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发展趋势_第1页
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发展趋势_第2页
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发展趋势_第3页
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发展趋势_第4页
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发展趋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涂永红摘要:消费信贷在中国盛行的时间不长,但是对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过去7年消费信贷 发展的历程,分析现存的制约及推动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通过严谨的定量分析,我们认 为未来五年中国消费信贷还会长足发展,消费信贷规模至少可以在现行基础上翻番,消费 信贷市场的结构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住房贷款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汽车贷款、助学贷款 将可快速增长,占消费信贷总量的比重将提高。随着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消费信 贷的风险将得到较好的控制,消费信贷市场将呈现出多层次、多主体、多

2、品种的勃勃生机。一、1997年以来中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特征中国的消费信贷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可以分为两个不同 的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消费信贷业务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消费信贷业 务发展较为缓慢,信贷规模小、品种少,仅限于住房、汽车、教育助学等有限的领域,消 费信贷并没有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项政策性贷款实施的。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受到较大的外部冲击,出口规模锐减,消费和投资需求严重不 足,就业压力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和鼓 励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自此,消费信贷业务摆上了各家商

3、业银行的重要议事日程, 驶入了规模扩张的快车道,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增长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张截至2003年末,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已从1998年的172亿元增加至15732. 6亿元(见 图1), 5年间规模增长了 90倍,年平均增速达到112%o 1998年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高达 326%,随着贷款余额的增长,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03年下降到47.5%o 程建胜、刘向耘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增长2003.7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1997-2002年数据来源同1; 2003年数据来自商务部2004年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新华网2004.3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支撑下,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资产

4、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98年中国 消费信贷余额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重仅为0. 85%, 2003年,该比重上升到9. 9%。彳(见图2) 其中,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最早的中国建设银行这一比重最高,为17. 1%,而消费信贷余额最 大的中国工商银行,这一比重为12.2%。目前,消费信贷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 业务,各家银行纷纷将消费信贷业务从原来的信贷业务中独立岀来,设立了零售业务部、 个人金融部、住房信贷部、银行卡中心等,专门从事和管理各类消费信贷。图1中国消费贷款余额0. 23%8. 13%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图2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占贷款总额

5、的比重(-)品种日益丰富,结构体系日趋完善中国消费信贷的品种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汽车消费贷款、 综合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贷款业务体系。其品种包括个人住房 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汽车贷款、旅游贷 款、医疗贷款、房产抵押、小额质押贷款、个人综合消费信贷等,以及专门面向农村的农 业机械消费贷款等。其结构构成的主要特点为:(1) 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信贷占绝对比例。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2003年个人住 房贷款余额为11779. 74亿元,同比增长了 42.46%,是1998年的27. 64倍。这6年间个人 住房贷款占

6、消费信贷的比重平均超过75%。由于住房贷款的期限较长,更主要的是个人还款 意识普遍高于企业,所以个人住房贷款的坏帐率非常低,只有0.5%,这对深受不良贷款困 扰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一块格外香甜的蛋糕。3因此,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消费信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报告8. 70% 0. 50%79. 14%贷中最受重视、同时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产品。2003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余 额总计12 358亿元,其中,住房贷款9 780亿元,占整个消费贷款余额的79. 14%。中国人民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调査报告 粟勤,汽车信贷市场的问题与出路汽车工业研究2004.4 °数据来源:

7、2004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三大趋势载中国银联网站 同7 数据来源:根据2003年3季度中国银联季度产业发展态势报告中的数据整理得来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 综合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图3 2003年四大国有银行消费信贷结构(2)汽车消费信贷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信贷品种。汽车的消费信贷业务始 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提供汽车消费信贷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汽车企业集团财 务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中国加入wt0后,在汽车价格下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推 进下,汽车消费大幅度攀升,而且贷款购车比例达20%以上,有力地激活了汽车消费市场。 1001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亿元,到2002年末

