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五章二4利率法则从最初的介绍开始,泰勒法则就引起了研究者和中央银行的广泛兴趣:1.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考察了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德意志联邦银行的做法后发现,尽管这两个中央银行本身并不认为是按照泰勒法则行事,但这一法则非常贴切的描述了这两个银行过去1520年做法。2. 其他研究者探讨了这种简单法则是否可能改善的可行性。3. 然而,其他研究者对于中央银行是否应该采取明确利率法则以及对其紧密跟踪,或者他们是否应该更加正式的利用这种法则,以及在适当的时候更加自由的偏离这种法则进行了讨论。4. 通常,大多数中央银行现在都从名义货币增长的思考转变了对利率法则的思考。三联邦储备银

2、行的运作1联邦储备银行的法定权利联邦储备银行制度的法定权利大多是在最近的汉弗莱。霍金斯法案中规定的,这一法案于1978年在国会通过,法案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保持货币和信用总量的长期增长与经济中产出增加的长期潜力相配合,以有效地促进就业最大化,价格稳定和适度长期利率的目标。在这刻板的官方语言背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联邦储备银行得到授权,不仅要在中期和长期内达到低通胀,而且要在短期内稳定经济活动。2. 联邦储备银行的构成三部分:12个联邦储备区,各区都设有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 联邦储备理事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3. 货币政策的工具等式:等式左边的H表示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等式右边的是对中央银行

3、的货币需求人们对通货需求总量cYL(i)以及银行对准备金(1-c)YL(i)的需求。考虑一下这个等式:开始时对货币的总需求是YL(i),这一需求量取决于收入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即债券利率。参数c是人们想要以通货的形式持有的货币比例。人们不以通货的形式持有货币,可以以可开支票的存款形式来持有。将对通货的需求cYL(i)与银行的准备金的需求(1-c)YL(i)相加,得到对中央银行货币的总需求(右边)准备金要求联邦储备银行决定准备金要求,准备金要求就是银行必须持有的,与可开支票的存款成比例的,最低数量的准备金。联邦储备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要求,来改变银行用以满足既定数额的需求存款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数

4、量。准备金要求的增加将迫使银行为增加其准备金而采取激烈的措施,如收回已经放出的贷款。向银行提供贷款联邦储备银行也向银行提供贷款,它提供多少贷款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提供贷款,成为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政策。它向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成为贴现率。当联邦储备银行向银行提供贷款时,称为通过贴现窗口。如今,贴现率的变化仍然在起作用,但主要作为联邦储备银行意图的信号。公开市场业务在公开市场业务中,联邦储备银行在债券市场上买卖债券。公开市场业务由纽约的公开市场部来实施,通常在短期国债市场上实施。联邦储备银行购买债券时,通过创造货币来支付款项,导致H增加,但它卖出债券时,H减少。4政策的实施很重要的货币政策决定由联邦公开

5、市场委员会作出。联邦储备银行的工作人员准备了对各种货币政策的影响的预测和模拟。美联储有通胀目标吗?如果有是什么?美联储遵守下面利率法则吗?如果是,这个法则是什么呢?答案是:我们不知道。艾伦。格林斯潘认为从来没有明确陈述通胀目标,也没有描述美联储的决策时根据利率法则做出来的。证据显示美联储的通胀目标为2%3%,而且,显而易见美联储通过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偏离自然失业率程度来判断其调整其联邦基金利率。许多经济学家说:不争论是否成功,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认为在格林斯潘领导下,美国过去的货币政策非常出色。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不能,他们认为货币政策过多的取决于某个人,是非常不明智的。 第二十六章 财政政策总结

6、一 政府预算约束假设开始时预算平衡,政府减税后出现赤字。随着时间推移,债务会如何变化呢?此后政府是否需要增加税收?如果需要增加多少呢?1. 赤字和债务的计算赤字t=rBt-1+Gt-Tt其中,Bt-1是t-1年年底的政府债务;r是实际利率,设为常量。rBt-1等于政府当前债务的实际利息支付。Gt是第t年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支出。Tt是第t年税收减去转移支付。两个特点:我们度量利息支付使用的实际利息支付实际利率乘以当前负债,而非事实上的利息支付名义利率乘以当前负债。度量赤字的正确方法有时称作经通货膨胀调整的赤字。G不包括转移支付。2. 当前税收与未来税收3. 债务占gdp比例的演变债务比率的计算经

