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基本问题”的教与学的策略_第1页
“数列的基本问题”的教与学的策略_第2页
“数列的基本问题”的教与学的策略_第3页
“数列的基本问题”的教与学的策略_第4页
“数列的基本问题”的教与学的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数列的基本问题”的教与学的策略发布者:杨小红 发布时间:2012-8-17 10:54:23(-)学生在学习数列概念时的障碍及对策数列概念是学习数列的起始课,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如下障碍:1. 对数列定义中的关键词“按一定次序”的理解有些模糊.2. 对数列与函数的关系认识不清.3. 对数列的表示,特別是通项公式= 感到困惑.对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不只 一个觉得不可思议.4. 由数列的前儿项写不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策略:1. 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体会数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 入,从中抽彖出数列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 等。2. 数

2、列中蕴含的函数思想是研究数列的指导思想,应及早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与函数的 关系.在教学小强调数列的项是按-淀顺序排列的,“次序”便是函数的h变量,相同的数 组成的数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函数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类似 地,数列就冇列举法、图示法、通项公式法。数列的概念定义:像这样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來的一列数称为数列.从三个层次來理解“次序”(1 )语言描述把位直编上号码,这些号码是所有的非零自然数按从小到人顺序排列,每一个有序号的 位置都冇一个确定的值,由所冇这样的数值组成一个数列;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 , a2 , a3 ,,a ,,这种有序性是对数列木质的刻画(2

3、)映射和度 “次序”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就是一种特姝的对应,即映射:/:-4 = 1:2:3»=实数(3 )函数角度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了集1 ,2 ,,n)为定义域的函数an= f ( n ),当h变量按照从小到人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初等函数对于任意的函数y二f (龙)(无20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xi), x2),夬3),,心),.3. 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儿项是简单的代入法,对程度差的学牛:,可多举儿 个例了,让学生观察归纳通项公式与各项的结构关系,尽量为写通项公式提供帮助.归纳数列的通项教学的目的:归纳法的运用,数列概念的理

4、解。教学中,分儿个层次:可以先给一些特殊的数列:1,2,3,4, 5,1,3,5,7, 9,.2,4,&16, 32,1, -1, 1, -1, 1, -11, 0, -1, 0, 1, 0, -1, 02, 5, 10, 17, 26,3,5,9,17, 333,1,3,1, 3, 1,3, 0, 3, 0, 3, 0,再给和特殊数列有关的数列:4. 由数列的前儿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分 析各项中的结构特征,让学牛依据前儿项的规律,猜想该数列的下一项或下儿项的值,以便 寻求项与项数的关系。最后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归纳一些规律性的结论:(1)并非所有数

5、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0,-1 ,3 ,7 ,11:(2 )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 , -1 , 1 , -1 ,冬=|一1 |或冬=|一1|毂冬=*寺;”相间时,应先把符号分离出来,用i ti或i t 11, -1,的通项可写成-1用为偶数.(3 )当一个数列出现“ + ”、“等來控制,然后再寻找数量间关系;(4 )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以用分段的形式来表示;(5 )熟悉常见数列的通项:13:5:7:9:- =>a = 2垃一12=4=6:&10=>a = in1=4=9=16: 25:=n22±& 16=32:=>

6、;弧=2讯等例如,全体止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构成数列2 ,4 ,6 ,,2 n ,,这个数列还可以用列表和图象分别表示为n123 n 3-2462n 总z:数列概念的耍求比过去丽用图形的变化描述数列,把图形的几何结构量化。(-)用函数的观点进行等差数列的教学关于等差数列定义的教学给出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从项与项关系的角度去观察、归纳、概括得等差数列 的定义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归纳的过程,这是学生能理解等差数列的所必须的,不 要一笔带过!研究数列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从整体上看数列,研究数列中的项与项z间的关系引入:(2004北京卷)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屮,如果每一项与它的

7、后一项 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己知数 列©j是等和数列,且创=2,公和为5 ,那么业的值为从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业一= d3,4)得:禺二+ "表明从第二项起,等差数列的任意项都可以表示为它的前一项与公差的和,因此,等差数列的任意项也就应该可以用首项和公 差来表示az =勺 + 冬=q + n =込 + 2dza,. =1.在等差数列中递推式一一通项公式a., 一a:=d (? > 2) a-l-ax=d a3 -a:=累加:an -ax =(并一推广1:常量推广到变量_ 4=对 q厂 = b:»1累力ci:彳:

8、q = y® ml只要会求就能得到通项公式.>1推广z等式推广到不等式还一 a】w-az < b. 4 _冬$q* hiw-1累加:6 - q乞工®£-1只要会求就能得到不等关系>12. 等差数列通项与一次函数得到结论:匕j是等差数列° % =血乩这样,由于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每一项/是关于项数n的一次函数式 于是可以 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來认识等差数列例如,理解为什么d递t曾;d < o:(aj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和直线由两个点唯一确定的性质,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两 项可以确定一个等差数列a. = a.r + (” ?n)d

9、 得 £ =二由1川一血,它的含义是什么呢?(可以适当拓展到直线斜率的计算方法)3. 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先给出特殊数列:1, 2, 3, 4, 5, 6, 71+7二2+6二2+5二4+4数列:2, 4, 6, 8, 10, 12, 14,2+14二4+12二6+10二8+8表面看是两项z和相等,从对应的项数z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由此归纳得出:当且血+ 2上+ /时,有f+q严+q.使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必”丘2"且初+ ” = *+/时,有氐+冬"+4:时要注 意:必须是两项相加等于两项相加,否则不成立。如ai5 a- +a8, 4+迅=冬+如 +还:工如等,特别

10、地,当m+n = 2k时 有a迸 +q.: = a-. + a: = 2a . ( w:准 ke等差中项的定义是针对三个数的,即如果x, a, y组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x, v 的等差中项.从等差数列的整体看:ai , a2 , a3 ,,an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推广: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到它距离相等的两项的等差中项,即与数列屮的任一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该项的2倍.这个性质体现的是数列的対称性,这种対称性是山项数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例题:己知等差数列仅中,q+8=16, q=l,则如的值是(a )a. 15b 30c 31d. 6

11、4解 1:因为a- -haz =a4jt-az,所以an =16-1 = 15 .解2:因为数列为等差数列,所以g+他=2他=16.所以生=8.又%如成等差数列,所以公差d = as = a4 = 7 .如=冬 + d = s + " =15 (三)把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实质1 .等差数列的询n项和公式的教学实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梯形钢管堆的计数” “梯形而积公式”等模型来体现数形结合, 认为“倒序求和”是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这一内容蕴含的思想方法o因此,把基础定位 在要让学生掌握求和公式及其变式,学会“倒序求和”的思想方法。其实,“倒序求和”只是为避免对项数n进行奇偶

12、讨论而引入的一个技巧,并不是什 么思想方法。基础性表现在儿个层次:用等差数列的“基本量"5:或勺:an- 表示刖"项的和s也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6中'当协+2 p +9时,a* + a” = a” + q ”,将 不同数求和化归为相同数求和,从数量关系上看是利用了 “平均数”概念;更进一步地,为了体现从概念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利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 公式5 = 6 +(血-,可得s厂旳+坯1+2+ (7-1),所以实质就是求1 + 2-1(” 一 1)教学设计:引入高斯故事,归纳方法本质从“高斯的故事”引入;归纳“高斯方法”的本质,即实质

13、是利用1 + 100 = 2 + 99=, 将不同数化为相同数求和;探究求值方法,引出分类讨论用这一方法求1 + 2 +吃的值,引出需要分n为奇数、偶数讨论的问题,并求出和;过渡到利用&厂亠1 =冬+ %_ = 求等差数列前门项和公式。归纳思想方法,提升解题技巧聚焦基木概念和基木原理,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从中领悟“化归” 的思想方法的思路。教学屮不必急于引入“倒序求和”的技巧。可以在讨论n的奇偶性而得岀求和公式后,si = 丁(甸 + qi)再让学生思考“能否想个办法避免讨论”,把公式 2变形为=+,再联系性质得到。应把等差数列前 项和这节课看成是等差数列概念、性质的应

14、用课。这一节课的教学,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棊木概念、基本原理岀发思考问题的习惯。具体教学时应明确任务(即 用基本量仏么”或”表示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棊木性质、通项公式入手, 寻找化归的方法,在不断“求简”中得到“倒序求和”。2.公式的推导% = 1 + 2 + 3 +-+100 =50(1 + 100) = 5050启发学生考虑项与项之间的7但 s: =1+2+3 + +100+101 = 51+50(1+101) = 5151对于s.:+冬+ a:j+5的求和除了讨论n的奇偶性外,症更简单的方法呢?等差数列的前斤项和公式s严土匚空证明: s: =4+勺+ .1+弧s. =+ 幺亠:+ +

