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筋疗法——07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5/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1.gif)
![2022年经筋疗法——07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5/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2.gif)
![2022年经筋疗法——07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5/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3.gif)
![2022年经筋疗法——07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5/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4.gif)
![2022年经筋疗法——07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5/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f094bd21-6614-4d97-8896-064c05dcf55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二) 12青少年近视眼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近视眼,是指眼的屈光度数太大、或眼的纵轴长度较大,当平行的光线进入眼球之后,其成像于视网膜之前,因此看远物时视力不好,而看近处的物体时较清楚,故称近视眼。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成长时期,眼球内的睫状肌肌力充沛,但若使用眼的习惯不科学,致使睫状肌的调节视力产生疲劳乃至痉挛时,这时晶状体的凸度加大,平行光线的焦点便移到视网膜之前,这便形成假性近视,是青少年早期的近视眼。假性近视如不及时防治,或防治失当,发展下去,则睫状肌痉挛可发展为眼球代偿变长,即成为真性近视。轻度近视( - 200d以下,即负2 屈光度以下),其视力一般在0.1
2、 以上; 3 6 屈光度以上为中度近视;6 屈光度以上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者,其远近的视力均明显下降,且可伴有眼肌疲劳,眼球外斜,乃至伴发眼底的其他病变。【机制释义】中医学认为本病同脏腑有关系。如灵枢大惑云:“五脏六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故目眼的视力, 与脏腑之虚实关系密切。眼为经筋之枢纽,据古医籍的记载,十二经筋中, 手足三阳的经筋都与眼睛有联系,其中足太阳及足阳明,分别于眼形成 “目上网”及“目下网” 。近视同劳伤关系密切。青少年在校学习,高度用脑力及视力。脑力与视力,相辅相成。视力的降低,影响脑力;脑力下降,影响视力。因此,调节脑力及视力,需同步进行。【临床表现】青少年近视眼的经筋病态
3、表现:在眼眶周围的肌筋,可用手触检查法 - “柑弓手”方法,即将手的四个小指并拢为一方,与大拇指互相对应,形成小指与拇指的指合力关系,状如柑样。检查经筋病变时,首先将四指固贴于头上,以大拇指的指尖作为检查工具,尔后依靠指合力的力学作用,运用大拇指指尖的灵敏性,于常见的穴位,作切拨、揉拨等手法,通过正与异的对比方法,识别出筋结穴位。眼眶周围常见的穴位, 一般有 7 个(详见经筋穴位施治图的眶膈筋区穴位图示)。高度近视病例及已出现头晕头痛、颈部僵紧感者,其病变多累及到颞筋区及颈筋区,在理筋调节近视眼时,亦宜对这些筋区进行查灶及消灶的理筋治疗(参阅有关筋区图示)。【治疗方法】经筋疗法对青少年近视眼的
4、治疗,是运用综合疗法手段中的理筋手法为主,并针对病人的其他突出症状,予适当配合治疗。理筋手法的施治要点是:正确运用“柑弓手”的施治技能,充分发挥指合力协调下的拇指指腹及指尖的治疗功能(详参阅经筋施治法有关章节的详述)。 贯彻“以灶为腧” 的施治法则, 即针对眼眶周围的特定施治部中的筋结病灶进行舒筋解结为目的施治,避免单纯的揉抹方式的治疗。要落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4
5、 页 - - - - - - - - -实“以灶为腧”的施治,除熟悉病灶(穴位)的准确位置之外,施治时,需根据病灶所处的位置, “柑弓手” 的四指固定方向及拇指的指尖方向,均要随着施治的需要而灵活变用。例如,对眶隔的1 号穴位施治时,宜将四小指并拢贴于患者的颧外,用拇指尖切按、切拨等方法施治;施治眶膈区2 号穴位时,将四小指并拢贴在患者的额角,拇指以反方向的位置,将指尖自眼眶内上角,向内上方作切拨穴位治疗,不可向眼球方向切按。将治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常治常安。因为青少年近视,乃主要是肌性疲劳所产生。治愈后,在过度用限力劳动及机体功能变化时,尚可复发,目前未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故需学会自我调
