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规范_第1页
顶板管理规范_第2页
顶板管理规范_第3页
顶板管理规范_第4页
顶板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第一章各职能部室顶板管理规范2第二章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规范 32.10采煤工作面的规程、措施顶板管理规范 42.11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材料规格及要求 42.12采煤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的顶板管理规范 42.13过地质构造的顶板管理规范 72.14沿空留巷的顶板管理规范 102.15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规范 11第三章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规范 133.6 掘进工作面的规程、措施顶板管理规范 143.7 掘进工作面的顶板支护材料规格及要求 143.8 过地质构造的顶板管理规范 143.9 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规范 19第四章盘区巷道顶板管理规范24第一章 各职能部室的顶板管理规范1.1

2、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及其以上的各项政策、法规和规定,杜绝采用国家 安监总局和集团公司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和设备。1.2 生产技术部在巷道设计时要尽量避开应力集中区和构造影响区。巷道 开掘地点要选在顶板稳定、 支护完好的地方,且要避开地质构造区、 压力集中区、 顶板冒落区。 新掘巷道与原有巷道的方位要尽量保持较大的夹角。 要根据巷道围 岩情况进行合理的支护设计, 围岩性质变化时要及时提高支护强度, 必要时需改 变支护方式。1.3 生产技术部从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出发,合理选择巷道的施工方 法。炮掘巷道要合理确定钻眼眼位、 钻眼角度、钻眼深度、 炮眼装药量和放炮等 各工序的有关参数,减少对顶板管理的影

3、响。1.4 井下区域出现顶板管理困难时,由生产技术部牵头组织相关部室人员 进行现场办公, 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并对施工过程的各项标准进行把关, 对存 在问题要及时协调; 对于顶板管理危险区域, 组织成立专门服务组, 制定相应的 施工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跟班指导。1.5 地质测量部要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对掘进工作面 存在的并可能对顶板管理构成威胁的断层、无碳柱、冲刷带、挤压带、软煤区、 顶板破碎区等地质构造作出详实的、 准确的地质预测预报, 为制定合理的规程及 防范措施提供依据,防止因地质条件变化而引发顶板事故。1.6 安全监察部要加强井下所有地点顶板隐患的排查和隐患的追踪整改

4、, 并对各头面施工现场的顶板安全监督、管理,负责各类顶板事故的分析、总结、 建档。1.7 调度指挥部要加强矿井顶板管理调度指挥工作,参与井下顶板隐患的 巡查,并加强综采工作面顶板安全监督、 管理,负责对各类顶板事故、 重大隐患 下发事故分析单。1.8 机电管理部要参与井下顶板隐患的巡查,加强对矿压观测、顶板监测 所用仪器仪表、 设备等技术把关以及锚杆钻机、 支架维修和发放的监督管理; 并 负责井下各机电硐室的顶板管理。1.9 通风区要参与井下顶板隐患的巡查,并负责巡查管理矿井主要进、回 风斜井,主要回风巷、无运输任务的进、回风斜巷和巷道、瓦斯泵站、瓦斯排放 点、各通风设施处 5 米范围内的巷道

5、、瓦斯抽放泵站、打钻区域的顶板。第二章 采煤工作面 的顶板管理规范2.1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地质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支护及回采方式,必须采用壁式采煤法。综采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普采工作面使用单体柱和n型 梁组合进行支护。 所采取支护强度的选择, 应根据矿压观测及地质资料等进行科 学计算,并满足验算要求。2.2 回采工作面必须编制作业规程。规程中要对梁端距、最大(小)控顶 距、老塘顶板管理、泵站压力的选取、支架初撑力、进入煤帮作业、两端头及两 巷超前支护、 顶板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 应急材料的备用等进行明确规定。 在回 采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大规程”的有关规定。2.3 回采工作面初采前,必须制定

6、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对初采期间的顶板 管理及回采期间的两端头老塘处顶板管理要有明确的说明和要求。 初(回)采期 间,现场“三员”重点落实专项措施的执行情况,重点对支架初撑力、两巷超前 支护支柱压力及两端头处退锚放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管, 发生措施落实不 到位、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发 生。2.4 当初采工作面推进度超过预期初次来压范围,且顶板冒落高度达不足采高的1.52倍时,需制定专项顶板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工作面顶板和两巷顶 板支护管理, 严格执行两端头处退锚放顶措施等相关要求, 顶板垮落充分后初采 放顶结束进入正常的回采阶段。2.5 回采过程中,严

7、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进行回采。2.6 采煤工作面无端头支架支护的工作面必须有专项设计和方案,以确保 支护强度满足回采顶板管理要求。2.7 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陷落柱、过沿 空留巷或沿空掘巷、 过煤柱或冒顶区以及伪顶开采时, 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措施中应重点对顶板管理进行说明2.8 工作面切眼安装、初采、末采和出架等情况,必须制定顶板管理专项 措施。2.9 十五号煤层坚硬顶板回采,要制定专项的放顶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2.10 采煤工作面的规程、措施顶板管理规范2.10.1 各采煤工作面必须在作业规程 (措施) 中要明确顶板管理, 对顶板 支护方式、顶板

8、支护验算、 顶板监测手段及方法等进行说明, 并有较强的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2.10.2 作业规程 (措施)中必须明确规定顶板应急材料的规格、 数量、存 放地点及管理要求。2.11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材料规格及要求2.11.1 板梁规格直径不得小于160mm圆木长度在4米以下的,圆木直径 不得小于180mm圆木长度在4米以上的,圆木直径不得小于 200mm圆木长度 在 8 米的,圆木直径不得小于 220mm。2.11.2 液压单体柱的压力及支设要求:直径为 100m m的初撑力不得小于90 KN;直径为80mm的初撑力不得小于60KN液压单体柱的支撑高度应低于最 大支护高度的 0.1 米,高于