7、合组织国家债务比率的演变可知债务占gdp的比例的增加会更大:实际利率越高产出增长率越低最初的债务比率越大基本赤字占gdp的比例越大在经合组织国家过去50年的时间里,所有这四个因素在债务比率的演变都发挥了作用:20世纪60年代是强劲增长的10年,增长是如此强劲。因此,大多数国家的平均增长率都超过了平均的实际利率。20世纪70年代是低增长时期,但是实际利率也很低。20世纪80年代初,情况发生巨大改变,实际利率增加,同时增长率下降。20世纪90年代,实际利率仍然很高,而且增长率仍然很低。到目前为止,实际利率还很低,但是很多国家已经出现了基本盈余,而且它们的负债比率又再次走高。二 财政政策的四个要点1

8、. 李嘉图等价(李嘉图巴罗命题)假设政府在今年将税收减少1,而且同时宣布会偿还债务,那么,下一年,政府将增加1+r的税收。从储蓄的角度,而非消费的角度,对于不减税,消费者不改变消费,等于说,私人储蓄的增加与赤字是完全对应的。因此李嘉图等价认为,如果政府通过赤字来提供既定支出所需的资金,私人储蓄的增加刚好对应于公共储蓄的减少,总储蓄从而不变。投资者面对的总金额将不受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政府预算约束机制意味着,政府债务将增加,但这一增加并没有换来资本积累的增加。2. 赤字、产出稳定和周期性调整的赤字赤字对资本积累和产出有长期的负面影响,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财政政策不应该用于减少产出波动。这意味着在发

9、生衰退时,赤字应该通过经济高涨时的盈余来抵消,这样才不至于导致债务的持续增加。经济学家构造了赤字度量方法来了解在现有的税收和支出规则下,如果产出处于自然率水平,赤字应该是多少,如充分就业赤字,半周期赤字,标准就业赤字,结构性赤字。这里使用的是周期调整的赤字。这个构造分两步,一,如果产出高出例如1%,赤字会低多少。(在美国,产出减少1%,导致赤字自动增加幅度为gdp的0.4%。赤字占gdp的一定比例,如果产出低于自然率水平5个百分点,此时赤字将会比自然率水平时的赤字高出2个百分点,产出对赤字的这一效应称为自动稳定器)二,确定产出离自然率水平还有多远。更困难一些。3. 战争和赤字事实上,有两个原因

10、可以很好的解释战争期间出现的赤字:1 分配性:赤字融资时将有一部分债务负担转移给战后仍活着的那些人的一种方式,让下代人分担战争必须的牺牲,只有这样才似乎合理。2 更为狭义的经济性:赤字支出有助于减缓财政扭曲。传递战争负担减少税收扭曲4. 很高债务的风险:很高的债务会导致恶性循环使得财政政策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三 美国的预算赤字:当前的数字和未来前景1. 当前的数字定义:一些数字指联邦政府自身的预算,一些数字则综合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数字一套数字是由根据政府会计系统提供的,另一套数字是由根据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提供的。政府数字和NIPA数字的主要区别:政府的预算数字基于财政年度,而NIPA数

11、字是基于日历年度。政府的预算数字分为两个范畴:预算内和预算外,NIPA方法没有进行这样的划分,NIPA赤字与预算内和预算外的总和更接近。两套计算系统在如何处理政府资产的出售上有所不同。两套计算系统在处理政府投资的方式上不相同。2. 中期预算展望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是美国国会的一个无党派机构,帮助国会评估财政决策的成本和效应,它其中一个任务是在当前的财政规则下为收入、支出、赤字做准备工作。3. 长期挑战:低储蓄率、老龄化、医疗保险 第二十七章 宏观经济学的故事一 凯尔斯和大萧条随着凯尔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历史于1936年开始。大萧条不仅是一场经济灾难,而且是经

