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造像碑_第1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造像碑_第2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造像碑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碑林博物馆 造像碑西魏 释迦多宝千佛造像碑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魏 释迦多宝千佛造像碑西魏( 535-556 )碑高 144 厘米,宽 87 厘米 1949 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移交 此造像碑竖方形三 面刻,前方作阶式,很为少见。阶上正面浅浮雕龛形释迦三 尊像,右侧上部雕龛形弥勒三尊,左则正中部雕大龛,内浮 雕释迦多宝二佛并坐,有宝珠背光,龛及背光均无雕饰。阶 下层左右两侧各刻坐佛龛左七右三。三面龛周均雕千佛多列, 数不计。正面右侧均为方形,惟左侧为并列无间格,虽在一 石上,雕法不同,甚为少见。无文字题记,佛并坐,龛不加 饰,背光作平板形,衣纹转化为波状线,已为北魏晚期及西 魏艺术伤风。造型

2、已不如北魏中期,但雕刻重点却逐渐脱离 平面转化为高浮雕。所以隋、唐以后圆雕佛像较多起来,大 概是由于雕刻倾向这样变迁之故。所以西魏以后浮雕造像, 不如北魏时期精美。西魏 高子路造像碑 西魏 高子路造像碑 西魏 高子路造像 碑 隋 释迦千佛造像碑 隋 释迦千佛造像碑 隋 释迦千佛造像碑 陕西西安碑林博 物馆 隋 千佛造像碑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隋 千佛造像碑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隋 千佛造像碑隋 ( 581-618 )碑高 125 厘米,宽 80 厘米 1953 年陕西省博物馆征集造像碑为竖方形浮雕四面多龛千佛造像,正面上部为满饰璎珞束幔拱龛,雕 造得精细繁丽而不显堆积紊乱,帷幔的挂钩束带理顺适

3、的皱 纹给人一种轻盈飘动的感觉。龛内作六阶形大小不同的小龛, 佛与供养菩萨都表现出一种调和的美。背面和两侧雕数层佛 龛,人物表情生动,神态安祥。这是碑林博物馆馆藏千佛式 造像中一件精美的作品。 景明四面造像 景明四面造像 景 明二年四面石造像 该造像高 06 米,宽 056 米,四 面相等,基本为一个正方体 (图 27、28、29、29a) ,西安市 郊区查家寨出土, 1953 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此石像四 面各开一龛,龛中主像均为一佛二菩萨,但佛的手印、造型 和其它配置图像各不相同,以下分面述之。以有发愿文字的 面为第一面,颐时针旋转,依次为第二、三、四面。 北 魏景明年号只有四年,其中景

4、明二年为辛巳,当为此石像造 作年代。龛中主佛结跏跌坐, 作禅定印, 波形髻,著偏袒衣, 内有僧只支,下有双狮和力士托座。舟形背光从外到内层分 别为火焰纹、化佛、联珠纹和莲办纹。左右为二胁侍菩萨, 双手托扶佛的背光,站立于莲花座上,座下亦有力士托座。 龛上及两边均开小龛,上面为 4 小龛,各有三尊坐佛,左右 各 5 龛,各有二尊坐佛。 下二角为护法狮。(第二面 ) 主龛佛像结跏跌坐,作说法印和与愿印,著通肩袈裟,发髻亦 为波浪形。佛座为腰略内收的方形。背光纹饰有火焰纹、联 珠纹、化佛和莲办纹。二胁侍菩萨双手捧莲花,著宽袖对襟长裙,立于莲座上,座下有力士。龛外上、左、右边沿均刻单尊小坐佛,龛下为力

5、士和神王。(第三面 )龛中主像的手印为说法和与愿,发式为螺髻,著下垂交领衣,坐于束腰 叠层的方座上,座下有二狮。龛外左右下角各有一力士,右 力士左手持金刚杵。尖拱形龛楣上刻有 15 尊小佛,龛左右 亦为单尊坐佛。主龛之下为供养人形象。龛外上二角为思惟 菩萨像。龛内背光之上有飞天二身。(第四面 )主龛的坐佛和菩萨与第二面相同,惟佛座下左右角各刻一位礼佛袈裟 的信徒,作跪拜状。龛下的托座力士旁各有一天神,右天神 为雷公,裸,四周绕一圈小圆形鼓,雷公作击鼓状。左天神 亦裸,扛一风袋作吹气状,为风伯。这是在汉代画像石上经 常出现的形象,也被借用来表现佛的天国。 景明年间时 逢北魏孝文帝建都洛阳之后不久