9、最低支护高度的 0.2 米。2.11.3 在同一采煤工作中, 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 在地质 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不同类型的支柱时, 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井 下使用、。存放和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所有支护材料必须 进行检修。2.12 采煤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的顶板管理规范2.12.1 工作面初采及周期来压期间顶板管理规范2.12.1.1 根据初期时间安排,措施提前到位;2.12.1.2 初采前, 两巷超前支护按措施要求支护到位, 工作面支架全部安 装完毕,支架微表、圆图仪等矿压监测设备安装到位。2.12.1.3 初采及周期来压期间, 两巷严格执行退锚放顶作业。 两巷超前支 护

10、形式和支柱初撑力符合要求, 支架要升紧达初撑力。 支架接顶不实时, 应上板 梁勾顶接实顶板,初采期间随着调整采高的进行, 应及时对支架进行拔缩节工作。拔缩节后支架活柱行程不得低于 0.2 米。2.12.1.4 煤壁片帮时应及时超前拉架, 如拉架后梁端距超过规定要求时, 应上垂直板梁进行维护板梁,每架 2 根,如所上板梁悬臂超过规定要求时( 9# 煤采面940mm 15#煤采面980mr)应在煤帮梁头进行掏窝支柱,将顶板刹紧背 实。2.12.2 工作面内顶板管理规范2.12.2.1 工作面支架梁端距符合规程要求, 当梁端距超规定时, 必须及时 超前拉架作业进行支护顶板。 超前支架后梁端距仍超规定

11、时, 应采取上垂直板梁 的方法进行维护顶板,每架一根,板梁的一头在支架上搭接长度不小于 0.5 米, 另一头应紧贴煤壁。如板梁悬臂长度超过规定要求时( 9#采面 940mm、 15#采面 980mm时,除采取上垂直板梁外还在煤壁侧梁头下支设单体点柱进行维护顶板。2.1222工作面支架支架偏差不得超过土 50mm中心距偏差不得超过土100mm支架最大仰俯角不大于7度,支架架间距不得超过0.2米,支架接顶严 密初撑力符合规程要求,无漏窜液现象发生,不接顶支架应上板梁进行接顶。2.12.2.3 支架拉架时,应做到少将快移的要求,降架量控制在 50-150mm 之间,降架后应快速操作阀组将支架拉过升紧

12、,有护壁及时打出。2.12.2.4 工作面顶板冒落高度在 0.3 米以上应及时上平行连锁板梁或布 设木垛进行维护顶板, 每个循环进行维护一次。 上平行连锁板梁时, 应保证一根 板梁同时搭架三个支架, 支架最低搭架量不小于 0.5 米,前后两茬连锁板梁交错 一架布设。勾顶时,采取布设“ #”或“”型木垛进行维护顶板,顶板维护后 应保证支护有效,满足后续回采拉架要求。2.12.2.5 进入煤帮作业时, 首先闭锁两个有效闭锁键, 由专人(有经验的 老工人) 进行看护顶板、 看护支架操作阀组, 专人持专用找掉工具对进入煤帮作 业区域内的顶帮进行找掉, 在确定安全后放顶进入煤帮作业, 所有进入煤帮作业

13、人员应密切关注顶帮变化情况, 并确保自己后路畅通无阻, 三员必须在场。 机组 附近 3 米内有人进入煤帮作业时,除执行上述规定外,还需将机组电源停掉。2.12.2.6 清顶梁矸时应确保顶板完好有效无漏顶、 片帮迹象。 清顶梁矸过 程中, 施工人员应在有支护的安全地点, 时刻密切关注顶帮变化情况, 由专人操 作支架阀组相互配合作业, 严禁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入空顶区域, 并密切注意顶梁 矸石滑落情况。2.12.2.7 工作面有所人员通过片帮顶板破碎区域时, 应快速停机通过。 清 煤人员应面向机尾,时刻注意作业地点顶帮情况尤其片帮、冒顶段。2.12.3 工作面顺槽内顶帮管理规范2.12.3.1 工作面

14、两巷应超前不小于 20米加强支护、超前不小于 50 米进行 加强维护。超前支护形式同规程要求相符。超前支柱压力满足规定要求, 20 米 内拉线偏差不得超过土 30mn,支柱钻底量不大于100mm支柱三用阀方向同巷道 中心线平行, 所有支柱应有可靠的防倒措施。 如遇大断面、 钻场时, 应在原有支 设的基础上增支一排单体点柱进行支护。 如遇水仓, 进入超前支护强将排水系统 倒顺,在水仓底部布设木垛, 水仓上部进行支设木点柱或单体点柱进行维护顶板, 所支点柱应支设在木垛的交叉点处。2.12.3.2 工作面支、 回柱时应两人配合作业, 一人操作支柱、 另一人站在 安全地点看护顶板,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作

15、业。2.12.3.3 工作面巷道架棚段如出现棚梁折断、 支柱失效时, 应立即进行更 换或升柱作业。当顶板压力增大时,应及时进行补套棚作业。2.12.3.4 巷道套棚作业要求, 棚梁长度根据巷道断面进行选取, 棚梁形式 可采取套板梁棚或圆木棚进行维护顶板, 棚距根据顶板情况控制在 0.6-1.5 米之 间。板梁棚套好后应满足平面朝上的要求。 巷道所套棚梁架设后, 进入超前支护 前应保证一梁三柱, 进入超前支护后应保证一梁四柱。 梁头支柱距梁头 0.2 米支 设,应确保迎山有利支护有效,并根据现场情况将顶帮背紧背实,压力较大时, 可在柱头上梁下垫设柱帽的形式以减少棚梁的损坏。 棚梁下的单体柱应支设

