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_2016高中语文第七单元天理人欲单元概述素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单元概述天理人欲界限难明“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其意思是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天理和人欲的对立,首先见于儒经礼记,但是把天理赋予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且把这样的对立作为道德修养中的基本对立,则是由宋代二程,即程颢、程颐首先提出来的。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没有第三种情况。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放纵
2、人欲,就必然掩盖天理;要保存天理,就必须去掉人欲。他们要求,一个儒者,应该彻底地去掉人欲,使心中全是天理,达到圣人的水平。这就是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从道德修养上说,天理即是至善,是人必须努力追求并用以自律的普遍道德原则,人欲则是个体为保持生命存在和延续而产生的物质生活欲求。二者之间关系,自先秦乐记以来,往往处于矛盾的状态。二程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标志,就在于人保有天理。这种作为人的根本标志的天理,也就是纲常人伦,人的先天善性,人的本然之心,就是天理的表现。本性、本心为善的人之所以会走向恶,就在于其先天之善被后天的物欲所污染,人的本心错聩不明,天理也就被蒙蔽而不得彰显,只有去除物欲、泯灭
3、己私,才能复明人的先天善性。但是,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应该有个界限和标准。南宋朱熹继承了二程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同时对天理人欲的内涵作出了规定。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是相互伴随但性质不同的存在。人们喜欢游玩,喜欢音乐,喜欢财富,喜欢美女等等,虽然也是欲望,但那是天理固有的内容,也是人情所无法避免的。遵循规则,使天下人都能享有这些,那就是天理;把这些据为己有,以满足一己之私欲,如要求美味、佳肴,超出了保持生命和健康的目的,那就是人欲。而天理、人欲的界限,归根到底,乃是当时的制度是否允许。比如说,皇帝可以有许多个妻子,一般官吏和富人也可以有数个妻子,这都不算是人欲。如果女子不安守本分,企图嫁给
4、心爱者,这就是人欲。臣子娶数个妻子,享受锦衣美食,也不算人欲;但是如果想做皇帝,这就是人欲。朱熹说,这中间的区别是非常微妙而难以掌握的,稍有差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他要求学者应该认真体会。“存天理、灭人欲”首先是统治阶层的道德原则。统治阶层之中,又首先是要求皇帝能够存天理而灭人欲。这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而制定的道德规范,以便约束自己的内部的个别成员,使他们把行为限制在当时的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2015_2016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单元概述素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单元概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春秋本是鲁国的史书,全书文字简略,叙事注重结果,一般不铺叙过程,写
5、法很像今天的标题新闻。例如我们熟悉的“曹刿论战”的故事,在书中仅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由于这本书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是后人了解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再加上相传是经过孔子删削的,所以儒家奉为经典,把它作为自己学派的教科书之一。两千多年来,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使这本书卓立千古,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首先是因为它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即“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左传·成公
6、十四年)唐代的杜预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逐条加以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让它成为民众表达思想、沟通感情的利器,从此我们汉语的表现手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杜预是这样解说“春秋笔法”的:“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即不直说含意,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意思自明。用我们熟知的例子,如语文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完璧归赵”一节中,全部是以“相如”相呼,但独只一句“引赵使者蔺相如”出现了姓氏。别小瞧了这一“蔺”字,这就是“春秋笔法”。在中国,如何称呼人,加不加姓氏,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太史公在叙事时不忘刻画人物,这一“蔺”字写尽了秦王前倨后恭,急切想获得玉璧的心态,胜过了千言万
7、语。“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志,推以知例。”即通过用词的不同,努力去获取更多的附加信息。例如“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坦率的交谈”,“坦率”意味着双方存在明显的分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并且可以推知,双方有妥协的可能性,但离预定的目标有很长的距离,不排斥事态会进一步恶化等等。“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这是指避讳。从春秋始,避讳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问,个中玄妙,绝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明白。举个有趣的小例子。“原来”在唐宋前一直写成“元来”,明朝建国后,巩固政权是头等大事,统治者最担心的就是“元来(元兵卷土重来)”,普通民众对元朝歧视汉人的政策深恶痛绝,自然也不愿意“元来”。这样上下一心,“元来”自然地成为“原来”。“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这是指照事实录,不加掩饰。作者给读者提供足够多的客观事实,引导读者作出作者预期的结论。由于作者没有鲜明地表明观点,又由于事实是客观的,再加上结论是读者自己作出的,因而攻击力极强,使受攻击者处境极为尴尬,想辩解都不知从何下手。“五曰惩恶而劝善。求名而仁,欲盖而彰。”从春秋始,中国文人就有一种极强的责任感和是非观,即使因此受尽磨难,虽九死而犹未悔,留下了好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如在五人墓碑记中,张溥就非常娴熟地运用了这种笔法。魏忠贤生前修造生祠,显然希望名垂千古,于是作者偏偏不称他的名字,而只以“魏阉”“大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门窗行业品牌推广与宣传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担保贷款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担保服务协议2篇
- 2025年离婚补充协议办理及情感咨询合同2篇
- 2025年度铜棒生产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快递柜租赁及配送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宗货物物流运输责任与保险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个人住宅租赁合同范本7篇
- 课题申报参考:民族交融视域下唐代四夷乐舞伎服饰形象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媒介创新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数字新考”研究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 含答案
- 硝化棉是天然纤维素硝化棉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央视网2025亚冬会营销方案
- 《00541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无砟轨道施工与组织》 课件 第十讲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7讲 阻燃橡胶材料
- 爆炸物运输安全保障方案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完整版)
- 借名买车的协议书范文范本
-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学业水平调研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