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规划背景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 综合交通枢纽。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兰州新区成为第五个 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013年,我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 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兰州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是国家规划 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兰州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省会城市和重工业中心,完全可以成为面向中亚地 区的战略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综合型铁路物流枢纽,将为兰州乃至兰 白经济区提供一个快捷高效的对外通道和集疏运系统,建成面向中亚、西亚的区域 性物流节点,
2、促成兰州真正成为我国联系中亚地区第二条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战略 节点,进一步提升兰州在我国“西进战略”中的门户地位。第一章区域分析(一)物流业面临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1、国家政策支持兰州物流业快速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现 代物流业”。国家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 点工程和政策措施。兰州被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 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2010年初,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2010 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 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2011年3月商务部发布商贸物流发
3、展专项规划,要 求尽快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专业化、一体化服务 水平。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方式,大力推进物流国际合作。2011年6月国务院推出了 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配套措施,从税收、土地政策、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和加大物 流业投入等方面,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2014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规划明确了新经济形势 下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 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规划确定了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多式联运、大宗资源型产品物流、物流标准 化、城乡物流配送
4、、电子商务物流、农产品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12项重点 工程。国家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为兰州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 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2、甘肃省、兰州市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2011年出台的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 发展规划提出了全省物流发展目标,要求抓住国家把兰州确定为全国9大物流区 域、10大物流通道、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和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重大机遇。3、依托的物流核心圈,通过建设兰州物流枢纽和兰白定物流集聚区,强化其沟通 全省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把兰州建成带动全省、服 务西北、辐射全国的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物流中心和连接中亚、欧洲的
5、国际 物流基地。2011年兰州市颁布的兰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兰 州物流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同时围绕兰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 制定的加快兰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兰州现代物流业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扶持配套政策,全面扶持兰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13年编制的兰州商贸物流规划提出通过构建“三大圈层、两大专业领 域、五大业态”的物流产业体系,将兰州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 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国家共同配送示范城市和全国流通 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兰州新区总体规划将兰州新区确定为“西部地区向西 开放和承东启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6、将“现代物流仓储、临空现代服务 业”列为新区重点推进的十大主导产业。(二)区域经济推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1、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2012年2月发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指出在经济区域发展中,重 点强化铁路建设、完善公路网络、畅通能源通道、提高信息化水平等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要求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帮扶等9 个方面加强对西部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2、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不断推进2013年,我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 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 力的经济大走廊。甘肃省的狭长区域是丝
