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然平竹林低产改造试验研究报告_第1页
关于天然平竹林低产改造试验研究报告_第2页
关于天然平竹林低产改造试验研究报告_第3页
关于天然平竹林低产改造试验研究报告_第4页
关于天然平竹林低产改造试验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关于天然平竹林低产改造试验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以研究天然低产平竹林,通过不同强度的密度调控、施肥方式、施肥量、劳务投入与产笋量的最佳关系,为竹农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天然平竹林在低产林改造中,改造强度控制在4000-5000株/亩左右(保留密度)、施肥量为复合肥23千克、尿素12.5千克最为适宜;施肥方式以开沟施肥较好,但投入大、成本高,撒施产出虽然较低,但施工管理方便,投入成本低,投入与产出更为合理,更便于竹农接受与推广。【关键词】:平竹林;低产改造;试验报告前言平竹为散生竹种,主产于重庆、贵州、湖

2、北等省市,其中以重庆武隆居多,武隆区天然平竹资源丰富,分布广、面积大,有天然平竹林20余万亩,有“平竹之乡”的美誉。主要分布于武隆区白马山、仙女山林场,铁矿、接龙、赵家等乡镇,后坪、桐梓、双河零星分布,是我区平竹鲜笋的主产地。因其鲜笋口感清脆,具“鲜、香、嫩、脆”的特点,属纯天然绿色蔬菜食品,倍受市场亲昧。近年来,鲜笋收人以成为高山农民朋友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随着鲜笋价格一路攀升,无序经营和过度采笋随之而至,导致其竹林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衰退,鲜笋产量和质量逐年降低,竹林林相破败。为此,武隆区国有白马山林场开展了天然平竹林低产改造及集约化经营试验研究,以提高平竹鲜笋产量和质量,增加高山地区农民朋友

3、经济收人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 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区位于武隆白马山林场黄柏淌,属武陵山系鸡笼山支脉,地理坐标东经107°32,北纬29°09,海拔18001870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1.7,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地土壤以山地黄壤、黄棕壤为主,土层厚度为1040厘米之间,ph值在6.0-6.5之间,现有天然平竹林年产鲜笋为35-40千克/亩。2 、试验研究方法(一)样地布置在武隆区白马山林场黄柏淌刺芶塘天然平竹林试验区设置试验样地40个。本次共设3个试验组(1、试验不同改造密度与单位面积的最佳产笋量;2、试验最佳施肥量与产笋量的关

4、系;3、探索合理的施肥方式),同一试验组按水平带设置样地,并多次重复。(二)试验操作1、试验不同改造密度与单位面积产笋量的关系设试验样地17个,每个样地100平方米,设5个试验方案(即原始对照样方1个,试验改造样方4个,按6-8株、8-10株、10-12株、12-14株 /保留立竹株数进行密度改造),每个方案设4次重复,原始样地与改造样地间隔带5米,以减少改造样地对原始样地的边缘效应,改造样地不设间隔带,改造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上旬。密度改造原则:坚持“五砍四留”和“五无”的原则进行竹林年龄结构和立竹密度改造,即:坚持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弱留壮,砍老留新,以及砍除枯竹、死竹、受压竹;改造后的竹

5、林无枯立竹、病腐竹、伤残竹、被压竹、高桩竹(伐桩高于3厘米)。2、试验不同施肥量与鲜笋产笋量的关系在相同立竹密度及立竹地径条件下,研究施肥量与产笋量的关系,设试验样地15个,规格40/个,设5个试验方案,3次重复。试验方案及肥料用量配比(详见表2) 。施肥时间复合肥选择在每年12月低,尿素肥选择在每年3月低。施肥方式采用开沟覆土施肥。3、探索合理的施肥方式在相同立竹地径与立竹密度条件下,设试验样地8个,规格100平方米/个,设2个试验方案(即开沟覆土施肥与撒施),开沟施肥实行横向开沟,沟宽10-20公分,深度8-10公分,间隔1米,然后覆土;撒施直接将肥料撒播于竹林内,施肥时应选择在雨后或即将

6、下雨前,以便肥料及时融化,便于竹鞭及时吸收,达到施肥效果,撒施设4次重复。施肥时间复合肥选择在每年12月低,尿素肥选择在每年3月低。3、试验结果与分析评价2014年10月开始对试验地进行改造,2015年至2017年每年出笋期进行鲜笋的观察和产量测定,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以下结果。(一) 立竹地径为1.5厘米、立地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不同强度的密度调控,产笋量不同。通过4个改造方案与1个原始样地的对比(表1),在4个改造方案中方案2三年的产量测定都居首位,其平均产量是原始样地产量的2.8倍,直接增长87.4千克,为此通过分析得出当立竹地径为1.5厘米,立竹密度保留在6-8株/为最佳状

7、态,即在天然平竹林低产改造中,每亩立竹密度控制在4000-5000株/亩合适。(二)施肥量与产笋量的关系在立地条件与立竹密度相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施肥量,竹笋产量不同。通过5个试验方案3次重复(表2),连续3年产笋量(20152017)的观察测定,可以看出方案4施复合肥34.5g、尿素18.74g竹笋产量为356.8g.方案5虽然产量比方案4高,但投入与产出比,方案4更合适。同时该实验说明天然平竹林,随着改造经营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竹林结构(密度结构、空间结构)、光照条件得到改善,产笋量亦有明显增加,以方案5为例,2015年每平方米单位面积产量为309克,2016年到达326克,至2017年

8、达到360.5克,第二年比第一每平方米增加了17克,第三年比第一年增加了51克,比第二年增加了34.5克。(三)不同施肥方式与产笋量及用工分析通过表3对比分析,施肥方式以开沟施肥较好,但投入大、成本高,每亩需投入劳务2.5个工日,按当前120元/个工日计算,需劳务费300元;撒施每亩则需劳务3.5小时,需劳务费55元/亩,开沟施肥比撒施多投入245元/亩;产量对比,开沟施肥为206.7kg/亩,撒施167.4kg/亩,增产40.2kg,按目前市场价4元/kg结算,增资160.8元,而投入245元,比撒施多投入84.2元/亩,如在全区20余万亩推广平竹林低改,则需多投入1680万元,所以撒施产出

9、虽然较低,但施工管理方便,投入成本低,投入与产出比更为合理。为此,在天然平竹林低产改造实际经营中,施肥方式选择撒施,更便于竹农接受。4、結语与探讨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分析,在平竹林低产改造过程中,一是保持合适的竹林密度是提高竹笋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改造强度过大,立竹数量不足,直接影响出笋量;强度过小,立竹密度过大,光照不足,出笋空间受限,同样影响竹笋产量和质量;二是必须加以施肥辅助,增加竹林养分,保证出笋期营养需求,其施肥量应以复合肥23千克、化肥(尿素)12.5千克左右每亩为适宜,施肥时间复合肥适宜10-11月、化肥3月中旬;三是施肥方式的选择,开沟覆土施肥效果较好,产量较高,但投入成本高、施工管理难度大,撒施施工相对简单,投入成本底,更易于竹农接受。平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简单,竹农易掌握,投资少,见效快,能在短期内能快速提高鲜笋产量和品质质量。开展平竹低产林改造是当前我区实现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增加边远山区农民收入的一项惠民工程,可持续发展利用的一项特色产业工程。为此希望地方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