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结构专业知识要点_第1页
支护结构专业知识要点_第2页
支护结构专业知识要点_第3页
支护结构专业知识要点_第4页
支护结构专业知识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专业施工技术控制要点1. 军用梁铺盖路面体系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1施工准备1)场地准备确定和安排机械所需作业面积:主要包括军用梁堆放场地、预制板堆放场地及汽车吊吊装场地。2)机械配备根据工程项目工期情况,结合本单位的设备情况来配置。主要机械设备:汽车起重机、装载机、叉车等。3)军用梁进场验收组织相关部门对军用梁及相关配件进行点收,全部构配件点收数量无误,同时应详细检查构件的外形尺寸,特别注意钢材的弯曲、裂纹、压损、扭曲、穿洞、脱层等损伤,观察焊缝周围是否有裂纹。对因装卸运输而产生的局部变形或缺陷的构件进行清退,质量合格并符合安装要求的堆放在指定场地内,以便现场拼装。4)现场清理将已经

2、施工完成冠梁及临时纵梁表面的浮渣及杂物清理干净,以利军用梁的安装。基坑内土方开挖至军用梁底面标高。1.2施工工艺流程军用梁铺盖路面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1.3施工方法1.3.1 军用梁安装(1)军用梁试拼装:军用梁在运送到场后,根据基坑跨度尺寸和每榀所需要的加强三角架和辅助端构架。军用梁的拼装在堆放场地内进行,先将场地平整,在军用梁拼装节点处垫放10 cm×10 cm方木,方木间距与军用梁各节点间距一致,每个节点处并排放置两根方木,并用水准仪进行抄平,保证方木标高一致,偏差控制在3 mm之内。将需要拼装的端构架、两片加强三角通过吊车调放在方木上,逐个销孔进行对位,孔位对准后即安装钢销固

3、定孔位。先安装端构架与加强三角,再安装端弦杆,然后安装加强三角,最后安装加强弦杆,单片军用梁拼装完成。对拼装成片的军用梁的轴线及水平进行复核,拼装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后即可进行安装。(2)待冠梁和临时纵梁的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85%后将现场预先组装的单榀桁架采用25t汽车吊吊装就位。(3)准确控制军用梁的跨径、标高、中线及桥面平整度。在冠梁和临时纵梁上放样出每片军用梁的轴线,依据放线轴线准确进行架设。(4)安装端构架的固定钢板,固定整片军用梁的位置。(5)军用梁联接系槽钢及横联套管螺栓在军用梁纵向安装一定长度后安装。(6)冠梁后浇混凝土在盖板安装前进行浇筑,厚度为200mm。混凝土从冠梁一端向另一端

4、浇筑,随浇随振捣,放完的混凝土应立即摊开震捣、必须坚持少浇勤震。1.3.2 预制混凝土面板施工(1)路面板的提前预制,严格控制预制板的平整度及对角线误差。(2)路面板两端搁置在军用梁上弦杆上缘上,采用U型螺栓压板联结。路面板铺装时板与板的标高一致, 连琐紧密、齐平,不得有错落现象。军用梁与路面板联结的U型螺栓的螺丝方向向下,这样路面板松动时可随时加固, 拆除方便。1.4质量保证措施1)详细检查进场构件的外形尺寸,注意钢材的弯曲、裂纹、压损、扭曲、穿洞、脱层等损伤,观察焊缝周围是否有裂纹。2)组装军用梁时,对拼装成片的军用梁的轴线及水平进行复核,以免受力不匀,发生扭曲。3)准确控制军用梁的跨径、

5、标高、中线及桥面平整度。4)军用梁铺设完成后检查连接销钉是否有松动、脱落。2. 接地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2.1施工工艺流程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后,按设计位置人工配合小型挖机挖沟,施作水平接地体。为尽快封底,防止基底遇水浸泡软化,先施工接地体沟槽范围外的底板垫层,待垫层达到强度后再施工水平、垂直接地体、接地引出线,并施放降阻剂。水平、垂直接地体焊接完毕后回填素土并夯实,最后施作沟槽部分底板垫层。每一部分做完后,应实测其接地电阻,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以便及时预估整个接地网电阻,若有必要适当调整接地装置的设计规模。整个接地网敷设完毕后,按要求实测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及跨步电位差。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见下图:

6、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合格不合格测量放线垂直接地体钻孔垂直接地体敷设水平接地沟开挖施放降阻剂水平接地体敷设并与垂直接地体连接接地引出线施工回填水平接地沟接地电阻检测完成补救方案:如增设垂直接地体等2.2施工方法2.2.1 接地网的连接外圈水平接地体,接地引出线以及连接两者的水平均压带,其本身及相互间的连接采用放热焊接,应切实做到连接牢固、无虚焊。放热焊接是通过铝与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放热反应)产生液态高温铜液和氧化铝的残渣,并利用放热反应所产生的高温来实现高性能电气熔接的现代焊接工艺。放热焊接适用于铜、铜和铁及铁合金等同种或异种材料间的电气连接,放热焊接无需任何外加的能源或动力。2.2.2 接地