16、实底 上,底板松软时,应及时进行穿鞋,所有单体点柱应有防倒措施。2.12.3.5 巷道其它地点出现巷道支护失效、 顶板离层掉矸、 巷道压力增大 时,应及时进行支护背帮或架棚进行维护顶板。2.12.4 两端头处退锚放顶的顶板管理规范2.12.4.1 两巷端头架或支架前的锚杆、锚索在支架拉架前半小时内回取。 其余顶板锚索在进入切顶线前半小时内回取。 巷道回采帮的锚杆可超前 2.4 米回 取,巷皮带巷非回采帮侧锚杆在进入端头架护帮板前半小时内回取、 轨道巷非回 采锚杆在进入切顶线前半小时内回取。2.12.4.2 如巷道压力较大时,可不进行退锚放顶工作。2.12.4.3 退锚后如老塘悬顶面积达 10

17、平方米时,应立即采取超前打眼、 超前爆破措施。在进入端头架或支架前进行打眼、孔口在距支架前梁0.6米且拉架前进行爆破,直到顶板全部垮落为止。2.13 过地质构造的顶板管理规范2.13.1 过断层、陷落柱的顶板管理规范2.13.1.1 可遇见性断层构造, 在施工前措施到位。 不可遇见性的措施, 地 测部现场勘察后,当天出具地质预报,队组写出施工技术措施2.13.1.2 巷道构造段支护要求: 巷道构造区进入超前支护前, 构造区及前 后 5 米范围内采取架棚的形式进行维护顶板 (9#煤工作面架 3.8 米长的板梁或圆 木,15#煤采面架 4.2 米长的板梁或圆木),棚距 1.2 米至 1.5 米,空

18、帮空顶处采 用板梁或背板背紧, 梁下应保证一梁四柱, 液柱应支设在实处。 架棚后如空顶较 高时,应采取布设“ #”字型连锁木垛的方法进行维护顶板。皮带巷架棚支柱后 应保证设备的正常推进要求, 轨道巷架棚支柱后应保证距道不小于 0.3 米且满足 运输的要求。2.13.1.3 过构造期间, 可根据构造区的情况将工作面调成伪斜, 减少过构 造期间工作面的揭露面积。 如构造区窜至机头、 机尾吃刀区域时, 应让开构造区 进行吃刀减少吃刀环节对构造区顶板的影响。2.13.1.4 过构造期间,支架立柱活柱行程不得小于 200mm支架初撑力和 泵站压力不得小于规程措施的要求。 如过构造期间底板坡度较大, 应及

19、时进行调 架作业,调架过程中顶板较为破碎时应上平行联络板梁进行维护顶板。2.13.1.5 构造区及前后煤帮片帮时, 应及时进行拉架。 顶板破碎(顶板塌 落高度在 0.3 米以下) 时应进行擦顶拉架或超前拉架。 如拉架后梁端距超过规定 要求时,应上垂直板梁进行维护板梁, 每架 2 根,如所上板梁悬臂超过规定要求 时(9#煤采面940mm 15#煤采面980mr)i。应在煤帮梁头进行掏窝支柱,将顶板 刹紧背实。2.13.1.6 构造区顶板塌落高度大于 0.3 米时,进行上平行板梁或勾顶进行维护顶板。 平行板梁上好后应保证同时搭接三个支架,保证在相邻支架上搭接长度不小于 0.5 米,第二趟所上板梁同

20、第一趟所上板梁交错一个架布置。 平行联络 板梁可随断层构造区发展趋势提前上板梁进行维护顶板。 上平行连锁板梁后如接 顶不实时,采用“ #”或“”型木垛进行布设进行维护顶板,木垛采用长1.5米、 2 米的板梁进行勾顶作业。过构造期间,如顶板垮落上述支护方式维护较为 困难时,应及时进行炮采作业。2.13.1.7 炮采时, 应由顶帮完好地点向构造区内进行逐架炮采作业。 炮采 过程中可根据炮采区域的顶帮情况决定炮采进度。 顶板破碎严重、 煤壁片帮较大 时,每次炮采满足过一次机组的要求。 顶板较为稳定煤壁片帮较小时, 每次炮采 应满足过二次机组的要求。2.13.1.8 炮采过一次机组的要求: 先将支架超

21、前拉架, 采用“打浅眼、 放 小炮、少装药、 封好孔“的方法进行炮采爆破作业, 减少炮采过程中顶板的空顶 面积、降低爆破对构造区顶板的影响。 炮采后, 全面对炮采区域的顶帮进行检查 和找掉,采取支设单体柱板梁棚进行临时支护, 所架临时支护板梁棚应保证支护 有效。临时支护到位后, 方可按顺序进行完成清理影响上梁支护的浮煤、 上垂直 板梁、煤帮支柱工作。上垂直板梁或圆木时(支护材料长度不小于 1.5 米长。, 支架前梁少量降下、 满足上梁的要求即可, 上梁后应确保棚梁在支架顶梁上搭接 长度不小 0.5 米,梁的应一头应紧顶煤帮, 待调整支架上的棚梁调整到位后、 人 员撤出后方可将支架升起, 使所棚

22、梁起到一定的支护作用, 最后在梁头下煤帮侧 进行窝支柱。 棚梁架好后, 采用背板后板梁对空顶区域进行背紧支护, 空顶较大 时应及时在棚梁上施工木垛勾实顶板。 炮采期间支架超前拉架后, 最小控顶距为 0.2 米,最大控顶距为 0.8 米,循环进度为 0.6 米。2.13.1.9 炮采过二次机组的要求:先将支架超前拉架,采用“打眼、放 炮 “的方法进行炮采爆破作业,尽量减少爆破对构造区顶板的影响。炮采后, 全面对炮采区域的顶帮进行检查和找掉,所架临时支护板梁棚应保证支护有效。 临时支护到位后,方可按顺序进行完成清理影响上梁支护的浮煤、上垂直板梁、 煤帮支柱工作。上垂直板梁或圆木时(支护材料长度不小