12、济学家致力于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当时的名称的一种知识失败。通论强调有效需求,现在称为总需求。凯尔斯指出,从短期来看,有效需求决定产出。即使最终产出将回到自然率水平,这一过程重启量也是缓慢的。在推导过程,凯尔斯引入了构成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许多板块:消费对收入的关系,还有乘数对需求的冲击如何被扩大以及如何导致产出更大的变动。流动性偏好可以解释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总需求。预期在影响消费和投资方面的重要性;动物精神(预期的变化)时造成需求和产出变化的主要因素的观点。二 新古典综合萨缪尔森所著的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是基于对凯尔斯的许多思想及早期经济学家的一些思想的综合,形成的一致观点。新古典综合在接下来的

13、20年时间里,占据了统治地位。从20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这段时间,可以称为宏观经济学的黄金时期。*全面改进:1. IS-LM模型由约翰希克斯和阿尔文汉森所发展。围绕着ISLM曲线的斜率应该怎样,这两个关系式缺少什么变量,价格和工资方面有什么等式应该加进模型等等。2. 消费、投资和货币需求理论1950s,弗朗哥 莫迪利阿尼和米尔顿 弗里德曼分别发展了消费理论,都坚持认为预期在进行当前的消费决策中非常重要。詹姆斯托宾基于利润和投资的现值之间的关系发展了投资理论。戴尔乔根森进一步发展和验证。3. 增长理论1956年,罗伯特索洛建立了增长模型,提供了一种思考决定经济增长因素的思路。接着,该模型

14、进一步扩展到对储蓄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起作用的研究。4. 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劳伦斯 克莱因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主义者:理论带头人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他相信人们对经济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对于动机,以及政府掌握的知识确实足以改善宏观经济现状的观念,他都深表怀疑。凯尔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争论占据经济的主体地位,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菲利普斯曲线、以及政策的作用。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凯尔斯强调,作为抵抗衰退的关键因素,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弗里德曼彻底挑战了这一结论。在1963年出版的美国货币轮中细致回顾了货币政策的证据,以及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

15、货币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结论:货币政策不仅非常有效,而且货币变化的确可以解释产出的大多数波动。他们认为大萧条是由于货币政策的不幸失误所导致的。2. 菲利普斯曲线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来解释工资和价格随时间的变化。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认为,这样一个长期交替的存在必然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如果政策制定者确实在试图利用这一均衡他们试图通过更高的通胀而达到低失业,这一表明的交替就会很快消失。3. 政策的作用经济学家了解的知识是否足以用来稳定经济,政策制定者是否能够可信的做正确的事情,弗里德曼赞同使用简单的法规,如货币增长稳定。屈从于“做些什么”的政治压力可能通常带来害处而非益处。三 理性预期批评在20世

16、纪70年代初,罗伯特 卢卡斯,托马斯 撒金特,罗伯特 巴罗,领导了反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强有力冲击。1. 理性预期的三个含义卢卡斯批判 卢卡斯认为,这些政策如果发生变化,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也会改变,使得被估计的变量关系并且引申到利用现有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做出的模拟对在新政策下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糟糕的知道,对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这一批判称为卢卡斯批判。理性预期和菲利普斯曲线 在凯恩斯模型里,产出缓慢回到其自然率水平,源于价格和工资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原理的缓慢调整。鲁凯斯指出,这一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资制定者对通胀的保守与其。他指出,按照凯恩斯模型的逻辑,只有未预测到的货币变化才会影响产出。最优控制与

17、博弈论 如果人和企业是理性预期的,那么,将政策视为是对复杂但却是被动的系统的控制是不对的。总结:引入理性预期后,凯恩斯模型不能用于制定政策;不能解释产出对自然率水平的长期偏离;需要使用博弈论的工具重新设定。2. 理性预期的整合(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理性预期的含义 罗伯特霍尔指出如果消费者非常有远见,那么消费的变化将不能预测。 自此,这一消费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的随机游走,就成了消费研究的基准。 多恩布指出,它完全符合理性行为。他所构造的模型,汇率的过度调整模型,已成为对汇率变化进行讨论的基准。工资和价格的制定斯坦利费雪和约翰泰勒都指出,对于失业的变化,工资和价格的调整会非常缓慢,即

