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考点知识巩固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考点知识巩固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考点知识巩固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考点知识巩固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考点知识巩固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一、文言实词一、文言实词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幼而不幼而不孙弟孙弟: (2)为丛驱为丛驱爵爵: (3)放放辟辟邪侈:邪侈: (4)是是罔罔民也:民也: (5)立之立之涂涂,匠者不顾:,匠者不顾: (6)东西东西跳梁跳梁: (7)不不辟辟高下:高下: “孙孙”通通“逊逊”,顺从长辈;,顺从长辈;“弟弟”“爵爵”通通“雀雀”,鸟雀,鸟雀 “辟辟”通通“僻僻”,邪僻,邪僻“罔罔”通通“网网”,用网捕捉,用网捕捉“涂涂”通通“途途”,道路,道路 “跳梁跳梁”同同“跳踉跳踉”,跳跃,蹿越,跳跃,蹿越 “辟辟”通通“避避”,躲,避,躲,避 通通“悌悌

2、”,尊敬兄长,尊敬兄长 考点知识巩固第五册第五册 教材篇目教材篇目 论修身论民本神游物外论修身论民本神游物外祸兮福兮祸兮福兮2 (8)广广莫莫之野:之野: (9)技技盖盖至此乎:至此乎: (10)批大批大郤郤: (11)善善刀而藏之:刀而藏之: (12)高下相高下相盈盈: “莫莫”通通“漠漠”,辽阔空旷,辽阔空旷 “盖盖”通通“盍盍”,何,何“郤郤”通通“隙隙”,空隙,空隙“善善”通通“缮缮”,修治。这里是拭、,修治。这里是拭、“盈盈”通通“呈呈”,呈现,呈现 擦的意思擦的意思32解解释释下下列列加加点点的的实实词词 (1)不不逾逾矩矩: (2)小小人人穷穷斯斯滥滥矣矣: (3)长长而而无无述

3、述焉焉: (4)足足恭恭: (5)文文胜胜质质则则史史: (6)不不可可胜胜诛诛: (7)出出乎乎尔尔者者: (8)仓仓廪廪实实: (9)盍盍反反其其本本: 超越。超越。 过度,没有限制。文中是无所过度,没有限制。文中是无所无可称道,指无所作为。无可称道,指无所作为。 过分,过度。过分,过度。 虚浮。虚浮。 尽。尽。 你。你。 米仓。米仓。 何不。何不。 不为的意思。不为的意思。4(10)其大本臃肿而不其大本臃肿而不中中绳墨:绳墨: (11)众所同众所同去去也:也: (12)中中于机辟:于机辟: (13)因其因其固然固然: (14)良庖岁良庖岁更更刀:刀: (15)患患其无用:其无用: (16

4、)斯斯恶恶已:已: (17)敝敝则新:则新: (18)为天下为天下式式: (19)勤勤而行之:而行之: 符合。符合。 排斥。排斥。 落入。落入。 本来的样子。本来的样子。 换。换。 担心。担心。 丑,长得难看。丑,长得难看。 破旧,坏。破旧,坏。 标准,表率。标准,表率。 努力,尽心尽力。努力,尽心尽力。 5(20)建德若建德若偷偷: (21)质真若质真若渝渝: (22)大象无大象无形形: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君子君子固固穷穷 古义:古义: 今义:坚固,本来。今义:坚固,本来。 (2)长而无长而无述述焉焉 古义:古义: 今义:讲述。今义:讲述。

5、 苟且,懈怠。苟且,懈怠。 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形象。形象。 坚守。坚守。 可称道。可称道。 6(3)于于予予与与何何诛诛 古古义义: 今今义义:杀杀。 (4)巧巧言言、令令色色、足足恭恭 古古义义: 今今义义:足足够够。 (5)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 古古义义: 今今义义:质质地地,质质量量。 (6)君君子子泰泰而而不不骄骄 古古义义: 今今义义:大大。 责备。责备。 过分。过分。 朴实。朴实。 平和。平和。 7(7)而君之仓廪实,府库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充 古义:古义: 今义:增加,动词。今义:增加,动词。 (8)其其大本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臃肿而不中绳墨 古义:古