7、引出线施工综合接地网引出装置下端通过接地引出线与接地体可靠焊接,上端预留接线端子和接地母排连接。接地引出装置引出结构底板高度不小于0.4m,各接地引出装置间距应2m。为防止结构钢筋发生电化学腐蚀,必须用绝缘热缩带对接地引出线进行绝缘处理;为防止地下水沿引出线渗入底板结构,引出线需做特殊防水处理。接地引出线施工要点:1)引出线在车站结构板以上引出高度不小于0.4m,且必须与车站结构板钢筋绝缘。2)止水环套在钢管上,设于钢管中部。接地引出铜排置于钢管中,钢管在底板钢筋网孔中心穿过(钢管不与结构钢筋接触)铜排与钢管间的空间用环氧树脂填充,保证接地引出极与结构钢筋间的绝缘。3)接地引上线引出点(引出车

8、站结构底板)位置:接地引出线通过接地扁钢与接地母排可靠连接,接地母排安装在站台板下电缆通道的侧墙上,中心距离地面300mm,避开轨底风道、结构墙及轨道等。引出点位置需经相关专业确认。4)施工过程中注意加强对接地引出线的保护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5)止水环密封焊接在钢管外壁上,不允许渗漏水;固定块焊接在钢管内壁上。6)钢管外表涂防锈漆,钢管内环氧树脂充填密实,0.3MPa水压试验不渗水。7)钢管伸出土建结构面100mm,引出线预留长度出钢管口不小于300mm。2.2.3接地体的施工1)垂直接地体用钻机按照图纸要求钻孔。用底部带有活门的管筒抽干孔洞内积水(防止浆料稀释),放入垂直接地体并与水

9、平接地体焊接。最后将浆料从孔口灌入,直至充满整个管体及降阻剂填充区,并应保证垂直接地体位于降阻剂填充区中心位置。2)水平接地体按照设计要求挖出接地网水平接地体敷设沟槽,水平接地体敷设在沟槽底部。沟槽开挖好后抽干沟内积水,将接地体放入沟槽内并按要求焊接,为保证金属接地体处于回填土之中,用小石块对不同部位支撑,使其搞过沟底约50mm,以便回填土包裹住接地体2.2.4 接地体电阻的测量接地网随车站底板分段施工,为使整体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满足设计要求,在阶段性施工结束后,按设计要求对已完工部分接地网进行接地电阻测量,以此数据推算出整体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的测量采用三极法原理进行,如下图所示三极

10、法接地电阻测量原理接线图。三极法接地电阻测量原理接线图2.2.5.质量控制点1)焊接质量控制良好的熔接效果是指熔接完成后,连接头表面光亮,没有贯穿性气孔,经切开检验剖面也无所谓贯穿的气孔或瑕疵。而影响熔接效果最大的因素是湿气(或水气),包括熔模,熔接粉剂或被熔接物等所吸收或附着的水气。另一影响熔接效果的因素是熔模及被熔接物的清洁程度。针对以上两个因素采取如下措施:1)熔模、焊剂、连接体在使用前用烘干箱或喷灯予以加热驱除潮气。2)凡附着于熔接物表面的尘土、油脂、镀锌、氧化膜等熔接前必须完全去除,使其光亮后才可以进行熔接作业。3)熔模内遗留的矿渣也需及时完全清除,否则将使熔接接头表面不平滑或不光亮

11、。每次熔接后趁熔模热时,利用自然性毛刷(不可用塑胶毛刷)及布轻挖轻拭除去。否则冷却时则愈硬,愈难清除。4)接地棒的口径小于熔模口径者,很容易使铜水泄漏不能保证熔接质量,此时利用铜带包扎接地棒的末端予以补救。2)施工过程控制接地电阻的测试单位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如前段电阻测量值经推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在余下部分接地网敷设中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阶段接地电阻测量数据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接地电阻的测试严格按照国家电力行业标准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测量原则进行测量,以保证测量值的可靠性。3.倒挂井壁法竖井施工技术控制要点3.1施工准备1)场地准备确定和安排机械所需作业面积:主要包括提升设备、土方堆放和其

12、他机械设备。2)施工用水用电准备根据施工规模及设备配置情况,计算和确定工地所需的供电量,并考虑生活照明等,设置变压器及配电系统。3)机械配备根据工程项目工期情况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设备情况来配置。主要机械设备:提升系统、空压机、喷砼机、电焊机等。4)其他准备(1)降水施工与结构施工应密切协调,详细了解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段划分、临时设施与井位的关系、工期进度等施工部署,发生矛盾的应协调解决。(2)施工前必须根据正式结构施工图结合结构施工方法、施工段划分优化调整降水施工设计。(3)施工前必须详细调查核实场区地下管线、构筑物分布情况,应采取人工挖探等方法进一步确定,当确认地下没有各种管线、构筑物后