8、,已上升到了 945亿元。2003 年春夏之交的sars肆虐,极大地刺激了汽车消费信贷,该年末,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超过1800 亿元,几乎比上年增加1倍。(3)信用卡消费信贷金额较小,但是发展势头良好。尽管银行卡具有转账、存取现金、 消费信贷等功能,但是,其消费信贷功能一直未被大多数人接受。例如:银行卡总发卡量 从1994年的842. 61万张增长到2002年的49651. 95万张,同期,总交易额从5204. 86亿 元增加到115601. 85亿元;发卡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6. 45%,交易额年均增速高达47. 34%。 6但是与发卡量的快速增长相比,银行卡消费金额却非常小,2002年其消费

9、金额只占总交 易额的1. 62%,作为消费额一部分的消费透支额所占比例更小。7中国银行业卡主要被作为 电子货币,行使转账、存取现金功能的借记卡占绝对优势,2003年第三季度末,在总共发 行的6. 14亿张银行卡中,借记卡有5. 8813亿张,占银行卡总数的95. 8%,而具有消费信贷 功能的信用卡(即贷记卡)仅有0. 2587亿张,只占4.2%。*不过,2003年sars出现后,基于安全考虑,人们更愿使用快速、清洁的银行卡,许多人 开始利用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信用卡业务出现了较快增长,全年贷记卡发行量约为480 万张,同比增加了 325万张,增幅达209%,卡均交易额约为7400元人民币,远

10、远高于借记卡。§(4)助学贷款份额较小,发展缓慢。1999年以来,为配合高校扩招政策及收费制度的 改革,国家出台了教育助学贷款政策。1999年至2001年,在有关部门特别是高校的配合下, 已累计发放了国家助学贷款14.4亿元,共计扶持了 37.9万名学生就学读书。助学贷款余 额已达32亿元(其中国家助学贷款为13亿元、一般助学贷款余额为19亿元)。截至2004 年2月末,助学贷款余额为71.8451亿元(其中国家助学贷款52. 0614亿元)。数据来源:2004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三大趋势 载中国银联网站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中国消费信贷发展报告2002.3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计数据

1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 2001-2002年数据来自程建胜、刘向耘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增长2003.7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由 于缺乏相关数据,其中2003年助学贷款是通过2004年2月末助学贷款余额减去1-2月份累计发放助学贷 款金额所得;年底汽车消费贷款达1800多亿元,由于没有确切的数据,在此采用1800亿元;故综合消费 贷款是总的消费信贷与其他的差值,所得与实际数据有一定差距,但能反映出2003年消费信贷的结构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报告,2001 程建胜、刘向耘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局2003.7总之,2000年以来,中国的消费信贷发展较快

1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据绝对份额, 汽车贷款、包含信用卡的其它综合贷款增长迅速,助学贷款的发展则较为缓慢。(见表1)表1 2001-2003年各类消费信贷所占比例如下表(单位:%)种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其他综合信贷2001 、82.956. 230. 4010. 42200277.410. 780. 5011.32200374. 8711.440. 4213. 27(三)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1)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消费信贷发展很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信贷发 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由于消费信贷政策的规定,中国金融机构发放的住房贷 款主要限于该机构所在地,只有本地

13、区的居民可得到这项贷款,非本地区的居民不能享受 同等待遇,因此,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消费信贷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地区的市场 巨大,许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都明确表示,其消费信贷的发展重点应集中在沿海、沿江等 发达地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福建五省(市)消费信贷发展最为迅速。截至2000 年11月底,上述五省(市)消费信贷余额合计为1921亿元,占全部消费信贷余额比重为 61%,其他省市仅仅占39%。”在消费信贷品种方面,地区差异也很大,西部有些地区至今还 没有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相当多的学生得不到助学贷款。(2)金融机构之间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不平衡。无论是消费信贷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四大 国

14、有商业银行均处于领先地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总规模中的比例很小。截止到 2002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合计为8886亿元,占全部消费信贷余额 之比为85. 6%,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占比例只有14. 4%o 截至2003年11月, 中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已达到1800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总 份额的81%,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份额只占19%。中国银行的消费信贷市场 份额增幅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全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939. 43亿元,新增消费信贷余 额同比增长36%。商业银行将从汽车领域中淡出上海证券报2004.1.5 和平我

