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底泥疏挖方案_第1页
污染底泥疏挖方案_第2页
污染底泥疏挖方案_第3页
污染底泥疏挖方案_第4页
污染底泥疏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污染底泥疏挖方案1.1 环保疏浚的特点及工艺1.1.1 环保疏浚的特点环保疏浚旨在清除水体中的污染底泥,并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是解决内源污染的主要工程措施,同时还需要与湖泊综合整治方案相协调。环保疏浚在勘测采样、疏浚设备选择、疏浚施工工艺与方法、余水处理技术以及底泥处理处置等疏浚过程中始终贯彻环保的理念,避免一切可能产生新污染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它与工程疏浚有明显的区别,工程疏浚主要根据某种工程的需要如疏通航道,增容等而进行的,两者的差别甚大,具体区别见表6-1。表 11 环保疏浚与工程疏浚的区别项目环保疏浚一般疏浚生态要求为水生植物恢复创造条件无工程目标清除存在底泥中的污染物

2、增加水体容积,清淤边界要求取决于污染底泥边界地面平坦,断面规则疏挖泥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1m较厚,一般几米至几十米对颗粒物扩散限制尽量避免扩散及颗粒物再悬浮不作限制设备选型环保专用设备标准设备工程监控专项分析严格监控一般控制底泥处置泥、水根据污染性质特殊处理泥水分离后一般堆置疏浚区纵向尺度确定依据污染底泥的层厚基准面高程疏浚过程的环境影响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不必采取控制措施1.1.2 环保疏浚的工艺采用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将绞刀下放到泥层,通过绞刀的旋转,挖掘出的底泥与水混合成泥浆,利用泥泵的作用将泥浆经排泥管输送到底泥堆场。利用疏浚底泥两段式混合反应脱水方法,在管道内完成泥水的絮凝分离,最终实现

3、底泥的快速脱水固结,从而达到清除疏浚区内污染底泥的目的。排泥管有两种连接形式:一种是水上浮管连接陆上管;另一种是水上浮管连接水下潜管再接水上浮管最后连接陆上管。1.2 疏挖设备选择1.2.1 疏挖设备比选目前国内外用于水下挖泥的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耙吸式挖泥船:这是一种通过安装并悬吊于船舷外的、头部装备有用于挖泥的耙头的耙吸管进行挖泥作业的工程船舶,其作业方式是边航行边挖泥,挖出的泥浆存放于挖泥船自带的泥舱内,由挖泥船运至抛泥区排放。图11 耙吸式挖泥船斗式挖泥船:这部分挖泥船包括链斗、抓斗、铲斗等挖泥船,是一种通过斗轮、起重机、斗臂作用,采用泥斗进行挖泥作业的船舶,挖出的底泥装入泥驳后,通过

4、泥驳运至排泥区排放。气动泵挖泥船:这是意大利研制开发的一种采用真空吸泥泵(气动泵)进行抽吸底泥,以高压空气为动力进行底泥输送的工程船舶,该类型船舶在疏挖合适的底泥时泥浆浓度可高达80以上,挖泥水深较浅时效率较低。 图12 抓斗式挖泥船 图13 链斗式挖泥船图14 气动泵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该类型船舶采用安装在桥架端部的绞刀头进行底泥挖掘,通过大型泥泵进行吸泥和泥浆排送。施工时以钢桩、三缆定位装置、定位桩等为圆心,定位,利用船体摆动进行挖泥作业。图15 绞吸式挖泥船吸扬式挖泥船:与绞吸式挖泥船类似,但无绞刀头,施工时,依靠装在吸泥口附近的高压水枪进行挖泥作业,是一种早期挖泥船。斗轮式挖泥船:此类

5、船舶为绞吸式挖泥船的变形,它通过安装于桥架端部的可旋转的圆形斗轮组进行挖泥作业,通过泥泵进行泥浆的输送。图16 斗轮式挖泥船水利泥浆机组:由浮体、泥浆泵、高压水枪、管线及动力装置等组成,是一种简易的小型水利疏挖系统,施工时工人操作高压水枪切割淤泥形成高浓度泥浆,由泥浆泵输送到堆场。上述疏挖设备优缺点比较如表12。表 12 疏挖设备比选表疏挖设备优 缺 点 比 较耙吸式挖泥船目前国内最小耙吸式挖泥船为500m3,满载吃水一般均在3m以上,难于在浅水水域施工。耙吸式挖泥船为整体船,运输困难。施工中,低浓度泥浆将溢流回水体中,船舶航行时螺旋桨会搅起底泥,造成污染斗式挖泥船能挖掘较硬密的土质和挖取浓度