13、方可施工。3.2工艺流程基本作业流程为:测量开挖支护下一循环。3.3施工方法3.3.1锁口圈梁施工锁口圈开挖范围的管线挖探完成后,进行土方开挖,开挖至圈梁底设计标高进行锁口圈梁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圈梁完成后四周设1.2m高的防护栏,确保施工安全。3.3.2竖井开挖施工竖井开挖采用对角开挖方式,即两个对角同时进行开挖支护,另外两个对角保持原状土,待喷射混凝土初凝后,再对另外两个对角进行开挖支护,封闭成环,完成本榀格栅施工,开挖进尺同格栅间距(锁扣圈梁下4.5米间距750mm,导洞上4.8米间距600mm,导洞范围内间距500mm,马头门上下适当加密3榀)。3.3.3竖井支护施工竖井井

14、身施工采用格栅钢架+钢筋网+喷射砼联合支护,超前支护采用32锚管注浆加固,锚管长L=3m水平间距1米水平间距同格栅间距水平角为10°15°,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0.5MPa。井壁采用挂网喷射350mm厚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竖井架设格栅钢架,双层钢筋网为6.5钢筋网,网格间距150*150mm(下附1、2竖井初支、锚管示意图)。(1)钢筋格栅施工钢筋格栅加工a)拱架(包括顶拱和墙拱架)应圆顺,直墙架应直顺,允许偏差为:拱架矢高及弧长+20mm,墙架长度±20毫米,拱墙架横断面尺寸(高、宽) +10 mm。b)钢筋格栅组装后应在同一平面内,允许

15、偏差为:高度±30毫米,宽度±20毫米,扭曲度20毫米。钢筋格栅安装a)基面应坚实并清理干净,必要时应进行预加固。b)钢筋格栅应垂直线路中线,允许偏差为:横向±30毫米,纵向±50毫米,高程±30毫米,垂直度5。c)钢筋格栅与壁面应楔紧,每片钢筋格栅节点及相邻格栅纵向必须分别连接牢固。格栅架立注意事项a)格栅钢架安装前应清除格栅底脚下的虚碴及其它杂物,并用砼块、木块垫实。b)钢架在开挖作业面人工组装,各节钢架间用螺栓连接拧紧、焊接牢固,注意帮焊钢筋的焊接质量。c)钢拱架与土层之间应尽量接近,留40毫米间隙作为保护层。d)钢拱架应精确定位,注意“

16、标高、中线、前倾后仰、左高右低、左前右后”等各个方位的位置偏差。e)每榀格栅钢架必须按照交底里程和标高进行架设,保证中线和断面净空。纵向连接筋a)纵向连接钢筋必须按照纵向C201000要求布设。b)纵向连接筋焊接要保证质量,单面搭接焊长度满足10d要求。(2)锚管施工锚管制作超前锚管采用A32×3.25mm焊接钢管,小导管一端做成尖形,另一端焊上铁箍,在距铁箍端0.5m处开始机械钻孔,钻孔沿管壁间隔150mm梅花形布设,孔径10mm。超前小导管加工示意图 浆量控制超前小导管L=3.0米:水泥浆单管注浆量约为0.05m3。 注浆压力注浆压力0.5Mpa1.0MPa。(3)钢筋网钢筋网加

17、工允许偏差为:钢筋间距±10毫米,钢筋搭接长度±15毫米。铺设应平整,并与格栅或锚管连接牢固。拱与墙格栅采用6.5,150×150mm钢筋网,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4)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同时保证喷射混凝土面的表观质量。喷射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渗漏水等现象,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0毫米,且矢弦比不应大于1/6。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并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喷射应分片依次自下而上进行,先喷钢筋格栅与壁面间混凝土,然后再喷两钢筋格栅之间混凝土。b)每次喷射厚度为:边墙70100毫米。c)分层喷射

18、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如终凝1小时后再喷射,应清洗喷层表面。d)喷层混凝土回弹量,边墙不宜大于15%,拱部不宜大于25%。3.3.4竖井封底竖井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基底应平整压实。采用格栅钢架封底,施工时应在竖井最后一循环格栅钢架处预留连接钢板,封底格栅与其钢板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封底格栅间距1000mm,连接筋采用25500(下附竖井井底格栅断面图)。竖井井底格栅断面图3.4、质量保证措施1)钢筋格栅和钢筋网采用的钢筋种类、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施焊应符合设计及钢筋焊接标准的规定。2)钢筋格栅第一榀制做好后试拼,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加工。加工的格栅钢架应分批进行验收,合格后

19、方可用于施工。3)格栅钢架立时,应测量放线出架立的中线、标高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架立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螺栓必须拧紧,数量符合设计,节点板密贴对正,格栅钢架连接圆顺。4)喷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计量、搅拌、喷射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专人控制外加剂,尤其是速凝剂的掺量。5)竖井井壁及底板内不得有积水、淤泥、虚土和杂物,喷射混凝土结构不得夹泥夹渣,严禁有夹层。6)喷射混凝土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7)喷射混凝土质量标准喷射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渗漏水等现象。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0mm,且矢弦比不应大于1/6。4.管井坑外降水技术控制要点4.1施工准备1)施工用水用电准备