15、国:中行住房贷款发放近千亿北京现在商报 数据来源:人行山东沂水县支行课题组浅议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潜在空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2(3)消费信贷发展的重点局限在城市,而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还多为空白。中 国有8亿多农民,消费信贷在农村的广阔发展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某市农户的抽样调査显 示有70%的农民对消费信贷有迫切需求。i?但是,目前消费信贷还是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中 国部分县的调查表明,消费贷款总量中,县城中的消费贷款占90%强,而农村中的消费贷款 不足10%o二、中国消费信贷增长的驱动力分析()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是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最根本、持久的动力。居民收入增加提

16、高了 当期消费水平,可提高其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增加当期和未来的消费信贷。根据国家统计 局公布的数据,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425. 1元,2003年达到8 500元,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以年均8.7%的速度增长(见图4)。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连年较大幅度的 增长,明显刺激了他们的消费欲望,城镇消费品市场趋于活跃。图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结构及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有关统计表明,中国城 市居民家庭饮食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持续降低,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95年中国城 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到50%以下,2002年继续下降到37. 7%; 我国城镇

17、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国信息报2003.8尽管城乡差距 有扩大的趋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类似城镇的变化,2002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 系数也下降到46.2%。孙明德中国2004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民间消费中国经济网目前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点集中在住房、交通、通信、教育、医疗及 娱乐领域,这些领域的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岀总额的比重上升趋势明显,以人力资本投资的 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的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二)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改变传统文化、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普遍行 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借钱消费被视作“寅吃卯粮”。因此, 当人们需要某种商品

18、而又无力购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储蓄,而很少考虑借钱。改革开 放20多年来,我国一直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开放,中国居民的消 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超前消费、强调一生的收支平衡的理性消费观念逐渐被人们接 受,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推崇。(三)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前面我们曾经提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等 问题。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发展消费信贷是其中的一项重要 措施。在短短的2、3年里,从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市场供给、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完善消 费信贷市场等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和规范消费信贷发展的法律法规,比如1999 年

19、,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开展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 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银行 卡业务管理办法、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办法、关 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等。为了鼓励消费信贷的发展,央行还8次下调利率(见表2), 特别给予住房贷款、助学贷款以利率优惠。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国房景气指数表明,人民银 行的连续降息,对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8年和2002年的两次 降息,都带来持续18个月以上的国房景气指数上升。(见图5)表2中国人民银行八次降息一览表日期存款利率平均降低量贷款利率平均降

20、低量1996. 5. 10. 98%0. 75%1996. 8. 231.20%1.50%1997. 10. 231. 10%1.50%1998. 3. 250. 16%0. 60%1998. 7. 10. 49%1. 12%1998. 12. 70. 50%0. 50%1999. 6. 101%0. 75%2002. 2.210. 25%0. 50%数据来源:人民网中国人民银行八次降息一览表sisju1-98dec-99apr-01sep-02jan-04may-05时间图5中国国房景气指数变化图2004年初,为了遏制房地产贷款过热的风险、促进汽车贷款健康发展,中国银行业监 督管理委员会政策

21、法规部起草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并 与央行联合草拟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前一阶段出现的新问题, 及时调整和规范消费信贷市场各方的行为,确保消费信贷这一新兴的市场健康地发展。(四)银行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的需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消费信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三个。(1)降低经营风险。1997 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几乎全部是企业贷款,贷款高度集中于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 业,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率高达25%以上。为了分散并有效降低信用风险,银行急需增加新的资产种类,消费信贷于 是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

22、2)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各行 业、各地区最优秀的企业大多与银行“脱媒”,选择直接融资方式来满足其发展资金的需求, 在1998-2000年,银行普遍出现“惜贷”现象,有的银行存贷比甚至下降到40%左右,银行 的收入大幅减少。为了生存和发展,银行在公司业务外,开辟了消费信贷业务,另觅利润 源泉。(3)拓宽并稳定资金来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发展,经验 丰富、具有消费信贷管理优势的外资银行正在大规模进入中国。此外,1999年以来蓬勃发 展的基金业,特别是开放式基金推出后,收益率高于银行利率的基金对居民储蓄的分流作 用日益凸显,例如,2004年两只开放式基

23、金的发行额就突破了 100亿元,极大地影响存款 银行的资金来源。总之,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居民收入预期的提高,特别是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 变,更加关注生活质量,为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市场基础。中国政府扩大内 需的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银行业业 也急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借此提升自己在金融资源竞争中的地位。三、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通过现收现付制度来建立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以及在职员工的 医疗保障;进入经济转轨期后,国有企业数量及国有经济份额的下降,国家横向统筹能力 明显减弱,民营经济成