6、义: 今义:本科。今义:本科。 (9)众所同众所同去去也也 古义: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来”相对。相对。 (10)中中于机辟于机辟 古义:古义: 今义:中间。今义:中间。 丰实,形容词。丰实,形容词。 大的树干。大的树干。 拒绝,排斥。拒绝,排斥。 落入。落入。 8(11)为天下为天下式式 古义:古义: 今义:样式,形式。今义:样式,形式。 (12)斯斯恶恶已已 古义:古义: 今义:罪恶。今义:罪恶。 (13)故故建言建言有之有之 古义:古义: 今义:向别人提建议。今义:向别人提建议。 (14)廉廉而不刿而不刿 古义:古义: 今义:廉洁,清廉;价格

7、便宜。今义:廉洁,清廉;价格便宜。 标准。标准。 丑,长得难看。丑,长得难看。 著书立说。著书立说。 棱角。棱角。 9君子固穷:君子固穷:穷且益坚,穷且益坚,接天莲叶无穷碧:接天莲叶无穷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虽欲无王:虽欲无王: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怠无荒,四夷来王:无怠无荒,四夷来王:(1 1)穷)穷(2 2)王)王4.4.解释下列多义词解释下列多义词. . . . . . . . 困窘,走投无路困窘,走投无路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极、尽极、尽穷尽,动词穷尽,动词称王称王君主君主帝王帝

8、王朝见天子朝见天子10奚暇治礼义:奚暇治礼义: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效则治臣之罪:不效则治臣之罪:衡下车,治威严:衡下车,治威严:官知止而神欲行:官知止而神欲行: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3 3)治)治(4 4)知)知. . . . . . . 学习学习治理治理处治处治树立树立感觉感觉知道知道识别识别1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夫唯道,善贷且成:夫唯道,善贷且成:王曰:善哉论事:王曰:善哉论事:为社稷亡,则亡之:为社稷亡,则亡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5

9、5)善)善(6 6)亡)亡. . . . . . 善良善良善于善于好好死死迷惑不解迷惑不解灭亡的灭亡的1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类型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类型 (1)君子君子固固穷:穷: (2)左丘明左丘明耻耻之:之: (3)幼幼而不孙弟:而不孙弟: (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刑之:之: (5)树树之以桑:之以桑: (6)虽欲无虽欲无王王: (7)衣衣帛食肉:帛食肉: (8)死死其长矣:其长矣: (9)何不何不树树之于无何有之乡:之于无何有之乡: 形容词用作动词,坚守形容词用作动词,坚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为耻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

10、子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子 名词用作动词,处罚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名词用作动词,种植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名词用作动词,穿名词用作动词,穿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死名词用作动词,移植名词用作动词,移植 13(10)立立之涂:之涂: (11)以候以候敖敖者:者: (12)患患其无用:其无用: (13)族庖族庖月月更刀:更刀: (14)曲曲则则全全: (15)是以圣人执是以圣人执一一为天下式:为天下式: (16)柔柔之胜之胜刚刚: (17)受国不受国不祥祥: 使动用法,使使动用法,使立立 形容词用作动词,闲游形容词用作动词,闲游名词用作动词,担心名

11、词用作动词,担心 名词作状语,每月名词作状语,每月 形容词用作动词,曲,委曲;全,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曲,委曲;全,保全数词用作名词,自身数词用作名词,自身 形容词用作名词,柔,柔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柔,柔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吉兆形容词用作名词,吉兆 刚,刚硬的东西刚,刚硬的东西14二、文言虚词二、文言虚词 6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桀纣之失天下也:桀纣之失天下也:所欲与之聚之:所欲与之聚之: 莫之死:莫之死: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壮者散而之四方者:从而刑之:从而刑之:百亩之田:百亩之田:(1)(1)之之. . . . . .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12、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均为代词,前一个代均为代词,前一个代“百姓百姓”,后一个代后一个代“所欲所欲”代词,他们代词,他们动词,到动词,到代词,他们代词,他们助词,的助词,的15莫以告:莫以告:祭祀以时:祭祀以时:树之以桑:树之以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皆以美于徐公:皆以美于徐公: (2)(2)以以. . . . . 介词,把介词,把按照按照介词,把介词,把凭借凭借动词,认为动词,认为16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终日而思矣:六十而耳顺:六十而耳顺:君子泰而不骄:君子泰而不骄:勤而