6、治,并持之以恒。增强体质具有防治青少年近视的作用。因此,青少年除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营养、注意劳逸结合、科学用脑等以外,掌握自我调理机体功能的简易方法,如点穴按摩疗法、易经筋疗法等,对增强体质,颇有俾益。【治疗效果】青少年近视,属于机体的肌性疲劳性病症,经筋疗法,是调节肌筋功能平衡的专科,其调节方法比较科学,故临床疗效显著。一般施治一个疗程,轻症病例,视力可恢复到0.8 1.0 ;较重症病例, 视力可提高到0.4 0.5 ;顽固病例, 需施治 23 个疗程,视力逐渐恢复。【病例择举】患者黄某,广西大学学生,入学至二年级时,患严重神经衰弱伴高度近视被逼休学。 投经筋科施治2 个疗程, 随着失眠的纠
7、正,精神好转。 视力, 由阅读困难的o.1度恢复到非纠正的0.8 度,很快地获得复学入校学习。 13.面神经麻痹的经筋疗法 13.面神经麻痹的经筋疗法本病症是一种起病突然,常于早晨洗脸、嗽口时发现口眼歪斜、眼睑下垂、面肌麻痹的病症。好发于一侧面部,与中医学的“歪嘴风”相类似,属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导致的病变;与中风所引起的中枢性面瘫不同。部分病例起病前有同侧耳内。完骨(乳突)区及面部疼痛。起病后失治,可形成慢性病例而经久不愈。【临床表现】主要症状:病侧眼睑下垂,眼裂变宽,面部表情肌运动丧失,鼻唇沟变浅乃至消失,口歪向健侧,皱眉动作丧失,鼓腮时及笑时,面部偏歪,口裂不能合拢;可有流泪、面部发紧、
8、偏头痛,倦怠、额纹消失、眼部肿等伴随。病灶体征:经筋查灶。常见患侧脸板质地变硬;大皱眉肌、鼻肌、上提唇肌、颧肌、咬肌、口轮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二腹肌后腹等肌筋,呈结块状,触捏疼痛显著。【治疗方法】理筋手法施治:充分运用指合力的作用和功能,于患者额部, 作揉抹、揉捏的理筋治疗;将脸板提捏,并作轻清的轮转性按摩,令脸板由硬结变揉软,放手后,患侧眼皮即可闭合;然后将柑弓手的拇指指腹,置于攒竹至眼眶内上角的大皱眉所处的部位,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9、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施以切拨的理筋手法;顺将施治手法延向眉心、眼眶上缘、眼眉外梢,对小皱眉肌及颞肌、耳肌,分别施以切按、切拨及切揉的理筋手法施治;对眼与鼻骨间沟,运用拇指尖作为施治工具,从目内眦至迎香之间的鼻骨与泪骨间沟,施以切按手法治疗;对颧肌、提上唇肌、降口角肌等可提捏的小肌,尽可采用提捏捻转手法加以施治;对咬肌、二腹肌二腹,用切按法及切拨法揉筋施治,令这些肌筋获得筋舒而络活,利于麻痹的康复。针刺治疗:针对上述的筋结部位,运用毫针分次作筋结病灶刺治治疗。重点的刺治穴位是二腹肌的二腹筋结点、
10、咬肌的颊车点、提上唇肌的上唇筋结点、降口角肌的下唇筋结点。拔火罐治疗:对接受拔火罐治的病者, 可分别于眉上额部、颧部及颊部投拔火罐治疗,部分合并颈肩不适而查有伤筋者,于颈后侧、肩背部等拔火罐治疗。经筋疗法对急慢性的面神经麻痹病例的治疗疗效突出,是临床上解除慢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疗法。【病例择举】患者,徐某,女性,55 岁,广东省信宜县农械厂职工家属。患左侧面神经麻痹,病史一年曾向针灸、按摩推拿、康复科及服中药等求治但病情顽固。向经筋科投治时,见患者左眼裂增宽,左眼及左面部中度肿胀,皱眉不能,左额皱纹消失,鼓腮时,两唇欠合拢,面向右侧歪斜左肩颈部明步酸痛。经筋查灶:左脸板硬结、左皱眉肌及左侧颞肌呈
11、肌张性亢进状态,左耳肌筋结触压疼痛显著;提上唇肌、颧肌、咬肌、二腹肌之二腹等,均呈结灶性筋结病态形征。用上述的三联疗法治疗,施治两次后,左眼及面部肿胀消除,口角歪斜明显纠正,连续施治一个疗程,诸症消除。【编者按】末梢性面神经麻痹,又称 bell氏面瘫。 其中部分病例急性期经一般方法施治后,迅速恢复,但亦见少数顽固病例,运用一般疗法治疗,难以消除。从经筋学的检查所见,它似是一种筋性少阳经证,除面部的症状为突出表现以外,头颈部及同侧之肩臂,皆可见明显的筋性病变反应。由于少阳经筋受闭阻,经络闭而不通,“着藏” 于肌筋的血络及神经,皆受到紧张挛缩的肌筋压迫,因而舒筋解结,可使肌筋中的血络及神经,获得康
12、复,经筋疗法的实质,乃是“以通为补”的机体调节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 14筋性“梅核气”的经筋疗法 14筋性“梅核气”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梅核气”,是患者感觉到咽喉部若存留一物如梅核,既吐不出, 又咽不下的特殊症状而命名的临床常见病症,好发于女性。本病症于中医古籍早有记载,属中医的气病之一,近似现代医学的咽喉异物感症。对“梅核气”的病因解释,中医认为是气滞所致,虚症与实症,皆因气滞而导致本病症之形成。既往医刊,认为本病症是精神因素所致,近年报道,认为梅核气病因有两种,一为精神因素,二为器质因素。前者称为真性梅核气,后者称假性梅核气。筋性梅核气,常见于肋端综合征,及女性腹式结扎术后并发症。
13、【临床表现】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主要症状:筋性梅核气,除具有一般梅核气的症状表现之外,主要特点是,症状呈持续状态存在,咽空时症状加重,但不影响进食。分别作颈、胸、腹的查筋检查,可查到相应的“筋结”阳性病灶,触及病灶时,梅核气的症状具有联系性的触发,以至患者不可耐受。病灶体征:笔者在开展经筋疗法诊疗中,发现“筋结”成为梅核气