7、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 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 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3、兰白经济区和兰州新区建设整体提速顺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要求,“十二五”时期,甘肃省提出建设“兰白经 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兰白经济区是西部地区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第二章现状分析一、规划区区位与范围1、规划区区位(1) 规划区位于常平镇西部,北靠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与东莞市区相邻, 西北紧邻广深高速公路麻涌出入口,距广州46公里,距东莞市区12公里,是东莞 市西北部的门户。(2) 规划区位于常平镇发展的西翼工业组团,北面与增城新
8、塘隔江相望,东面与 常平镇中心区隔河相望,中麻公路东西向穿越规划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2、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属漱旧村用地,东至司马,西至元江元,南至广深铁路,北至桥头镇界 限,总用地面积34.95公顷,其中现状建成区面积3公顷(包括已平整土地)、水 域5.3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8%和15.20%。二、地形、地质、地貌规划区属东莞市东南部平原,四周被东江北干流及其支流包围,地势开阔,地 形平坦,地面标高在0.93.3米之间。地下水位高,土层为河口沉积层,主要沉积 物为第四系亚粘土,地基较软,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规划区为典型的水乡 地区,水系纵横,有大面积的蕉园,赋予规划区优美的生态环境。规划
9、本着因势利 导的原则,将贯穿园区的清水河道,从工程设计、景观营造等方面充分考虑,改造 为富有水乡风味的生态水轴,突出地方特色美化园区的自然环境。三、现状人口规划区内现状人口主要为部分漱旧村人口和工业人口。1、规划区内现状建设量较少,主要为沿常马公路分布的民房和三类工厂,规划 对此进行全面的避让决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其他用地为农田及水域,为工 业园区的开发提供较丰富的土地资源。2、整个规划区地势平坦,水网发达,用地较完整,适宜进行开发建设,但地势 较低洼,防洪排涝应作重点处理。3、受管理体制及早期开发模式的影响,现状各类用地分布有以下特点:(1) 以村庄为核心的用地开发模式,在村庄发展用地
10、内,混合开发建设各类性质 的用地,造成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各类性质用地功能混杂。(2) 沿早期道路建设,以现状中常马路最为显著,常马公路为现状市级联网公路, 往西接常平镇中心,东桥头镇,深圳,为现状主要道路,沿路建有工厂、商业、煤 气站等。(3) 沿河岸建设,规划区沿内河有三类工厂及部分零散商业,形成各类性质用地 混合的局面,占据了沿岸主要景观地段。五、建筑现状规划区内现状建筑性质一般与用地性质相同,以工业厂房为主。住宅以农村独 栋私宅为主,工业用地的工业建筑占总的建筑比例较大,分布的工厂,建筑质量一 般.六、公共设施规划区为漱旧村未开发区域,基本上没有公共设施配设。七、现状道路设施
11、现状道路有常马公路、进漱旧的入村道路和进大京九塑胶城的道路,红线宽度 分别为12、10米。常马公路为现状主交通干线,但路况较差,道路两旁建设较为 杂乱,未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随着环城公路的改线,道路系统需全面改造。八、现状市政设施规划区内有一个煤气供应站,随工业区的发展,建议从总体规划的角度重新选 点,将煤气站迁出规划范围。规划区内有一回500kv的线路南北穿越整个规划区, 有从常平110kv站至桥头110kv站的一回线路,沿常马公路东西穿越规划区。九、现状主要存在问题1、规划区地处东江三角洲平原,河网纵横,地势平坦低洼,一般标高为0.9-1.8米, 雨季水量大,防洪排水问题使发展建设成本加
12、大。2、现状建设量较少,道路交通设施、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第三章优势解析一、区位优势常平国际物流园北靠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与谢岗镇区相邻,是东莞市西 东南部的门户,是与珠江口东部地区经济联系的“桥头堡”,随着珠三角向沿海推 进的发展态势,区位优势更为特出。二、后发优势高技术产业正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的主导产业群,服务化、物流化、信息化的 推进将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平台,常平作为东莞市经济发展较强的镇区之一, 并占据深圳与东莞连接的咽喉要地,在新一轮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具有土地资源丰 富、环境良好等后发优势,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配套行业。三、自然环境优势本规划区地势平坦,水网纵横,易形成有
13、特色的工业园区,构筑新型产业运作 平台,吸引东莞、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及升级转型企业。u!城市环境优势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常平镇的投资环境。除大力建设交通设 施外,运输、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处理、金融服务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健全和完 善。良好的政府形象和规范的办事制度使投资者感到放心和满意。nn第四早绿地及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一、规划构思1、以内河水系为依托,中央核心区绿化主轴、绿化水轴为绿化主体,以进园大道、 大京九塑胶城公路道路绿化为景观次轴,串起大小不等的公园、广场,形成常平国 际物流园绿地及开放空间系统。2、沿河绿化系统绿化景观水轴规划用地范围内原有天然河道迂回曲折,不利于园