24、为就业的主渠道,而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十分不健全,再加上市场 经济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社会保障问题因而受到各个家庭的高度重视。并且,中 国也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2000年中国老龄人口比重达到总人口的10%,比世界总体 人口年龄结构提前10年进入老龄社会&社会抚养负担明显加重。图6中国居民储蓄增长()同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造成退休人员/在职人员的比例迅速下降,由1978年的1:30 下降到1997年的1:4. 4=社会统筹养老基金入不敷出,个人必须承担相当部分的养老支出。 加上近年来深化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大,大批人员下岗分流,这不仅给下岗职工的家庭生活 带来困难,而且对在岗职工也造

25、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居民的理性选择就是增加储蓄(见图6)、 削减消费,以备不时之需。例如,2004年第一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39 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 8%,人均消费性支出1839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 长7. 9%,可支配收入增幅较去年同期的& 9%有所上升,而消费支出增幅比去年同期的& 3% 有所下降。田学原、战捷、赵天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21世纪上半叶中国老龄问题对策研究,华龄出版 社,2000 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经济研究,2001.5 2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二)中高档房偏多,住房价格偏高目前市场上针对广大农

26、民以及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中低档消费品供给十分有限,消费供 给存在着结构性需求缺口。中高档住房偏多,房价普遍较高,适合普通居民,特别是城镇 贫困居民居住的经济适用型住房太少。并且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规范,垄断经营、投机炒作 盛行,住房价格存在一定的泡沫,住房价格与人均收入的比例高于许多发达国家,超过了 居民的承受能力。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与纽约、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持 平,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无力购买住房,或者对住房升级换代持观望态度,住房有效需求不 足,有的城市空房率高达40%以上。(三)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消费倾向下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社会分配差距还在扩大,不到30%的家庭占有80%左右的居

27、民储 蓄。高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很大的满足,住房、汽车应有俱有,消费倾向下降; 低收入家庭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却没有必要的支付能力,这正是近年来中国消费信贷增长速 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四)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建设落后消费信贷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中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的缺 失,使消费信贷的发展面临制度性约束。住房、汽车等产品销售的信息不透明、缺乏真实 性,一些不法住房开发商和汽车经销商利用虚假信息进行欺骗,导致消费信贷市场混乱。 缺乏一个统一的、完备的个人资信系统,有关个人信用档案的信息被封闭在不同得行业主 管部门手中,银行不能共享;而且还缺乏提供权威的个人信用信息的中

28、介机构。消费者信 用意识淡薄,一些贷款申请者通常开立高于实际收入水平的收入证明以获取贷款,一些借 款人,在有能力还本付息的情况下故意拖欠。银行、消费者、消费产品提供者之间存在比 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由此产生的风险。(五)消费信贷产品单一,交易成本比较高中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品种为住房和汽车贷款,而这两类贷款的品种有限,基本上都是 等额还款方式,市场细分不够,不能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需要。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主要从事以企业客户对对象的批发性信贷业务,消费信贷尚处于 起步阶段,银行还缺乏以千家万户为对象的消费信贷业务的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因此, 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不得不严加防范风

29、险,对贷款条件及手续规定甚为严格,对每一笔 贷款都要求抵押担保、评估、保险,致使贷款申办程序手续繁杂,不仅给借款人带来诸多 不便,而且也增加了借款人的交易成本。例如,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中,银行规定申请人 必须提供有个人产权住房作为抵押或银行存单、国债现券作质押,或有银行认可的单位作 为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现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必 须办理保险,客观上增加了消费者的成本支出;此外,住房抵押贷款还有过于庞杂税费, 贷款资格调查费为购房款的3-6%0,抵押房产价值评估和登记费为房产价值的ll%o,住房 综合保障费(没有第三担保的贷款人)为抵押物价值的2-9%,还有贷款合同公

