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0/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1.gif)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0/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2.gif)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0/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3.gif)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0/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4.gif)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0/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5f554541-6dda-4294-9079-e50c0e29124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目录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第 2 节通过激素的调节11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5第 4 节免 疫 调节17第 3 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9第 1 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9第 2 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1第 3 节其他 植 物 激素24第 4 章种 群 和 群落25第 1 节种 群 的 特征26第 2 节种群数量的变化2933第4节群落35第5早生态系统及其第1节生态 系灵统37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第4节生
2、态系统的信第5节生态系统的第6早生态环境第节落群3的替性的构量动环41递稳性的3739434446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第 2 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7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态度观念方面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 ,从而使 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能力方面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 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
3、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 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 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 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人体内环境 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 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 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在 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
4、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 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 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 紊乱并导致疾病。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教学手段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一、参考课时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明确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环境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态度观念方面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 ,从而使 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能力方面通过缓冲物质
5、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 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 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 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人体内环境 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 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在 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 够
6、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 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 紊乱并导致疾病。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教学手段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参考课时一课时二、设计思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要想讲透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内环境的概念 .和外界环境相 比较,内环境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本课时 利用了一个,借助计算机,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充分认识内环境的构成和作用内环境的稳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让学生清楚内环境稳态时各组分的理化指标,从宏观上有一个认识,再分析具体事例,说明这些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不会影响
7、正常的生命活动.再分析事例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为了更明确地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利用投影仪,将由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出现的一些病症展现给学生.最后以一道习题作为知识的巩固和反馈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动物的新陈代谢与植物新陈代谢有何显著不同?单细胞动物是何进行物质交换的?导入: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组成人和动物体的细胞数以亿计,其中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 境接触,那么这些与外界环境隔离的体内细胞生活在什么样 的环境中?它们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引出内环境的知识.什么是内环境?明确体液的组成人
8、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构成概括如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教师需给学生指出的是:体液是由水、无机盐、低分子 有机物和蛋白质构成的.除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均可通过毛 细血管壁,从而为弄清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 .明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材图3 - 15首先使学生明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存在的位置: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存在与血管中;组织液一组织间隙的液 体;淋巴一毛细淋巴管内形成 .然后动态显示三者之间的关 系: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 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只隔着毛
9、细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 巴.教师需给学生指出:毛细淋巴管比壁细胞呈覆瓦状排列 , 组织液中的大部分成分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不能反渗回组织液.淋巴经淋巴循环,由胸导管和右侧淋 巴管进入左右琐骨下的静脉,又回到血液中.总结三者关系如下:通过上述讲解得出结论: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需给学生指出: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 , 从细胞角度看问题就是细胞外液 ,从人体的角度看问题,就 是内环境.根据上面所讲内容,学生讨论总结:与人体内细胞进行 物质
10、交换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有哪些 ?投影仪显示下表: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 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 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 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 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 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图1-2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一个更为抽象、更难以理解的深层 次问题。一般的讲解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可 以引导学生开展资料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等讨论活动,使学 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在资料分
11、析中,5个讨论题是为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设计的,讨论题 1和2围绕有关细胞外液成分的 问题;讨论题3和4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有关;讨 论题5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有 关。要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 5个题的讨论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 学策略。例如,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可以把他们 分成小组,提供充足的时间,放手让他们讨论,并自学课本 上的相关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对于基础较差和 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宜给予适当的引导,再根据教学进程 安排学生分阶段进行讨论。如学习细胞外液成分时,先讨论 1、2题,学习渗透压和酸碱度时
12、,再讨论3、4题,第5题则可以放到“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标题下的“思考与讨论”中去。这样做有利于分散难点,突破每一阶段的 重点。以任务驱动讨论的开展,以讨论促进任务的完成,通过 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最终实现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充分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必修 1中学过的物质出入细胞 的内容,及初中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知识 联系紧密。教材提供了“思考与讨论”和“技能训练”两项 学生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并 建立起与新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时,建议将“技能训练”作为一项
13、任务布置给学生, 要求每一位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独立完成。学生在接受任务 后,会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可能会面 临两个问题:一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是如 何完成的?二是选择哪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这时他们就会产 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老师可提出,为了帮助同学降低完成 任务的难度,同时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要求同学以小组为 单位,在课堂上就自己面临的问题开展讨论,也可根据“思 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是带着任务参与讨 论的,因此会很投入、很积极,讨论的效果就能得到保证。 讨论结束后,应由同学或老师总结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扫清知识上