20、根据施工规模及设备配置情况,计算和确定工地所需的供电量,并考虑生活照明等,设置变压器及配电系统。2)机械配备根据工程项目工期情况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设备情况来配置。主要机械设备:汽车吊、电焊机、手动葫芦等。4)其他准备(1)降水施工与结构施工应密切协调,详细了解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段划分、临时设施与井位的关系、工期进度等施工部署,发生矛盾的应协调解决。(2)施工前必须根据正式结构施工图结合结构施工方法、施工段划分优化调整降水施工设计。4.2技术要求1)主排水管尺寸和类型满足顺畅排水和抗压要求,排水管线铺设的纵向坡度不小于2。2)排水口应选择拟建结构范围外的市政排水井口,如直接接入就近的排水管线

21、,应设置排水口工作井(检查井)。3)主排水采用明排与暗排相结合的方式。对交通及结构施工有影响的排水管线暗埋于地下,其它从方便施工角度考虑尽量采取在地面明铺的方式。4)主排水管铺设过程中一定按照设计坡度控制铺设标高,保证水流速度。凌空的排水管采用砖砌、混凝土或枕木托台。明排管需做防锈处理。5)在每个井点用砖砌工作井,以便水泵维修和进行水位观测。出水管、支管和主排水管道之间采取单向阀或者弯管连接,防止停泵时发生水倒灌现象。井口施工方法如下图所示。暗埋式与明排式井口示意图4.3质量保证措施1)排水管铺设过程中一定按照设计坡度控制铺设标高,保证水流速度。2)管道连接处必须焊接或连接牢固,避免渗漏水。3

22、)交通道路上暗埋管道埋深至少0.6米,避免覆土浅损坏管道。5.地表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5.1施工准备1)场地准备确定和安排机械所需作业面积:主要包括钻孔机械设备作业场地、水泥浆搅拌场地。2)施工用水用电准备根据施工规模及设备配置情况,计算和确定工地所需的供电量,并考虑生活照明等,设置变压器及配电系统。3)机械配备根据工程项目工期情况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设备情况来配置。主要机械设备:锚杆钻机、浆液搅拌机、注浆泵等。5.2施工工艺流程 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当监测信息超过警戒值时开始注浆,并根据监测信息的实时反馈调整注浆部位和注浆量注完、清洗袖阀管第三轮注浆(20%)清洗袖阀管清洗

23、袖阀管第二轮注浆(30%)第一轮注浆(50%)插入注浆芯管清洗袖阀管压注套壳料封口测量放样钻机就位、钻孔预埋注浆阀管监测值超过警戒值制拌套壳料制拌浆液预埋袖阀管,保留注浆条件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5.3施工方法5.3.1钻孔根据注浆平面布置图测量放样定出孔位;钻机就位后,在钻机动力扭矩带动下,利用钻具带动钻头进行钻孔。钻进时利用垂球结合水平尺检查钻机水平及钻杆垂直度。同时,在钻孔钻进过程中对钻孔垂直度进行检查;并准确地钻到要求的深度并超过2040cm。钻孔时采用比重1.21.3的泥浆作为护壁泥浆;严格掌握钻杆深度,要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以确定该地层条件下的钻进参数。密切观察溢

24、水出水情况,出现大量溢水时,应立即停钻,分析清楚实际原因后方可继续施工。当施工时遇到不明障碍物时,马上停钻并通知现场值班人员,查明后方可进行继续作业,以免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必须做好钻孔施工详细记录,以指导后期注浆施工参数。5.3.2 下管钻机成孔后,利用钻机吸浆管将套壳料混合液压入钻孔内。分节(每节4m)将袖阀管下入已填满套壳料的孔内,相邻两节袖阀管采用套箍联接。袖阀管类型:采用50硬质PVC管,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大于3.0MPa;注浆孔开孔间距为330mm,开孔处管外紧箍橡胶套,覆盖注浆孔;袖阀管的底端头用土工布等物包紧扎死,防止套壳料进入袖阀管。套壳料一定要按比例配制,并保证把孔内泥浆置

25、换完方能下袖阀管;袖阀管的连接一定要保证质量,连接紧密、不得有断开现象。5.3.3 封孔在套壳料混合液已达到初凝后,在地面至以下1m处孔口周围采用C15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封堵,以防止注浆过程中冒浆现象发生。5.3.4 注浆芯管下放封口后2436小时,下放注浆芯管。注浆芯管采用2m一节20镀锌钢管制成,节间用螺纹套管联接。下注浆芯管前,应先检查注浆头的状况,如单向阀的状态是否良好;根据袖阀管深度配足芯管节数;检查管路不能有堵塞现象,并保证各节管路的连接质量;如果袖阀管出现堵塞,应先进行洗管,尽量使芯管下放至孔底注浆芯管下放时,防止地面泥浆回灌入袖阀管内,造成注浆芯管下放及提管困难;将注浆芯管插

