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的要求论文_第1页
主体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的要求论文_第2页
主体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的要求论文_第3页
主体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的要求论文_第4页
主体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的要求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国家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域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同时利用评价指标引导它们的建设。主体功能区划是塑造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新举措。生态经济理论作为主体功能区提出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发展视角,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趋势。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发展建设提 出了新要求,生态经济学科研究要有新思路,要有明确的区域指向性, 并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区划;生态经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对我国生 态经济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将国家主体 功能区划的思想应用到生态经济发展实践中, 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课题。一、主体功能区划是塑造我国区域发展

2、格局的新举措一对主体功 能区的基本认识主体功能区的核心思想是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现有国土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哪些区域适宜优化开发和重点开 发,哪些区域应当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确定各自的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 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功能区划是引导和约束我国未来人口分布、 经济布局、国土利用 和城镇化格局的总体方案,将对我国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 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和实质性的影响。各级政府应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这是主体功能区形成长效保障机制的关键。二主体功能区的类型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

3、 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 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 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 始减弱的区域。这类地区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 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 提升 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具体包括三类地区第一是以珠三角、 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

4、为代表的沿海经济核心区,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沿海 城市地区;第二是中西部及东北开发密度较大的超大城市中心区;第三是亟待产业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 较好的区域。这类地区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 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 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 逐步成为支撑全 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具体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中西部及东北的中心城市及交通干道 沿线地区; 二是中西部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资源聚集地区; 三是东 部沿海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限制开发区域

5、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 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这类地区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 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引导超载人 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如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川滇干热河谷生态功能区等。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这类地区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 控制 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具体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国家重点风景 名胜区、国

6、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二、生态经济学科的发展演变综述一生态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自然改造强 度的日益加大,人类面临着一系列最紧张的问题,如可持续发展、酸 雨、全球变暖、 物种灭绝和财富分配不均等,正是在工业文明所造成 的这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背景下, 开始了对不同空间尺度、 不同类 型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国外开始于 20世纪 60 年代的生态经济研究,至今还不足 40 年的历史最早是以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为代表,引起了人们对新 古典经济理论在解决人口和污染问题能力上的怀疑, 以此为开端引发 了更多的关于经济与生态环境

7、之间关系问题的思考,产生了悲观派、 乐观派和协调派三种生态经济观点,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开始沟通。但将其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却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事情, 当时有 50 多位科学家组织在一起成立了国际生态经济学会 1,创立 了生态经济学,并在 1989 年开始编辑出版 -杂志。从此国际上针对不同空问尺度、 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研究方兴未 艾。国内对生态经济的研究始于 20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年代初,最 早在 1973 年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确定将环境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的发展战略,这一时期政府虽然显示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但行动仅限于治标措施。同时,自然科学家开始接触生态经

8、济问题, 发表了一些描述和揭 露生态经济问题的文章。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缺乏清晰的 概念,尚未深化到理论阶段。此时,国外著名的生态经济理论也开始传播到中国,并于 1980 年 8 月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许涤新发起召开了首次生态经济座谈会, 揭开了中国创建生态经济学的序幕。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价值理论受到 各国学者密切关注和重视。1992 年 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 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肓、 21 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这次会议揭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序幕, 此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

9、001 年,美国布朗教授在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 想一书中提出, 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的观点,这一思 想在生态经济学界掀起轩然大波,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生态经济学理论演进的清晰路径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末生态经济学理论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矛盾 运动,关注的焦点是生态平衡以及如何解决人类困境;20世纪8090 年代生态经济学研究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关注 的焦点转向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力;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生态经济 学研究则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模式, 关注的焦点扩展到生态经济价 值理论,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真

10、正意义上的生态经济分析的开 始。而回顾国内外比较生态经济研究的历史, 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点 都是在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反思基础上, 才开始对特定生 态经济问题的讨论、研究与实践的。二生态经济理论 1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系统论强调 系统之间的正向反馈与负向反馈双重作用机制的影响, 对于生态系统 而言,前者可导致系统的无止境增长或衰退, 后者则促使系统在稳态附近维持稳定, 这是由于生态经济系统中各要素均相互衔接、 相互促 进造成的。廖尚华、胡宝清 2007 认为,系统论是在强调整体有机性的基础 上,直接针对机械论的单一化倾向建立起来的。由于区域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生态经济系

11、统内的各 要素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系 统论的观点。2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该理论从区域与区域之间不同时空尺度 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制约关系出发, 分析了人地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申玉铭等 1998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地关系的协调,人地 关系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系统的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理论模式,从理论上把人口增长、经济增长、资源消耗、技术进 步、环境变化之间的综合作用过程简化为四个阶段,认为要使人口、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演化, 人类就必须自觉地调控自身及 系统各要素的

12、发展, 使系统总体发展轨迹与资源环境容量的限制作用 相适应,最终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3协调发展理论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理论要求在发展经济 子系统的同时必须兼顾到环境子系统承载力, 发展既要保持适当的增 长速度,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 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高增长。1986;, 2000,两者之间要有一个协调关系。 它要求环境和经济之间要相互适应、相互满足的发展李文彦, 1994;李善同,2002,使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既表现为质上的协调, 又表现为量上的协调。从环境子系统对经济子系统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来看, 环境子系统 是经济子系统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手段。环境子