13、行之:勤而行之:. (3)(3)而而. . . . . . 表转折表转折表并列表并列表顺承表顺承表修饰表修饰表顺承表顺承表并列表并列表修饰表修饰17三、文言句式三、文言句式7.7.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1 1)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 (2 2)君子求诸己:)君子求诸己: (3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4 4)虽之夷狄:)虽之夷狄: (5 5)祭祀以时:)祭祀以时: (6 6)树之以桑:)树之以桑: (7 7)未之有也:)未之有也: (8 8)莫之死:)莫之死: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判断句主语省略

14、句主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18(9 9)莫以告:)莫以告:(1010)所欲与之聚之:)所欲与之聚之:(1111)技经肯綮之未尝:)技经肯綮之未尝:(1212)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1313)不笑不足以为道:)不笑不足以为道:(1414)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省略句省略句,“,“以以”后省略后省略“之之”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句,省略主语“百姓百姓”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句前省略了省略句,句前省略了“道道”省略句,省略中心省略句,省略中心语语“人人”,省略宾

15、语,省略宾语“之之”19四、重要语句翻译四、重要语句翻译8.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译文:译文:君子坚守穷困,小人穷困到这地步就无所不君子坚守穷困,小人穷困到这地步就无所不为了。为了。 (2 2)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 为贼。为贼。译文:译文:小孩子不顺从长辈,不尊敬兄长,长大了就小孩子不顺从长辈,不尊敬兄长,长大了就会无所作为,年老了如果不死去,他会成为残害道会无所作为,年老了如果不死去,他会成为残害道德的人。德的人。20 ( 3 ) ( 3 )君子有三

16、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也厉。译文:译文:先生有三种态度:刚一接触感到他很庄重,先生有三种态度:刚一接触感到他很庄重,和他亲近感到他很温和,听他讲话感到他很严格。和他亲近感到他很温和,听他讲话感到他很严格。(4 4)出乎尔者,仅乎尔者也。)出乎尔者,仅乎尔者也。译文:译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对待你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对待你的。(5 5)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译文:译文:如果按照先生的说法,虽然大但没有用处,如果按照先生的说法,虽然大但没有用处,大家都应该排斥它。大家都应该排斥它。

17、21(6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斯不善已。译文:译文: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丑也就诞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丑也就诞生了;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不善也就诞生了。生了;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不善也就诞生了。(7 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译文:译文:自然的规律是损除多余的,补偿不足的。社自然的规律是损除多余的,补偿不足的。社会中的规律却不是这样,损伤不足的来奉补多余会

18、中的规律却不是这样,损伤不足的来奉补多余的,谁还能有多余的东西来奉补天下呢?只有明道的,谁还能有多余的东西来奉补天下呢?只有明道的人。的人。22五、名句名篇五、名句名篇9.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三十而立,三十而立, ,五,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十而耳顺。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 。质胜文则质胜文则野,野, ; ,然后,然后君子。君子。四十而不惑四十而不惑患其不能也患其不能也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文质彬彬23(2)(2)民为贵,民为贵, ,君为轻。,君为轻。 ,反乎尔者也。,反乎尔者也。故为渊驱鱼故为渊驱鱼

19、者,者, ; ,鹯也。,鹯也。(3)(3) ,割也;族庖月更,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刀,折也。臣之所好者道也,臣之所好者道也, 。( 4 )( 4 )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已;已; ,斯不善已。斯不善已。 曲 则 全 ,曲 则 全 , , 洼 则, 洼 则盈,盈, ,少则得,少则得,多则惑。多则惑。大方无隅,大方无隅, ,大音希,大音希声,声, 。社稷次之社稷次之出乎尔者出乎尔者獭也獭也为丛驱爵者为丛驱爵者良庖岁更刀良庖岁更刀进乎技矣进乎技矣皆知善之为善皆知善之为善枉则直枉则直敝则新敝则新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大象无形大象无形24(一