23、于 2 长),支架前梁少 量降下、满足上梁的要求即可,上梁后应确保棚梁在支架顶梁上搭接长度不小 0.5 米,梁的应一头应紧顶煤帮,待调整支架上的棚梁调整到位后、人员撤出后 方可将支架升起, 使所棚梁起到一定的支护作用, 最后在梁头下煤帮侧进行窝支 柱。棚梁架好后, 采用背板后板梁对空顶区域进行背紧支护, 空顶较大时应及时 在棚梁上施工木垛勾实顶板。 机组烧煤通过后拉架时, 梁下应保证一梁两柱方可 进行拉架。炮采期间超前拉架后,最小控顶距为 0.2 米,最大控顶距为 1.4 米, 循环进度为 1.2 米。2.13.1.10 炮采煤帮支柱的要求, 炮采后煤帮梁头所支的单体柱三用阀方 向同工作面平行

24、, 支设在实底上呈 3-5 度的迎山角度, 支设好后迎山有利、 支护 有效,柱头并有可靠的防倒装置。2.13.2 过小窑空巷的顶板管理规范2.13.2.1 回采前由地测部对小窑空巷的情况进行勘察, 并以书面形式向生 产部、队组提交空巷基础资料,队组根据提供数据情况进行编制措施。2.13.2.2 根据小窑空巷的形状、 长度、 宽度提前将工作面调成伪斜, 减少 回采过程中小窑空巷的暴露面积;2.13.2.3 小窑空巷在进入工作面超前支护前提前进行支护。 空巷内支护要 求为:根据空巷断面及走向情况, 采取架设单体柱板梁棚进行支护, 棚梁长度根 据巷道断面进行选取,所架棚梁应同巷道平行架设,棚梁长度在

25、 1.5 米以下时, 应保证一梁两柱, 棚梁长度在 2米至 3米时应保证一梁三柱, 棚梁长度在 3米以 上时,应保证一梁四柱。 棚距 1 米至 1.5 米。梁下靠工作面帮侧点柱应距帮不小 于 0.7 米支设, 柱距控制在 0.7-1 米之间。 如小窑空巷巷道断面较大时, 应架设 多排棚梁进行支护呈交错布置, 棚距控制在 1 米至 1.5 米之间, 前后两排棚梁交 错不得小于 1 米。在小窑空巷巷口采取架设圆木棚的方法进行支护, 支护要求上。 上述所架棚梁如接顶不实时, 应进行上背板或板梁进行接顶。 如小窑空巷内出现 方仓或冒顶区域时,应及时进行架圆木棚布设“ #”或“”型木垛进行维护顶 板,木

26、垛采用长 1.5 米、2 米的板梁进行勾顶作业。2.13.2.4 工作面在过小窑空巷时, 揭露区域及前后 3 个架应超前拉架进行 维护顶板,如小窑空巷所支的单体点柱影响时,应及时进行替取或回掉。2.13.2.5 小窑空巷内所支单体点柱三用阀方向同巷道中心。2.13.3 过顺槽压力大、沿空掘巷巷道(主要指 9#煤采面)顶板管理规范2.13.3.1 根据矿压监测数据分析情况,队组提前制定措施:2.13.3.2 回采前,超前 50 米进行加强支护,超前 100 米进行加强维护。 具体支护长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2.13.3.3 沿空掘巷巷道顶帮支护形式为: 采取架进度棚和走向棚的方法进 行顶板加强支

27、护, 进度棚采取长 3.8米的圆木或板梁进行, 棚距1.2 米支设在巷 道两排钢带中间, 根据现场情况在进度棚梁下布设布设均匀布设两至三排走向棚 梁进行支护, 棚梁长度为 2.4 米长或 3.6 米长的板梁, 相邻两排走向棚梁呈交错1.2 米布置,在走向棚梁与进度棚梁交叉点支设点柱进行支护,进度棚梁梁头应 各支一根单体点柱。皮带巷支护后,应满足设备的正常推移和人行通道的要求。2.13.3.4 巷道压力较大时支护要求, 巷道压力较大时, 采取增至单体点柱 的形式进行维护顶板。 9#煤采面巷道内,每架钢筋托梁下可增支到四根单体点柱。 15#采面每排可支设四根点柱采用钢丝绳进行连锁。如上述支护无法满

28、足巷道支 护要求时, 可采取架棚的方法, 棚梁长度根据巷道断面进行选取, 棚梁形式根据 巷道压力情况进行选取(板梁棚或圆木棚) ,棚梁支好后应确保梁下保证一梁四 柱或一梁三柱的要求。2.14 沿空留巷的顶板管理规范2.14.1 回采前,采取悬浮柱n型梁进行支护。超前工作面 30米,滞后工 作面 200-300 米进行辅助顶板支护。2.14.2 超前30米范围内顶板管理支护形式及要求:巷道内距帮 1.5 米个 布设一排,相邻两排n型梁支护呈交错1.5米支设,前后两根钢梁头尾相接。每 根n型梁下应保证一梁三柱,柱距1米,具体支设位置为:距梁头0.5米及梁中 处各支设一根单体点柱,2.14.3 滞后

29、200-300米范围内顶板管理支护形式及要求; 沿巷道走向呈 3 排布设n型梁悬浮柱进行辅助支护;具体布设位置为:距留巷煤柱帮0.35米和 巷道的正中处分别支护一排 n型梁悬浮柱,柱距1米,n型梁下应保证一梁三 柱;距充填墙体侧0.2米处支设一排n型梁悬浮柱,柱距0.5米,n型梁下应 保证一梁五柱。留巷所支n型梁相邻两排应交错1.2米支设。留巷内所支单体悬 浮柱应穿规格为300mM 300mM 16mm的钢性柱鞋,以提高留巷的辅助支护强度 减少钻底量的发生。2.14.4 如顶板较为破碎时,可在n型梁上方铺设金属网进行护顶。2.14.5 DW28-350/110X 工作阻力为 300KN 初撑力