13、系统的承载力容量决定着、 制约着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规模 和发展水平。就经济子系统对环境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来说, 经济子系统是环 境子系统发展的大脑中枢和催化剂。环境子系统通过经济子系统的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 应和发挥出其应有的物质流本质。2 生态经济的定义及内涵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 鲍尔丁在他的 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 的论文中首先提出的生态 经济学的概念, 针对世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宇宙飞船经 济理论,主张对自然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减轻对生 态环境的污染。在国内以马世骏先生提出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先导。 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开始对生态经济研究的

14、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 做了大量的探索。先后针对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复杂巨系统提出了诸如 可更新资源管理理论、 生态承载力理论、协调理论、区域承载力理论、 生态经济协调理论, 并对系统中生态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生态经济区 划以及生态经济区模式的效益评价等进行了广泛探索。王松霈 1992 认为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 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 王东杰等人 1999 将生态经济定义为它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 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重点在于探讨人类社会的经 济行为与其所引起的资源与环境嬗变之间的关系。此外,季昆森 2001

15、提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 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动 规律的科学。总之,现今基本达成一致的观点都认为生态经济主要是研究经济 和生态协调一致的共同作用和发展等规律, 将经济和生态当作完整的、 经济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 并具有不同的结合程度和不同的作用 范围。3 应用基础研究在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在解决不同类 型区生态经济问题的实践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应用基础理论, 如恢复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区划理论、生态产业理论、生态经济持 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效益评价和管理理论等。最早从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巴巴拉沃 1972 出版了只 有

16、一个地球的报告,第一次从社会、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当今环境 问题,是现今系统研究生态系统对人类制约的起源;随后如1973 的资源保护理论,以及 1975年 3月在美国佛吉尼亚工业研究所和州立大学-召开的题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国际会议为起端的恢复生态学 理论以及 1986 为代表的生态承载力理论等。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国际生态经济学的创立, 一系列从生 态与经济系统协调的角度进行探讨的理论又相继出现, 如可持续发展 理论、生态经济区划理论、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和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理 论等。对中国农业生态区划中就曾将中国划分为三大生态农业区, 即东 部农业区、蒙新农业区和青藏农业区等。我国

17、生态经济学理论的精华主要是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和持续发 展理论,其中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前一个理论为代表, 80 年代后期,中国学者逐渐提出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将 这些理论应用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旅游等的 实践中去,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三生态经济理论的方法研究 1 资源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有了新的发展, 主要是突破以往以为 主的方法,提出了资源环境一经济核算框架。绿色的研究很多, 有研究者认为, 绿色是从现行统计下的中扣除 自然部分和社会部分的虚假进步和外部化成本。有研究者提出了绿色测算模式构架。实际上,这些表

18、示方法只是扣除了环境成本, 即在经济发展总量 中除去了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部分。2生态经济的整合模型模型是解释现实世界的形势和发展趋势的一种研究工具。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致力于生态经济整合模型的研究, 并在诸 如生态经济规划模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如系统动力模型、 多目 标灰色规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这些模型通常都有比较完善的经济、 生态系统子模型, 并对生态 问题和经济问题耦合关系做了适当的处理。3能值分析法能值概念的引入,使得生态经济系统中流动的和储 存的各种能量和物质有了统一的核算单位。给出的能值定义是一个流动或储存的能量所包含另一类别能量 的数量,称为该能量的能值。太阳能是地球

19、一切生命的能量来源, 在实际研究中, 通常用太阳 能来作为衡量其他能量能值的标准。能值分析也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及资源环境的经济学分析成为可 能,在经济价值分析和自然能量分析之间架起了桥梁。用能值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地衡量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 能值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有能值,货币比率、能值货币价值、 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交换率、能值扩大率、能值自给率、 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等。我国有研究者根据能值分析理论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4 生态足迹分析法生态足迹最早由等 1996 提出并完善。生态足迹是指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人、 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

20、些人口所生产的所 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包括陆地和水域面积。也就是说,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和消纳废物的具有 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是区域内所有消费商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 积之和。三、新时期主体功能区划对我国生态经济学科的发展要求一主体 功能区划要求生态经济学研究有新思路根据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和 发展潜力,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但区域内的人们却是既需要经 济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的进步,还需要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一个区域的主体功能只有一种,不能同时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 求。因此,要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体提高, 就必须加强不同主体功 能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区域间的互惠共赢。主体功能

21、区给各个区域提出了分工优化开发区域应该把提高经 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参与国际 竞争的层次,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参与全球竞争的主 体;重点开发区域应该增强吸纳资金、技术、产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的 能力,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逐步成为支撑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 聚集人口的空间载体;限制开发区域应该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因 地制宜发展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引导人口自愿平稳有序转移,不断强 化区域的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区域应该依据法律法规规定, 实行强制 性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任何开发和建设活动。生态经济学在继续偏重理论探讨的同时, 要借鉴主体功能区规划 对