26、入袖阀管中保持方向竖直向下,两人或三人协调配合,均匀使用管钳下放芯管。5.3.5 注浆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8:11:1;缓凝剂为磷酸氢二钠,其参量为水泥重量的12%;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稳压:2.03.0MPa。施工中采取先外边后中间、隔孔交替分段式注浆,每段注浆长度称为注浆步距。花管长度为注浆步距长度。注浆步距采用0.6 m,减少地层不均一性对注浆效果的影响。注浆过程中,每段注浆完成后,向上或向下移动一个步距的心管长度。宜采用提升设备移动,或人工采用2个管钳对称夹住心管,两侧同时均匀用力,将心管移动。每完成4m注浆长度,要拆掉一

27、节注浆芯管。注浆结束后,在注浆管上盖上闷盖,以便于复注施工。注浆过程中主要通过听声音、看压力、看注浆量来判断注浆的实施效果;听声音是否有异常,看压力是否过高,看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的注入量;这个过程主要靠注浆司机来控制,另外注浆司机还要做好注浆记录,并保证记录的真实性。5.3.6 注浆效果检验注浆效果采取取芯检验。当一段注浆结束后,对注浆效果进行取芯检测,若注浆填充不密实,则对注浆孔进行补注。5.4、质量保证措施1)注浆前,应该准确掌握注浆量、注浆压力、水灰比等指标。配制浆液严格按照制浆料配比投料,不得随意增减数量。2)在注浆施工过程应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对钻孔深度、每轮次注浆压力、每轮次注浆量

28、、每轮次注浆时间和总注浆量等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整理资料,经常分析对比相邻注浆孔和相邻排注浆孔的注浆流量、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参数,根据各参数的变化情况估计注浆效果。对注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在以后注浆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注浆效果。3)针对场地地层,为更好地达到注浆效果,应采取以下措施(1)“隔二打一”:注浆时,孔与孔、排与排之间采用“隔二打一”的施工措施,防止孔与孔之间窜浆,以保证浆液的均匀及饱满。(2)“先围后注”:先注外围孔,再注内部孔,防止浆液向外扩散,造成材料浪费;同时,能保证最佳的压密效果。(3)“先顶后底”由于上部地层围压小,先注下部土

29、层时浆液必然上冒,造成下部土层吃浆不足,影响注浆效果,因此,采用下行式分节注浆。施工开始时,先对场地表层1米深度范围进行封浆,完成后方允许对下层土进行注浆施工。(4)“少量多遍”填土中孔隙较大,盲目增大注浆压力及增加注浆量,浆液往往向一个方向渗透,不能保证复合加固土体的均匀性。因此,采用复注工艺。一般要求复注间隔时间不少于24小时。4)注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堵管,如多做试验选定合理的凝结时间,注意压力的变化,如压力升高要及时提升芯管。如出现堵管,堵管的处理要快速及时,不能慌乱,要按顺序一步步尽快处理。水泥浆液若发生沉淀、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搅拌。6.监控量测技术控制要点6.1监测控制

30、网布置1)监测控制网的建立在进行监测之前,首先建立监测控制网,以便能及时准确的反应监测项目、测点的变化情况。基准点埋设在变形区外稳定、通视条件好,利于长期保存。工作基准点选择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的位置。对基准点和工作基准点应作好保护,并定期复核,测量成果报监理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审核。2)监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的技术要求等级相邻控制点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点位中误差二级±4.2200±2.01/450000竖向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mm)每站高差 中误差(m)往返较差,附

31、和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二级±0.5±0.71.01.56.2监测等级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工程监测等级根据基坑工程的自身风险和周围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6.3监测精度要求1)沉降监测精度要求沉降监测精度要求及监测方法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主要监测方法II±0.5±0.3水准测量注:n为测站数。2)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水平位移控制值累计值D(mm)30变化速率v(mm/d)3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0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

32、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3)地下管线变形监测精度要求地下管线变形监测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级别沉降观测位移观测主要适用范围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二级±0.5±3.0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4)地下水位监测精度要求地下水位监测值精度为±1.0cm。5)围护桩测斜监测(即深层水平位移)精度要求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 6)围护桩内力监测精度要求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监测围护桩结构应力的钢筋应力计,其分辨率不应低于0.2%F·S,量测精度不应低于0.5%F·

33、S。7)支撑轴力监测精度要求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监测围护桩结构应力的轴力计,其分辨率不应低于0.2%F·S,量测精度不应低于0.5%F·S。8)土压力监测精度要求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监测围护桩周边土体的土压力计,其分辨率不应低于0.2%F·S,量测精度不应低于0.5%F·S。9)基坑回弹监测精度要求采用分层沉降仪量测时,每次测量应重复2次并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次读数较差不大于1.5mm,沉降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1.5mm。6.4监测工作流程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等制定施工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经过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

34、业主依次审核合格后即可开展监测工作。监测小组应根据国家规范,设计要求及施工进度布设监测点,布设时,监测监理工程师旁站并通知第三方监测人员;监测小组必须将监测日报于当天17:00前报送标段监理,同时填报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周(月)报(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填写月报)于每周六编制,经监理审批后,于次日16:00前统一报送总监办和安监处,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结构、周边环境或建筑物等存在不安全因素,相关监测数据指标达到警戒值,应及时进行复核并上报总工程师及相关部门,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设计院、业主共同制定处理方案。监测工作流程图见下页图。6.5监测方法6.5.1基坑内