6、,北魏的中心南移也给长安 的佛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此时长安的佛教造像骤然增多, 此件景明二年某清信士的四面造像为其中的佼佼者。造像的 技巧十分高超,刻造刀法简练明快而准确,将犍陀罗和中亚 的艺术风格与当地的审美趣味十分巧妙地结合起来。四面造 像题材相同而处理手法各异,尤其是将中国民间传统图像合 理而自然地运用到佛教造像中,增强了佛教艺术的可接受性, 也丰富了佛教艺术的内容。尔后,这种本土化的图像向西影 响到了敦煌一带, 我们至今还可在莫高窟西魏第 249 窟中看 到这种本土化趋势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景明造像 法国研究东方文化的著名学者雷纳、格鲁塞在从希腊到中 国一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佛

7、教诞生在印度,而给 佛造像的不是创立并信仰佛教的印度人,而是跑到印度居住 的希腊人,以后佛教造像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 国反倒成了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的国家。 接着作者解释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根据古印度的传统思 想,佛教徒不敢在今世用肉眼可见的雕像去直接表现他们所 敬仰的佛的。为使信仰有所寄托,而采取了借代的方式,这 就是早期佛教中对佛的足印、佛塔、宝座等物的崇拜。公元 前 326 年希腊人来到这里,他们接受了佛教,又根据固有的 希腊文化传统,并借鉴西亚、埃及文化,开始了为佛造像, 这就是“犍陀罗”艺术。佛教传入中国后,我国本来具有很高 雕塑造型艺术水平的工匠,对外来的

8、佛教造像形式进行了保 持固有文化传统基本要素的稳定选择,结果是佛教造像的中 国化。从目前保存的佛教造像情况来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造像,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艺术上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 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首先,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 动荡大分裂时期,战争连年不断,朝代更换频繁,人民处在 水深火热之中。 人们纷纷寻找精神寄托, 于是佛教乘虚而入, 佛教在我国广泛流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宗教迷狂的时代。 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为了乞求佛的庇佑和赐福, 大造佛像,一时蔚然成风。其次,创造出秦兵马俑等伟大艺 术作品的高超的中国工匠,善于吸收外来艺术形式,创造出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伟大作品来的。

9、尤其对佛教信仰虔诚的 工匠,在雕造佛教造像时,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的。所 以敦煌、云冈、龙门等处的石雕造像数以万计,水平之高成 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南北朝时的长安是佛学中心, 又毗邻佛教造像中心敦煌,当时长安也盛行造像,并有相当 高的水平。这件北魏景明二年( 501 )石雕造像就是一件有 代表性的作品, 它出土于西安市查家寨,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造像高 58 厘米,宽 58 厘米,厚 50 厘米。这种造像碑属于 一种小型纪念雕刻,可以竖在庙宇或公众场所对群众进行宣 传并便于供养。有千佛碑和佛龛造像两种。它是我国自秦汉 即已盛行的民族纪念碑形式的延续和发展。这件景明造像系 佛龛造像,为柱

10、式四面雕,四面均刻一佛二菩萨。龛楣与两 侧刻以千佛,这种表现形式在当时比较盛行。就是北魏时期 开凿的石窟中也多见此形式,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表现也 是当时石窟艺术的一种缩小, 如同盆景一般, 可以由小见大, 从小中见其精美。居于龛中主要位置的佛即佛教创始者释迦 牟尼(释迦牟尼就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后被他的崇拜者称 为佛陀,简称佛,意思是“觉者”或“智者”,)身穿通肩大衣, 端坐佛台之上, 作说法相。 而侍立在两侧的菩萨, 是佛弟子, 他们站在出污泥而不染的莲台之上,下有力士承托。正面龛 下的供养人则是甘愿献出一切供养佛和菩萨的世俗的善男 信女。这件造像背面的题记, 使这件艺术品有了确切的纪年,