14、的常见原因。产生梅核气的“筋结”部位,可分为三个组:颈组,主要见于胸骨舌骨肌的“筋结”形成。上胸组,主要见于上胸锁骨下肌及胸骨肌筋的伤筋。腹部组,多见“腹缓筋”(即腹部的深筋) 。【治疗方法】运用综合理筋法治疗,首先查明 “筋结” 病灶的分布部位,然后贯彻 “以灶为腧”法则,先施以理筋手法初步消灶;对固结的病灶,用针刺疗法施治,再行拔火罐治疗。经筋疗法对筋性梅核气治疗的效果满意,具有起效快、 疗效高、 不易复发等优点。【病例择举】患者黄某某,女性, 18岁,广西凭祥市人,农民。患咽部异物感两年。五官科检查、胸透检查、钡餐检查等可排除器质性病变。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多方求治,病情如故。经筋查灶:
15、发现胸骨舌骨肌呈肌张性亢进,肌束中可触及颗粒状“筋结”病灶点;上胸锁骨下肌,亦呈骨骼肌紧张性反应;胸骨切迹上缘,触及微粒筋结点。以综合疗法施治,分别对上述病灶进行消灶解结。首次施治后,患者深感咽喉部舒适松解,连续隔天施治三次,病症解除。追踪2 年,未见复发。关闭窗口 15筋性类肝病的经筋疗法 15筋性类肝病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经筋结灶发生于右胸胁,其闷胀、隐痛及肝区不适等,酷似肝脏实质病变的临床症状;但肝胆的各种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所见。这种病象称之为筋性类肝病。筋性类肝病好发于中医称之为肝郁素质的女性,有剧烈运动职业如体育运动员,解放军官兵、工人、农民,及强迫性劳动体位者等。病情多缓慢形成。
16、【临床表现】主要症状: 临床症状以隐痛为突出表现,可时轻时重, 劳累、 气候骤变、情绪郁抑等时病情加重。尤其是当应作的有关检查未发现异常所见,医者未能说出其所以然期间,患者精神负担加重,疑其患上了绝症,会带来给病者全身状况变化。这决不是单纯的精神作用。其主要是病人的疾苦,未获得正确的回答、从本病与心理性因素关系很大这一点来考虑,筋性类肝病的治疗更具有其意义。病灶体证:筋件类肝病的病变部位于肝胸胁,即肝区的胸肋面的肌筋产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17、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生的筋性损伤病灶。由于病灶同右上腹腔内的肝脏位置重叠,产生混淆性的疑诊误诊。因此,当病者主诉肝区病症,又于肝脏各项检查皆呈阴性表现时,宜作右胸胁的经筋病灶检查。检查部位,以右胸肋弓及右胁下肋骨表面的肌筋附着点,肌束延伸行程,硬、软肋骨衔接处,软质的肌筋同硬质的肋弓交叉点等,为检查重点部位。常见筋结病灶,好发于右胸锁骨中线的肋弓表面, 及 78 肋腹外斜肌附着于该两肋的肋骨面上,触察到小者如黄豆、粗者如粟的筋性硬结点,触压疼痛异常,穿刺其内可有瘀血溢出;腋前线胁下的肋骨之问,常有
18、触及索样筋结。这些筋结病灶,常成为筋性类肝病的致因。【治疗方法】在查明病灶位置、数目基础上,首先采用手法消灶,获得筋结病灶的初步松解。针对固结的病灶,以将病灶固定于肋骨而上,施行固灶行针法刺治。刺治针入数量,一般为一个病灶施治一针,直入直出,不予留针。在可行的拔罐位置,施以吸附较轻微的拔火罐治疗。适当给予辅助治疗,常用外洗法。经筋疗法治疗筋性类肝病,收效满意,一般病例,施治1 至 2次,即可治愈。【病例择举】患者宋某,女性,36 岁,居民,家住广西宁明县城中镇福仁衔36 号。自觉肝前区隐痛前后历时两年,曾先后到当地医院、南宁市某医院往院过两次进行治疗,由于病因未明,病情缓解出院。出院未足一个月
19、,病情复发。经筋科检查,发现其于右腋前线胁肋间存一索样筋结,右第七肋骨表面,有一筋结病灶。 予综合消灶法施治2 次,病症消除。观察 2年,未见复发。病例二,患者谭某,54256 部队炮团领导,自觉右下胸肝前区闷痛难忍一年,虽于部队及地方医院多方检查,病因不明,顽症不解。1990 年元月 4 日,专程向经筋科求治。查灶见右胸第五肋骨表面,有一筋性病灶。当天予治,复诊时病减一半;再次予治,痼疾消去。 16筋性类冠心病的经筋疗法 16筋性类冠心病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脏供w不足,出现左胸痫、心悸和胸部压迫感等阶毙症状;循环系有关检查,心缺血指征阳性的病症,临床称为冠心病。但临床上只
20、有冠心病症状表现,而循环系的各种检查不发现异常所见有的病例,亦非罕见。对刊亏v 类病症,有被称为心脏神经症而加以治疗。近年来, traveii、罔考和等, 发现心脏神经症思考的胸肯特定部位,出现过敏点,约有半数背部过敏点,呵因爪迫而诱发出胸部的自觉症状,提示它呵以作为胸部白觉症状的触发点(简称 tp ) :i 安绍昆氏报道颈性心绞痈;许 x荣氏报告按摩治疗颈性类冠心病两例;综观临床医疗,类冠心病的性与软组织性的致因问题,己被揭示,筋性类冠心病,是笔者在展开经筋疗法的临床实践中所发现的筋性致出的种筋性类似病,即经筋病变1l 观的 1;卡症状,类似脏器实质病变的症状。由于纤筋广泛分介一机体,筋性类
21、似病有广泛的具体内涵,它将分别于入关筋性类似病个加以论述。【临床表现】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主要症状:筋性类冠心病的基本成因是经筋病变,但它的经筋病变症状隐伏; 却以酷似冠心病的症状为突出表现,而掩盖其病变的实质。因此, 循环系的各种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所见。这便是筋性类冠心病的基本特点。筋性类冠心病的突出症状,如胸骨左缘疼痛
