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研究_第1页
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研究_第2页
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研究_第3页
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研究_第4页
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研究    孟婷摘要:现今的高职高专教育在培养学生时,对学生创业的关注和指导尚有缺乏。针对目前学生创业人群的增加,如何将高职高专创业作为教授内容,融入其专业课程中,是目前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文章从高职高专的学生出发,研究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思路,充分重视高职高专学生群体在双创教育中的适应性。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关键词:学生;双创教育;专业教学;融合:g64:a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2-0040-03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社会就业

2、压力的加剧,创业逐渐成为高职高专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方式。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有其自身的优势,作为我国的年轻高级知识人群,他们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无穷的创造力以及创业的激情和热忱,因此,在校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是符合我国十三五规划创业主要人群的。如何更好地将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学生角度出发,探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1 高职高专双创教育概述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我国创新人才、创新精神上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双创教育在获取新思维和新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将专业知识能够

3、科学、变通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业能力,最终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1。高职高专学校作为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更是势在必行。通过双创教育,能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获得创新创业技能等素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指出,各高校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实和挖掘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的教学资源,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2。2 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现存问题目前,高职高专的许多学校都已经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拓宽了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思路,建立了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为高职

4、高专学生创业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可能。但创新创业教育不仅着眼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强调在市场竞争中的盈利层次以及对财富承诺的兑现能力3。这其中,不乏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创新创业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研究中发现,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凸显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产教融合的研究大多都是自上而下的,即从高职高专教育体系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对高职高专学生群体的适应性研究。换句话说,现在的双创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合性研究,是适合某一类学生群体的方式,但倘若教授所有学生,这种以偏概全的教育方式必然会出现问题。经过在学生群体中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具体有以下几个问题。2.1 教育群体过于笼统双创教育在专业教

5、学中的融合还处于摸索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双创教育往往会比较机械、笼统。一方面,对于创新创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能在课程改革中获得帮助,从而成为人生事业的起点,但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等,并不适合创新创业,并且对自己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规划,双创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又让他们过分自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跟风创业,但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自身素质较高的学生在笼统教学下,很难发挥自己的个性和主动性,他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机遇。他们有可能急于求成,在知识储备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开始创新创业,遇到挫折后又自我怀疑、一蹶不振。由此可见,专业教学中的双创融合教育群体

6、过于宽泛,需要有所选择。2.2 教改项目过于盲目在當前的融合教学中,双创教育的实际项目主要来源于企业需求、专业竞赛等,这些项目的完成度较高,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适合拔优,但并不适合一般的课程教学。面对这些项目,教师和学生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去应对,虽然在项目实践中,学生的双创能力快速成长,但在此过程中,很难做到兼顾本专业的每一个基础教学环节,甚至会本末倒置,学生在专业课程基础都没有打牢的情况下盲目自信,急于求成。还有一些双创项目对专业教学没有实际帮助,但为了追求融合而融合,将无关项目引入专业教学中,对教学而言适得其反。专业教学是学生双创教育的知识保障,是学生就业的保障,

7、双创教育的融合是在教学中的锦上添花,而不是顾此失彼,因此,关于“融合”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融合,而应在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2.3 双创目光过于短浅目前融合教育改革更多集中在创新创业模式、创新创业政策上,缺少对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引导研究。从2015年至今,作者对本校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进行了包括问卷、访谈等形式的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高专学生虽在教学过程中接受了相关专业的双创教育,但在自主选择创新创业项目时,往往会显得盲目、冲动,跟风选择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项目,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未作长期打算。特别是在校生,他们大多没有选择跟专业相关的项

8、目进行创业,而是选择热点项目,如此没有准备、没有基础、没有规划的创业.是导致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2.4 双创内容过于片面教学中的双创项目往往是采用企业或实践项目,教学中项目的加入的确能让学生很快地掌握项目中的某些专业技能,但过于片面,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和长期职业规划。从调研中发现,高职高专院校中很多在校期间创业的学生,由于将过多的精力耗费在创新创业上,导致了他们本该学习的专业知识没能好好掌握,一旦创业失败,原有的专业知识不足以使他们在社会上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导致他们陷入了尴尬的境遇。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在校期间创业,经常迟到早退未能及时修完学分,导致延误毕业,甚至还有学生辍学创

9、业,如此顾此失彼,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不愿看到的。2.5 考核形式过于单一当前对于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考核手段还比较机械,许多考核项目只是在专业课程某一章节中强行加入了关于创新创业的实训练习,考核标准上也往往采用了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方法,要求教师用踩点给分的方式统一考核所有学生。这种单一的考核手段并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缺乏对学生的分层考察,也未能体现出创新创业项目的特殊性。2.6 院系融合过于欠缺现今,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创教育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教师在课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双创的相关概念,双创的项目化教学也穿插其中。但作为双创项目来说,它需要的知识可能并不仅仅是学生所