6、较高的优点;斗轮尺寸庞大,泥土扩散较大,其漏泥也较严重,易造成污染。对付厚度较薄的底泥时,效率将大幅降低。气动泵挖泥船能进行高浓度挖泥及输送,能进行薄污染土层的疏挖,挖泥时底泥扩散范围较小。单船排距较短,在挖深浅、排距大时,不能发挥其优势,经济性亦较差。易堵口,清理困难,对于杂质较多的底泥适应性较差绞吸式挖泥船对土质适应性较好,排距远,在生产率及排距的选择上亦较灵活,工作效率较高,能耗和成本较低。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使泥土散落造成污染。由于采用绞刀头机械底泥切削工作,对周围底泥的扰动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二次污染。吸扬式挖泥船适于挖吸含水量较高的淤泥,对于稍密实或稍粘性的泥土难于吸动。需加高压喷水装

7、置使泥土松动,这将使污染泥土较大范围的悬浮扩散造成污染。此类船型为早期的疏浚工程船舶,船舶陈旧,性能较差,属淘汰船型。斗轮式挖泥船如果底泥厚度合适,此类船舶能挖掘和输送浓度较高的底泥泥浆,使生产效率提高。由于挖掘机构(斗轮)结构较为复杂,维修成本较高,且斗轮尺寸庞大,对付薄层底泥时效率大大降低。易堵口,清理困难,对于杂质较多的底泥适应性较差。水利泥浆机组适合于水深较浅、水量小的河道、湖泊。对于疏挖量较大时,需投入大量机械设备和人工,施工强度和工人劳动强度较大;排距短。1.2.2 疏挖船舶能力选型(1)适用于本工程的挖泥船的条件(2)可供本次工程选择的挖泥船(3)船舶选型1.3 疏挖施工方法及要

8、点疏浚工程施工为水上作业,施工单位应根据疏浚土质、排距等不同,进一步优化疏浚施工方案,合理选配施工船舶,选用不同泥泵工作转速,合理调整绞刀转速,以降低油耗。同时必须坚持“安全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劳动保护政策、法规等。1.3.1 疏浚工程前清障在施工前,为保证疏浚施工的安全、正常顺利进行,需进行大规模的清障作业,如捕鱼用的木桩、竹竿、废弃的鱼网、鱼具以及沉船、钢质栈桥等。1.3.2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在挖泥过程中,操作手通过船上的DGPS进行实时精确定位,根据实时通报的水位,通过船上配备的高精度绞刀深度显示仪精确控制挖泥深度;(2)挖泥船

9、采用分段、分层、分条施工方法,相邻两条的挖泥重叠宽度不小于2m,以防止漏挖。一次最大挖泥厚度不大于0.5m,先疏挖上层污染底泥,再疏挖下层底泥;(3)严格控制水位及船舶吃水。挖泥船要坚持每班岗三次监测,定时检测水深和船舶吃水,当水深或船舶吃水每变化0.10m时,必须重新调整绞刀下放深度;(4)在近岸水域部分施工时采用“只吸不绞”方法进行施工,以保证岸坡稳定;(5)排泥管跨越航道时应采用水下管,浮管及水下抛设物,如锚、管线等均应设置明显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灯器;(6)由于疏浚区杂物较多,施工设备操作人员要密切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若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挖泥,及时进行处理,以免损坏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遇到

10、大面积障碍物时,如废弃的水下堤岸、块石堆等,挖泥船亦改采用“只吸不绞”方法进行施工,以保证挖泥船的安全;(7)施工期间应设专人巡视管线,及时发现并更换即将破损的管线;(8)在近岸施工时,应派专人巡视护岸,防止护岸破坏。1.4 平面位置控制、挖深控制及防止细颗粒扩散措施为了安全清除污染底泥,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挖泥船施工时一定要制好开挖的水平和垂直精度,保证施工质量。1.4.1 平面位置控制措施绞吸挖泥船的平面位置定位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1)导标定位;(2)常规光学仪器定位;(3)无线电定位。采用导标定位,需根据施工情况在水面或湖岸设置若干纵横导标、转向导标,通过目测定位,该定位方法原理简单,