30、为 132.3-176.4KN ; DW31-350/110XX作阻力为 350KN 初撑力为 132.3-176.4KN ;2.15 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规范2.15.1 生产技术部矿压组监测管理规范2.15.1.1 在生产技术部主任工程师的直接指导下开展矿压监测工作。2.15.1.2 每个采煤工作面在编制作业规程前, 必须向施工队组提供工作面 矿压预测说明书及相关资料。2.15.1.3 负责综采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的管理, 及时向施 工队组发放各种监测仪器, 并对井下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仪器 (表)负责更 换、保养工作。 每日负责收集整理综采工作面监测数据, 并将收集的数

31、据进行计 算机分析处理后, 信息及时反馈队组, 以便队组及时整改, 确保工作面顶板得到 有效支护。2.15.1.4 每旬要对综采工作面顶板装备 (矿压仪器、仪表、顶板在线监测 系统)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覆盖率要达到 100%,对查出的问题采取“三 定表”方式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按照矿安全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2.15.2 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规范2.15.2.1 综采工作面使用微表进行支架初撑力监测, 使用电脑圆图仪进行 支架工作阻力监测。 工作面所有液压支架, 必须安装监测压力表 (前后柱交叉安 装,各安装一块压力表) ,液压支架如有平衡千斤必须安装监测平衡千斤的压力 表。2.1

32、5.2.2 电脑圆图仪测点布置在工作面机头、中部 1、中部 2、中部 3、 机尾,共十条测线(五个测站) ,每个测站安装一台两通道电脑圆图仪。2.15.2.3 工作面两顺槽矿压监测, 使用单体柱检测仪, 每个工作面必须配 备两把,其中皮带巷一把,轨道巷一把。2.15.2.4 工作面初采前必须将支架测压微表、 电脑圆图仪、 顶板在线监测 系统安装到位,并确保运转正常。2.15.2.5 每班必须收集顶板监测数据, 由生产小班监测人员负责在工作面 均匀选取 10 个测点,并将顶板监测数据认真填写到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原 始表中。工作面两顺槽为锚杆支护巷道的, 每小班必须在距工作面煤壁 100 米范

33、 围内,对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观测, 并将观测数据认真填写到顶板离层仪小班监 测数据表中。2.15.2.6 检修班监测人员,在皮带巷、轨道巷超前支护段内均匀选取 10 根单体柱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认真填写到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原始表 中。2.15.2.7 使用的各种原始数据监测记录表, 必须认真记录, 不得涂改、 漏 填、填错,记录完成后,由当班跟班干部(值班干部) 、监测人员签字后,于次 日送交生产技术部矿压组。2.15.2.8 二水平综采工作面每个液压支架必须安装二块支架测压表(微 表),前后立柱分别交叉安装各一块,即右前左后,操作支架时观测前后立柱的 初撑力,同时对工作面液压支架均匀分

34、布安装 5台电脑圆图仪, 监测工作面割煤 循环支架工作阻力。2.15.2.9 三水平综采工作面每个液压支架必须安装三块支架测压表, 前后 立柱分别交叉各安装一块, 即右前左后, 另一块安装在支架顶梁千斤上, 分别监 测支架操作时前后立柱的初撑力以及顶梁压力, 同时对工作面液压支架均匀分布 安装 5 台电脑圆图仪,监测工作面割煤循环支架工作阻力。2.15.3 专项矿压监测管理规范2.15.3.1 结合工作面设计要求编写专项矿压观测方案, 根据方案合理布置 矿压观测测站、测点以及截面设置、仪器仪表的安装。2.15.3.2 专项矿压观测过程中必须带全所有的观测器具, 包括记录笔、 表 格、钢卷尺等。

35、认真观测收集原始数据,不得弄虚作假,数据不得涂改、缺张少 页,确保观测数据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2.15.3.3 观测过程中必须检查各测站、 测点安装仪器仪表的运转状况, 发 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仪器仪表正常运转。2.15.3.4 收集的观测数据必须及时进行分析, 现场观测时发现特殊问题必 须及时汇报相关领导和相关分管人员。2.15.3.5 专项矿压观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出完整的矿压观测报告。第三章 掘进工作面 的顶板管理规范3.1 加强巷道施工过地质构造的顶板管理。当巷道施工遇断层、采空区、 地质构造带、 煤层松软区以及采动影响区域时, 要根据生产技术部的方案, 及时 制定施工专项安全

36、技术措施, 及时修改完善支护工艺, 采取套棚、 补打锚杆、 锚 索补强以及喷浆等手段加强顶板管理。3.2 对陷落柱、构造影响破碎带、松软煤层等区域,不准采用锚杆支护。 要采用架棚或砌碹方式通过。 巷道压力较大时, 要采用缩小棚距、 放大扎角、 顶 帮密背等有效措施。3.3 巷道开口、贯通、断面刷大、交岔点施工、处理冒顶等必须编制专门 措施。要严格按照措施规定,对开口(贯通)处顶板进行加强支护。3.4 加强施工过程中对顶板水害的管理。当巷道顶板出现淋水,对锚杆安 装影响较大时, 应及时汇报生产部, 并探明淋水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水措 施,淋水地段要加大锚杆检测力度, 必要时加长锚杆支护长度

37、或补打锚索, 使锚 固端支护在稳定岩层中,防止顶板冒落。3.5 由于受构造、动压等影响,巷道变形较大时,要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 由生产技术部安排队组采取巷中支柱、套棚、打逼帮柱护帮等有效措施。3.6 掘进工作面的规程、措施顶板管理规范3.6.1 各区队的掘进和巷修工作面必须在作业规程 (措施)中要明确顶板管 理,并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业规程(措施) 中必须明确规定顶板应急 材料的规格、数量、存放地点及管理要求。3.6.2 掘进工作面必须编制掘进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规程(措施) 中要对掘进过程中的超前支护、 临时支护、永久支护方式及控顶距进行明确规定。3.6.3 巷修工程必须制