18、使是在理性预期下也是如此。他们指出了工资和价格设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工资和价格决策的交错。他们指出,理性预期批判所指出的第二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产出缓慢的恢复到自然率水平是与劳动力市场的理性预期相一致的。政策理论最后用博弈论来考察政策,导致了对这里面所进行的博弈性质的研究的大量涌现,这些博弈不仅存在于政策制定者和经济之间,而且存在于政策制定者政党,或者中央银行和政府,或者不同国家之间。发展了诸如可信度、信誉、承诺之类模糊概念进行更为严格的思考的方法。四 当前的发展1. 新古典经济学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理论带头人:爱德华 普雷斯科特他以及他的追随者所发展的模型就是所谓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假设产

19、出通常处于自然率水平,因此,产出的所有波动都暯自然产出水平的变动,与远离自然产出水平的变动不同。2.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代表丐群联系松散的研究人员,他们有着同样的信仰认为对理性预期批判回应所做的综合是基本歳确的。乔治阿克罗夫研究了规范的作用,规范指任何组织内,这里指企业,用以确定什么是正当的或者不正当的规则。斲增长理论两位经济学家:罗伯特洛卡斯和保尔罗默,在界定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二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总结: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 新古典主义的方法识别出游多少波动可以视为是自然产出率的变化和自然失业率的变化2. 新凯恩斯主义的方法识别导致产

20、出对自然率水平偏离的市场的不完美性和名义刚性的精确本质3. 新增长理论,识别导致技术进步和长期增长的因素。五 共同的信念赞同:1. 从短期来看,总需求的变化影响产出2. 从中期来看,产出回复到自然率水平3. 从长期来看,有两个因素决定了产出水平的发展变化:资本积累和技术进不率4. 货币政策在短期影响产出,但是在中期和长期不影响产出5. 财政政策对产出会产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争执:1. 短期的产度,即总需求影响产出的这段时间。2. 政策的作用。 第二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 失业理论1. 劳动力及失业的定义失业的界定 界定 在一定年龄服务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 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一

21、般性界定)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 的社会现象。(国际劳工组织的界定失业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 当前准备愿意就业 没有工作失业的度量 指标的界定 劳动年龄人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16-65周岁的人口确 定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则规定男16-60周岁,女16-55周 岁为劳动年龄人口 不在劳动人口:有劳动能力但不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包括 军队人员 在校学生 家务劳动者 退休或因病退职人员以及丧失劳动能力、服刑犯人等不能工作的员 不愿工作的人员 在家庭农场成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小时的人员 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减去不在劳动人口 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减去就业人口

22、失业率 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即: 这里的失业人口,包括那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工作岗位的人。所谓“积极地寻找工作”是指,一个人不仅仅是想得到工作,而且必须作出特殊的努力(如去找本地的厂商或答复征聘广告)去找工作。 失业率的变化,要受到失业者人数与劳动力人数变化的影响。失业的类型 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摩擦性失业: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地区、职业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换工作而引起的失业。包括: 求职性失业: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造成的失业。 失职性失业:被解聘,被迫寻找新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寻找性失业:新

23、进入劳动力队伍,暂时没有找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不一致引起的失业。经常表现为失业与空位并存。包括: 技能性失业:劳动力技能不适合经济结构、地区结构和 性别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 技术性失业: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例如:农业、建筑业、旅游业等行业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旺季需要的工人多,淡季需要的工人少,这样就会引起具有季节性变动特点的失业。 古典失业:由工资刚性引起的失业。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若劳动力市场是完全自由市场,则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通过工资的调节能实现充分就业。但事实上,由于工会、最低工资法及人类

24、本性的作用,工资具有刚性,从而引发失业。 周期性失业又称凯恩斯失业,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美国在1982年的经济衰退中,50个州中有48个州的失业率上升了。许多劳动力市场中失业者同时增加,表明这种增加的失业有着很大的周期性。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的需求量。 有效需求不足引致实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隐性失业 表面上有工作而实际上对生产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量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性失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隐性失业,我国隐性失业的规模大约在2000-3000万左右。2.自然失业率的界定自然失业率是由弗里德曼在货币政策的作用一书中提