11、但精度差。采用常规光学仪器定位,最常用的是前方交汇法,在岸上设立仪器,通过测定控制点与挖泥船之间的角度或方位角确定船位。用这种方法定位,精度较高,但需岸船通视、配合,实际操作中受制约因素较多。采用无线电定位,有多种方法,如微波测距仪、全球卫星差分定位系统(DGPS)等。近年来随着DGPS定位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迅速普及,发达国家挖泥船几乎无一例外地应用该技术作为高精度定位(有的还利用DGPS三维定位中的垂直分量作为垂直精度的校核和控制)。目前,我国DGPS在挖泥船上的应用正蓬勃发展,其良好的精度和实时动态性能使挖泥船的施工精度大大提高。以上三种方法比较详见表6-4。表 13 疏浚船定位方法比较表定

12、位方法比较参数导标定位法前方交汇法DGPS定位法一般精度510米1米以内1米以内受人为影响大大无受气象影响大大无对环境条件要求高高低作业配合简单复杂简单工作时间一般白天白天全天候动态实施效果差差好质量监督难难易技术复杂程度低中高台班费用低较低较高自动化程度低低高指导施工效果差差好轨迹/资料存储无无自动本报告推荐挖泥船的平面位置控制方法采用DGPS定位。1.4.2 挖深控制措施(以绞吸船为例)目前,绞吸挖泥船的挖深多采用能够指示绞刀实际下放深度的系统控制,该系统有电子传感式绞刀深度指示器,也有机械传动式的绞刀深度指示器。本报告推荐选用电子传感式绞刀深度指示器,但系统的误差应限制在0.05m之内。

13、影响绞吸挖泥船挖深精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绞刀下放深度精度;(2)船舶吃水的变化;(3)湖泊水位的变化。施工的开始阶段要对绞刀深度指示器进行校验,校验应以浚前断面和浚后断面进行比较,采用超声波测深仪进行检测。检测除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浚前、浚后使用同一频率的测深仪;(2)使用定位系统精度要一致;(3)测深仪的声速改正要一致;(4)施工期间,要经常检测船舶吃水、湖泊水位的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经常修正绞刀下放深度,保持垂直精度在0.2m之内。1.4.3 疏浚过程中防止细颗粒扩散的措施(1)防止细颗粒扩散的必要性细颗粒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其上总是

14、吸附较多的污染物,同时它们在疏浚过程中,经过搅松后迅速进入悬浮状态,由于其沉降速度极慢,会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若疏浚时过度搅动产生的细颗粒物扩散到水体中,或排回水体的余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都会影响水质或降低疏浚效果。因此在疏浚过程中必须采用措施尽量减少细颗粒的扩散。(2)细颗粒扩散的位置和防止措施细颗粒扩散的位置主要与作业性质有关,对用绞吸挖泥船疏浚而言,主要为绞刀吸口处,它是由绞刀的旋转和绞刀架的摆动造成的。云南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一期工程,对普通绞吸挖泥船监测污染物扩散结果表明,在普通绞吸挖泥船,各污染物的浓度在距绞刀中心5m范围内呈现相当显著的跌落,15m范围外基本未造成扩散影响;而环

15、保型绞吸船绞刀旋转的污染物扩散范围几乎为零。由上可知,由绞刀旋转与桥架横移造成的绞刀头的细颗粒扩散是一种小范围的扩散。选择合适的绞刀转速和吸入能力会进一步减少细颗粒的扩散范围,并且在疏浚作业完成后迅速消退,不会对疏浚区水体造成破坏。1.5 污染底泥输送本次工程的污染底泥是通过挖泥船上的柴油机和泥泵的排压,以泥浆形式采用管道直接输送,吸泥、排泥一次完成,实现排压不足时,在管线中加接接力泵站。因此,需在疏浚区及堆场间铺设输送管道,排泥管的连接形式为水上浮管接水下潜管再接水上浮管连接陆上管排到堆场内。排泥管道的布设原则(1)尽量缩短排泥管线的长度,减少沿程阻力;排泥管线宜平顺,避免出现大于60度的拐

