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_第1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_第2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_第3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_第4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然而在体制、机制、设施、标准、培训、资源等方面面临困 难,而核心问题主要在宏观政策、财政投入与教育体制三个 方面。文章认为,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除国家应 保证有效投入外,充分调动内、外部力量,实现教育信息化 发展评估的制度化与透明化,构建基于内外互动的教育技术 应用支持服务体系是今后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努力方向。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充分肯定了教育信 息化在教育建设中的地位,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经过20多年

2、的大力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获得了巨大 的很大发展,进入了应用水平缓慢发展的关键阶段。教育信 息化面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解决该问题的第 一要务是深入分析问题深层原因,而后以此提出对策,这才 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一教育信息化所面临挑战的深层原因分析作为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后发国家,中国又面临着如 何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严峻问题,这两次社会转型都不是自 发的而是被“带动”的,换言之,是被卷入全球化进程中的。 在此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发展遭遇到包括宏观政策、财政投 入、教育体制这三大核心问题的制衡。1教育发展总体战略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优先发

3、展教 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的社会建设”任务之首,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 社会中的重要位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 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体 现了一种公平与公正的理念,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现化的核心理念。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 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 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的战略选择。人们对发展教育信息化寄予厚望,期望通过大 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优化教育

4、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 小东西部及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进 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 容和方法等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成 立了教育部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决策和组织协 调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在“985工程”、“211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03 07年教育 振兴行动计划等重大规划和建设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均 给予了重点支持,使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进展。然 而,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均面临着

5、两 方面共同的难题。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在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同时又在 制造不公平_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 了数字鸿沟和教育的非均衡性,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 扩大。这些不公平的问题反映到教育政策上则是要实现受教 育权利的公平、教育资源分布的均衡以及教育投入的平衡问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教育信息化普遍遭遇“生 产力悖论”。世界银行(xx)的报告指出:教育中使用ict的 影响是不确定的,充满着争议。由于尚缺少广泛认可方法和 指标体系来评估教育信息化效果,面对来自各方对“高投入、 低产出”的质疑,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措施也会出现几分 不可预知性。上述两个难以逾越的挑战强烈地提醒着

6、教育信息化工 作者一一教育信息化是否与教育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 一 方面,出现上述问题也有其必然原因;另外一方面,要解决 上述两个问题并非易事,需要多方的努力。而问题的核心是 如何界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从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来看,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是 国家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教育多方面发展的实际 需要。在这样一个大的语境中,实施教育信息化要求我们认 清各方面产生的相关需求,综合审视、系统设计,制定具有 长远发展目标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美国roblyer教授 (xx)通过分析对来自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教育 等各界舶期望,归纳出“当前问题和趋势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与要求”。黄

7、荣怀教授(xx)以此为基础提出了 “教育信息化 发展面临的需求与任务”的论断,其内容可进一步归结为三 方面:促进教与学的变革、促进学校的变革和促进教育的变 革,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评估有指导意义。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教育总体发展战略之间 的协调与发展,就必须跳出原有的狭隘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思 路,将教育信息化放在更大的社会语境中。教育信息化要肩 负催生教与学、学校管理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的使命, 人们首先需要积极创新、主动变革,以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的改革与发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生产力悖论”是教育信息化处于 “效用波动期”阶段所表现出的特有现象。首先,不论是国 内还是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期

8、间不过二十多年,新技术的 投资收益具有一定的“时滞”,其背后隐藏着其他要素成熟 的过程。其次,效用高低往往是一种主观体验,要做到全面、准确和客观化比较困难,因而误差较大,人们对教育信息化 应用的初级阶段评价往往不会太高,只有随着应用的不断深 入,效果才能凸显。最后,有必要建立全面反映学校发展的 知识资产评估体系,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从造就高效运作 的学校内部组织管理、打造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和构建学校 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三个方面,系统评估教育信息化对促 进上述方面改进,提升当前教育系统及学校发展的潜质。评 估体系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报告单这样的传统指标,而是要 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不能只关

9、注货币形式的有形产 出,而是要进一步关注知识资产等无形的产出;也不能只关 注简单的投入与产生计量,而是要关注教育发展的不同语境 和变革过程。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对“效用波动期”的教育 信息化“效益”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估。此外,“数字鸿沟”深层次问题实质上反映了教育信息 化的核心任务与关键。基础设施中的“数字鸿沟”与地方经济水平直接相关,。它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以及国家面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倾斜性财政投入政策的实 施,而得到最终的解决。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 办公室原主任、信息产业部原副部长、原党组副书记吕新奎 认为,“信息化的本质是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在教育信息 化发展中最大的“数字