30、证费等2。(六)缺乏二级市场垃透析购房贷款费用,人民日报,2001.11.28从理论上讲,消费信贷具有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对于中国的住房和汽车 贷款而言,信用风险特别令人关注。因为在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经济对外开放加速的 情况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居民收入的总量增长与个 别行业员工收入的减少同时并存,一些行业与地区居民收入的波动性、不稳定性比较严重, 客观上造成了住房贷款的违约风险上升。在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常将消费贷款打包 出售或者进行证券化处理,将这些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在二级市场变现,较好地 实现了资产负债、风险和收益的适当匹配。但

31、是,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建立消费信贷二级 市场,银行只能通过抵押或第三方担保来控制消费信贷风险,这两种方式都有明显的缺陷。 第一,抵押品变现能力比较差。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53条明确规定:债务履 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抵押物 所得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 银行与借款人很难达成协议,而法院在判决时往往会优先考虑社会安定问题。中国目前关 于消费信贷的法规较少,而且很不具体,比如,借款人违约时,在怎样对抵押物、质押品 进行处理,以抵偿贷款本息等具体问题上,缺乏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银行没有法律的强

32、制性保证,操作非常困难。即便银行取得了抵押物的处置权,在抵押品交易尚未市场化、 规范化、制度化的情况下,收回的住房或其他抵押物很难足值变现,管理成本比较高。第 二,第三方担保不能足额补偿消费信贷风险损失。银行在发放住房、汽车抵押贷款时,通 常要求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履约保险,但是保险公司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对借款人违约造 成的损失提供补偿,而且很少提供全额补偿。特别是最近几年汽车保险中,由于投保人的 道德风险较为严重,骗保现象频频发生,保险公司大都不愿意承保汽车贷款。未来五年消费信贷究竟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消费信贷市场会发展到何种规模呢?消 费信贷会不会成为银行坏账的陷阱呢?政府对消费信贷的支持会

33、增加还是减少?这些问题 是目前理论界、银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要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从需求、供给和政 策环境三个方面对中国未来五年决定消费信贷因素进行讨论。(一)消费信贷需求旺盛,将出现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1、国民收入将保持8%的快速增长,消费信贷发展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稳定的收入增长是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信贷有效需求的前提条件。我国国民经 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中指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 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小康 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

34、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将达 到76. 53%和79.8% 24,在未来五年中,中国政府将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中低收入 居民的消费能力,逐步改变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使消费支出的比例不低于“十 五”时期。14亿人口年均5%以上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必将促进消费需求以及相应的消费 信贷需求极大地提高。2、城镇化进程加速,消费信贷的地区结构将发生改变城镇化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个人收入,并增加对耐用消费品、住房和汽车 的需求。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期,2001-2003年的城镇化速度超过1%, 2003年中 国城镇化率已接近4

35、0.53%,但是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要低10-20%,表明中国城镇化建 设任重而道远。有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5%,城镇人口将达到6.3 亿,按照目前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2平方米计算,住房面积需要在2003年的基础 上增加6.1亿平方米。如果2004-2009年的城市化进程能继续按1%的速度推进,按照当前 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推算,每年可增加消费需求约1000亿元。新兴的城镇将成为支撑 中国消费信贷的生力军,目前消费信贷过度集中于少数沿海及发达省市的格局将改变,消 费信贷的地区差异将有所缩小。3、独生子女一代促使消费信贷多元化和个性化自中国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36、,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开始组 建自己的家庭。独生子女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与其前辈以及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相比,有 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经历了中国从“短缺经济”到“市场供给需对过剩”的历史性转变, 又是在父母的过分溺爱中长大的,他们想要的东西总是能够得到满足,头脑中没有物质匮 乏的概念,此外,他们还赶上了全球化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革命,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 和通信技术产品,在成为时髦的消费对象的同时,对消费主义观念的塑造和成形也起着推 波助澜作用。第一代独生子女所表现出的消费观念对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市场有重大的影响,独生子 女作为社会的重要消费群体,他们懂得享受生活,讲究生活质量,更向往

37、有房、有车的中 产阶级生活,因此,在他们参加工作、走上社会后,超前消费、信用卡消费将是他们生活 方式的重要内容,他们将极大地影响未来中国的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发展方向。独生子女政策还给未来五年的消费信贷带来其他一些影响:独生子女的父辈或祖辈都 有住房,他们购房的欲望不是很强烈,但是,一旦他们决定购买住房,他们会得到长辈的 资金援助,因此他们是比较挑剔的消费者。此外,在独生子女离家后,父母原有的住房结 构往往需要调整,会带来住房二级市场的繁荣。(二)消费信贷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更加丰富机械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关于2001-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的测算报告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城镇人口和总人