10、在专业的相关知识,还需要一些其他专业知识进行辅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很难从自己所在专业的专任教师处获取其想了解的其他专业知识。如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产品设计创作时如鱼得水,但让他们销售自己创作的产品时又一筹莫展,专业老师在产品销售方面也缺乏经验。综上几点问题,对于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需要从“教”的角度转换到“学”的角度,教学也应从“老师怎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更合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在双创教育中,高职高专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从而在实际的产教融合课程中从“教师能给予什么”转变为教师能配合什么。3 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意义教学中的“融合”指

11、的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或学科之间的封闭状态,交织整合,加强之间的沟通和互补。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既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又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4。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意义非凡,通过对学生的充分调研,可以将双创教育理念更好地渗透、贯彻到专业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首先,以学生为本的融合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相应的知识需求,将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拆解、穿插、融入到各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去,同时根据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将各专业课程间的教学内容互相融合,以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储备。其次

12、,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如项目化教学、竞赛化教学等,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实际项目的实施,借助网络平台、手机平台等渠道,实现教学上的多样性。再次,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性地形成多种师生互动模式,结合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需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将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可能是师傅与学徒,也可能是客户与销售商,师生间可以形成多种互动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并同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最后,从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项目出发,将专业课程的“最终考核”形式转变为项目的“线状考核”形式,将考核项目竟可能分布在“线状考核”的每一个节点上

13、,分节点考核,发现学生在考核节点中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完成相关教学内容。4 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思路4.1 针对双创分层教育现今各高校的“双创教育”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年轻力量。但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需要思考,是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新创业?是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双创教育?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创新创业,对于那些不适合双创的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社会定位,在教育初期,就应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地定位,并尽早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

14、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估,让学生尽早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劣势,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对于那些适合双创的学生,可以在双创教育上给予更多的专业帮助,而对于不适合创新创业的学生,不用过分要求其完成双创相关的学习,点到为止即可,通过分层、分人的教育方式完成教学计划。4.2 双创项目需经评估由于雙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通过实训项目作为纽带的,因此,双创项目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要经过评估,不能“拿来主义”。一方面,项目的选择必须要符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项目必须要跟着专业教学进度走,不能出现过分强调实训项目而忽视专业学习的现象;另一方面,实训项目也要有能给学生一定的发挥余地,从而适时地进行双创教育,甚至实现

15、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对于项目的数量也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可以结合学校或专业特色,借助合作企业和社会资源选择对课程理论学习和双创教育有帮助的项目。同时,还需要跟学生强调,在校期间应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不能因过分关注项目而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授时也要明确双创项目是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的,它是课程融合下孵化出来的衍生品,不能顾此失彼。4.3 做好长期职业规划就目前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创新创业时考虑得比较短浅,往往都追求眼前利益,很少会将创新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起点,毕业时会放弃已有的创新创业项目,又重新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虽仍然在经营自己的项目,但这些项目往往是快消品,没有形

16、成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在遇到一点挫折时就很容易放弃,而没办法往更高的层次发展。在高校推行双创教育一方面能大力推动我国的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也实际地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稳定就业环境。因此,创新创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是可能终身从事的职业。专业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时应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协助制定长期的职业规划,并预估可能遇到的职业风险,为学生创新创业的第一步保驾护航。4.4 结合专业进行双创在与学生的问卷和访谈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但不愿意去尝试,他们顾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创新创业一旦失败该怎么办。如何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进行创业,解决他们的后顾

17、之忧呢?结合专业创业是首选。在本专业教学中,适当融入该专业学生文化创业的内容,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做好相关专业的创业规划,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创业,并将文化创业部分纳入考核系统,使创业学生既不耽误学业,同时也兼顾创业,这将会是双赢的局面。特别要强调的是,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项目同等重要,不能有所偏颇,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终身的,应培养他们用专业的角度来看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工作。4.5 考核形式多样化由于专业课程中融入了双创教育,从而在专业课程考核中要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要做到因人而异。但同时,也不能一味地“照顾”创新创业的学生,甚至

18、降低专业要求区别对待。教师需要把握好考核的度,毕竟学生在校期间还是以完成学业、学好专业课程为主,双创的学生应是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提前进入职业发展通道的一批新人,因此,对他们的要求应更加严格。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无感或不适合的,也不应强求,不需将双创项目作为其专业考核点,仅从专业角度考核即可。另外,要重视过程性的考核,过程往往更能看出学生潜在的能力,条理性、应变能力、团队组织合作能力等都可以作为考察的内容,形成多方面的分层考核,鼓励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专利研发、创业实践等5。4.6 强联合编织创业网在双创教育中,要发挥学校各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过分地依赖企业对学生的培养,要从社会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某一合作企业需求出发,帮助学生从长远角度考虑创新创业。学校内,也需将自己看成一盘棋,将学校各院系统筹协调,发挥每一个专业老师的优势,做到专业知识的互补和融合。如可采用线上课程、名师讲坛等形式,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双创相关知识的普及;学校可成立双创咨询室,各专业教师轮流坐镇,接待学校各专业学生咨询双创相关的专业事宜;建立学校双创学生毕业生联系网,定期邀請创新创业的毕业生回校与学弟学妹们经验分享;开通学校双创博客,形成双创学生的交流平台,发布双创相关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