10、鸿沟”实际上存在于信息资源的应用 与共享方面,这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从最新的国家政策和有关领导的讲话来看,解决信息资 源的应用与共享问题已被列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工 作日程。xx年8月15日,“xx年暑期西部农村教师国家级 远程培训计划”启动仪式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发表重要讲话, 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和能力,努力使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促进农村 教育跨越式发展。xx年1月1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xx 年工作要点中提到“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 教育资源”,其核心就是要解资源应用

11、水平不高的问题。xx 年1月4日,周济部长撰文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 力资源强国指出,“以应用为先导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继 续以农村为重点,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坚持班班通、 堂堂用,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教育信息化可 持续发展机制。”从周济部长的讲话、文章和政府重要文件中透露出这样 一个信息:“班班通、堂堂用”必将成为指导今后教育信息 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从“校校通”到“班班通、堂堂用”, 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由“基础设施和资源 建设”转向“推进与保障教学应用”,即“从装备转向应用”。 这也说明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教育发展总体战 略趋于一致,同时也为解决“数

12、字鸿沟”的核心问题带来了 新的希望。2财政投入增长难以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事实表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投入 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ccid的市场预测,教育行业信息化 的市场空间xx年将迗300亿,xx年为400多亿。然而,如 果以luis0sin(1998)研究的发展中国家年均每人计算机投 资84美元标准进行计算18),每年我们国家投入应该是亿美 元!相比之下我国的投入还不足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 如果按xx年全国亿在校生,不考虑计算机需要更新, 将生机比由27:1降低到2 0:1,全国还需投入大约亿元!以 xx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的全国46万所中 小学(小学万所,

13、初中6 2486所,高中31532所),如果给 每个学校更新一台价值3000元的计算机,国家为此需要投 入亿元!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国内外在大力研究的廉价 手持电子设备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受制于各种方面的限 制,此类产品的应用与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的条件尚不能满足普及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需要。网络间的互连互通存在瓶颈,仍 需升级和扩展扩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难以满足 需求的发展。卫星通信网的建设,是当前很紧急的需求。高 校以外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接入率低,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 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省市教育网建设参差不齐,影响学校的 高速接入。职业学校教育信息

14、化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手段陈 旧,计算机普及率低,日常运行和维护困难,使用效率低。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用户应用水平的提高,cernet主 干网的流量以每年翻番的速率增长,目前50%线路的利用率 已经超过了 70°/。,主要干线的带宽需求已经达到40g。各核 心节点靠单台路由器提供接入服务。线路、设备冗余不足的 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网络服务质量。cernet传输网急需 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传输容量。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与其他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有很大差 异性。除了高额的建设费用外,维护费用、管理费用、人才 培养费用要远远高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此外,由于受 到it行业总体发展、更新速度快的影响

15、,学校信息化设备 也难以幸免。众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施面临没有服务支持 的困境,被迫更新亦是在所难免。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加之 又有封闭的小农经济的传统影响,因而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 还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我国教育信息化严重缺乏自己 “造血”的功能,在没有建立好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之前, 一旦采取类似西方国家长期采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教育 信息化必然遭受重挫。编辑。目前较为可行的思路是,根据各单位不断增长的信息化 业务需求、网络和信息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维护更新需求,加大教育信息化规划、咨询工作,科学引导教育信息化项目 的投资方向,逐步确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比例。保障信息化

16、培 训经费。在保障投入的同时,注重投入带来的教育、社会和 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规范化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机制, 明确政府、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力 度,使资金筹措方式和渠道规范化、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3应用能力提升受制于教育体制特征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所面临的宏观问题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由于教育分级管理,中央财政与地 方财政在支持教育技术投入方面难以做到协调;鼓励教育技 术应用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地方的影响往往甚微;地方不具 备管理和处理教育技术应用推广中所出现的问题,产生“投入大,效益低,问题多”的局随着教育机构办学自主

17、权的逐步加大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式多样 政府监管与其产生矛盾,相互制约所产生的矛盾凸现。行政 部门内部实际所形成的小世界难于被打破。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教育信息化项目也因此产生了在 硬件建设、资源共享、技术标准上整合不够,应用孤岛、信 息孤岛、资源孤岛严重。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及多数学校 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统筹协调和统一管 理体制,各行其是、相互牵制、重复建设现象相当普遍。统 筹协调和综合管理疲软。缺少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进行宏观规 划与执行。以教育统计为例,当前工作模式落后,数据准确 性、时效性,教育部9大司局的信息化工作中都存在需要统 计的数据,这种教育部内部

