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1页
017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2页
017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3页
017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4页
017鱼类的生活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鱼类生物学基础鱼类生物学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鱼类与环境鱼类与环境第二节第二节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发育鱼类的年龄与生长发育第三节第三节 鱼类的营养与摄食鱼类的营养与摄食第四节第四节 鱼类的繁殖与洄游鱼类的繁殖与洄游第一节第一节 鱼类与环境鱼类与环境一、一、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二、二、 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一、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一、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温度、盐度、酸碱度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氨光、声、电底质、悬浮物水流、水压污染物1.1.水水 温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各种鱼类都具有其生存的最适温度。各种鱼类在生殖时期,都要求一定的温

2、度范围,此外温度对鱼类的胚胎发育的影响也是较显著的。温度对鱼类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开始繁殖、索饵、越冬的信号因子,成为这些过程开始的天然刺激条件。各种鱼类对温度适应情况差别很大,可以将所有鱼类划分为三类:热带性鱼类(暖水性鱼类) 温水性鱼类 冷水性鱼类 根据鱼类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的不同,鱼类可分为:广温性鱼类狭温性鱼类热带性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高,适宜于在较高的水温中生活。常见热带鱼类有罗非鱼、遮目鱼、金枪鱼、鲣鱼、鲭鱼及珊瑚礁中的一些鱼类。罗非鱼罗非鱼青干金枪鱼青干金枪鱼温水性鱼类:要求在温带水域条件下生活,属于这种类型的鱼类很多,我国大多数淡水鱼类和近海的许多经济鱼类,如鲻、小黄鱼、斑鰶、

3、小沙丁鱼等均属这种类型。小黄鱼小黄鱼沙丁鱼沙丁鱼冷水性鱼类:要求在较低水温条件下才能正常生活的种类,如大麻哈鱼、虹鳟、太平洋鲱鱼、江鳕等。江鳕虹鳟广温性鱼类:包括大部分温水性鱼类,适应于水温多变的环境。如在炎热夏季的浅水池塘和稻田内或在低达零度水域中的鲤、鲫都能安然无恙。狭温性鱼类:适温范围窄,经受不住温度的剧变,如前述的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冷水性鱼类都属于狭温鱼类,它们都生活在水温变化幅度很小的环境中,如果温度变化过大,将有导致死亡的危险。2.2.盐度盐度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盐类,主要通过渗透压影响鱼体。鱼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因种而异。各种鱼类能够在不同盐度的水域中正常生活,与其具有完善的生理调节

4、机制有关。很多鱼类对于盐度的缓慢变化,表现出很大的忍耐性,这一特点在生产上颇多利用。盐度变动对于鱼类的影响常表现在鱼类的繁殖方面:胚胎发育、浮性卵在水层中的垂直分布。 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情况,可将鱼类分为四大类群:海水鱼类淡水鱼类洄游性鱼类河口性鱼类(又称半洄游鱼类)按鱼类耐受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大小,又可将鱼类分为:广盐性鱼类狭盐性鱼类1、海水鱼类:只适应生活于盐度较高的水域,终身生活在海洋内。2、淡水鱼类:只能适应极低的盐度,终身生活在淡水中。3、洄游性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有的鱼类大部分时间适应于低盐度的淡水生活,而只有在短期内(生殖时期)才进入海水中生活,如鳗鲡。有些在海中生活的

5、鱼,如大麻哈鱼、鲥等,到了生殖时期即上溯至江河中产卵。鳗鲡“水中人参”4、河口性鱼类(又称半洄游鱼类):大部时间生活于盐度界于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河口附近海区生活,有些在生殖季节溯河作产卵洄游,如刀鲚、凤鲚及银鱼中的部分种类。刀鲚3.3.酸碱度(酸碱度(pHpH值)值)即指水中氢离子浓度,一般以pH表示。 pH值主要决定于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比例。一般天然海水中的pH值比较稳定,通常在7.858.35的范围内,但在内陆水域及池塘中,pH值的变化较大。各种鱼类有不同的pH值最适范围,一般鱼类多偏于适应中性或弱碱性环境,pH值为78.5范围以内,酸度不能低于6以下。pH对鱼类的影响对鱼类的影响(