38、口计算所得1、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拓宽了消费信贷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基本上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竞争的市场。由于所有者 缺位,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比较落后,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动力不足。加入wt0 后,中国银行业加大了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2003年底,中国政府分别向中国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225亿美元,帮助这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化,建立现代商 业银行制度,并于近期将成为第一批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2006年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一 中国工商银行也将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完善其公司治理机构。在未来五年中,中国 银行业将会全部成为股份制银行,这种制度变迁有利于拓展消费信贷

39、业务。当然,未来五 年中,银行与证券、保险的业务合作将进一步紧密,金融业融合的趋势也会加强,以公司 理财和个人理财为核心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将推动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细分行业、阶层、 性别、风险偏好的各具特色的产品将纷纷登台。由于发达国家银行消费信贷占贷款总额的 比例通常在30-40%,未来五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作为公司贷 款业务减少的一种补偿,中国银行业必然会大力发展消费信贷。2、消费信贷市场可能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6年以后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彻底对外开放,外资金融 机构将获得国民待遇。目前中国已经有60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未来五年

40、外资金融机构的 数量很快能突破1000家。由于中国开展消费信贷的时间较短,消费信贷供给远远不能满足 需求,消费信贷市场相对公司信贷市场而言利润空间更大一些。而外资银行在提供中间业 务、消费信贷业务方面管理经验丰富,产品系列齐全,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未来五年外 资机构将会在中资银行比较薄弱的中间业务、消费信贷业务领域发起猛攻,消费信贷必将 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相互竞争的一大焦点。这一竞争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势挑战,更是机遇。 例如,在2001年汽车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之际,各中资银行意识到 外资汽车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后可能带来的冲击,纷纷提前做好准备:有的将汽车贷款额度 提高到车价的80%

41、,有的将首付款降低到一成,有的下浮贷款利率最大达10%,有的将贷 款期限最长延至8年等等。因此,未来五年,外资金融机构在加剧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竞争 的同时,也将促进中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业务。(三)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的市场环境更加规范2003年人民银行设立征信管理局,致力于在短期内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中国的征 信体系将由信贷信用征信起步,将分别建立“企业信贷征信系统”和“个人信贷征信系 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一两年内初步建成征信体系框架,形成全国集中统一的,覆盖银 行、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各地区的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了确保该信息库 的顺利建设,具有法律法规方效

42、力征信管理条例草案已经由中国人民银行拟定完毕, 将在合适的时机出台。目前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经进行了全国联网,而且多数商业银 行已将査询该系统作为贷款决策的一个固定程序,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商业银行防范贷款 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地区的银行业协会还着手建立和共享违约“黑名单”制度,比如,2003年9月,北京市开展个人贷款业务的16家银行共同建立了 “汽车消费贷款信用 信息共享系统”,每月编制并公布这16家银行的不良借款人“黑名单”,对消费者的违约 行为形成了有效制约。此外,为了配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04年公安部开始换发第二代 居民身份证。第二代身份证科技含量高,所含信息多,不易伪造,可以

43、迅速有效地对公民 进行身份的认定,有利于有效地打击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以及利用伪造他人的证件进行 金融犯罪的违法活动。因此,在未来五年内,目前散落在银行、工商、税务、财政、公安 各部门的关于个人信用的信息将被有效地统筹起来,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将初步建立和健 全,将会出现类似美国三大征信公司一样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为开展消 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准确可靠、成本低廉的个人信用信息,消费信贷中信息不对称带来 的风险将减少,居民的诚信意识将大幅提高。五、未来五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实际上取决于消费信贷市场的需求,与其他买方 市场一样,消费信贷的市场需求起着主