16、弯角,以减小输送局部阻力;(2)尽量避免穿越人口、建筑物密集区,尽量避免穿越车辆较多的道路,少占耕地、道路;(3)便于排泥管线的维护。管线组成:疏挖区内采用浮管,跨越航道采用水下潜管,其余段采用陆地管。浮管及水下抛设物,如锚、管线等均应设置明显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灯器。在跨越航道敷设水下潜管时,根据水深情况开挖管沟,以保证航道水深在1.5米左右。2. 污染底泥处置及干化方案2.1 堆场建设方案2.1.1 堆场选址原则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总体规划,堆场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临时用地;符合环保要求,不对堆场附近村庄等造成二次污染,尽量选择泥炭层厚的地带为宜;所选堆场容积能够满足存泥量的要求;考虑施工及运输便

17、利,所选场地宜在待疏挖区域周边;以占用场地最小化、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堆场设计。2.1.2 堆场场地比选2.1.3 堆场围埝工程围埝是堆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临时围埝、永久围埝之分。其结构型式应根据吹填区位置、现场水深、地质条件、吹填高程、当地可用材料等情况来选定。按结构型式分为重力式、板桩式等,按填筑材料可分为土埝、石埝、砂埝等。围埝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其稳定性,存放污泥的堆场围埝还要考虑防渗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并且还要考虑到当地的工程区实际情况。(1)围埝结构型式围埝结构型式一般采用碾压土石围埝或编织袋装土围埝。根据堆场的现状,结合滇池草海底泥疏挖及处置一期工程、继续疏浚工程、二期工程的经验,

18、本次工程选用抛石压重平台编织袋装土围埝。(2)围埝顶高程的确定围埝顶高程的确定应考虑设计吹填标高、预留沉降量、安全超高、沉淀工作水位等参数。围埝顶高程按下式确定: hh1+h2+h3+h4式中: h围埝顶高程(m); h1设计吹填标高(m); h2预留沉降量(m),根据围埝土质及地基情况确定; h3安全超高(m); h4沉淀工作水位(m)。2.1.4 堆场防渗工程堆存底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底泥溶出物对地下水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堆场必须进行防渗设计,以防干化底泥中的污染物在径流冲刷下,随之进入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防渗处理包括底面防渗处理和侧面防渗处理,可采用自然防渗与人工防渗相结

19、合的方法。自然防渗主要是依靠天然粘土形成的衬里满足防渗要求,人工防渗是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等来达到防渗要求。本工程采用“两布一膜”的防渗结构,从下而上依次为:GCL衬垫或1m粘土层、300g/m2土工布一层、2.0mm厚HDPE土工膜、300g/m2土工布一层、粒径1640mm的300mm厚碎石等滤料排水层、200g/m2土工布隔离保护层、其上堆存干化底泥。此外,土工膜的底部应嵌入基础以下0.5米,并用编织袋装土垒压。HDPE防渗土工膜不仅具有优良的耐久性能,而且抗腐蚀、抗紫外线能力强。隔离保护层的作用是防止堆存底泥堵塞渗沥液排水层,排水层的作用是将底泥产生的渗沥液收集排出。2.2 底泥脱水干化技

20、术比选2.2.1 底泥脱水处理工艺介绍滇池外海污染底泥具有颗粒细、容重轻等特点,疏挖底泥经绞吸式挖泥船疏挖后送至堆场,其含水率达到96。因此,疏浚后底泥高含水率的特性,不仅会造成体积、质量的增大,还会造成后续输送困难、处理容积大、处理场地面积大、经济性差的问题。用一般自然干化的方法将需要很长时间污泥才能固结,为尽快利用土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污染泥浆脱水干化的历程。底泥脱水干化是底泥处理处置的一大难点,如何降低其含水率即减容是疏浚过程的重要环节。脱水技术视疏浚底泥的体积、含水率、场地和脱水要求而定,疏浚底泥的含固率一般为5%10。污泥脱水干化处理技术一般包括自然干化脱水、快速脱水干化、机械

21、压滤脱水、土工管袋技术等。 自然干化自然干化是利用太阳能无污染、可再生、能量大、成本低等特点,对污泥加热干燥。污泥的自然干化需要良好的气候条件,当日照时间长、光照强、风速大、降雨量少时,脱水效果好,反之则差。高含水率的污泥在堆场中被摊铺成均厚的泥层,并依靠污泥本身厚度的静压力,通过沉淀、渗透等过程,实现泥水分离,滤液与上清液主要通过蒸发、收集排放管等排出。干化场四周设围堤,场内用隔墙将整块干化场分隔成若干块,每次排入干化场的污泥占用一块,使污泥均匀地平铺于干化场,顺序轮流使用各分块,便于泥饼的铰除,使干化场有效、合理的作用。污泥在传统的人工自然干化场进行泥水分离的作业方式,由于占地面积大,工况