38、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严防顶板冒落、 堵人和支架歪 倒,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由外向里、 先支后回的原则, 施工中要对顶帮加强 控制。3.7 掘进工作面的顶板支护材料规格及要求3.7.1 (4 米断面和 4.3 米断面):红松圆木的规格:棚梁长度不得小于 4米,直径不得小于200mm备用数玄20根;棚腿长度为2.5米,备用数玄20根3.7.2 (5米断面):红松圆木的规格:长度不得小于 4.5 米,直径不得小 于200mm备用数玄20根;棚腿长度为2.5米,备用数玄20根3.7.3 摩擦柱规格:(9#煤)采用HZWA-230或HZWA-290C型摩擦柱,初撑 力不得小于50KN( 15#煤)采

39、用HZWA-290C型摩擦柱,初撑力不得小于 50KN 备用数玄20根3.7.4 如巷道在掘进施工中,邻近巷道有影响较大的地质构造,在掘进过程中,针对地质构造,需及时的备用 M3钢带和W钢带。3.8 过地质构造的顶板管理规范:3.8.1 过断层的顶板管理规范3.8.1.1 地测部现场观测后,当天拿出地质预报,队组写施工技术措施。3.8.1.2 退机组起底施工(施工长度依据地质预报,坡度一般为 6-10°,利 于皮带运行)。3.8.1.3 帮部支护:超高 0.1-1.0 米时:补打超高锚杆;超高 1.0-2.0米时, 采用锚梁联合支护;如帮部松软、片帮时,采用双抗塑料网进行护帮。3.8

40、.1.4 顶板支护:起底至掌面后, 超高 1.0-2.0米时,采用套无腿棚、 铺网 进行维护顶板支护;再向前掘进时: 10 米范围内采用锚网梁组合支护、槽钢锚 索补强,离层仪间距缩小为 30 米(班班观测),依据现场顶板情况, 生产部再通 知队组是否改为原支护。3.8.1.5 过逆断层的过程中,如顶板压力大,岩性不稳定的情况下,采用套 木质亲口棚施工(棚梁 ©玄200mm,棚腿© < 180mm,扎角玄250mm,棚距 1.0m)。如顶板破碎,需再加铺菱形金属网维护顶板。381.6 最大空顶距1.5m,最小空顶距0.5m3.8.1.7 架棚临时支护方法:机掘施工: 巷

41、道截割成形后, 将掘进机后退, 使截割头处于后方永久支护下 的安全地点, 截割头落地并闭锁, 然后班长指定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严格的 敲帮问顶, 找净顶帮活矸、 活煤,在确认安全无误后, 两人将托梁器翻至截割头 上,将预先准备的棚梁放在托梁槽上, 棚梁要放入所焊接槽内, 并用木楔进行背 紧,确认放置平稳后, 所有人员撤至掘进机后方安全地点, 掘进机向迎头方向开, 同时截割臂缓慢升起, 前伸托梁器达到排距要求后, 且托梁器要与顶板紧密接触, 确保接顶严实。 然后闭锁掘进机并停上一级电源。 调整施工中线符合要求后, 支 护工站在永久支护进行架棚施工。炮掘施工:采用2根长4.0m的n型钢梁作前探梁

42、,每根钢梁用两串穿马蹄 戴螺丝的 40T 大链固定在紧邻工作面最近的 3 架永久支护棚梁下,钢梁距梁口 内侧300-400mm,每次爆破后,认真进行敲帮问顶,及时前移前探梁,其伸出 长度1.1m,并将棚梁放在前探梁上,棚梁与顶板之间铺设菱形金属网护顶, 再 用背板、木楔将棚梁和前探梁、网、顶板背紧刹牢,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上 梁时,两名上梁人员站在工作面放置稳固的铁凳上, 另三人将棚梁递上, 并协助 将棚梁稳固地放在前移的前探梁上完成临时支护。3.8.1.8 架棚巷道,炮掘过程中,在进行放炮作业时,必须对距掌面最近的10 架棚,加注防倒钩。3.8.2 过陷落柱的顶板管理规范3.8.2.1 地

43、测部现场观测后,当天拿出地质预报,队组写施工技术措施。3.8.2.2 在遇见陷落柱的前 3 米,按照棚距补套木质亲口棚加强支护;在施 工陷落柱过程中,采用套木质亲口棚、铺网施工(棚梁© <200mm,棚腿© <180mm,扎角玄300mm,棚距0.8m);待过完陷落柱后,揭露稳定煤层后,再进 行 10 米的加强支护(锚梁联合支护、槽钢锚索补强支护)3.8.2.3 过陷落柱过程中,离层仪间距缩小为 30 米,(班班观测)。3.8.2.4 最大空顶距1.2m,最小空顶距0.4m3.8.2.5 架棚临时支护方法:机掘施工: 巷道截割成形后, 将掘进机后退, 使截割头处

44、于后方永久支护下 的安全地点, 截割头落地并闭锁, 然后班长指定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严格的 敲帮问顶, 找净顶帮活矸、 活煤,在确认安全无误后, 两人将托梁器翻至截割头 上,将预先准备的棚梁放在托梁槽上, 棚梁要放入所焊接槽内, 并用木楔进行背 紧,确认放置平稳后, 所有人员撤至掘进机后方安全地点, 掘进机向迎头方向开, 同时截割臂缓慢升起, 前伸托梁器达到排距要求后, 且托梁器要与顶板紧密接触, 确保接顶严实。 然后闭锁掘进机并停上一级电源。 调整施工中线符合要求后, 支 护工站在永久支护进行架棚施工。炮掘施工:采用2根长4.0m的n型钢梁作前探梁,每根钢梁用两串穿马蹄 戴螺丝的 40T