20、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5 题。题。 宰予昼寝。子曰: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杇也,于予与何诛?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是。”(公冶长公冶长) 子曰: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卫灵公)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忧不惧。 ”曰:曰: “不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子曰:“内省不疚,

21、夫何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忧何惧?”(颜渊颜渊) 考点对应训练25子曰: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曾子曰: “唯。唯。 ”子出,门人问曰: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何谓也?”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而已矣。”(里仁里仁) 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子曰: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 子曰: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之。匿怨而友其人

22、,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公冶长冶长) 子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小车无无,其何以行之哉?,其何以行之哉?”(为政为政) 或曰:或曰:“以德报怨,何如?以德报怨,何如?”子曰:子曰:“何以报德?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宪问) 26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始吾始吾于于人也:人也: (2)司马牛问司马牛问君子君子: (3)人人而而无信:无信: (4)匿怨而匿怨而友友其人:其人: 对待对待 怎样成为君子怎样成为君子 如果如果 与与交朋友交朋友 272 2判断下列句式类型。判断下列句式类

23、型。(1)(1)于予与何诛?于予与何诛?( ( ) )(2)(2)其恕乎!其恕乎!( ( ) )3 3孔子从宰予的身上得出了什么结论?用自己的话孔子从宰予的身上得出了什么结论?用自己的话 回答。回答。答:答:孔子从宰予不受教化,白天上课睡觉得出了下孔子从宰予不受教化,白天上课睡觉得出了下列结论:对一个人不仅要相信他说什么,更重要的列结论:对一个人不仅要相信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做。是看他怎么做。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判断句284 4孔子在交友上反对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孔子在交友上反对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 回答。回答。 答:答:孔子在交友上反对那些花言巧语,说话眉飞孔子在交友上反对

24、那些花言巧语,说话眉飞色舞,对人过分恭维的人,反对那些心中藏着怨色舞,对人过分恭维的人,反对那些心中藏着怨恨,却和别人交朋友的人。恨,却和别人交朋友的人。295 5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1)(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诛?译文:译文: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成器,带有粪的墙不能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成器,带有粪的墙不能粉刷,对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粉刷,对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2)“(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25、译文:( (子贡说,子贡说,)“)“有一个字能终身推行它吗?有一个字能终身推行它吗?”孔子说:孔子说:“大概大概( (可推行的可推行的) )是是恕恕吧!自己不想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做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去做。”30(二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9 题。题。 孟子曰: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

26、稷。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尽心下) 孟子曰: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也。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鹯也也;为汤武驱民;为汤武驱民31者,桀与纣也。者,桀与纣也

27、。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以陷于死亡。诗 云:忧辱, 以陷于死亡。诗 云: 其何能淑, 载胥及溺。其何能淑, 载胥及溺。 此之谓也。此之谓也。”(离娄上离娄上) 3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社稷社稷次之:次之: (2)牺牲牺牲既成:既成: (3)得天下有得天下有道道: (4)苟为苟为不畜不畜,终身不得:,终身不得: 古时帝王、诸

28、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古时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祭祀用的牲畜祭祀用的牲畜 方法方法 不储藏不储藏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 337判断解释下列判断解释下列“以以”的用法。的用法。 (1)祭祀祭祀以以时时( ) (2)以以陷于死亡陷于死亡( ) (3)树之树之以以桑桑( ) (4)五十者可五十者可以以衣帛矣衣帛矣( ) 按照按照 以致以致 来来 用用348 8选文中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你觉选文中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你觉 得孟子的民本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得孟子的民本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答: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集中体现了孟集中

29、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给今天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给今天“执政为执政为民民”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借鉴。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借鉴。359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1)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乎诸侯为大夫。译文:译文:所以得到众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所以得到众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2)(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译文:译文:如果现在天

30、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都会替他把人民赶来。侯们都会替他把人民赶来。36【课外达标训练】【课外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诸侯多谋多谋伐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天下信之。东面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而征,西夷