35、外情况观察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每天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钢支撑有无较大变形; 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基坑有无渗水、流沙、涌土,降水控制效果是否达到要求; 基坑周边有无超载; 基坑开挖面土体是否稳定; 周边道路有无裂缝、沉陷; 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基准点、监测点是否完好。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以目测为主,辅以量尺、放大镜等工具和摄影、摄像机等设备进行。对现场巡视检查情况采用专制巡视检查表记录,并及时整理,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6.5.2 地表沉降量测仪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量测方法:在车站周边地表测试范围内埋设沉

36、降观测点,在远离施工区域且稳定、易长期保存的地方(一般为4倍基坑深度深度以外的区域)埋设基准点。根据水准量测原理采用精密水准仪周期性地量测沉降观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高程变化值,即可得到测点的绝对下沉量,计算出当天的沉降量。测点布置:具体布设位置按设计地表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实际测点布置时将根据现场地质地形情况和施工情况进行调整。测点埋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穿透地表结构层,将其埋设在较结实的地层中(通常深度不小于100cm)。先用钢筋混凝土工程水钻在地表钻孔,然后将制作好的监测标志(直径2030mm的钢筋)埋入,四周再用粗砂填实,同时设保护套及盖板。保护盖板半刚性地面层 原状土层钢管 (砂+木

37、屑)隔离层 钢筋地表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作业要求: 在监测前期按照监测精度要求对基准点、观测点独立测量3次数据,取其中数作为初始值; 每次监测前,须首先对基准点进行检测,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以保证观测成果的可靠; 观测应在水准仪及标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且避免在测点和标尺有振动时进行; 尽量选择在每一天同一时间进行观测,观测坚持四固定原则,即:施测人员固定、测点位置固定、测量持续时间固定、施测路线固定; 量测时水准路线成为闭合路线。6.5.3地下水位量测仪器:水位管、水位计量测方法:地下水位观测设备采用电子水位计,其工作原理是在已埋设好的水位管中放入水位计测头,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报警器发出

38、报警信号,此时读取与测头连接的标尺刻度,此读数为水位与固定测定的垂直距离,再通过固定测点的标高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换算成从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降水施工前,对所有观测孔统一联测静水位,统一编号,量测基准点,选择典型代表性的一排观测孔,从降水开始每天至少观测一次,直至结构施工完成。测点布置:施工采用坑外降水,降水井沿车站四周外围布置,基坑降水深度要求降至基坑最低点以下1m,保证施工无明水作业。水位监测利用降水井作为水位观测井,水位管口设必要的保护装置,避免杂物或场外污水进入管内。作业要求: 在开始降水前1周埋设水位管,且宜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并取得稳定初始值; 记录观测点的位置、编号及观测时间

39、等相关数据,及时绘制地下水位与时程的关系曲线; 通过对水位的监测,可以进一步得到基坑内水位埋深、开挖对基坑外部地下水的影响; 地表和建筑物的沉降,基本上都是因为大面积降水引起的,因此要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必要时加强观测频率。6.5.4桩顶水平位移量测仪器:全站仪量测方法:采用视准线法(直接观测或小角度法)、极坐标法或前方交会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手段对围护桩顶水平位移进行量测,视准线法和极坐标法主要用于对各变形测点的监测,前方交会法主要用于工作基点墩的稳定性检查。当场地条件较为开阔时采用视准线法量测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即在基坑一定距离以外建立基准点,沿基坑周边建立基准线,将全站仪架设在基准点上通过精确

40、量测基线与测站点至观测点方向的微小角度变化i,并测得测站点至观测点的距离Li,进而得到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i=iLi/;当场地条件狭小,施工障碍物较多时,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并辅以前方交会法进行量测。全站仪极坐标法即将高精度的全站仪架设在一个固定测站点上,选择另一固定点作为后视点,分别测定各变形观测点的平面坐标,然后将每次测量的结果与首次测量的结果相比较,得出水平位移量。测点布置: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简单易行且提高观测精度的要求,水平位移监测拟按照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点三级布点。原则上,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

41、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依据设计要求,本基坑工程的基准点数目原则上为4个,具体视现场条件而定;工作基点一般布置在基坑的阴角处(在基坑阴角处,变形最小,一般仅为基坑最大变形的1/10左右),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设置在冠梁上,沿围护桩周边布置,在围护桩中部、阳角等能反映结构变形特点的部位均应布置监测点,且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大于25m,每边测点数目不少于3个。围护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按照设计图纸布置,并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进行调整。6.5.5桩顶竖向位移量测仪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量测方法:在围护桩顶冠梁上埋设沉降观测点,同地表沉降测量原理一样,