22、、胸部压迫感、 呼吸紧迫感、心悸、全身倦怠等。从病者的自觉症状,主诉相当严重,但仔细加以作相应的检查,会发现症状与实质器官病变存在分离。例如,病者自觉的严重心悸,但心率及节律,多无严重心脏实质病变征兆;又如,患者表现的呼吸困难,貌似心衰而致肺水肿,但听诊两肺清晰。总之,症状与体征分离,乃是一般的筋性冠心病病例的另一特点。筋性类冠心病一般病例,缺乏缺血性冠心病存档阳性体征病史,但多有劳伤史及肩酸背痛、肢体痹困等筋性劳伤表现。因此,进行经筋查灶检查,有助于明确筋性类冠心病的致病部位。病灶体征:在分析筋性类冠心病的症状特点基础上,在循环系的各种检查并无异常发现所见情况下,宜对病者作细致的经筋检查工作
23、。值得提示的是,在一般的内科临床医生中,由于长期以来,医学上缺乏深究筋性所致类冠心病概念,多未重视查筋;即使是病人偶然在医者检筋时触及病者认为最舒适的穴位,医者仍似乎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问题。因此,建立查筋观念,乃是这类病症首先要解决的课题。罔考和氏在进行病人背部过敏点研究的结束文中说: “正如同travell等人所观察到的一样,仅仅通过一次治疗,屡见胸痛几乎永久消失。其详细理由,目前尚不清,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经筋疗法在临床的探索中发现,筋性类冠心病的病例,具有两组特殊性筋结病灶:一组以相对固定位置,分布于后背胸及左前胸的病灶,成为激发筋性类冠心病症状发作的筋结点,称为类冠心病病灶点。另一组
24、病灶的部位,因为患者的反应不同,其反应点多不固定,常见于头部的眶颞筋区或颈肩筋区查及,少数病例于腹腰筋区,称为筋性类冠心病伴随病灶点;伴随病灶点多于伴随症状出现的相应部位查出。类冠心病灶点与伴随病灶点,激发心胸相引的筋性类冠心病,属于中医“气街”病症中的“胸气街”临床表现。中医古籍对“胸气街”记载了较明确的检查方法和施治法,如灵枢卫气云:“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鹰与背腧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 灵枢背腧“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歧伯曰:背中大腧,在抒骨之端,肺俞在三焦之间, 心俞在五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
25、验之,按其处, 应在中而解,乃其腧也”。上述择举的两段经文说明:“气街”,乃是气的往来之径路,即气的运行量较大的路径。古人将人体气之运行要道分为四个节段性调控,即头的气街、胸气街、腹气街及胫气街。胸气街之气闭阻,便可出现胸前区气痛症状,如胸痛、胸部压迫感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表现。五脏之腧(俞)穴,分布在背胸者,肺俞在三焦之间,心俞在五焦之间,皆于挟脊旁开三寸部可查取。背腧的取穴法,欲得而验之者,有两种方法:一为按其处,疼痛的胸前症状即解除,此乃其腧(穴位)。二是先按后在久应手处,乃刺而予之。即取背腧的腧穴时,按着了它,具有在手下很久的、应于手的表现特征,然后再施以针刺。遵循中医古籍叙述诊治“胸
26、气街”的经验,笔者对筋性类冠心病作查灶检查,发现其胸前区的筋结病灶点,处在左胸第五肋胸肋关节的胸骨左缘起始;而后呈索样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 - - - - - - - - -向肋骨表面跨越,形成反逗点状的形征,紧贴于胸骨边缘与肋骨下缘,大小若如蒜米,触之质地硬结,难以移动,触拨局部疼痛异常,但患者谓之十分舒服。背胸的病灶点,多见于背胸第五胸肋关节后正中线左旁
27、开三寸的胸段骼肋肌肌质或其筋膜之内。呈颗粒状或小索样,质地坚实,敏感异常;以柔和手法舒筋时,病者诉之有向胸前心区传感,并觉非常舒适,告诉医者,找到了病根所在。【治疗方法】贯彻“以灶为腧”的施治法则。针对患者的病情,于确认为筋性类冠心病诊断基础上,可予缓治法施治。如患者感觉到明显的倦怠,可先对病者肩背及肢体,施以广泛性的理筋手法;令之感到全身舒适感明显之后,遂将治疗的目标,移向类冠心病灶的胸背及胸鹰附近部位,作由远而近的、边查灶边消灶的技巧施治。当医者施治手法欲达敏感病灶点时,多数患者会要求医者,对其最需要治疗的部位,作加强手法治疗工作;医者应以边询问边施治的融洽姿态,取得病者的协作,将病症加以
28、消除。至于是否需要综合治疗及施治量的问题,应因人、因病、因地制宜而择定。一般的患者,仅以手法治疗即获治愈。部分病例,需采用综合治疗,方可将病情尽除。经筋疗法对筋性类冠心病及病窦综合征等,疗效非常显著,正如同travell氏所观察到的一样,仅仅通过一次治疗,屡见胸痛几乎永久消除。【病例择举】患者黄某,女,48 岁,边防县计生站领导。平素健康,1991 年 3 月 12日,突然觉胸前剧痛,胸部压迫感,历时两天。作循环系的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所见;舒张血管针药未能控制病情。遂邀笔者会诊。见患者呻吟不已,一般情况尚可。五脏所查,未见特殊。患者诉说,乃以胸痛及肢倦为突出症状表现,卧床不起。检查结合病况诊