22、恶劣,工艺效果的耐候性差,处理效率低下等缺陷已逐渐被淘汰。 快速脱水干化快速脱水干化技术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河湖环境技术开发中心针对底泥疏浚现场出现恶臭、无底泥堆场、疏浚底泥数年无法干化再利用、余水二次污染等瓶颈工程问题,以十五计划水专项数项底泥疏浚专利成果为基础,参考国外技术,开发了两项新的核心专利,并集成相关技术而形成的疏浚底泥脱臭、无堆场高速干化余水达标绿地土再利用集成技术系统。快速脱水干化技术的核心是“疏浚底泥两段式混合反应脱水方法”和“能够加快疏浚底泥脱水干化过程的堆场构建方法”。绞吸式环保疏浚船将吸出的污染底泥通过输泥管输送至快速脱水干化系统中,在第一段管道内,与通过计量泵输送的高性能

23、疏水化药剂高速搅拌混合均匀,使污染底泥颗料中的毛吸管水与间隙水得以释放,从而实现分子级固液分离;在第二段管道内,与通过计量泵输送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高速搅拌混合均匀,使固液分离后的泥质粒子进行重新凝聚。最后,在底泥堆场内,采用导水层与导水管相结合、堆场竖井定期真空抽水等方式,实现疏浚底泥的高速干化以及余水的达标排放及再利用,而污染底泥则采用造地等综合利用方案实现资源化。图21 管道混合反应器及管道喷口示意图泥水导入SPSP固形物脱水达标水高速搅拌 分离高速搅拌 凝集DLH疏水化剂DLH高分子凝集剂SP图22 快速脱水干化工艺流程示意图快速脱水干化的技术特点:(1)由于底泥沉降速度快,干化时间段,

24、与传统工艺相比,堆场占地面积大大减少,有效降低了疏浚工程的总成本;(2)在污泥处置过程中,直接增加管道混合反应器,与传统工艺相比,不用另外建设混合池、反应池等,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3)处理后的余水水质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余水中SS的含量小于20mg/L;(4)此技术处理过程中污泥堆场没有异味,在人口密集的市区或者住宅区临近施工,都不会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机械压滤脱水(底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机械脱水通常分为三类:真空吸滤脱水、压滤脱水和离心脱水。目前,国内利用机械脱水的主要方式为压滤脱水方式,且使用最多的为底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底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工艺主要包

25、括:贮泥池、底泥调质加药系统、配浆池和固液压滤分离设备等,工艺流程如图28。泥浆粗网拦污除渣机贮泥池絮凝剂泥浆泵固化剂管道输送配浆池气体搅拌装置泥饼固液压滤分离泥浆泵渣浆泵排渣外运外运填埋或资源化清水回湖图23 底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工艺流程图图24 底泥机械压滤设备图底泥加药系统包括絮凝剂制备装置(包括干粉加料系统、溶药罐与投药罐)、稀释装置(包括药水混合器、流量计、阀门、管路)以及药剂投加与混合装置。在本工程中,需要投加与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相匹配的絮凝剂与固化剂“FSA+HEC”,总投药量为16.52万吨。机械压滤分离设备需30台,脱水设备的单机处理能力为363m3/h。 土工管袋技术土工管袋

26、技术是利用一种由高强土工织物制成的大型管袋及包裹体本身的滤水作用,去除泥浆中的水。把高含水量的淤泥充填到土工管袋中,加上荷载进行预压,能加快淤泥的排水固结。土工管袋技术脱水耗能小,无需设备维护,可达到全程封闭作业进行脱水,既经济又快速。研究表明,充入袋体中99%的泥浆固体物会留下来,泥浆体积减少80%以上,这样袋体可以反复充填,直到达到袋体允许高度,大大缩小了废弃物的占有空间。图25 土工管袋技术施工现场图一般来说土工管袋技术分为3步:第一步是充填,采用高强度且可渗透的土工织物制造成实际需要的袋体,然后充填污泥进入袋体;第二步是排水,由于构成袋体的土工织物有细小孔洞,它可截留污泥中的固体物(9