25、出,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共同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一般被认为是经济社会所难以消除的,因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总是存在的,它与周期性失业、经济运行周期及总需求水平无关,因而是相对稳定的,是一个国家能够长期持续存在的最低失业率。即:自然失业率的存在和大小与劳动力市场结构、信息完备程度、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与市场经济运行本身无关。 自然失业率有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公众的预期价格水平与实际价格水平相等,那是说,公众预测价格不涨。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是看得到的,事实上,这一情形往往就是价格水

26、平比较稳定的时期。如果价格波动比较大,公众会得出“价格上涨”预期的。所以,价格水平比较稳定的时期,即价格的增长稳定的时期所对应的失业率就有可能是自然失业率。 第二,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均衡是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双方都没有积极性变动的那一点。换言之,这个失业率被劳动力需求方和供给方同时接受。从劳动者角度看,就是劳动者接受了这个失业率。对失业的那个人来说,意思是:除非你提高实际工资水平,否则我宁愿保持失业现状,即自然失业率状态下的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简言之,自然失业率状态所对应的是“充分就业”。 2. 对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 在凯恩斯看来,“有效需求”就是

27、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所谓总供给价格,就是指全体厂商在出售全部商品时获得的供给价格的总和。所谓总需求价格,就是指厂商预期社会在购买全部商品时付出的价格的总和。凯恩斯认为,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厂商不仅不能按照预期的最低利润出售商品,而且还会有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就会减少雇佣工人,减少产量。反之,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则产品脱销,且有利可图。这时,厂商就会增雇工人,扩大产量。只有当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厂商才既不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也不会解雇工人,缩减生产,于是达到了均衡状态。这种在总需求价

28、格和总供给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就是凯恩斯所讲的“有效需求”。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在没有国家干预经济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自发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的均衡所决定的有效需求,不足以保障充分就业。换言之,即使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它依然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断言,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大量的失业(非自愿失业),主要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在他看来,“有效需求”不足是由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又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所决定的。职业搜寻理论 在对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有了一

29、定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把对失业问题的分析纳入到新古典的理论框架里。 职业搜寻理论模型以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为出发点分析摩擦性失业问题,它有以下几个基本假设条件: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劳动者来到劳动力市场时,他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也不知道有哪些职位是空缺的,他为了获得满意的工作,必须不断地在劳动力市场寻找。 在劳动力市场上,每个企业对劳动者的报酬是不同的,劳动者搜寻时间越长,信息就越充分,找到报酬更高工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劳动者离开原来工作岗位去寻找新的工作比保留原来工作同时寻找另一份工作更有效率,因此失业是寻找高报酬工作的一种投资。 获取有关报酬的信息和职业岗位的信息是要花费成

30、本的。贝弗里奇曲线(Beveridge curve) 劳动者离职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失业率本身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和失业人数是相当的,仅仅是由于双方没有及时找到对方,也就是说,劳动市场中存在着劳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不相称。由于这种结构的不对称,在一个经济中一方面是大量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而又有许多工作岗位人手短缺,特别是在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一现象会更加明显。因此,可以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大类市场,一类是存在空缺的市场,在这一类市场上,劳动力的需求大于劳动力的供给,工作岗位大量闲置;另一类是存在失业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的需求

31、,许多人处在失业状态。劳动者由于信息、技能、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原因很难在这两类市场中转移,因此,这两类劳动力市场上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现象将持续存在下去。但是,它们之间毕竟存在着某种联系。如当失业率很高时,就很少有人辞职再去寻找更加满意工作,岗位空缺率就可能下降;同样地,岗位空缺的大量存在,会使劳动者再就业更加方便一些,再就业的概率就会提高,因此失业率就会下降。高工资(工资刚性)失业论 这一理论主要出自于新古典学派,首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庇古的主要观点是: 就业人数与工资水平呈反比,工资越高,就业人数就越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工资水平与就业水平之间的某种均衡,是因为工人之间的自由

32、竞争使工资建立在接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工会作用加强和实行国家失业保险制度,使得工资保持在过高的水平上,这就是产生大量失业的原因 为了达到充分就业,必须降低工资A最低工资法:在高工资条件下,失业产生的原因是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这时劳动力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必定发生了某种障碍,否则当工资水 平高于均衡工资,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时,企业应该降低工资。产生高工资的原因之一就是最低工资法。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各个国家都规定了最低工资水平,某些情况下,这会导致工资无法下降到均衡水平。对大多数劳动者而言,最低工资 法对他们不起任何作用,因为他们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这一水平,但是对