6、1)在酸性水体内,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使一部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完全受阻,因而减低其载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水中含氧量较高,鱼类也会缺氧。(2)当 pH值超出极限范围时,破坏皮肤粘膜和鳃组织。(3)间接危害,如在酸性环境中细菌、藻类和各种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均受到抑制;消化过程滞缓、有机物的分解速率降低,导致水体内物质循环速度减慢。 4.4.溶解氧溶解氧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气。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溶氧不仅对鱼类有直接影响,而且亦产生间接影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为养殖鱼类提供更多的食料。溶解氧不足,可能引起厌气性细菌的滋生,对鱼类和天然饵料起

7、到毒害作用或不良影响。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缺氧时,则产生“浮头”现象。若水体含氧量继续锐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最后窒息而死。浮头浮头 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轻微的浮头可影响鱼类生长速度,严重浮头会造成大批鱼类死亡。溶解氧的来源及消耗溶解氧的来源及消耗 来源:大气中溶入和浮游植物或其他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氧的溶入速度一般与水温成反比,与大气压力成正比,亦与水的机械运动如波浪、潮汐等有关。消耗: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分解耗氧。5.5.二氧化碳、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硫化氢、氨二氧化碳来源于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

8、及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除了以游离状态存在外,还有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水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阻止了血液中二氧化碳向外弥散,导致鱼体内积累大量的碳酸,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张力比正常的要高,因而尽管吸入多量的氧气,但血液还是充氧不足。硫化氢(硫化氢(H2S)在溶氧不足时,含硫的有机物经厌气性细菌分解产生,或者是富含硫酸盐的水质,经硫酸盐细菌的还原作用而生成。当增加水中溶氧时,硫化氢即可被氧化而消失。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很强,易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而使其失去载氧能力。虹鳟幼鱼的阈值致死浓度为0.0087mgH2SL。氨(氨(NH3)在缺氧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含氮有机物分解而成,或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

9、而成。氨亦是水生生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与水接触后,即生成铵离子而建立了化学平衡,平衡时氨及铵离子总量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pH值越小,温度越低,氨的比率也越小,反之则大。氨对于鱼类是极毒物质,即使其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生长。 6. 6.光光水体中光的分布强度一般用透明度来表示。光影响鱼在水层中的分布、摄食。根据光线穿透的水层,水体可分为三层:真光层:由水面至水下80m弱光层:水下80m至400m无光层:400m以下所有这三层均有鱼类分布,但在视觉器官的适应方面有很大差异。很多鱼类对于光线有明显的趋光性,这一原理目前已被应用到灯光捕鱼,如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鳀鱼、银汉鱼

10、等均有显著趋光性。鱼类的胚胎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光与鱼类体色的变化具有密切联系。蓝圆鲹鳀鱼形态特征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梭鳞。尾鳍叉形。7.7.声音声音鱼类能感受机械振动、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鱼类对声音的感受器主要是侧线器官、内耳下部的球状囊和瓶状囊。鱼类不但能感受声音,而且许多种类还能发出声音。许多鱼类的发声器官是具有特殊肌肉组织的鳔。在产卵繁殖季节,鱼类的发声对于吸引异性和集群活动均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8. 8.电流电流鱼类对电流反应灵敏,同时有许多鱼类能用发电器官放电,在其身体周围形成电磁场。鱼类所进行的放电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用