42、采用精密水准仪周期性地量测沉降观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高程变化值,即可得到测点的绝对下沉量,计算出当天的沉降量。测点布置:围护桩顶部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原则上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5m,可等间距布置,也可根据现场通视条件、周边堆载等具体情况合理布置,围护桩顶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与其水平位移监测点同点布置。测点埋设:围护桩水平位移监测点同时作为围护墙顶竖向位移监测点。作业要求:围护墙顶竖向位移监测作业要求与地表沉降监测相同。6.5.6地下管线变形量测仪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量测方法:管线沉降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监测,测量方法与地表沉降监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3、值得一提的是,在地下管线沉降测点设计和布置前,应对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重要地下管线进行实地调查,其中特别应了解有压管线的结构、材料情况和雨水管的接头和渗漏状况。通过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了解地下管线的用途、材料、规格,管线的接头形式和对位移的敏感程度,确定位移警戒值。测点布置: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布置: 监测点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为1525m,并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 基坑周边平行于结构的地下管线间距1520m,并且分别设35个主断面,每个主断面不少于5个测点。 地表点距离重要管线较近时,则地表点调整到管线处,当存

44、在多条重要管线时,测点应布设在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的管线上或其对应的地表位置。 对垂直或与过街通道斜交的管线,按车站地表布点原则布设。 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设在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上和对抗变形能力差、易于渗漏、年久失修的雨污水管上;条件允许时测点应全部直接布设在这些管线上,如受条件所限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时,将部分测点布设在检查井下的管线处,并在管线上方对应的地表处设置间接监测点。 在有条件进行钻孔设点的局部地段(例如城市辅路、中央隔离带等),直接在管道上埋设测点;在交通繁忙地段,结合地表沉降点的设置,在主要管线正上方地表设点并在相应的过街通道顶部设点,用间接测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监控。地下管线沉降

45、监测点实际布设位置和数量按照设计图纸布置管线埋置深度、走向、类型及管线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测点埋设:管线监测点的布设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直接和间接法。直接法就是通过埋设一些装置后,直接对管线本身的位移进行观测。常用的方法有: 抱箍法:由扁铁做成的圆环(直径稍大于管线直径),将测杆与管线连接成一个整体,测杆伸至地面,地面处设置相应的窨井,保证道路、交通和人员的正常通行。对于埋深浅、管径较大的地下管线也可以取点直接挖至管线顶表面,露出管线接头或阀门,在凸出部位做上标示作为测点。 套管法:用一根硬塑料管或金属管打设或埋设与所测管线顶面和地表之间,量测时将测杆放入埋管内,再将标尺搁置在测杆顶

46、端,只要测杆放置的位置固定不变,测试结果就能够反映出管线的沉降变化。 间接法:将测点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或管线的窨井盖上,以地表监测点替代管线沉降变化,该方法用于人员与交通密集不宜开挖的地方或设计标准较低的场合。作业要求:参见地表沉降观测等相关作业技术要求。6.5.7钻孔桩及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量测仪器:测斜仪、测斜管和数字式测读仪量测方法:围护桩和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通过测斜装置(测斜仪、测斜管和数字式测读仪)进行监测。首先在围护桩或土层中埋设测斜管,量测时将测斜仪插入测斜管,使滚轮卡在导槽上,缓慢下至孔底。待探头放入测斜管底5分钟左右,使探头温度接近管内温度之后,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槽全

47、长每隔0.5m用测读仪测读一次(如图13)。测斜观测分正测和反测,每次测量时,先将探头稳定在某一位置上进行正测(每个测斜仪的导轮架上都标有一个正方向),然后将探头旋转180度插入同一导槽再进行反测。测斜观测时每0.5m标记一定要卡在拉线上的相同位置,每次读数要等候电压值稳定才能读数,以确保读数准确性;每次测量时注意仪器探头和电缆线的密封性,以防探头数据传输部分进水。测点布置: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布置。原则上在基坑、围护桩周边的中部、阳角处等变形大的部位均布测孔,测孔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在基坑每边至少布设1个监测孔。围护桩体深层水平位移测点布置见附图所示。测点埋设: 围

48、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测点埋设围护桩体内的测斜管,通过直接绑扎或设置抱箍将测斜管固定在围护桩的钢筋笼上,钢筋笼入孔后,水下浇筑混凝土。测斜管与钢筋笼绑扎埋设,测斜管与钢筋笼的固定必须十分稳定,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测斜管与钢筋笼相脱落。埋设时必须注意测斜管导轮卡槽的方位,确保管内的一对导轮凹槽垂直于基坑测量面,另一对导轮凹槽平行于基坑测量面,同时应避免测斜管的纵向扭转测斜管的很小的扭转角度就可能使测斜仪探头被导槽卡住。测斜管顶部应超出地面。顶部使用约1.2米长的铁皮或管套保护,避免凿混凝土时破坏。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点埋设首先在土层中预钻孔,孔径略大于测斜管外径,一般测斜管是外径76,钻孔内径120的孔

49、比较合适,孔深一般要求穿出土体38m比较合适,硬质基底取小值,软质基底取大值。然后将在地面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钻孔内,随后在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回填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合的灰浆,配合比取决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水文地质情况,埋设就位的测斜管必须保证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垂直,另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平行。埋设好的测斜管如图15所示。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点布置见附图所示。作业要求: 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应保证密封; 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断裂、扭转;测斜管安放就位后,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导轮卡槽垂直于基坑测量面,另一对导