45、大链固定在紧邻工作面最近的 3 架永久支护棚梁下,钢梁距梁口 内侧300-400mm,每次爆破后,认真进行敲帮问顶,及时前移前探梁,其伸出 长度1.1m,并将棚梁放在前探梁上,棚梁与顶板之间铺设菱形金属网护顶, 再 用背板、木楔将棚梁和前探梁、网、顶板背紧刹牢,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上 梁时,两名上梁人员站在工作面放置稳固的铁凳上, 另三人将棚梁递上, 并协助 将棚梁稳固地放在前移的前探梁上完成临时支护。3.8.2.6 架棚巷道,炮掘过程中,在进行放炮作业时,必须对距掌面最近的10 架棚,加注防倒钩。3.8.3 过小窑空巷的顶板管理规范3.8.3.1 根据地测部探测,距离小窑空巷 5 米范围内

46、,采用锚网梁组合支护, 槽钢锚索补强掘进施工。3.8.3.2 待与小窑空巷贯通后(掏孔贯通) ,由指定人员进入,在小窑空巷 内 3 米范围内进行打联锁木垛加强支护, 然后进行全断面贯通 (安全检查贯穿整 个过程)。3.8.3.3 全断面贯通后,根据顶板情况,逐步拆影响巷道掘进的木垛,然后 进行加强支护: 如顶板较好, 采用锚网梁组合支护, 槽钢锚索补强支护进行施工(小窑空巷前后5米范围内);如顶板不好,采用套木质亲口棚(棚梁© < 200mm, 棚腿© < 180mm,扎角玄250mm,棚距0.8m);通过(并对小窑空巷前后5米进 行补套棚支护)。3.834过空

47、巷过程中:最大空顶距1.2m,最小空顶距0.4m3.8.3.5 架棚临时支护方法:同过断层临时支护方法。3.8.4 过交叉点的顶板管理规范3.8.4.1 锚杆支护巷道过交叉点的顶板管理规范3.8.4.1.1 在交叉点前后 5米范围内进行加强支护;采用锚网梁组合支护, 每排补打槽钢锚索补强支护, 并在即将开口施工的巷道口处, 补打锁口槽钢进行 补强支护。3.8.4.1.2 交叉点必须打柱 1 套顶板离层仪。3.8.4.1.3 当一条巷道与已有巷道贯通时, 依据探测情况, 在贯通前 5米时, 必须对已有巷道进行加强支护后(每排补打槽钢锚索补强) ,方可进行贯通。3.8.4.2 架棚支护巷道过交叉点

48、的顶板管理规范3.8.4.2.1 在交叉点前后 5 米范围内进行加强支护(每架棚梁下补打摩擦柱 补强),并在交叉点处架两架抬棚(棚梁 © < 250mm)进行补强支护3.8.4.2.2 交叉点必须打柱 1 套顶板离层仪。3.8.4.2.3 当一条巷道与已有巷道贯通时, 依据探测情况, 在贯通前 5米时, 必须对已有巷道进行加强支护后(每架棚梁补打摩擦柱补强) ,方可进行贯通。3.8.5 回棚时的顶板管理规范3.8.5.1 检查回棚巷道内的顶板支护情况, 对不安全地段用摩擦柱进行加强 支护。3.8.5.2 如回棚巷道内有交叉口,需先对交叉口地段进行打摩擦柱支护,如 顶板压力大,需

49、打木垛进行加强支护。385.3在距回棚地点25-50米内,顶板完好的地点,安装1部JM-7.5型或 JM-17型慢速回柱绞车,当回柱绞车距作业地点小于 5米时,及时将回柱绞车后 移。385.4在所回棚向外10架棚梁下,每架棚梁下距梁口 500mm支设两根摩 擦柱进行加强支护 (打的摩擦柱不能影响回棚, 第二架、第三架在梁口处各支设 一根戗柱加强支护,磨擦柱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 ),支柱必须支在实底上,并在所回棚梁以里200-300mm处,距巷帮1米处支设两根木点柱进行加强支护, 回完 1 架棚后,棚梁在的点柱和戗柱按顺序向外移动。3.8.5.5 如在回棚过程中,确实有压力大地段,棚梁下方打木

50、垛后,可以不 在回收。3.8.6 过小窑空巷及井筒时的顶板管理规范3.8.6.1 根据地测部探测,掘至距贯通点 5米时,每排补打槽钢锚索进行加 强支护并在小窑空巷口处打槽钢锚索加强支护进行锁口, 并在巷道与小窑贯通处 向里 3米打一“井”字型木垛或连锁木垛进行加强支护, 在小窑空巷内施工前要 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木支柱或摩擦柱进行临时支护,并将井筒上口封严。3.8.6.2 在井筒下口内,煤层顶板线以上密排板梁将井筒下口封严。板梁下 方采用“ #”字型联锁木垛支实。封口板梁要顺巷道方向铺设。板梁下方采用木 垛要全断面打起,木垛最上方 3 层板梁全部密排摆放。3.8.6.3 施工时,从井筒边界向外 3

51、.5米的位置开始扩巷道两帮(确保巷道 宽度超过井筒宽度,两帮超出井筒 600mm),扩帮至掌面时,首先在3.5米处的 永久支护两端进行补打单体锚杆,锚杆距帮 0.3 米。单体锚杆打好后,方可向前 掘进。3.8.6.4向前掘进至井筒边沿500m时,采用工字钢梁进行支护。支护采用12#工字钢进行护顶,工字钢两端采用高强度螺纹钢锚杆和钢板组合进行固定, 第一根工字钢距槽钢锚索 0.3米,工字钢排距为 0.3米,距帮 0.1 米。固定锚杆 距帮 0.3 米;锚杆外露不小于 0.25米,不大于 0.3 米;工字钢规格依据井筒规格 来定。3.8.6.5 拆除木垛之前最大空顶距 0.9米,最小空顶距 0.3