11、于攻击或自卫的强放电和具有信号作用的弱放电。现代渔业已进行电流捕鱼,或利用电流将鱼引向集鱼工具,或使鱼类发生暂时性休克麻痹以利捕捞。此外电流还可用于电拦鱼装置,使鱼类不能接近水电站的涡轮机或进入灌溉渠道,或将鱼类引入鱼道进口等等。9.9.底质及悬浮物底质及悬浮物底质有砂砾、软泥、岩石及珊瑚礁等类型。底质与鱼类的繁殖、索饵和越冬均有密切关系。水中悬浮微粒在许多方面对鱼类产生影响:首先是悬浮微粒对鱼类的机械作用。其次,悬浮微粒过多时,将导致水的混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第三,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微粒会使鱼类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窒息死亡。10.10.压力与深度压力与深度水的压力

12、大小与深度有关,水域的深度差别限制鱼类的分布。深海鱼类长期栖息在很大水压下,骨骼和肌肉等都有特殊的适应:骨骼薄而疏松,且富有弹性,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腱亦比较疏松而易于分离,身体两侧的肌肉松弛不发达,口极大,胃的伸缩力强,肠内和血液内溶解气体很多。11.11.水域污染水域污染水域污染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废水。主要有害成分为硫化物、氰化物、各种重金属离子(汞、铜、锌、镉、铅、铬等)、酚、醛、砷、硒及有机氯农药制品等。此外有机物和各种营养盐类大量进入水域也可造成局部水域污染。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1破坏食物链。 2影响水生生物的幼体、成体的正常生长。3危害鱼类的呼吸,甚至使鱼类窒息死亡。

13、4有机物和大量营养盐类污染的水域,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性很重要是表现在“赤潮”现象。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的总称。 赤潮的危害:堵塞海洋动物呼吸器官;含有毒素,使海洋生物中毒;过量繁殖死亡,使海水溶解氧急剧下降;产生大量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中。二、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二、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鱼类与其他水生生物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有些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为鱼类的饵料,有些可以使鱼类患有各种疾病,有些直接吞食鱼类。鱼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u鱼类的种内关系u种间关系u与其它生物间的关系1.1.鱼类的种内关系鱼类的种内关系鱼类的种内关系主要有:u集 群u

14、残 食u食物竞争u通过非生物条件相互影响u寄生1)集群集群集群是种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不是所有的鱼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集群。许多鱼类在幼小时形成鱼群,成长后就分散活动,特别是淡水凶猛鱼类,分散便于觅捕食物。鱼类在其生命周期中,常常形成临时性的群体,如产卵群体和索饵群体。海洋鱼类的集群现象比较明显,且鱼群的大小、形状往往具有一定的形式。鱼群的大小常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1)产卵、摄食、洄游。(2)防卫。集群使得敌害无从下手,而且使得凶猛鱼产生错觉,把鱼群误认为是一个巨大的个体,因而产生恐惧,不敢进行袭击。有时鱼群在受到袭击时会迅速分散,一时使凶猛鱼不知

15、所措。集群还有助于鱼类逃离移动中的网具。当鱼群只有一部分被网具围住时,往往全部都可逃脱。(3)鱼群在游动时,还可形成有利于游泳的动水力学条件,比单独行动时减低了阻力,游泳的效力最高。鱼类集群的机理鱼类集群的机理鱼群在行动中的高度协调一致,是由于存在着一种“结群感官”,一般都认为是由视觉传导的。许多鱼在夜间是不集群的。这也说明视觉在结群方面的作用。 有人观察到北海南部的鲱鱼,小鱼群在夜间会消失,而大鱼群则更为扩大,并认为只有大鱼群可产生一种足量的化学物质,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在夜间也不分散。鱼类的侧线系统可能对夜间集群也起一定的作用。鱼类集群的不利方面鱼类集群的不利方面一是过于集中,目标很大,容易

16、吸引凶猛鱼类注意,造成大量被捕的危险。二是食物的供应有时受到限制,客易被较大鱼群迅速吃光,因而常因营养不足而生长缓慢。2)残残 食食只有环境中营养条件恶化时,才会发生。是鱼类对自然界的一种适应性:在食物条件恶化时,大量幼小鱼类被消耗后,就可缓和本种的食物生物基础的紧张状况。有时幼鱼与大鱼的食性不同,幼鱼能吃较小食物,大鱼吞食幼鱼是间接地利用了水体中原来不能利用的食料基础。有的报导提到狗鱼也摄食本种小鱼,但不易消化吸收,还产生不良反应。这可能是防止自相残害的一种制约因素在起作用。 狗鱼以鱼类为食,当雌鱼产卵快完时,一尾尾雄鱼慌忙逃离,以免被雌鱼咬伤。尽管雌鱼已相当疲乏,但仍然显示出它们的贪婪和凶