31、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奚为后我?民望之, 若大旱之望云霓民望之, 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也。 归市者不止, 耕者不变。不止, 耕者不变。 诛其君而吊其民, 若时雨降, 民大悦。诛其君而吊其民, 若时雨降, 民大悦。书曰:书曰:徯徯我后,我后,后后来其苏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今燕虐其民,王37 往而征之,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箪食壶浆以迎往而征之,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器,如之何其可也?,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倍地而地而

32、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 谋于燕众, 置君而后去之, 则犹可及止也。止其重器, 谋于燕众, 置君而后去之, 则犹可及止也。 ” (节选自孟子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 38 注注 霓: 虹霓。 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霓: 虹霓。 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征兆。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徯徯:等待。:等待。后来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系累: 束缚, 捆绑。系累: 束缚, 捆绑。 重器: 指贵重的祭器。重器: 指

33、贵重的祭器。 旄旄(mo)倪:旄,通倪:旄,通“耄耄”,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年人。倪,指小孩子。 39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东面东面而征而征 东面:面向东东面:面向东 B徯我后,徯我后,后后来其苏来其苏 后:后面后:后面 C诸侯多谋诸侯多谋伐伐寡人者寡人者 伐:攻打伐:攻打 D今又今又倍倍地而不行仁政地而不行仁政 倍:动词,扩充一倍倍:动词,扩充一倍 B 解析 “后”在文中指“君王、帝王”。 402 2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

34、也应 “解民倒悬解民倒悬”,下列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项是,下列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项是 ( () )东面而征,西夷怨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诛其君而吊其民,若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时雨降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是动天是动天下之兵也下之兵也A A B B C C D D解析解析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望并拥护的;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火,而是想称霸天下;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

35、分析。的分析。A A413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 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是在 这种背景下进行的。这种背景下进行的。B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救民于水火” 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箪食壶浆以迎王王 师师”。C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 燕国,扩

36、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担心 诸侯的反应。诸侯的反应。D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 它是它是“谋于燕众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的正义之举。42解析解析B B项原文中项原文中“民以为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 C项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暴,如今项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暴,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兴兵问罪。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兴兵问罪。D

37、 D项文项文中中“及时雨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纣,是比喻商汤伐纣,“谋于燕众谋于燕众”是孟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答案答案 A A434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汉语。 (1)(1)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译文:译文: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兴。(2)(2)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

38、重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器,如之何其可也?译文:译文: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宝器,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宝器,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容忍呢?容忍呢?44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 占领了它。 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齐国人攻打燕国, 占领了它。 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要救助燕国。 齐宣王说:要救助燕国。 齐宣王说: “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办呢?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说:孟子回答说: “我听说过, 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我听说过,

39、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 商汤就是。 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国土就统一天下的, 商汤就是。 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 尚书说: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 尚书说:商汤征伐,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 都说: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 都说: 为什么把我们放到为什么把我们放到45呢?呢?老百姓盼望他, 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老百姓盼望他, 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 (这

40、这是因为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是因为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 种地的照常种地。 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抚慰生意, 种地的照常种地。 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 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 老百姓那些受害的老百姓, 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 老百姓非常高兴。 尚书说:非常高兴。 尚书说: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我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我们也就复活了。们也就复活了。如今,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如今,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您的军队去征伐他, 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您的军队去征伐他, 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

41、来, 所以用饭筐装着饭, 用酒壶盛着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所以用饭筐装着饭, 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 抓走他们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 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宝器,这怎么能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宝器,这怎么能46够使他们容忍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 现在够使他们容忍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 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 而且还不施行仁政, 这就必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 而且还不施行仁政, 这就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 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 放回燕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 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 放回燕

42、国老老小小的俘虏, 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 再和燕国的国老老小小的俘虏, 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 再和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 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 然后从燕国撤回各界人士商议, 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 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 471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论修身论修身)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孔子从少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仁者”的长期过程。的长期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思考、奋斗的过程,这是一个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思考、奋斗的过程,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逐渐转化的过伟大的思想者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逐渐转化的过程,直至最终达到程,直至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的境界,这是一个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的境界。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