44、导性作用,而供给则能够迅速地适应需求的变化。 本部分将在第四部分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消费信贷的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中国消费信 贷的需求情况,预测消费信贷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确定研究变量在影响中国消费信贷未来发展的因素中,能够量化的因素只有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化 指数。因此,我们的模型将引入这些变量;而对于非量化的因素,将会结合其在未来可能 的变化方向和程度,对预测结果作适当调整。由于中国消费信贷的有统计数据始于1997年,目前能够获得的只有年度数据,样本容 量只有7个,但是仍可作为判断和预测的参考依据。图7、图8分别是1997-2003年的消费 信贷余额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指数的散

45、点图。从中可以发现,消费信贷余额与 城镇居民收入、城镇化指数高度正相关,可以初步判断,城镇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指数是影 响消费信贷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选择这两个变量来预测消费信贷规模。此外,消费信 贷规模自身也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前一年的消费信贷规模对后一年的消费信贷规模有很大 的影响,可以通过消费信贷的时间序列来进行预测。在具体预测时,我们将考虑其它因素 如独生子女、政策、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等,对预测结果作适当调整。20000150005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图7消费贷款余额与城镇居民收入20000150001000050000. 10.20.30.40.5城镇化指数图

46、8消费贷款余额与城镇化指数(-)预测模型选择在构建预测模型时,我们遵循由简而繁、由易而难的原则,首先建立一元方程,然后 建立二元方程,对这些方程进行拟和优度和系数检验,逋过比较进而选择最好的预测模型。1、建立一元预测方程选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指数以及上一年消费信贷余额,分别作为自变 量,以消费信贷余额作为因变量,建立一元一次的预测方程。结果如下:cons=-25116. 4+4. 7136inper(1)r=0. 98a- r=0. 98f=318. 56cons =-37123. 42+122602. 4city(2)r2=0. 89a- r2=0. 86f=38.50cons=

47、1030. 226+1. 39cons(t-l)(3)r=0. 985a- r=0. 982f=275.51其中:cons:消费信贷余额;inper:城镇居民人均收入;city:城镇化指数;cons(t-l) 为滞后一年的消费信贷额方程(1入(2)、(3)的f和f检验值都比较大,对消费信贷实际值的解释能力较高, 均可以用来进行消费信贷规模的预测。但是,由于缺乏权威的估计值和预测依据,城镇化 率很难估计,加上f相对其他两个方程较小,因此方程(2)不宜被选用。方程(1)表明,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信贷的紧密相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信贷余 额将增加4.713亿元。方程(3)则表明,

48、消费信贷的自相关性非常强,只要前一年消费信 贷余额平均增加1亿元,后一年的消费信贷余额就会增加1. 3亿元。2、建立二元预测方程首先,我们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指数作为自变量,以消费信贷余额作 为因变量來建立二元模型。图8中城镇化指数与消费信贷余额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同时为消除变量间的异方差性,下面分别取各变量的对数拟合方程如下:lncons=-3. 78+3. o31nlnper + 9. 611ncity(4)r2=0. 91 a- r2=0. 86f=20. 395 sum squared resid= 0. 3614其中:in:对变量取对数方程(4)的f和f的检验值都

49、比较高,表明该方程的拟和优度较好,但是单个变量的t 检验值不高,常数的t值为0. 165, lnlnco的t值为0.587, incity的t值为1.308,表明城镇 居民人均收入及城镇化指数变化时,其与消费信贷余额之间的参数关系不显著,原因可能 是:样本空间较小;其他不可量化的因素(如政策因素、独生子女因素)的影响较大。鉴 于单个变量没有通过t检验,因而不宜用作预测模型。不过,方程(4)能够帮助我们粗略 地计算城镇居民收入及城镇化指数变化对消费信贷规模的影响程度。其次,我们根据方程(1)和(3)做出判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滞后一期的 贷款余额均对当期的贷款余额有很好的解释效果,因此,以

50、这两者为自变量、当期的贷款 余额为因变量拟合方程如下:cons=-15525. 3. 4+2. 93inper+0. 57 cons (t-1)(5)r2=0. 99 a- r2=0. 99f=239. 69方程(5)总体效果较好,但是系数的t检验值分别是1. 975和1. 372,在90%的置信 度下没通过检验。该方程中的两个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滞后一期的贷款余 额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高达0. 99,表明方程(5)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不能反映变量间 的真实关系。因此方程(5)不宜用于预测。3、确定预测模型通过对上述各预测方程进行的比较和筛选,我们认定方程(1)和方程(3)是最好的 预