29、为筋性类冠心病。以缓治法施治,获全身显著舒适感后,对类冠心病灶,施以消灶解结的适量治疗。施治毕,患者遂起床谈论若常人。追踪两年,未见复发。 17筋性类肾绞痛症的经筋疗法 17筋性类肾绞痛症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筋性病变发生于腰肾区的症状表现,同肾绞痛类似的病症,称为筋性类肾绞痛症。本症好发青壮年男性,多在腰部肌筋劳损基础上,夏季夜卧于地板、潮湿环境,受寒及湿气所伤,导致肌筋湿滞、阻闭经络,产生“不通则痛”的临床症状。其疼痛部位,恰与肾区重合,故称为筋性类肾绞痛症。【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本症的临床表现,除了绞痛的程度、性质及表现,与真性的肾绞痛绝无绝对的区别以外,尚伴随有尿意感、反射性牵拉至阴部
30、不适等,但其泌尿系的各种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所见。病灶体征: 对本症的检查, 应首先把检查放在排除肾脏及泌尿系的病变,在确认泌尿系病症已可除外之后,施以经筋检查。经筋查灶,以足太阳、足少阳及足阳明的经筋行程所经过部位,列为循经检查的重点;以腰筋区、腹筋区(含少腹)为主要检部位。腰部检查,要把竖脊肌及腰部深层肌筋逐一查清。腹部检查,重在运用中医腹检法,对腹缓筋需作三面四点的细致检查(其检法, 详见经筋检查法的腹检节)。筋性类肾绞痛症的经筋阳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31、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 - - - - - - - - -性体征病灶,好发于竖脊肌腰段肾区附近,呈索样硬结,其中细致循探时,可触到因块状、颗粒状的筋结点,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及传导性。腹部缓筋(即腹部深筋),于侧腰点、左脐下外侧点及腹股沟点等,呈结块状体态,触感异常,可有传导至阴部的特殊感应。【治疗方法】运用综合理筋法施治。理筋手法的运用:应用一般手法对患者的背、腰及下肢,施以较广泛范围的舒筋活络,利于病灶的充分暴露;对固结的病灶,以点穴疗法施治,令之进一步松解。针刺治疗:分清腰筋区的结灶点,以固灶行针法,施以局部多针的刺
32、治,直入直出,不留针。一般刺治两个病灶点即可。于腰部针刺后的病灶皮肤,施以拔火罐治疗。断用药物治疗。经筋疗法治疗本症的效果令人满意,一般病例, 施治 1 2 次,病乃解除。【病例择举】庞某某,男性, 36 岁,医师, 1991年 6 月夏天, 连续夜间打地铺睡觉数晚后,右腰肾区, 由隐痛开始,转化为剧烈疼痛,疼痛放射至前阴部,尿意感突出,疑诊为肾绞痛,住院观察治疗。尿液检查、x光腰肾摄片、 b超探查等,皆未发现异常所见,注射杜冷丁l 支,局部疼痛缓解五个小时后,病情复作,邀请经筋会诊。会诊检查:不发烧,一般情况可,自由体位,转侧自如,自诉腰部(右肾区)疼痛逼胀难以忍受。经筋查灶,发现右腰竖脊肌
33、的最长肌及腰髂肌,肌性僵紧, 在胸 12 至腰 2 之间, 可触及结团块的筋结灶两个,腹部深筋呈中度反应,余尚未见特殊。当晚八时,予综合理筋法施治,当即腰肾绞痛缓解。入睡时轻度病情反复出现,再辅以施治一次,当晚安静入睡。次日病愈上班照常工作,病无特殊感觉。观察两年,无复发。 18筋性类胃肤痛的经筋疗法 18筋性类胃肤痛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胃脘痛, 是指上腹部胃、 十二指肠所处的相应部位,反复性疼痛的病症。在既往的认识概念,由于胃脘区的疼痛常见于溃疡病、浅表性胃炎等病症,故有胃脘痛即等于胃病的观念;将治疗胃脘痛的医疗手段,局限于纯粹治疗胃病范畴。诚然,胃脘区域的疼痛,有胃及十二指肠等脏器病变症
34、状的可触及成分,但中医和西医, 从来都不把二者划等号。经筋疗法,从体表的筋肉同内脏的关系课题临床探索认为,胃脘区的疼痛,就该区的表里病症关系而言,存在三种病症情况: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体表反应。胃十二指肠十体表肌筋病变并存。筋性类胃脘痛。本节叙述的内容,是筋性类胃脘痛的筋肉病症,是诸多筋性病变,类似脏腑病症表现的特殊病症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症状:筋性类胃脘痛,由于它是筋肉病变为主的病症表现,故其胃脘之痛,具有筋性特点:胃脘区的疼痛发作,多于上腹部受牵张时症状明显。例如,患者在乎卧时的乎伸或突然起床时收腹动作、劳动中的收腹动作等,导致胃脘区、肋弓下区的疼痛出现或加重。可伴见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部
35、分症状,如胃脘区的钝胀感乃至隐痛感,轻微的不适感及嗳气、消化功能降低等,多于机体受凉、劳累、饮食失调时症状出现;可能是腹部皮肤及肌筋病变影响到内脏功能所致。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 - - - - - - - - -病灶体征:经筋查灶检查,可查到隐型性的阳性筋结病灶:第五肋骨表面腹肌的附着点病灶,采用垂直位检查法,可检查到附着点内缘,产生豆样颗粒的“痛性小结”。
36、腹宜肌内缘与肋弓成角交叉点,可触及膜性结节点,可能由于筋与骨强力牵拉性擦伤所形成。该点于患者作挺胸及收腹时,疼痛症状出现。中脘穴位点,病灶呈小索样型,质地僵硬;令病人腹部放松,用“柑弓手”的拇指尖作垂直位切拨法多可查及。右肋弓下第二道腱划线外侧点,常可触粟状型的筋结病灶。歧骨尖点 (剑突尖),部分病人可于其歧骨尖,触及局部粗糙样的反应病灶。上述病灶,无论是在筋性类胃脘痛及胃十二指肠病变病例,一般皆可查到其阳性形征表现。因此,对这些病灶穴位施治,具有治疗筋性类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剑突综合征、肝(脾)曲综合征等的功效。【治疗方法】本病症的治疗,贯彻整体调机与局部治疗同时并举的治疗方