52、 米。井筒下方架 设够 3 根工字钢后方可拆除原有木垛。3.8.6.6 揭露井筒后,首先对前方井筒壁的密排板梁头进行补强支护,距井 壁 0.3 米的位置采用板梁摩擦柱支撑密排板梁。板梁采用长 2.5 米的红松板梁, 板梁下面支设 4 根摩擦柱。摩擦柱初承力不小于 50KN ,摩擦柱间距为 0.5 米, 保证摩擦柱接底严实;在施工过程中,帮部支护依据现场情况再定。3.9 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规范3.9.1 生产技术部矿压组监测管理规范3.9.1.1 锚杆锚固力抽检:在锚杆支护巷道掘进过程中,锚杆锚固力抽检抽 样率为 3%,每 300根顶(帮)锚杆抽检一组 (9根),不足 300根时,按 300

53、根考虑。 抽检时只做非破坏性拉拔, 抽检指标按照规程设计要求进行, 锚杆锚固力、 拉拔 力,抽检发现不合格锚杆, 应在附近补打合格锚杆, 并加倍抽检, 如仍发现不合 格锚杆,应报告有关部门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 检查结果要作详细记录, 并填写 “锚杆支护巷道锚杆锚固力、拉拔力抽检表” 。3.9.1.2 锚杆拉拔力抽检 :在锚杆支护巷道掘进过程中, 每月进行一次锚杆拉 拔检测,一次抽样一组 (3 根),抽检时做破坏性拉拔,检查结果要作详细记录, 并填写“锚杆支护巷道锚杆锚固力、拉拔力抽检表” 。被拉拔的 3 根锚杆都应符 合规定值,只要有 1 根不符合规定值,再抽样一组 (3 根 )进行拉拔。再

54、不符合规 定值,必须组织有关部门人员研究锚杆拉拔力不合格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 施。3.9.1.3锚固力抽检其外移量超过20mm视为失效锚杆。锚固力抽检结束后 及时安排施工队组重新拧紧螺母。 注:凡视为失效锚杆或做破坏性拉拔的锚杆必 须在该锚杆附近300mm内进行补打锚杆,并做好相应的补打记录。3.9.1.4 顶部和帮部锚杆各自分组进行抽检, 如果工作面巷道两帮锚杆为非 金属 (竹、木制等 )锚杆时,不做锚杆锚固力和拉拔力抽检,仅对锚杆外观进行检 查。3.9.1.5 新开口的锚杆支护巷道 30m 范围内必须进行一次锚杆拉拔检测。 当 锚杆支护设计、支护材料发生变更, 巷道围岩地质条件发生明

55、显变化, 如遇断层、 破碎带、褶曲等地质构造,巷道顶板出现较大淋水,应作相应的拉拔试验。3.9.2 掘进工作面监测管理规范3.9.2.1 生产技术员负责落实本单位锚杆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的具体 工作,包括现场使用的锚索涨拉机具、 仪器、仪表的准备。 负责落实各生产班锚 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的收集, 负责落实本单位监测人员的配 备和监测内容的培训,配合生产技术部观测人员搞好现场各种检测工作。3.9.2.2 所有打注的锚杆、锚索要编排、编号,排号要用白漆写在锚杆、锚 索托盘上,安装的顶板离层指示仪要对应到施工班组和施工人员, 并有相应记录, 由本单位建档保存、备查。3.9.2.3

56、 监测人员每班必须进行锚杆、锚索施工质量监测。监测范围覆盖当 班所有打注的锚杆、 锚索。监测项目包括锚杆、 锚索施工质量; 锚杆托梁安装质 量;铺网质量;锚杆预紧力矩、锚索预紧力;锚杆、锚索排间距;锚杆、锚索眼 孔深;锚杆、锚索角度;锚杆、锚索外露长度等,并认真填写“锚杆支护质量与 顶板动态监测原始记录表” ,由当班班长、监测人、队干部签字后,并于次日上 午 8 点,送交生产技术部矿压组,遇节假日相应顺延。3.9.2.4 锚杆预紧力矩检测:使用高强度螺纹钢锚杆时,顶、帮锚杆预紧力 矩要符合规程设计要求。3.9.2.5 锚索在安装过程中,预紧过程即为预紧力监测过程,预紧力必须达 到规程设计要求。

57、锚索预紧力或外露长度不合格时必须在附近补打合格锚索。3.9.2.6 日常监测采用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监测, 由施工队组按技术要求实 施,根据锚杆支护巷道围岩条件在巷宽的中部打眼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 间隔距 离为30m50m(安装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具体间隔距离要在作业规程中作 出明确规定。 当巷道断面、 掘进工艺发生改变或围岩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 应根 据具体条件调整顶板离层指示仪间距。每个巷道交岔点、断层带、围岩破碎带、 顶板淋水、 硐室等特殊条件地段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 队组技术员要将顶板离层 指示仪分布绘图标明。3.9.2.7 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设置、安装、监测及牌板的挂设要纳入到巷道施

58、 工责任制内。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距工作面迎头不超过1.5m,严格按照安装说明书和巷道支护设计要求进行正确安装, 确保正常使用。 并由队组监测人员负责 监测记录,填写“顶板离层仪小班监测数据表” 。3.9.2.8 每个顶板离层指示仪要对应一个监测牌板,并进行编号。监测牌板 由生产技术部统一购置、 发放。队组每班要对顶板离层指示仪完好性进行必要的 检查,任何人不得随意取下或抽动。距掘进工作面 50m 之内,每班由班长或监 测人员对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观测, 掘进工作面观测数据记录在 “顶板离层仪小 班监测数据表”。同时将观测数据填写到顶板离层指示仪牌板上。监测人员每周 定期,对巷道安装的所有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一次全面的观测(周检) ,将观测 数据填写到“顶板离层指示仪周检记录表中” ,并由监测人、班长、队干部签字 后保存、备查。3.929当锚杆锚固区内顶板离层值,即浅部顶板离层值超出30mm时,应 首先考虑缩小锚杆排、 间距,增加支护密度,其次加粗锚杆或提高锚杆支护强度; 当锚杆锚固区外顶板离层值,即深部顶板离层值超出30mm时,应增加锚杆长度, 或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