51、测模型。即可以通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预测消费信贷规模,或者通过前一期的 消费信贷规模直接预测后一期的消费信贷。理论上讲,只要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 mape)小于10,拟合方程就具备良好的预测效果。我们选定的两个模型在1997-2003 年的mape值如表3所示。图9直观地反映了这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图10 反映了它们的预测误差即mape值。2000年以前,中国的消费信贷尚未步入正轨,消费信贷 规模变动异常,因此,模型的mape值很大,此后mape值趋于稳定,大大小于10,这就表 明,用它们来预测消费信

52、贷规模,预测效果是可信的。表3消费信贷余额预测模型准确度比较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贷款|模型(1)|模型(3)可支配收入(元)余额(亿元)预测贷款余额(亿元)mpe (%)预测贷款余额(亿元)mape (%)19975160. 30172. 00-792.81560. 9419985425. 10732. 74455. 3537. 861269. 3173.2319995854. 001408. 222477. 0175. 90204& 7345.4820006280. 004279. 704485. 014. 802987.6530. 1920016860. 006990. 307

53、21&903. 276979. 010. 1620027703. 0010669. 2011192.464. 9010746. 740. 7320038500. 0015732.6014949. 204. 9815860. 410.81模型(1)预测值实际值模型(3)预测值图9模型(1)、模型(3)的预测值与消费信贷余额的实际值比较-模型(1) mape 一模型(3) mape图10模型(1)模型(3)的mape误差(三)消费信贷预测结果1、运用两种模型进行预测在运用模型(1)进行预测时,首先需要估算未来五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0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指岀,

54、2010年中国的国民收入将在2000 年的基础上翻番,年均增幅将保持在8%以上。本届政府特别强调增加居民的收入,让居民 得到实惠,实际收入稳定增长。因此,可以预计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将随gdp 一起稳定增 长,而且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将高于农村。我们根据1997年-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计算其平均增长幅度,这6年的平均增幅为8. 67%,假设未来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一直以这一速度增长,估算出未来五年的城镇居民收入。(见表4)表4未来五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测值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049237. 30200510038.1020061090& 4020

55、0711854. 20200812881.90在获得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后,我们运用模型(1)进行预测,得到未来五年中 国的消费信贷余额(见图11)。使用2003年的消费信贷余额作为基数,我们运用模型(3)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的消费 信贷余额,预测结果见图11。亿元18424.54 22199.19 26301.43 30759.56 35603.7222898.54 32859.20 46704.51 65949.49 92700.02100000.0080000. 0060000.0040000.0020000. 000. 00模型(1)模型(3)图112004-2008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

56、预测值2、对预测结果的调整模型(1)仅仅考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对消费信贷的推动作用,可能会低估消费 信贷规模。因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增量而非存量。居民的消费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依赖 其存量,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偏高,储蓄存款超过12万亿元,在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信 心增强的情况下,居民储蓄的一部分必然会释放出来用于消费,这将会极大地促进消费信 贷。此外,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扣除物价因素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高于模型(1)中城镇居民收入& 67%的平均增长率。因此,我们认为,模型(1)给出的未来五年消 费信贷的预测值是比较保守的,实际的消费信贷规模肯定会大于预测值。无论哪一种因

57、素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信贷的增长,最终都会反映在其规模的变化中。 模型(3)根据消费信贷的历史发展状况、特别是过去的增长速度来预测,考虑了模型(1) 没有考虑的其他因素,是可取的。但是,模型(3)的预测值是过于乐观的,因为,过去的 6年是中国消费信贷的起步阶段,消费信贷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长。由于消费信贷基数的 扩大,房地产投资受到政策限制,以及消费信贷市场的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还需一定的 条件和时间,未来五年中国消费信贷不可能继续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实际的消费信贷 规模肯定会小于预测值。总之,模型(1)和模型(3)给出的预测值,可以视做未来五年中国消费信贷的上下 临界值,实际规模应该在二者给出的预测值之间,具体情况还将取决于其他一些不可量化 的一些因素。我们认为,收入是决定消费的信贷的主要因素,因此,给予模型(1) 90%的 权重,模型(3)不仅反映了收入因素,还反映了其他非量化因素对消费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