33、某些 非技能劳动者而言,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工资水平,从而使企业对 他们的需求量下降。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最低工资对青年人的失业影响最大。青年人的均衡工资水平比较低,一方而是由于青年人往往是劳动人口中技能和经验都比较低的群 体,因此他们的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也比较低,同时企业对青年在职培训方面的 投资是对其较低工资的一种补偿。因此最低工资法往往会对青年人的工资水平 产生直接影响,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水平提高10,青年人就业数就降低1到3。 B “内部人一外部人”模型:工会力量的存在是工资刚性的另一个原因。工会代表劳动者集体与雇主就工资水平进行谈判时,讨价还价的能力大大加强。这时工会工

34、人的工资水平就不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水平决定,而是由集体谈判的结果决定,工资水平往往高于市场工资水平,使得企业减少对劳动者的雇佣量。工会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己所在企业的工资水平,同时也会对那些没有成立工会的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间接影响。企业工会的成立不仅会提高工资,而且也提高了劳动者在其他方面的谈判能力,如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等,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没有工会的企业为避免成立工会的威胁,也会主动提高工资以防工人不满而成立工会。 工会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可以用“内部人一外部人”模型来描述。所谓内部人是指已经就业的劳动者,“外部人”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者。内部人在工资决定上有较强的讨

35、价还价能力,因为对企业来说,解雇已经就业的内部人和雇佣外部人是要花费成本的。解雇内部人需要根据原先的合同条款作出某些补偿,比如支付一些补偿工资;在外部人中寻找合适的替代者需要搜寻成本、会面、考核成本以及培训成本。另外,内部人在岗位上通过干中学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经验,要使外部人替代内部人必须投入大量的成本。总结: 最低工资法从制度因素方面阐述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实际工资刚性。在“内部人一外部人”模型里,内部人凭借已经就业的优势可以对工资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控制,使得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调节难以进行。C效率工资理论 最低工资法从制度因素方面阐述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实际工资刚性。在“内部人一外部人”模型

36、里,内部人凭借已经就业的优势可以对工资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控制,使得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调节难以进行。下面要讨论的效率工资模型:是雇主主动(不是由于工会力量所迫或最低工资所限)把本企业职工的工资定在高于劳动力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上。这一理论模型假定,工人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是与工资相关的,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如果工资定在较低水平上,尽管企业工资成本降低了,企业内的工人可能不提供最佳效率,使企业利润水平下降。因此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愿意把工资定在较高的水平上。在这一工资水平上,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就会存在失业。总结: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同时取决于工作的性质和劳动力市场环境。

37、 如果企业比如高科技企业认为雇员的士气和责任感是他们工作质量的关键保证,那么该企业支付的工资就会比那些常规行业小的企业要高。 劳动力市场环境会影响工资。更低的失业率使得就业工人请辞变得更具吸引力:低失业率使得找到另一份工作更加容易。企业想要避免请辞人数的增加,就不得不通过增加工人工资来抵消低失业的影响。简而言之,低失业将会导致高工资。技术失业论 这一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新技术的采用,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因而是产生失业的原因。对于那些在成长性行业工作,或者掌握了正确的技术的人们,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工资。但是对于那些在衰退性行业工作,或者所掌握的技术已经过时的人们,技术进步可能

38、意味着丢掉工作,一个阶段的失业,更可能的是非常低的工资。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工资不平等极大地加剧。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罪魁祸首就是技术进步。3. 失业的经济损失失业的最大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劳动力是一种社会资源,有人失业就意味着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它有自身的特点: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不能移至下一期再使用。这样,本期劳动力的闲置就意味着永久性的浪费,与此同时,社会其他经济资源也被大量闲置,整个社会生产能力使用不足,导致社会产品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即经济中缺少了本应由那些失业者创造的以商品和服务为表现形式的社会物质财富。失业率上升造成