11、 有助于研究时代风格,增加了这件石雕的价值。题记旁的狮 子形态朴拙,一般将这凶猛的兽中之王刻得很小,以衬托佛 的伟大。作为佛龛四面的主体一佛二菩萨,总体格局相似, 但是在具体形象的刻画上又不尽相同,四面的佛像各具神采, 佛像的脸型丰满,有的慈祥和蔼,有的镇定自若,刻画得非 常细腻。再看四尊佛像的衣纹处理也不尽相同,在相象中求 变化。造像的四壁雕刻千佛,排列有序,雕刻细致,从整体 上看,与作为主体的佛、菩萨相结合,变成一种极富装饰趣 味的图案, 使得整个佛龛既统一又显得丰富有变化。 北周 释 迦弥勒四面造像碑 北周 四面造像碑 北周 四面造像碑北 周 天和( 556-572 )碑高 140 厘米

12、,宽 45 厘米 1952 年陕 西省博物馆征集入藏竖形四面浮雕造像,正面雕下下两龛, 上龛楣阴刻“圣大觉如来”五字楷书,龛内刻三尊像,中尊戴 宝冠交足坐形,衣襟并垂座前,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伸食中 二指下垂,两胁侍为沙弥,胁侍上各刻交脚化佛。下龛楣上 阴刻“圣阿弥陀佛”五字楷书,内中尊左右两足仰掌作全跏吉 祥座,衣垂座前,两手右置载上作定印,大耳额有珠光,项 有三弧线。胁侍左为观音、右为势至。上刻思维化佛。座下 力士屈膝而坐手掌宝供,两旁府坐供沙弥,边刻双狮。龛两 旁各刻九层小坐佛龛。背面上龛为释迦如来坐形,右手作施 无畏印,左手执衣襟当腹,关跏吉祥座,衣襟垂于座前。两 胁侍翘足立形,交手胸前

13、,头上雕两化佛。下龛为无量寿佛 坐形,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伸食中二指下垂,关跏吉祥座, 衣襟垂座前,两胁侍为沙弥。两龛旁各刻坐佛龛,形式大体 与正面相同。左右两侧亦各刻小坐龛佛。左侧下阴刻题记数 行,由于漫滤,仅可看出“周天和”、“无量”五字。北周 四面 造像碑 北周 夏候纯陀造像碑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北周 吕建崇造像碑碑高 111 厘米, 宽 50 厘米 1954 年陕西省博物馆征集此造像碑两面浮雕佛龛, 螭首圆顶两边二螭式,手法纤细已启唐碑螭首作风。碑额正 面为方形坐佛龛, 背面刻建崇寺三字。 碑身正面作屋形楣拱, 脊雕有鸱吻宝珠饰间以缘觉头四个。脊下为莲瓣式瓦纹两列, 拱两端仰首鸟衔三珠吊

14、罄穗形式柱。龛顶雕一列七佛小龛。 主龛内为一佛二菩萨、二罗汉共计五尊像。龛下题铭建德三 年(574 )记时。背面龛为尖拱端式,两旁各有供养人、飞 天、一缘觉头二作饰。龛内为一佛二菩萨、二罗汉、二比丘 式七尊佛。龛下为题名。此造像的雕刻,在陕西省博物馆艺 术藏石中为较好的一件作品。但与北魏各浮雕艺术相比较, 无论在形式上技巧上都只保存了些形骸。帷螭首较前制作进 步而且生动,似可认为属一件过渡时期的创造。 北魏 朱辅 伯造像碑普泰元年 (531) 所造的朱辅伯造像碑 1959 年出上于华县支家村, 碑高 150 厘米,宽 5l 厘米,四面造像。碑阳中部为上下两龛,上龛为倚坐佛像,作施无畏和与愿印,帔帛交叉于胸腹间,有项饰,应是表现成佛的弥勒。左右为 胁侍菩萨,分别持莲蕾和变形宝珠。下龛的坐佛为释迦,半 跏趺坐,作施无畏和与愿印,著双领下垂袈裟。二胁侍菩萨 与上龛相同。这两龛左右分别又开有四小龛,其中最上端的 左右小龛分别是帔帛交叉的弥勒像,下面三龛(左右共六龛 )是释迦多宝佛双坐像。下部是供养人像,中间是两位主要供 养人,下排为骑马出行图。榜题有“像主朱法睢供养”、“父朱 英秩供养佛”、“母赵汉界供养佛”,另有息、妻多人。下排骑 马像为祖父、 伯父等共十七人。 碑阳上端为千佛龛, 共四排, 各十像。碑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