17、残,并开始吃起自己产下的卵和逃避不及的雄鱼。但狗鱼的卵有毒,不宜食用。狗鱼生长快,寿命长,有人发现有重达30-35公斤、年龄为70龄的个体,传说最长寿命可达200岁以上。 )食物竞争食物竞争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种内的食物竞争尤其严重。)通过非生物条件相互影响通过非生物条件相互影响例如,如果池塘中放养的鱼类过密,就会因耗氧过多而发生缺氧现象,相互影响彼此的生活和生存。)寄寄生生角鮟康科鱼类中的一些种类,雄鱼远远小于雌鱼,并连附在雌体身上,以吸取雌鱼的体液为生,这种寄生现象对本种的生存起有利的作用。黑角鮟鱇黑角鮟鱇2.2.鱼类的种间关系鱼类的种间关系鱼类的种间关系是在“种”形成过程中作为对环境的适

18、应而产生的。种间关系就其性质来说,是极不相同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营养关系共生共栖寄生食物竞争1)营养关系营养关系(1)残食关系凶猛鱼类在依靠牺牲者为食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在形态、生理方面的适应(消化道、消化酶、消化机制)。作为被凶猛鱼类猎食对象的温和鱼类,在长期生存竞争中亦随之形成了各种相适应的防御方式(如产生毒素、放电、具有相当发达的甲片或棘刺)。(2)食性分化的适应关系主要表现在食性的分化或食物组成的不同方面。2)种间寄生种间寄生种间寄生是鱼类中相当少见的现象,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寄生现象:一种是寄生鱼较快的致寄主于死命,如盲鳗。另一种是不能很快使寄主死亡,但对寄主产生不良影响

19、。如南美洲的寄生鲶寄生在较大的扁口鲶鳃腔内,用尖齿和鳃盖棘刺破寄主皮肤后吸吮寄主的血液,这种寄生方式不会很快使寄主死亡,但影响寄主的正常生长。 3)共共 栖栖即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一方栖于另一方,对该方有益而对另一方无害的相互关系,如鲨鱼与鮣鱼。 如生活在珊瑚礁中的双锯鱼,体长仅为35厘米,经常生活在海葵的体腔内。双锯鱼对海葵触觉上的刺丝胞所分泌的毒液和消化液毫不受损伤。海葵通常一接触到任何动物,其触手会立即收缩,而把动物包围在许多触手中央,并分泌毒液将捕获物麻痹,并吞食之。而双锯鱼能自由出入于海葵的体腔中,游动于触手之间。双锯鱼由于具有美丽鲜艳的体色,能引起任何凶猛

20、鱼类的注意 , 因此引起被追逐而立即逃入海葵的体腔内。凶猛鱼类追到海葵的触手范围内时,就会被海葵捕捉住,并很快被麻痹,从而被海葵吞入腹中,于是海葵和它的共栖者双锯鱼可以分而食之。 银鲳的幼鱼能很好地隐藏在水母的伞下面,而对于水母的触手上的刺丝胞毫不畏惧。另一种军舰鱼经常和一种叫葡萄牙军舰水母的大型水母生活在一起,军舰鱼受到水母的保护。军舰鱼依靠自己的灵活,可以避免和水母的触手接触,而免遭水母捕食。军舰鱼与水母的共栖,仅对军舰鱼有利,而对于水母一方却没有给予好处。 4)食物竞争食物竞争这是最为普遍的种间关系。3.3.鱼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鱼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天然水体中的各种动植物与鱼类的关