37、法。所谓整体调机,对于本病症而说,乃是通过综合理筋手段,来消除其影响机体功能失衡的因素;在对于本病症的具体整体调节治疗方面,从“胸气街”的机体节段调控机制入手,将背部与胸部,尤其是华佗夹脊的肌筋,施以边查灶。边消灶的机能调整治疗。胸腹局部的治疗,关键在于查明筋结病灶的分布位置,为治疗提供准确施治穴位,保证施治直达病所。这是经筋疗法区别于其他疗法的基本点。上述列举的五个常见筋结病灶点,可作为多数病例的施治穴位。具体的施治方法是理筋法治疗:胸腹部的理筋,乃在“以灶为腧”法则前提下,采用“柑弓手”的穴位切拨法。切按法、揉抹法,令筋结病灶获得初步松解。针刺疗法:对固结难解的筋结病灶,分别分次给予“固灶
38、行针”点刺治疗,视病灶及病人承受情况,给予适当的治疗量, 一般的病例, 每次刺治穴位23 个。拔罐治疗: 于针刺的穴位皮肤表面及背部华伦夹脊穴,投拔火罐治疗。经筋疗法对筋性类胃脘疼痛症,具有特殊的治疗功效。其基本因素归纳起来有如下两点:筋性致因的上腹部痛症,投放胃肠道的治疗药物者,药不对症。致伤的筋性结灶的治疗,经筋疗法以“以灶为腧”的“固灶行针”治疗方法,具有施治直达病所,打开结点的修复吸收机制,获得病灶的吸收消散,形成“通则不痛”的疗效。从根本上揭示筋性病变隐蔽性,实现治病必求于本的宗旨。【病例择举】病例姚某,男性, 36岁,伐木工人,广西派阳山林场职工,患上腹部心窝歧骨(剑突)下隐性疼痛
39、十年。于起卧动作时,症状加重,尤其是夜间入睡时,于平卧伸直躯身时,及早晨起卧动作后, 局部持续性隐痛12 个小时之久。 由于具有典型的心窝隐痛,被当作胃脘痛服药打针治疗。但疗效欠佳,遂作胃镜直视检查,疑诊慢性浅表性胃炎。按胃炎医治,病情未减。投向经筋科求治。经筋检查,发现右胸第五肋肌筋附着点处,及其腹直肌内缘与肋弓交叉成角点处, 分别触及筋性结灶各一枚。予综合消灶法施治两次,病症消除。 追踪观察两年,未见病情复发。 19颈胃综合征的经筋疗法 19颈胃综合征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 -
40、-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 - - - - - - - - -颈胃综合征,乃是颈椎骨赘,刺激颈段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同时反射导致胃交感神经机能增高,而出现颈胃病症证候群。临床常见于交感型颈椎病所导发,颈与胃的交感神经症状并存。【临床表现】主要症状:颈交感神经主要症状:头部沉重感,伴头晕头痛;颈僵易疲累,易心烦急躁,有时失眠多梦;可有眼胀、眼干、眼涩,视物易疲劳;耳鸣、听力降低;易汗出,偏肢或偏体出汗等。胃肠道交感神经症状: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口干,口苦,便秘;舌苔黄厚或黄腻,脉弦
41、数。病灶体征:颈项肌筋呈紧张性张力亢进,触及条索状物,头后仰压颈试验阳性,头后仰旋颈试验亦呈阳性。分别作颈项及颈肩的肌筋查灶检查时,常见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夹肌、颈最长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及颈部的斜方肌等,以肌筋膜的牵张性增强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并从中可触及其“筋性结节”或“痛性小结”。病变常累及岗上、岗下及项上线的肌筋;上背胸的竖脊肌及菱形肌,亦常见受累及性反应。前上胸的第二肋骨表面(中段),常可触及颗粒性的筋结病灶点。上腹部的浅层肌筋,常于腹直肌筋膜与肋弓形成的交角点及中脘点,查及“筋性结灶”。腹部深层的“腹缓筋”,用腹诊法检查,常于脐下外侧腹,触到其紧结性的体态,触压疼痛明显。【治疗方
42、法】采用综合疗法手段,分颈筋区及腹筋区两个区域分次施治。颈项筋区的施治穴位 (参见颈枕筋病灶穴位图六),以颈 3 线 2 号穴(相当于胸锁乳突肌中段后缘)及4 号穴(第二肋骨中段骨面上)、2 线 3、4 号穴(相当于颈3 至 4 横棘突末端) 、1 线 1 号穴(相当于头夹肌部位)及3 号人(相当于颈最长肌中段)的穴位,作为重点施治部位,乃贯彻“以灶为腧”的诊治法则。手法查灶明确定位后,施以手法的初步消灶解结施治;继之用“固灶行针”法,对穴位施以直入直出的针刺治疗;针后拔火罐治疗。以项上线肌筋的尽筋头(附着点) ,查到其筋结病灶后施以点刺治疗。对颈后侧及肩部、上背胸,查到相应筋结病灶时,施以适
43、当的辅助治疗。腹部筋区的治疗。首先作浅层的查灶,于病灶好发部位查明病灶穴位后,以按压固灶行针点刺法施治;针尖达病灶(抵抗感)后,轻点结灶,即出针,行穴位皮孔表面拔火罐治疗。对腹部深筋(腹缓筋),令患者侧卧位,医者于其脐下外(相当于腹直肌外缘)作双手探查到深筋后,作轻清的揉拨法理筋施治(详见腹诊法图示)。经筋疗法治疗颈胃综合怔的重点,是以消灶解结的施治方法,使之筋舒而络活,治疗部位的重点,在于治疗颈椎增生,以治颈而调胃,即治颈为本,治胃为标;颈腹兼治者,乃标本并治。经筋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具有起效快速、疗效巩固的长处。【病例择举】吕秀花,女性, 30岁,农民,广西陆川县人,患右颈僵紧伴右上肢酸胀,