15、 a】 +:2sn=a +°+a +%j+a +%)+(°讯+心)丁 ai+= ai +g=+% 2s: = +q:j 由此得:s,.=匚二3 .从函数的观点来认识s首项为、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可以写为:g(总 07 1).$也=5 -g即当吋,sn是n的二次函数式,于是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求等旁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 如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sn的增减变化、极值等情况4 .通过sn的冇关问题进一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结构特征例 1 等差数列仏中,5; =36:s=324:s>5=144 (”>6),求 n分析:s; - s“ = an +

16、% + 仏2 + % + 务v + % =324-244 = 180 又 © +勺+冬+色+生+=36所以,6(© + 色)=216= 324 => 用=18本题给出了等差数列前6项的和,应该关注最后六项的和,利川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前n 项和公式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概念要有深刻理解。例2等差数列匕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当首项內和d变化时,加+禺+知 是一个定值,则下列各数中也为定值的是(c )a. s?b s-cd s5解:由己知勺 + y + d = sa】+18力=+6d) = 3a-,则兀=1辿:七)=13彳也为定值.本题利用整体代换求解,体现

17、了整体代换的思想。(四)典型例题的作用及教学例 1 设数列 1, (1+2), (1 + 2+2:),,1 + 2 + 2:+2"),的前和为二,则二的值为(da. 2"b y-nc. 2小一垃d. 2小一77一:解法一:特殊值法:由原数列知,s1=ls: = 4;解法二:看通项6=1 + 2+宁+- + 2"例2已知数列匕的通项公式冬=(斥+ 1)(箱几求用为何值时,:取最大解:易知q环是数列匕沖的最大的项,所以务若取最大值应满足(心)由己知厶=+1)(丄几贝ij有gg% - 十 +1)(亦)- + 2)(百严9 q= ()(« + !)-()(+2)

18、10 10由久厂g > 0 ,即(納罟解不等式,得>8.qq务-】十+1)(百)“-(垃-1+1)(百严q9= ()41(用+1)-()对1010)10 10 由色一3工0,即(善严(欝)“, 解不等式,得< 9.gg又心x(才 =10x(_y,所以当2 8或“ 9时,a严勺两项都是数列辺中的最大项.本题的易错之处在于忽略对不是数列?中的最大的项的说明或忘记; 和色大小的比较,应该注意的是要使冷的值最大应满足哪些条件,以及解qq式中应明确(二)人> 0和(二)2 > 0(五)数列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1 .关注缶与sn(1)对数列的前n项和=鱼+还+冬+ +冬的理解:

19、s = a: s = ax + <2:?s =两 +q任给一个n,都有唯一的s:与n对应,所以,5;是n的函数,s.也是(2)用鼻亠乏能表示弘色各吗?实际上© = s=a】=s? s* 殆=s? s】=an s丸5小即:si (« = 1)s厂 sj (n>l)引申:当 77 >w 时,s>2-s;£=gn.i + a_i + +业2.注意弧、s.之|可关系的应用玉与5;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1)由5:求冬己知s: = +垃一2,求条数列亿的前刃项和5;与通项务满足关系式s,;= 讣 + 2 / - 2 “5 e则曲-眼的值为()a. 9

20、0b. 180c. 360d. 400解:sk =叫 + 2?r - 2"(" e m)st =一 1)%1 - 2(垃一 1): 一 2 (疋一 1)(72 e v“)_忑1 =+ l)a»i _叫+北n si 一 = _4,q咒一al: = 9qd = 360.(2)由务求5;求和 1 + 丄 +_ + + s 己 ar*)1 + 2 1 + 2 + 31 + 2 +卄分析:.乙=_2_ = 2(2丄)1 + 2n 川(”+1)n 用 + 1这样,数列的每一项均可写成这个形式,相邻项抵消,再求和.s” =2丄+- + + -_1-2 2-3呛 7 + 1*(六