21、系十分密切,其中最主要的也是营养关系,即多数水生动、植物是鱼类的直接或间接食物。有些水生生物则是鱼类的敌害,其中有的寄生在鱼体表面或体内,消耗鱼类的营养物质或破坏鱼体组织;有的直接以鱼为食。1)1)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水中与陆地和空中一样,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细菌。多数细菌是无害的,并且是营养物质的还原者,对于物质循环起重要的作用。有的细菌则是一些鱼病的病原体。细菌直接作为鱼类的食物,较少报导,意义不大,但它们对消化和分解鱼类吃进的植物性食物,则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些草食性鱼类的消化酶中,还没有发现纤维素酶,食物的消化是依靠带入肠管的细菌来进行的。2)2)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包括水生高等植物

22、和藻类两大类。藻类不但是白鲢等一些鱼类的直接食物,而且是各种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是鱼类食物链中的原初生产者,是许多鱼类间接的营养物质。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也是一些草食性鱼类的食物,我国的草鱼、赤眼鳟、鲂鱼等,都是食草的典型代表。水生植物对于改善水体环境有时起很大的作用。在各种水体中,水草是产粘性卵鱼类的卵粒附着基质。刺鱼和乌鳢等鱼类还要利用水草来筑巢产卵。刺鱼刺鱼筑巢最精致的鱼筑巢最精致的鱼刺鱼类分布在北半球的寒带到温带。其特征是背鳍和腹鳍有刺,没有鳞片,因鳞片变形为像骨头般坚硬的鳞板,沿着侧线排成一列。以其有筑巢性而著名。到繁殖期时,雄鱼会收集水草筑巢。 少数水生植物对鱼类起消极的作用。如湖泊中

23、的狸藻,是一种水生食虫植物,它不但捕食鱼苗,也大量捕食浮游动物。赤潮生物的大量繁生,给鱼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危害,此外蓝绿藻类和甲藻类中的一些种类大量的繁生时不仅败坏水质,而且能够产生毒性物质影响鱼类的生存。3)3)水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水中有许多微小的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轮虫以及甲壳类中的枝角类、桡足类等,其中绝大多数种类是淡水中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许多鱼类,特别是幼鱼,不可缺少的食料。刚孵出不久的幼鱼,开始总是要以较小的原生动物为食,往后即摄取较大的轮虫,逐渐转食更大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也有许多水生无脊椎动物,不是鱼类的食料,却危害鱼类。原生动物原生动物许多原生动物是鱼类的寄生

24、虫,对鱼类的危害性很大。寄生性原生动物种类很多,能引起多种鱼病。如粘孢子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原生动物通常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皮肤组织和鳃组织,影响鱼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死亡。小瓜虫 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 腔肠动物腔肠动物腔肠动物中的一些水母种类,常以其延长的触手捕食鱼类。在培育海产鱼类鱼苗的水池中,经常可以看到水母及栉水母,它们会摄食小鱼苗。有些海葵与某些鱼类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共栖的关系。双锯鱼和大海葵共栖 蠕虫蠕虫水体中寄生性的蠕虫常侵袭鱼类的外部器官和内脏,引起鱼类的多种疾病,甚至致鱼死亡。如单殖吸虫、日本侧殖吸虫、鳃片指环虫、绦虫(九江头槽绦虫、中华绦虫)。软体动物软体动物许多鱼类以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相反,海洋中的乌贼类软体动物摄食鱼类。鱼类除了以软体动物为食外,还有另外的联系。如鳑鱼皮鱼亚科鱼类都以瓣鳃类软体动物为产卵基质,把卵产在河蚌鳃腔内,从而使幼体免受敌害的袭击和干旱的威胁。但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幼体(钩介幼虫)也会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造成一定创伤;由于寄生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促,危害并不严重。环节动物环节动物许多环节动物是鱼类的重要食物。如淡水中的正额蚓、和海洋中的沙蚕是许多底栖鱼类的重要食物。环节动物中的蚂蟥,不但不为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