14、的障碍,为 课下完成任务奠定基础。同时,最好提供给学生一个制作好 的范例,如图解或,使学生明确这项任务的要求,即制作时 首先要注意科学性,其次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在指导学生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应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地、 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例如,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给予及 时评价,成绩可以记入学期总评,或选出优秀作品在课堂展 示、交流、点评等。图1-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练习:P6 一、基础题二、拓展题课后反思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一. 知识方面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二. 态度观念方面通过内环境稳态的
15、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 ,从而使 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三. 能力方面通过稳态的调节机制的调节作用和体温平衡调节实例 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 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教学手段、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参考课时一课时设计思路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 授课后实验的模式。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学生活动教师的
16、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课下完成调查。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 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 稳定情况。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回答问题。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 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不同的人体温变化有何异同?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37 C,处于动态平衡中。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 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 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引 出本节课的
17、课题。学生尝试列举事实。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 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 以证明内环境的 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启发学 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学生观察,回答问题: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水的pH变化明显。可见血浆 pH处于动态平衡中。 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 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 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 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
18、什么结论?说明人体内环境的pH处于动态平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的 能力。学生举例说明: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内 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内环境的 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同学举例说明。启发学 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渗透压的稳定。学生回答,可能回答不够准确,教师要及时补充。内环 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出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让学生学会 阅读化验单;说明内环境化学成分处于动态
19、平衡中。学生总结稳态概念。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 概念。教师强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 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 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学生边展示、边讲解。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请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或图解,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 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的与去路。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 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 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学生利用自制讲解,体验 成
20、就感,锻炼能力,创造一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学生倾听。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 一致?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指出目 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 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 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举例,如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 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酸碱中毒等。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 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 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引
21、导学 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内 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启发学生思 考,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 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去思考。 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 响,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环境。具体如何做?学生讨论,总结。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 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 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 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
22、和他人。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 力。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 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四、其他问题及其对策关于“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在此项调查中需要家长的协作配合。家长工作繁忙,教 师有必要提前给家长发一封信,恳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工 作,协助孩子完成这项调查活动。选择好布置活动的时间。由于这项活动需要测量一日内7个时刻的体温,应选择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来完成。布置作业时应就体温的知识和测量体温的方法进行培训。可参考下面的内容: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 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
23、代表体温。在本次调查 活动中我们用腋窝温度代表体温。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以下要求,即在进行这项活动时,不 仅要完成体温的测量,还要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下节课的 讨论做好准备。二、探究指导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准备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O.lol/LNaoH :将4gNaoH放在1L的烧杯内,缓缓加入500L蒸馏水,不停地搅拌直至溶解。然后定容至1000L 0.1ol/LHcl :将8L浓盐酸加于500L蒸馏水中,再定 容至1000L。 pH=7的磷酸缓冲溶液:先配制 0.1ol/LNa2HPo4 和0.1ol/LNaH2Po4 两种溶液。具体配制方法如下:将 26.8gNa2HPo4
24、?7H2o在容量瓶中溶解再定容至1000L;将13.8gNaH2Po4?H2o在容量瓶内溶解再定容至1000L。然后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可通过调整两种溶液的比例将混合液调至 所需的pH。 肝匀浆:将10g新鲜的或冷冻的肝放入100L蒸馏水中,用匀浆机或研钵捣碎。 马铃薯匀浆:将10g马铃薯块茎放入100L蒸馏水中, 用匀浆机或研钵捣碎。 黄瓜匀浆:配制方法同上。 鸡蛋清:用水5 : 1稀释鸡蛋清,搅拌均匀。人一组,每组至少测 4种溶液的变化:自来水、缓冲液 和2种生物材料,提前完成的小组可多测几种生物材料。肝 匀浆、马铃薯匀浆都是较理想的实验材料,也可选用下表中 的常见材料。生物材料pH生物材料
25、pH生物材料pH苹果2.93.3牛奶6.46.8虾5.87.0扁豆5.06.0柑橘3.04.0番茄4.14.4人血浆7.37.5豌豆5.86.4人尿4.88.4白面包5.06.0酸菜2.23.5柠檬2.22.5胡萝卜4.95.2人唾液6.07.6人乳汁6.67.6 玉米5.06.5鮭鱼肉6.16.3葡萄酒2.83.8 实验教学的策略加强预习环节,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本实验指导具体 明确,适合学生自学。加强预习环节有利于敦促学生转变学 习观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按照课时安排,本实 验要求用1课时完成,既要完成操作又要完成讨论,时间很 紧张。学生若能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就能够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不同学生预习效果不同,为保证实验质量, 教师仍有必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 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操作的要点及其他注意事项。重视组织教学,提高实验课效率。本实验的组织形式以 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应对小组活动给予指导。进行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一)》听评课记录
- 2025年造纸色浆合作协议书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听评课记录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违法要受法律处罚》听课评课记录
- 生态保护资源共享合同(2篇)
- 环境监测设备合作开发合同(2篇)
- 六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听评课记录: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四年级科学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平方根》听评课记录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教育培训中心承包工程2篇
- 202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中国美容院行业营销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宿迁市事业单位引进名校优生12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寒假数学计算题天天练及答案(共15天)
- 2024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Keep Fit How do we keep fit》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药品流通监管培训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