过。33.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肌腔隙内有髂腰肌、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通过。髂腰肌与髂耻隆起之间有一滑液囊,此囊多与髋关节相通。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通过肌腔隙蔓延到大腿根部,并可激惹股神经产生疼痛等症状。34.股鞘(femoral sheath):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伸包绕股动、静脉上段所形成的筋膜鞘,位于腹股

16、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的深方。股鞘呈漏斗状,长3纵行的纤维隔分为3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称为股管,内有脂肪和腹股沟深淋巴结。35.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1)构成 位于股前内测区上1/3部,向上经肌腔隙和血管腔隙与腹、盆腔相通;向下与收肌管相续。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股三角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内侧向外侧分别为长收肌、耻骨肌和髂腰肌及其筋膜。(2)内容 股三角内有股鞘、股管、骨神经、股动脉、股静脉、淋巴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等。股动脉位于股三角中份,其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36.踝管(malle

17、olar canal):屈肌支持带由内踝后下方与跟骨内侧面之间的深筋膜增厚形成,它与内踝、跟骨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向深部发出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又分为4个骨纤维管。通过骨纤维性管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mu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踝管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交通要道,小腿后区或足底感染时,可经此管相互蔓延。外伤出血、管内结构受压,可导致“踝管综合征”。37.收肌管(adductor canal):(1)构成 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为位于股前区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的一个间隙,长约15cm,呈三棱形。其前壁是张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间的

18、收肌腱板,腱板的前方为缝匠肌所覆盖;管的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2)内容 收肌管内为通向腘窝及小腿的结构,由前向后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以及周围的淋巴管等。在收肌管下段,股动脉发出的分支与隐神经伴行。隐神经为股神经进入收肌管的末支,在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穿收肌管前壁,分布于膝关节小腿及足内侧缘的皮肤。收肌管与股三角和腘窝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上下联系,故发生炎症或脓肿时可上下蔓延。股动脉在收肌管下端分出分支为膝降动脉,参与组成膝动脉网。 38.隐静脉裂孔(saphenou):有名卵圆窝。为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或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下方约一横指处,形成一卵圆形凹陷。孔的外侧缘锐利呈镰状,称镰缘,其上、下部呈弓状弯向内侧,形成上、下角。上角向内侧延伸附着于耻骨结节,并与腹股沟韧带及腔隙韧带相续;下角向内侧延伸与耻骨肌筋膜相续。隐静脉裂孔表面覆盖一层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经此筋膜出入隐静脉裂孔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