22、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创新,积极探索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思 路,用生态经济的基本理论方法指导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二主体功能区划要求生态经济研究明确区域指向性我国传统的 区域发展理念基本都是以行政区或东中西等空间区为地域单元定位 和谋发展的,这样做虽然有利于行政政策的传递和区域积极性的调动, 但是对区域的定位不够客观,也容易引起区域间的盲目攀比。同一行政区或空间区内的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可能并不相同, 而 对它们的定位却相同,为其制定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也相同, 这样显 然就不利于各区域的发展。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使对区域的定位更加明确、客观。它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划定的,分优化开发区、

23、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针对不同的区域给以 不同的定位,在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 各区域的发展不用再遵循笼统地行政政策和措施。突破了传统的以行政区或空间区位为地域单元谋发展的理念,确定了区域的主体功能是社会的、经济的、还是生态的,从而有利于区 域因地制宜的发展。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要求生态经济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生态 环境恢复和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重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在微观层面上应更加具有区域指向性。三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研究要求生态经济学提供科学合理的评 价依据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是以不同类型的主体

24、功能区为评价的地 域单元,通过建立与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对其发展绩效的综合评价。它是从发展的角度,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域的发展方式、 发展成就 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具有较强的导向、激励、调节和监控作用。 因此,实施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重要任 务。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为衡量区域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指标,不再以 经济总量作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 结合社会指标和生态指 标等,对区域的衡量更加多元化、科学化。它清楚地说明,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是不同的,区域的主体功能 可以是经济方面的,也可以是社会方面的或生态方面的。对于那些以生态功能或

25、社会功能为主体功能的区域。就不能再用经济指标去衡量,应该采用与其相对应的社会指标或 生态指标更加科学地去衡量,进而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促进区域的全面健康发展。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态经济指标,就成为生态经济学科发展 的重要任务本 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肺炎【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 在人类总 死亡率中排第 56 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 明显受累的表现 ,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

26、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 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 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 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 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 需要一

27、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 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 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 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 肺炎。简单地讲 ,是住院 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发热。 肺实变体征和(或)

28、湿性啰音。WBC 10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 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 肺炎的表现: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min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 素者 ,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 亦视为重症。美国胸科学会 (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 需要机械通气 ;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 50%;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次要标准:呼吸 频率30次/min;PaO2/FiO2 2007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29、(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 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呼吸频率30次/min;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100 X 10gL)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6 C) 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 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 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F)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制订了成人HAR VAP HCAP处理指南。指

30、南中界定了 HCAP的病人范围:在90d内因急 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 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 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 现。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 容易引起误诊。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 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

31、HCAP患者。重症 CAP 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肺炎链球菌为重症 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 精中毒、 抽搐和昏迷) 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 病毒感染 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 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 素。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发性骨髓瘤、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

32、4 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 人。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 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 球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肺 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 9 倍。金葡菌肺炎 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 生率可高达 25%,约 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 死亡率为64%。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 CAP中较

33、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 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革兰氏阴性菌 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 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 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 易发生于酗酒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 表现为明显的中 毒症状。胸部 X 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 死亡率高达 40%50%。非典型病原体 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 3%40%。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 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 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 2%30%,肺炎衣原体占6%22%,嗜肺军团菌占

34、2%15%。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CAP,其临床表现相对较轻,死亡率较低。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他可有鼻窦炎、 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 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 特 别是肺炎链球菌。 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 有时可为致死性的。 肺炎衣原体培养、 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存在。军团菌肺 炎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 原患有心肺疾病、 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 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 为 210 天。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

35、、寒战和间断的干咳。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 为 33%,呼吸困难为 60%。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 33%的病人有腹泻。不少 病人还有肺外症状, 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 偶有横纹肌炎、 心肌 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 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军团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为肺泡型、斑片状、肺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胸腔积液相对较多。此外,20%40%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

36、 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起病可急可慢, 急性发病者有发热、 咳 嗽、咳痰。 COPD 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 临床上有高热、 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 有时发生呼吸衰竭。 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或局限的干、 湿性罗音,但大片实变体征者少见。胸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约1/4呈肺叶或肺段实变影,很少有肺脓肿或脓胸形成。卡氏孢子虫肺炎(PCP) PCP仅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但PCP仍是一种重要的肺炎,特别是HIV感染的病人。PCP常常是诊断AIDS的依据。PCP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有干咳、发热和在几周内逐渐

37、进展的呼吸困难。病人肺部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4周,PCP相对进展缓慢可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 PCP的试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 CD4淋巴 细胞减少,低氧血症,胸部 X 线片显示双侧间质浸润,有高度特征的 “毛玻璃”样表现。但 30%的胸片可无明显异常。 PCP为唯一有假阴性胸片表现的肺炎 。【辅助检查】1.病原学:诊断方法 包括血培养、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清学检查、胸水培养、支气管吸出 物培养、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此外,可以考虑侵入性检查,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经过防污染毛刷(PSB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血培养 一般在发热初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采样以无菌法静脉穿刺,防止污染。成人每次1020ml,婴儿和儿童 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