18、的整合已是迫在眉睫。此外,我国教育制度对技术应用在微观层次也有影响。 以数字化资源开发为例,大都采取自上而下、中央集权模式, 这和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一致的。首先,开发什么样的资 源、如何开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先由国家教育部一级的行政 单位统一计划决定,各地对此只有间接的非体制上的影响。 其次,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基本上不需要做太多的市场宣传和 营销工作,因为产品的推广、发行和销售是以行政命令的方 式进行的。在这种体制下,那些搞教育技术的研究者和教学 资源开发公司如果不能拿到国家级的课题、项目,或者如果 自主开发的资源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别说发展,就是生存都 非常困难。从作为最终消费者的学校来说,基本

19、上也没有什 么选择的余地。另外,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部门交 叉、行政职能重叠。举例来说,国家设有教育部,下属有各 职能司局,有负责课程的中心,现在又设立了专门以课程改 革为主要任务的课程中心。此外,还有中央电教馆,各级地 方也都设有相应的机构。这些分管教育的部门,对教育软件及其发行都有很大的影响。虽说中央电教馆主管教育技术资 源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可是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支持,开发 出来的资源是很难推广的。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对教育技术方案设计 方面产生了影响。例如,前几年我国比较流行的教育城域网 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通常,教育城域网是由学校、区县教育 主管部门、省市教育主管部

20、门组成的三级教育信息网络系统 目的是将本地的教育机构全部联通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交流互动、网络管理、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多种功能,形 成辐射全省市所有中小学及其他教育单位、面向社会开放的 综合信息化网络环境。这种被很多专家、教育管理部门所赞赏的“胖中心”“瘦终端”的建网模式成为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热点。不能否认这种模式确有优势,但 很多信息中心的网管人员也尖锐地指出,这种模式只不过是 一种专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应用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教育 城域网的建立,这一地区的教育机构就只能通过该网络出口 与其他网络建立联系。除了出口,硬件配置、软件使用、教 师培训等都需要通过当地教育局来安排,这

21、对信息中心来说 无疑压力很大。而且随着电信上网资费的不断下调,该模式 上所谓的经济优势也几乎殆尽了。二 激活内外部力量,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来自政策、投入和体制方面的挑战,关键的问题是要探索并形成良好的、能够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的 机制。其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扩散机制和支持 服务机制分别对应来自政策、投入和体制方面的问题,是实 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协调外部促进力量,提升学校内部动力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进程中,存在明确的外 部推动力和内在牵引力。在众多外部推动力量中,国家是教 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这与教育行业特殊性和国家政 策有密切的关系。

22、国家经常采用的“权力-强制”、“规范-再 教育”策略确实能够较快速地推进国家措施,但也存在一些 难以克服的弊端。教育体制与教育行政措施上的过于筒单化 的大一统思想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以行政命令简化 教育应用的复杂问题,通常是行不通的。大胆设想、小心论 证、试点示范、逐步推进是必然的趋势。在大力推进由国家 主导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和出台促进政策的同时,还应积极考 虑扶植那些以“自下而上”作为指导策略的促进力量和活动。在这过程中,学术研究力量的积极参与是对国家措施的 有力补充,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教育技术 研究中很多研究都不能以我国本土问题作为出发点,要么是 以简单迁移作为研究内容

23、,要么是紧跟国外最新动向。在研 究过程中,“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空话与大话对于一线 教师来说,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指导意义。见微知著,不见微无以知著。不经历对各种案例和实例的分析与体验,所提出 的各种可能的理论或假设大都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求真务 实的作风,不跟风、不盲从,不以“走过场”、“搞关系”而贻害四方,这是学术队在促进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准则。学术研究者或与教育技术应用有关的厂商,在研发产品 或推广过程中通常秉承“经验-理性”指导策略。这种策略 有其合理性,能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肯定。然而,类似于 “市场销售”的这种推广策略以短期效益作为重要的考核指 标,而易出现应用肤浅化、表面化的弊

24、端。这就要求,研究 不能泛泛地提出或讨论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或者以一种简单 化的实验或期望就作为推广的内容。更加科学、稳妥的方法 是需要深入学科教学,进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这就属于“自 下而上”的指导策略。例如,文科和理科对技术有什么不同 的要求,生物和数学的教学对技术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对于 数学而言,代数和几何又对技术有什么不同的要求,概念教 学与解题教学对技术有什么不同要求等等。学术研究应积极 挖掘存在于学校中的创新思想,支持这些创新的扩散,慎重 研究其发挥效果的条件,以及扩散的可能性。目前的师资培训机构需要在信息化环境下得到有效整 合,以便于提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从 教育