27、9%的固体被截留)。又可排出污泥中的水分,这样可有效减少袋体中包容物的体积。袋体可重复进行充填,直至达到袋体材料容许高度,同时排出的水可回用;第三步是固结,在多次充填和排水后,袋体中留下来的细颗粒物体将由于干燥作用会逐渐固结。固体体积能够减少80%。袋体填充满后,内部的固体运往填埋场处置。2.2.2 技术比选及推荐表 21 脱水技术比对表技术自然干化快速脱水干化机械压滤脱水土工管袋技术优点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处理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底泥干化时间段,处理成本低,余水水质好,堆场没有臭味等。减容明显,占地面积小,工期短。减容明显,脱水场地对承载力要求较低。缺点占地面积大,干化期厂,工况恶劣,工艺效

28、果的耐候性差,处理效率低下。成本比自然干化要高。脱水场地对承载力要求较高,有潜在技术风险,处理费用较高。占地面积大,有潜在技术风险,处理费用高。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对各脱水方案进行比较:自然干化技术和土工管袋技术虽然处理成本较低,但其干化速度慢,占地面积大。机械压滤脱水技术虽然脱水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但其底泥调质工程加药量大,脱水设备耗能大,实施成本高,且底泥处理场后期土地利用存在风险。快速脱水干化技术方案,不仅脱水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余水水质好,且成本相对较低。2.3 泥浆脱水干化方案2.3.1 泥水分离的工作原理污染底泥快速脱水是底泥处理处置的一大难点,如何降低污染底泥含水率即减

29、容是环保疏浚中最重要的环节。底泥中水以结晶水、间隙水、毛管水、吸着水等多种形式存在,自由水分的脱除比较容易,但间隙水分的脱除却很难。在快速脱水干化系统中,利用疏水化剂的电离作用,当疏水化药剂与污染底泥充分混合时,将污染底泥中的毛吸管切断,使毛吸管水与间隙水得以释放,从而实现了分子级固液分离,再注入高分子絮凝剂,把固液分离后的泥质粒子进行重新凝聚。两种药剂的配合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污染底泥固化的速度。图26 泥水分离工作原理示意图2.3.2 原材料进场与生产疏水化药剂,是一种无机药剂,无机疏水化剂在现场生产,相关器材有疏水化剂储藏罐、疏水化剂制液罐、疏水化剂稀释罐、疏水化剂制造清水罐、疏水化剂添加

30、供给泵、疏水化剂原料输送泵、疏水化剂稀释水用供给泵、清水输送泵、管道混合器、电磁流量计等。高分子絮凝剂配以助凝剂同时使用,相关器材有高分子絮凝剂溶解罐、高分子絮凝剂添加供给泵、高分子凝集剤稀释水用供给泵、高分子絮凝剂溶解罐搅拌机、管道混合器、电磁流量计等。无机疏水化剂的消耗量根据疏浚能力计算,高分子絮凝剤及助凝剂的进场量根据疏浚能力计算,为不妨碍疏浚作业,分批进场。2.3.3 药剂添加系统在绞吸式疏浚船作业时,采用管注工艺,将无机疏水化剂及高分子絮凝剂等添加在搅拌装置(管道混合器)内,经搅拌混合均匀后,排放到排泥场。管道混合器分无机疏水化剂用、高分子絮凝剂用两种型号,每种药剂都设置在搅拌效率最

31、佳的添加位置。添加位置应随着绞吸式疏浚船的移动,配置在泵船排泥管的放水口处。2.3.4 堆场排水方法堆场底部设置导水层与导水管导水:在堆场底部设置整体两维平面导水层以及数条导水地沟,将底泥底层下重力水自流方式向一则导出堆场。堆场竖井定期真空抽水:在堆场疏浚底泥层中与导水管上设置竖井,并在竖井底部设置真空水泵,定期抽出重力水。 2.4 堆场余水处理方案在以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为目的的污染底泥环保疏浚过程中,余水处理是十分重要的。疏浚过程中,绞吸式挖泥船挖掘污染底泥,以泥浆形式输送至堆场,其体积将扩大,泥浆经堆场自然沉淀后有大量余水需外排,采用适当的技术对余水进行处理,使余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减少到最少,可以大量减少将疏挖出的污染物再排回水体的量,从而保证环保疏挖工程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影响余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对余水的处理工艺是否合理;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