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馆藏匾额解读_第1页
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馆藏匾额解读_第2页
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馆藏匾额解读_第3页
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馆藏匾额解读_第4页
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馆藏匾额解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馆藏匾额解读    陈子宾摘 要: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匾额是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建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自秦始至明清,一直到近现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现从社会征集收藏木质匾额近60块,大都是从本地或周边地区征集,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分为官署门第、功德声望、贞节贤孝和婚喜寿庆四大类。这些匾额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关键词:馆藏;匾额;解读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东汉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匾额:“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也就

2、是在门户上题字,以作居室的标记。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称匾额。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雕刻的。不论是木质的还是石质的,匾额一般为长方形,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地金字、蓝地金字、红地金字,醒目端庄。有的还配以楹联或艺术雕刻。匾额是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建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自秦始至明清,一直到近现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其文字精炼、书体多樣、寓意深邃、装饰大气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既是历代统治阶级喜爱的艺术品,又被广大民众所青睐,虽是阳春白雪,也能雅俗共赏。匾额的材质以木制为多,易损毁,所以流传至今的原物完好者甚少,清乾隆以前尚保存完

3、好的已不多见。专家认为,匾上有名人名家书款并兼有文趣的匾,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现从社会征集收藏木质匾额近60块,大都是从本地或周边地区征集,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分为官署门第、功德声望、贞节贤孝和婚喜寿庆四大类。其年代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以及民国时期。形式大都是长方形,即横匾,也有少数竖匾。绝大多数的匾有款识。这些匾额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现将有代表性的匾额重点介绍如下。1 “嘉议大夫”匾该匾上款为“进士及第宏文院修撰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傅以渐为太学生钟山百立”,下款为“顺治十六年岁次乙亥仲秋月吉旦”。该匾是一

4、官府门第匾,是傅以渐为太学生钟山百所题,顺治十六年即1659年。题匾人傅以渐(16091665),字于磐,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清开国状元,一代名相,知名学者、史学家,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七世祖。匾文“嘉议大夫”,文散官名。金始置,正四品下,元升为正三品,明为正三品初授之阶,清废。2 “椿萱并茂”匾该匾上款为“钦命礼部左侍郎督学江西部院加二级记录二十八次王宗诚为”,下款为“顺男邑庠赖秀林孙光荣。父省彩七旬晋一、母陈氏六旬晋一荣寿同立。道光元年辛已岁仲春月吉旦”。字为贴金字(现已大部分脱落),底为红色(已大部分褪色)。四边框有花纹。该匾是一祝寿匾,道光元年即1821年。匾文“椿萱并茂”,原

5、指椿树和萱草都茂盛,现比喻父母都健康,出自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诗经·卫风·伯兮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同“萱”,萱草为忘忧之草,古人用以比喻母亲。3 “大宾”匾该匾上款为“钦命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五级记录十六次费为”,下款为“道光二十八年”。此匾字为贴金字(绝大部分脱落),底为黑色(部分褪色)。该匾是一功德声望匾,道光二十八年即1848年。匾文“大宾”,古乡饮酒礼,有大宾、介宾、一宾、二宾、三宾、众宾等。清制,择乡里年高有德之人为大宾。4 “鸿桉眉齐”匾该匾上款为“赐进士出身敕授文

6、林郎贵州省用知县加三级高廷锳为”,下款为“太学生余采之立。父乡宾锡恩八旬母菜老太君七十荣寿。道光二十六年岁次未午仲秋月榖旦”。字为贴金字,底为红色。该匾为一祝寿匾,道光二十六年即1846年。匾文“鸿桉眉齐”即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5 “柳孟芳踪”匾该匾上款为“大懿範李母祝老孺人九秩荣寿”,下款为“通邑亲友任建槐、高尚德、朱百乐、孔广见、高曰亭、孟继端、张方孔顿首拜祝。道光庚子岁花月榖旦”。字为贴金

7、字,底为黑色。该匾为一祝寿匾,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匾文“柳孟芳踪”,赞扬匾主人祝老太太持家教子,具有柳母、孟母风范。柳母出自新唐书·柳仲郢传:母韩,即皋女书,善训子,故仲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已助勤熊丸教子。说的是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弟弟柳公卓的妻子韩氏,善于教育孩子,经常调制熊胆丸晚上给中郢服用,以保护视力、强健身体、提升智力、解除疲劳、促进学业。终使柳仲郢成为一代名医,一生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所著尚书二十四司箴被大文豪韩愈叹赏。父子两代九任节度使,五任京兆尹,两任河南尹,青史留名。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

8、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而且位居“贤良三母”之首。6 “杖国同钦”匾该匾上款为“中华民国八年岁在已未仲冬月中浣榖旦快发庚兄宗老先生七秩荣庆”,下款为“清乡贡进士候选州判宗愚弟徐恂鞠躬敬祝”。字为贴金字,底为红色。四边框有花纹。该匾为一祝寿匾,民国八年即1919年。关于匾文“杖国同钦”,意即拄杖行于国都,与杖乡、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古代赐杖养老作为一种制度

9、,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夏官·罗氏中有“掌献鸠杖以养老”的记载。罗氏是专司养老献杖的官。到战国时期已有了赐杖的明确记载。吕氏春秋·仲秋记云:“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这里的“是月”指仲秋月,即八月(农历)。说明在战国时期,每年八月向老年人赐鸠杖。“正齿位,序人伦,敬老人重贤,息事端,敦睦乡里。”汉代,养老赐杖更被人重视,内容也要更加丰富,并具体规定赐杖的年龄。后汉书·礼仪志:“年始七十者,授以王杖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传说,鸠是一种胃口常开的“不噎之鸟”,赐以木王杖,有祝福高龄老者健康长寿之含义。而今,盛行于古代的木鸠王杖养老制度虽已成为陈迹,但始终是我国尊老、养老制度史上的一段佳话。综上所述,匾额中所体现的文化博大而精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