25、主管部门看,可能会涉及如下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整合师资区域培训机构,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如何转变观念,使、 培训由研究导向型转向实践导向型;三是如何使培训由推送 转向问题解决型。教育技术应用效果具有层次性,跨越不同层次的代价与 价值也不同,应用层次随学术组织的推动而不断深入。缺乏 深层次应用需求的细致分析,缺少应用的核心价值思想,是 导致应用障碍的最重要原因。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发挥并非 简单的采纳与否就能决定的。实现技术转化和整合,是教育技术效果发挥的关键。学术组织因学术问题的高度专业化,能够为教育组织实 现教育技术应用效果发挥方面献计献策,给予相对更好的指 导。因此,教育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应大力

26、推动学术组织与 学校组织的合作,能够克服政府或it企业组织在推动过程中 的盲目性和简单化的倾向。在国家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教育行业中的从 众心理和不作为心理都是要不得的。一方面,教育技术应用 需要外部给予积极推动和有效支持,但是教育技术应用效果 的真正发挥需要来自内部强大的需求和积极主动的变化。对 于学校来说,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得到政府、社会、家长、 学生的认可是关键。而对与学校发展高度相关的教与学、内 部结构和外部关系的改善来说,积极主动的变革是改善学校 内在发展动力的根本。将学校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或许是提升内部动力的核心思路。2实现教育信息化评估的制度化与透明化以项目方式推进教育信

27、息化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中长期存在的一种工作形态。由于项目评估对减少项目投资 风险、保证项目既定目标实现等有诸多益处。因此,推动教 育技术的扩散应从规划开始就引入项目评估的思想。顾小清(xx)指出,世界各地的教育信息化评估项目,多 是作为教育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化决策、教育信息化项目 的综合组成部分。特别是一些大的教育信息化项目,都有相 应的评估作为配套,在制定项目目标的同时也就相应地确定 了评估的指标。如果在启动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同时或者初期就能明确 提出配套的评估方案,就能对项目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 估,并及时对项目作必要的调整了。在项目的立项初期,通 过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避免后患;在

28、项目的进行中,每个 阶段,每个环节都应与评估结果比较,随时监控和调整项目 执行状态,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研究采取相应的 对策和补救措施。在管理上应该把项目评估、决策和项目执 行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互相制约。将风险降到最低。鉴于 教育信息化结果的复杂性、结果评估的复杂性,有必要综合 评估项目的目标、过程与结果从而评估的重点予以明确, 而使得项目的工作中心得以突出。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很多大型项目都在积极引入严 格的外部评估机制,并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还有更多的项 目缺乏讦估,或者流于形式。这种现状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 化中大量存在虚假的“欣欣向荣”。由于没有制度化的项目评 估机制,大量的

29、内部操作掩盖了决策者的耳目,各种问题暴 露出来:缺乏对项目目标的评估而不切合实际的建设、不健 全的管理机制、不能解决实际教师需求的培训、不明确的促 进机制、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等等影响了教育技术成效的发挥由政府组建的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 代表政府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这样一来如果没有一个稳 定、有效评估该队伍实施项目情况的权威机构或社会组织存 在,则很难保证项目评估能够落到实处。学校教育信息化应 用情况也仅仅停留在教育督导考核层次,也没有专门的组织 机构能够监控学校促进工作的实施,这也是导致学校信息化 内部推动缓慢的原因。由此可见,如果在制度上实现对“自上而下”的教育信 息化建设或者

30、“自下而上”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制衡已 经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项内容。教育技术信息化评 估的制度化与透明化是其发展的趋势。3构建基于内外互动的教育技术应用支持服务体系当前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区域和学校都提出 了很大挑战,亟需提供包括发展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师资 培训和信息化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支持服务。由于中小学普遍 缺乏信息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和信息化专门管理人才,要想实 现合理规划,并能按部就班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难度可想 而知;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目标一时难以与当前教育信息 化环境的变化相匹配,资源整合、师资培训、应用模式的变 革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外部推动力与 内部需求间的不协调所导致的不如人意的结果可想而知。破解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搭建能够有效识别学校现 状与问题,评估学校需求,引导学校规划与内部动力,并给 予必要外部支持的教育技术应用支持服务体系。该应用支持 服务体系既包括传统的“主动上门服务”教育技术支持,也 包括以互联网、卫星电视系统等在内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系统所秉承的“需求评估”理念,既是针对支持服务系统的 管理者与推动者,也是针对被服务的学校。这种双向的互动 能够不断明确问题的核心,形成个性化服务,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