44、上腹胀痛,伴反复恶心呕吐等三年。x 光颈椎片诊为颈椎骨质增生;胃镜直视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于当地服药打针及理疗等多方施治,病情未见好转。劳累及气候变化时病情加重,经熟人介绍,到经筋科诊治。经筋检查,见颈筋区的浅深层肌筋,尤以右颈部的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颈最长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呈广泛性的肌紧张牵张亢进,颈侧的三线经筋穴位,分别查到明显的筋结病灶;岗上、岗下及上背胸的肌筋,亦呈累及性受损反应;腹部浅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45、-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 - - - - - - - - -筋的中脘点、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成角点及其附着于第五肋的附着点,形成颗粒型结灶;腹缓筋呈硬结块状触压疼痛。以综合理筋消灶法施治。首次施治,患者即获得了非常舒适的感觉,钦赞不已;施治三次,病情减半;治满一个疗程,病获治愈。追踪一年,未见复发。 20筋性瘀积隐型胸痛的经筋疗法 20筋性瘀积隐型胸痛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肌筋挫伤形成陈旧性瘀积导致的病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筋性疾患之一。由于创伤部位不同,临床上表现的症状,具有较大的差异,一般以创伤的位置,为病症反复出现成为基本因素,人们对这一
46、点病情比较注重。但由于牵涉性反应、位置覆盖重叠关系,以及某些未全明了机体反应性变异等,乃是具有临床探索意义。筋性陈旧性瘀积胸痛,伴发的胸前综合证,是本节叙述重点课题。【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创伤性陈旧性瘀积胸痛,其疼痛性质为闷痛感觉,酷似隐性冠心痛,但循环系的反复查验,并未发现异常所见;病情发作,多于劳累、深夜、气候闷热、受凉等诱发,故发作不定时、发作历时长短不定,自我按摩胸廓,可获得症状缓解病灶体征:经筋检查要在医疗常规检查之后实施,检查的目标放在病人能够回忆的挫伤部位;遗忘挫伤病史者,要着重在胸廊易损伤部位作检查。查灶时戒用揉抹式的检查方法,宜采用“柑弓手”的指尖切拨法,对易损部位的肌筋,需
47、进行垂直切检法及平衡揉拨法行检。查到病灶位置、数目后,作好记录,以利于施治。【治疗方法】挫伤性瘀积病灶所致的胸痛的治疗,以消除陈旧性瘀积病灶作为施治的目标,在查明病灶所处部位,病灶特点后,确定施治方法,将综合疗法层次加以实施,从人体结构而言。胸廓的胸壁,基本上由肋骨、胸骨在筋肉的紧缠中形成筋肉较薄而紧贴、敏感度较大,故施治手法宜采用切拨、揉按、擦疗等为主;针刺消灶时,宜切实将瘀积病灶,固定于骨质的表面上刺治,切忌刺入胸腔;拔罐治疗时,宜选择运用吸附负荷小的工具。经筋疗壮治疗瘀积性胸痛具有病灶能够查明,施治直达病所, 疗效确切,达至恨治目的等优点。临床上对遗忘的胸部轻度挫伤、慢性胸部肌筋劳伤,及
48、不明原因性胸痛的疾苦,具行独到疗效。【病例择举】黄某,男性, 56 岁,广西华侨企业单位领导,自觉胸部闷痛感,伴全身不适、疲劳,劳动能力降低等,病史26 年。常于劳累、气候骤变、夜深时发作。严重影响睡眠,精力不足,多年来,虽作过多种检查,但未找到病因。1990 年 4 月,患者向经筋科求治,在胸廓检查时,发现左前胸第五肋(锁骨中线偏外)骨表面存在一病灶,大小如花生米样,局部硬结触之时产生过敏性疼痛,并激发胸闷等症状。询问患者有无外伤病史。患者沉思回忆良久,才回忆起1964 年下乡工作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4
49、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 - - - - - - - - -,某晚间在野外作业,突然雷电响,引起身旁的一位受惊者的头部撞击到患者之胸廓,这正是当年受挫伤的部位,但胸部x光片缺乏软组织的显影,故病因一直未查明。经筋查灶,发现了陈旧性筋结病灶。予综合消灶施治。治疗一次,多年的顽症痼疾,获得消除。追踪观察三年,未见复发。 21肋端综合征的经筋疗法 21肋端综合征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 1975年 mcbeath 氏首次报导肋端综合征,称之为罕见,病因不明疾患。十多年来,我国
50、医界对本症有所注意,医刊发表过治疗少量病例报道,所称与麦氏的见解相同。并认为本症病情隐蔽,极易误诊。经筋疗法临床,应用经筋查灶法检查,发现本病症具有胸廓伤筋阳性病灶,以理筋法治疗,获得治愈。本症好发于女性,占胸廓伤筋患行病例多数,属常见病例。但病悄隐蔽,易误诊。现将系统治疗观察96 例的临床情况作为经筋疗法治疗本病症临床陈述。【机制释义】肋端征的内涵,即肋骨末端的病变。病变部位,好发于胸廓。胸廓的胸肋关节、胸锁关节、肋骨的硬软骨衔接部位、游离肋端以及肌筋附着于肋骨的附着点等。皆可发生伤筋而表现临床症状,这便是肋端综合征的筋性成因。从经筋的引力线原理看问题,手三阴经筋皆自上肢末端指爪,循臂上行,