39、的产量损失不能由失业率下降时得到补偿,失业率上升会使整个经济社会付出沉重代价失业的另一个重大损失是人力资本的损失。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质量或其知识、技术、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资本。人力资本来源于劳动者所受教育和工作中摸索获得的经验,还有长期中养成的工作习惯和能力。失业对人力资本损失是双重的。一方面,失业者已有的人力资本无法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失业者无法通过就业增加个人的人力资本。劳动者的长期失业会使其人力资本大幅贬值,因为人力资本的闲置也会存在折旧。 4. 奥肯定律奥肯定理表明:实际的国民收入每下降2,失业率会上升1;反之,国民收入每上升2,失业率会下降1。奥肯定理揭示了

40、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与失业率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结论: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的国民收入必须保持一样的增长速度,才可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奥肯定理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情况,即失业是周期性失业的失业率。5. 失业的治理对摩擦性失业的治理 : 产生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动,信息并不是非常完备的。在这两个条件的约束下,劳动力的流动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求职者的情况和工作的性质等信息不能很快地被知晓或评价,使得求职者和潜在的雇主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和人选),因而摩擦性失业就不可避免。根据摩擦性失业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缩短选择工作的时间来减少摩擦性失业。例如,

41、可以通过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和建立人材库网站以更多的途径传播有关就业的信息等方法达到减少摩擦性失业的目的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 经济增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经济结构的变化又会导致结构性失业。所以,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结构性失业的治理。一般来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减少结构性失业。 一是试图阻止或至少是减缓导致结构性失业的经济结构变化。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工会通过阻止或减缓经济结构变化来减轻失业的威胁,但从长期来看,这一个举措是得不偿失的; 二是接受伴随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变化并设计出使经济更适应这种变化的政策。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后的工作,故

42、可通过对受结构性失业威胁的人进行教育培训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可以通过帮助劳动力迁移,使劳动力很容易在不同的工作与地域之间流动,以此来降低结构性失业。应该认识到,我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结构性失业的压力。注意: 与摩擦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问题要严重得多。因为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能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而结构性失业的失业者却不具备这种条件。 对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只能降低其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对于这种失业,按照凯恩斯的意见,只要国家积极干预经济,设法刺激“有效需求”,并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就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他提出的重要

43、措施是:刺激私人投资,为个人消费的扩大创造条件;促进国家投资。现在人们一般认为,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消除由于总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周期性失业。二.通货膨胀理论1.通货膨胀的界定.衡量和分类界定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大规模上升的现象。 一般物价水平而非个别价格水平上升; 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而非偶发; 在一国广大范围内发生而非个别地方的现象; 一般与货币超经济发行有关。衡量 通货膨胀率 价格在每一时期上涨的百分率。一般用物价指数衡量,常用的物价指数有: 消费物价指数(CPI):衡量城市家庭和个人各时期消费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由政府相关部门选定一组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费品和

44、劳务,它度量的是典型化的城市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物品的价格平均上涨情况。它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购买的食品、衣服、住宿、燃料、交通、医疗、学费及其他商品的价格基础上的。 批发物价指数(WPI):衡量各时期批发市场商品价格平均变化程度。衡量的是投资品的价格。它是用来衡量生产成本变化的指数。 GDP折算指数(IPD):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生产最终产品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要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首先需要选择某一年作为基期,用基期的价格乘以现期的最终产品数量,得到以基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其次再用现期的价格乘以现朗的最终产品数量,得到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最后把后者与前者相比计算

45、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 爬行式通货膨胀:年通胀率13。 温和通货膨胀:通胀率36。 严重通货膨胀:通胀率69。 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两位数以上。 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呈加速趋势,平均通 胀率超过三位数,严重时会导致货币体系和国民经济崩溃。 隐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未被官方统计所反映。 抑制性通货膨胀:政府价格管制,物价上涨被抑制,商品短缺,出现强迫储蓄。 按照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隐性通货膨胀,又称受抑制的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未被官方统计所反映。政府为了稳定物价,实施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此时物价已然上升,但在政府公布的物价指数中没有反映出