50、轮卡槽平行于基坑测量面。 测斜仪测出的是相对位移,必须要求测斜管管底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每个监测点均应进行正、反两量测; 确保测斜管与桩体、土体同步变形,埋设时间应在基坑开挖或降水之前。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能的保护措施,保护措施一般是用砖砌一个保护墩。 围护桩体测斜和土体测斜监测精度必须满足本监测方案要求;6.5.8横撑内力量测仪器:钢筋应力计及配套的智能数据采集仪、表面应变计或轴力计及配套的智能数据采集仪量测方法:分别采用表面应变计或轴力计对钢支撑的内力进行监测。测量支撑内力时,先将表面应变计(或轴力计)安装埋设到钢支撑上,然后采用与表面应变计或轴力计配套的智能数据采集仪采集数据。 表面应变计

51、或者应变片量测钢支撑内力表面应变计量测原理和钢筋应力计量测原理相同。钢支撑表面焊接钢弦式表面应变计,用频率计或应变仪测读;根据钢支撑截面积和平均应变,可以计算其轴力。 轴力计量测钢支撑内力轴力计量测原理和钢筋应力计量测原理相同,但轴力计是安装在钢支撑的活动端,直接量测钢支撑的轴力,即量测数据为钢支撑轴力。钢支撑轴力计算公式为:式中: P所受荷载值,kN;K仪器标定系数,kNF;F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B仪器的计算修正值,kN。测点布置:在为了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支撑杆件受力状况,原则上每道支撑内力监测点不少于3个,并且每道支撑内力监测点位置在断面上保持一致;钢支撑的监测截

52、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且各层钢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位置相同;钢支撑表面应变计和轴力计布置如图所示。支撑轴力监测点布置见设计图布置。测点埋设: 表面应变计的安装将表面应变计架座焊在钢支撑的表面,应变计长轴与支撑方向保证基本一致,调节表面应变计频率至居中状态,稳定后测试频率值。 轴力计的安装将厂家配套提供的轴力计安装架与钢支撑活络头的钢板焊接牢固,电焊时必须使钢支撑中心轴线与安装中心点对齐;同时在拟安装轴力计位置的墙体钢板上焊接一块250×250×25cm的加强垫板,以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计陷入钢板,影响测试结果;待焊接冷却后,把轴力计推入焊

53、好的安装架圆形钢筒内,并用圆形钢筒上的4个M10螺丝把轴力计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架内,避免轴力计滑落;将轴力计电缆引至方便量测的地方,并妥善保护,确保电缆线在整个监测过程不被破坏。轴力计安装方法示意如图。作业要求: 钢支撑的内力监测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测量时尽量选择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测量,并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钢支撑承受荷载的过程中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监测,监测时应记录数据稳定后的频率值,填写监测报表,现场检查监测数据是否正确,监测时所记录的数据为频率值。 支撑内力监测精度必须满足本监测方案要求。6.5.9钻孔桩内应力量测仪器:钢筋应力计及配套的频率接收仪。量测方法:本工程钢筋内力监测为选

54、测项目,根据施工需要本工点支护结构需进行钢筋内应力监测,采用安装钢筋应力计,频率接收仪测取数据,计算机计算整理获取监测成果。钢筋应力计算: 弯矩计算:Mc=Ec (1-2)/d Ic/Es Mc-监测断面计算弯矩 d-钢筋计之间的中心距离1、2-每对钢筋计的计算应力 Ec、Es 混凝土和钢筋计的弹性模量Ic-监测断面惯性矩 安全判别条件:ify fy 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McM M-结构弯矩设计值钢筋应力计的量程选择为最大设计值的1.2倍,量测精度0.5%F·S,分辨率0.2% F·S。监测值应考虑温度及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影响。测点布置:钢筋计与钻孔桩钢筋笼主筋串联焊接,连接

55、位置应位于结构主要受力点。测量导线引出地面,导线中间不许有接头或破损。沿钢筋笼竖向每5m安装一个。 作业要求: 钢筋应力计量程宜为最大设计值的1.2倍; 钢筋应力计在埋设前进行标定,并在支撑受轴向力前进行初对焊连接对焊连接钢筋计受力钢筋钢筋计与主筋连接示意图连接拉杆始值的测量,监测两次的结果平均后作为轴力初始值。6.6区间隧道监测6.6.1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有:1)现场巡查;2)地表沉降;3)拱顶沉降;4)净空收敛;5)底部隆起;6)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位移:包括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观测和地下管线沉降监测;7)地下水位。6.6.2监测对象及精度区间监测对象及精度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精度备注1地表沉降±0.5mm2建筑物沉降沉降±0.5mm3管线沉降±0.5mm4隧道结构拱顶沉降±1mm5底部隆起±0.5mm6净空收敛±1mm7地下水地下水位±20mm6.6.3监测方法1)现场巡察现场巡查以目测为主,辅以量尺、放大镜等工具和摄影、摄像机等设备进行。对现场巡视检查情况采用专制巡视检查表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