51、分布、 并结于胸部。 当上肢承受负重力时,经筋线传导的终末应力点于胸廓,其负重 “超阈限”时,胸廓应力点便可发生病理性病灶。除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以外,并具有形征可查的阳性病灶。这便是肋端征发生的经筋机制。从解剖动态力学观看肋端征:上肢指掌承受牵拉力时,其第一个支点于肩关节。肩关节的前后上下及旋转活动,以锁骨为杠杆,以胸肋关节为支点。当上肢“超阈限”地活动时,肩关节及胸肋关节,便可发生程度不同的致伤。肋骨的硬软骨衔接部位,游离肋端与肌筋的接触部位,以及胸廓的肌筋,都可因为上述“超限”度活动而致损伤。因此,胸廓关节及肌筋的损伤(伤筋)机遇,不可绝对避免。相反,胸廓的损伤机遇相对较多,但因这种损伤,
52、多属慢性损伤的积累,不是急性损伤被及时发觉,故肋端征的筋性致因形成隐蔽状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隐蔽性的胸廓伤筋,可致患者自觉胸部发生不同程度症状表现,常见症状是,胸闷不适,隐痛;病情与工作劳累及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病情发作期,患者多伴存情绪忧郁、失眠多梦等。牵涉性反应, 是胸廓伤筋的特殊表现形式。患者常出现 “四自感”,即胃气上逆感、胸闷气速感、阵发心悸感及咽喉异物感。常被列为神经衰弱病例于临床治疗而不愈。病灶体征:肋端征的经筋病灶,可查及骨性与筋性的两种类型。骨性病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 - - -
53、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 - - - - - - - - -灶,常发生于胸锁关育,胸肋关节、肋骨的硬骨与软骨的衔接处。可触察到局部粗糙、增厚。结节或“痛性小结” 。胸肋关节的病灶,以12 肋关节的发病率最高,其向下依次递减。硬、软肋的衔接处, 盯触及表面筋膜的增粗增厚,触压疼痛异常。 少数病例可察觉微弱的骨擦音。筋性病灶,常见好发于锁骨下肌、胸大肌及肋小肌的“尽筋头”,腹直肌的胸廓附着点,及其下降与肋弓形成的交角点。腹外斜肌附着于肋骨表面的“尽筋头”, 是肋端征的最常见病灶点。右肋
54、弓“尽筋头”的病灶,除了成为不明原因性的胸痛原因待查以外,常造成肝胆综合征的混淆性筋性致因。胸骨体中线表面的肌筋,常可触查到线样形病灶与颗粒性病灶伴存。胸肋关节下缘的胸骨体表,常触到小索样的伤筋病灶。锁骨中线的第二肋骨表面,常可触察到结节性病灶。根据病灶发生部位的不同,肋端征的病灶可分为上胸型、下胸型及广泛型等三个类型。下胸型的病灶隐蔽程度较深,在医者缺乏查筋经验,x 光、 ct等对筋性病变未形成特异性诊断手段情况下,经筋查灶法, 具有独到的检查功能作用。【治疗方法】贯彻“以灶为腧”的施治法则,即针对胸廓查明的经筋病灶,作为施治的主要目标。运用理筋手法、针刺疗法及拔罐法的“综合消灶”施治手段,
55、对病灶分期分批加以施治,令病灶消散,病情消除。对于病症波及到全身机能紊乱病例,根据合并的病情情况, 进行整体机能调整疗法,即对于伴有广泛性伤筋者加以调治,令其整体功能平衡。给予必要的辅助疗法。隔天或三天施治一次,57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 天。本组系统治疗观察96 例的治疗结果:治愈率81.4 ,显效 14,有效 2.3 ,无效 2.3 ,总有效率 97.7 。经筋疗法治疗肋端综合征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巩固率高等优点。【病例择举】刘某,女性, 40 岁,小学教师。 1975年伊始,“四自感”伴发严重失眠多梦,当年作全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被诊为神经衰弱。十五年以来,经过中西医针药反复治疗未效。19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品牌广告形象塑造与传播合同
- 2025年度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建筑施工材料采购合同补充协议
- 2025年度智能广告位场地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度供暖服务用户满意度提升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个人消费贷款合同格式规范建议
- 2025年度轮胎行业人才培训与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医疗信息化建设与运维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私人飞机驾驶员雇用合同书
- 小红书食用农产品承诺书示例
-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大全(每日一练共12份)
- 人机料法环测检查表
- 中国数字货运发展报告
- 使用AVF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查房
-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案
- 2021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客服百问百答
- GA/T 766-2020人精液PSA检测金标试剂条法
- 品管圈活动提高氧气雾化吸入注意事项知晓率
-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