46、来,然而一旦政府解除对物价的管制,有可能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公开性的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式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完全能由官方统计反映出来。物价随市场供求自由涨落,一旦有通货膨胀,价格水平就会明显上升。 按照通货膨胀对不同商品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按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状况分类 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例如,国际市场上原料价格的突然上涨所引起的国内价格的上升,或者在长时期中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价格上涨。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47、例如,当其一国家的物价水平年复一年地按10%的速度上升时,人们便会预期物价水平将会以同一比例继续上升。既然物价按某一比例增长成为人们意料之中的事,人们便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经济核算时会把物价上升的比例考虑在内。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便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有点像物理学上运动中物体的惯性,因而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又被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3. 通货膨胀的成因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从货币数量论出发,其依据是费雪交易方程。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当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需求的增加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 产量提高但价格水平不变 由于瓶颈现象,有效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同时又引起物价上涨,出现半通货膨胀 当产量达到充分

48、就业以后,由于生产能力的制约,总需求增长不再引起产量的增加,而只导致物价水平按同一比例增长,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三, 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A w菲利普斯画出了英国从1861年到1957年间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图,他发现的证据清楚地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当失业低时,通货膨胀就高;当失业高时,通货膨胀就低,甚至经常是负值。这一关系迅速地成为考虑宏观经济问题和政策的中心,萨缪尔森和索洛把它命名为菲利普斯曲线。它似乎意味着除了像大萧条这样的时期,各个国家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组合。它们如果愿意忍受更高的通货膨胀,就能够达到低失业的目的,或者如果愿意忍受更高的失业

49、,就能达到价格水平的稳定零通货膨胀。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大部分讨论变成了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选取哪一点的问题。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提供了一份“政策选择的菜单” 反映了失业率上升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通货膨胀上升则是降低失业率的代价。 社会临界点: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社会可以接受程度。货币主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20世纪60年代,即使在当时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仍然能对数据进行很好的描述,两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埃德蒙·菲尔晋斯对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这一交替关系的存在性提出了质疑,他们根据逻辑推理对它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一交替关系仅当工资制

50、定者系统地偏低地预测通货膨胀时才能够存在,而工资制定者不可能永远这么做。他们也提出如果政府试图通过接受更高的通货膨胀来维持更低的失业,这种交替关系最终将会消失;失业率不能被维持在一个特定水平之下,他们把该水平称为“自然失业率”。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确实消失了。今天,大部分经济学家接受了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货币主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滞胀的出现,对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又 有了新的解释。 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浦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 因素。 预期即适应性预期,指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 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 菲利浦斯曲线分为短期和长期。 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浦

51、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因素。 预期即适应性预期,指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 菲利浦斯曲线分为短期和长期。理性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的预期概念是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的假设之下,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 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新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者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有效的,市场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政府没必要进行调节。 短期中,信息的

52、不对称性使市场调节并非完全有效,宏观经济会出现小于充分就业均衡或大于充分就业均衡,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交替关系,需要政府用政策进行调节。 第十章 增长的事实 一1950年以来富国的经济增长 不再采取简单计算方法的原因:汇率变化很大。超出了汇率被判定牌能够的范围 经过处理的实际gdp数字被称为是购买力平价数字,可以认为这些数字衡量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间的购买力 1.生活水平自1950年以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增长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 3.几个国家的人均产出水平随时间的发展而趋同 二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更为广泛的考察 富国自从1950年以来的有关增长的三个基本事实:生活水平巨大增长;增

53、长率的下降;人均产出的趋同性。1. 考察两个千年从罗马帝国败落到1500年左右,欧洲的人均产出本质上没有增加;大约从15001700年,人均产出变成正增长但很小。即使在产业革命时代,增长率用现在的标准衡量也不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均产出增长是一个新的现象。历史更像是跳背游戏(后面的国家接近领先的国家,然后超过她)2. 考察各个国家依照图得结论:OECD国家的图形与其及其相似。大部分亚洲国家的趋同性同样也很明显。非洲国家的情况非常不同,趋同性在非洲不成立。新的看法:增长不是历史必然。OECD国家向美国的趋同性可能恰好是交互超越的撬走,一个或多个国家人均产出的增长会超过美国从更长远的角度看,OECD国家自1973年以来的增长下降就不再值得大惊小怪了,更为引人注意的应该是罕见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早些时期。二 考虑增长:初步认识1. 总量生产函数Y=F(K,N)在产出和两种投入要素之间有关联的总量生产函数来自?给定的资本和劳动数量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