21、)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定位1 .数学归纳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 )初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 )明确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3 )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打匸整数有关的恒等式.难点(1 )対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即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严密性与有效性.(2 )假设的利用,即如何利用假设证明当n二k+1时结论正确2 .数学归纳法原理形成的教学定位由于数学归纳法原理的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吋,往往限于掌握了一些应用数学归 纳法的技巧,而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因此学习停留在单纯的模仿之屮.所以原理的形 成过程的教学,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组织形象、住动、与所学内容密切

22、相关的素材,作为数学归纳法原理产生的背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引导学 生从中感悟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最终产生迁移效果抽象出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如何通过 探究顺利实现迁移抽象的目标,就成了本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些教师对数学归纳法原理形成过程的教学不够重视,表现在有的教师没有安排实验探 究,急于向学生展示一种思维“模式”和“套路”,接着通过大量的例题、习题进行强化; 冇的教师虽然安排了实验,但也是一带而过,很快抽象出了数学归纳法原理,这只能是教师 的“成果”,而不是学生的成果,仍然摆脱不了生硕灌输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子;甚至有的教 师将相当多的吋间和精力花在举例说明“不完全归纳法”的缺陷上,这

23、显然偏离了本节课的 主题与核心.“多米诺骨牌实验”的教学定位本节课所需的“引例”,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川的最多的是“多米诺骨牌实验”,因为 这儿乎是所有学生小时候都玩过的一种游戏,贴近学牛的牛活实际,具有一种无形的亲近感。 同时“多米诺骨牌实验”以简便的形式蕴含了数学归纳法的深刻原理,因而成为这节课的典 型素材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科学定位“多米诺骨牌实验” ?在实验的方式上,“多米诺骨牌 实验”应从不同角度多次进行,每次实验都要有不同的口的,都要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探 究,让学生既要冇实验成功的体验,又要冇实验失败的反思;而多次的实验又能形成一个冇 机的整体,当将每次实验的体验和反思糅合在一起后

24、,数学归纳法的内在原理就扎根于学生 的心中了。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数学归纳法存在着数学知识和逻 辑知识上的准备不足,需耍貝体的实例帮助;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认知抽彖的事物应尽可 能将其具体化、形彖化,同时,对抽彖事物本质的认识不能一步到位,应该由浅入深、由表 及里、正反对比,方能凸显本质。“多米诺骨牌实验”的功能应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将实验转化为关于正整数的命题, 即“第一块骨牌倒下”对应“当n取第一个正報数皿时命题成立”,“第二块骨牌倒下” 对应“当n取第一个正整数noh时命题成立”,“所有的骨牌都倒下(即游戏成功)” 对应“命题对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若“笫块骨

25、牌倒下,则 一定有笫k+1块骨牌跟着倒下”对应“若"=试上王“仁、)时命题成立,则n二k+1时命题也一定成立”。二是将游戏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 归纳法的思想,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推广到一燉命题,抽象概括, 得到数学归纳法原理。这样学生才能够切实掌握数学归纳法原理,本节课的难点才能够得到 冇效突破。“多米诺骨牌实验”的教学设计三次实验实验1 :用手推倒1号骨牌,然后2号骨牌,3号骨牌,紧跟着全部倒下,让 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在这个环节,学生对现彖的本质的认识可能是比较模糊的, 但必要的讨论为下面显现本质奠定了

26、基础。实验2 :课件展示动画,在该实验屮,骨牌的间距和实验1相同,用手推倒1号骨 牌,没有推倒,然后2号骨牌,3号骨牌,自然就没有倒下,即游戏失败。这时教师 让学牛对比实验1和实验2,讨论游戏失败的原因,从而得到游戏成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1号骨牌必须被推倒。实验3 :课件展示动画,在该实验中,骨牌的间距出现分化,1号骨牌与2号骨牌 的间距拉开的足够大,其他骨牌间距不变(同实验1 ),这是用手推倒了 1号骨牌,但2 号骨牌没有倒下,3号骨牌,4号骨牌,白然就没有倒下,即游戏失败。同样讣学生对 比不同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原因。这是学生得到的结论往往在具体骨牌上,即1号骨牌倒 下,没冇带动2号骨牌倒下导致了失败,而学生对英中的任意性很难提炼出来。继续下去, 再将2号骨牌和3号骨牌,3号骨牌和4号骨牌,的间距拉开的足够大,(每一次试 验只改变一个间距),重复实验3 ,如此反复儿次,学生不难悟出游戏成功的第二个必要 条件,即第k块骨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