14、区开发建设,在规划中采用 保护性利用的手法将其裁弯取直,形成贯穿规划区南北方向与核心区的水系,同时 将其规划为园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景观水轴。规划将河道两侧建设 为大面积、连续的滨河公共绿地供园区内的游人休憩、自娱之用,局部地段放大处 理为亲水公园,形成滨河绿化系统。滨河公共绿地与滨江公园、横涌海岸休闲带等 绿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结合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的不同视觉景观需要,通过放大沿 河一侧的道路绿化,利用河岸高差设计为不同的平台,提供观赏和亲水空间,精心 组织绿化和环境设计,塑造完整的滨水绿化系统及开放空间。3、绿化景观次轴园区规划了两条绿化景观次轴,分别是沿进园大道和中麻公路布置。主要
15、是通 过道路绿化和行道树形成两条林荫大道,特别注重进园大道中央绿化带的植物配 置,将高压线塔对景观的影响减至最低,变劣势为优势。道路两侧应种植冠密荫浓 的树种,如:榕树科植物、行道芒、木棉、桃花芯木等,进园大道中央绿化带宜以 乔木为主,辅以花灌木,形成空间层次鲜明、疏密有间的绿化韵律空间,突出色相 与季相的变化,展现无限生机与活力。二、公共绿地规划布局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小游园、街道绿地等。本规划区内主要为公 园、沿河公共绿地、园区绿化及单位附属绿化等。1、公园分别为生态水公园、滨江公园、槎洛公园和横涌海岸休闲带。其中生态水公园 为其最具地方特色的公园代表之一。生态水公园借现状河流穿
16、越之契,运用园林造景手法,挖土为湖,堆石成山, 配以亭台楼阁和小品喷泉等设施,形成山水兼备,环境幽雅,富有生机的生态水公 园。为人提供以观赏休憩为主,兼具娱乐功能的场所。2、沿河公共绿地规划将园区内原有天然排洪渠裁弯取直,人工整理修葺,两侧规划了不小于10 米的公共绿化带,以疏林草坪为基调,尽量减少大面积的硬质铺地,安排人行园路, 其间种植一些观赏性较强的岸生高大乔木,配合道路的行道树及道路绿化,形成几 条点缀园区的“绿锦”。3、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是指居住用地内各种类型和级别的绿地。单位绿化是指厂矿、企事 业等单位内绿地。这些绿地虽占地不大,却与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关系,对提 高
17、城镇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这类绿地应予以足够重视,本着见缝插针,均 匀分布的原则,在园区大量兴建。同时,在各个单位内,应推广庭园绿化、立体绿 化,提高总体绿化覆盖率,改善园区生态环境。(1) 居住区绿化居住区绿化要求隔离街道污染,遮挡阳光,创造安静、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 并在种植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同时,应适当布置园林小品,以给居民创造良好的 户外活动条件。(2) 厂矿区绿化根据工厂的不同性质和污染的不同类型,选择吸附性、抗污染性强的具净化空 气能力的树种进行布置,以降低厂区内大气污染状况,为职工创造卫生,安全的工 作环境。(3) 机关、学校绿化机关学校绿化主要有遮阴,观赏的功能,应适当
18、布置观赏性的花木和高大乔木, 修建花坛、花带和林荫道等绿化小品设施,以使工作人员和学生能更加愉悦的工作和学习。(4)医院绿化应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为主,种植一些杀菌力强且有观赏价值的花草树木, 并辟出专门的休息绿地,以给病人创造卫生、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4、植物配置建议植物配置充分考虑水乡建设风貌的营造,挖掘水文化的的深厚内涵,创造极具 感染力的水体景观,以形成水脉与绿脉的默契,碧水与绿树的融合,延续规划中“丰 水、碧云、郁蕉园”的规划意境。滨水植物配置宜为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发展,强调植物的造景功 能和实用功能,突出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创造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 冬景苍
19、翠的四季美景。堤岸两侧主要种植树叶轻拂的垂柳,配以开花的低矮灌木(杜 鹃花、龙船花、番茉莉、大红花)构成“桃红柳绿”的景观意境。水中可适当间种 水杉,软化人工塑造的生硬河道岸线,地被植物以粗放型蠟蝮菊蔓延至水,人行道 旁以高大乔木(白玉兰、蒲桃、芒果、大叶榕、小叶榕)为主,构成人与自然对话 的亲水绿化空间。三、生产防护绿地规划1、道路绿化道路绿化起着隔断街道噪音,减少道路扬尘,美化街景的作用。规划红线宽度 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30- 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 于25%;红线宽度小于3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o2、防护绿化高压走廊防护带:规划区内有500kv、2
20、20 kv和110 kv的线路沿进园大道、 横涌路经过,规划满足防护距离的基础上,结合道路绿化考虑配置树种,宜种植具 有抗噪、阻尘并有一定观赏性的灌木、花草。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防护隔离带:规划于中心区工业与居住相邻的地块、居 住与二类工业相邻的地块,应结合污染物类型,选用吸附性强、抗污染并有一定观 赏性的树种,设不少于20米防护绿化带,减轻工业对居住区的影响。水为本园区的特色元素,亦是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开放空间围绕水 与绿做文章,包括滨水绿地、公园、广场等。场地不盲目追求大面积,而是注重满 足人进行不同活动时对场地的不同要求,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广场、绿地以满足人 们参与集会、观赏、
21、漫步、自娱、休憩以及健身等各种不同需求。第五章给水工程规划、现状概况目前规划区用水主要由东莞市东部供水工程供给,现常马公路上敷设了一根 dn1400的供水干管,供水压力为3.5kgf/cm2,该管在规划区沿线分别开设了两个 dn800及dn600的口。目前东部供水工程供给常平镇漱旧村10000立方米/日。二、供水发展目标及规划原则1、供水发展目标(1) 根据规划园区的发展需要,按照我国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统,为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 规划园区供水普及率为100%(3) 供水水压保证供水区最不利点水压不低于0. 12mpa,大部分地区不低于0.
22、 28mpa,供水管网应同时满足消防水压要求。2、规划原则(1) 给水工程从远期考虑,近期着眼,分期实施,近远期结合。(2) 给水工程适当超前,并留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将来的发展变化。(3) 给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北侧的人行道上,道路宽度超过30米时采用两 侧布管。三、用水量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 估算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4.797万立方米/日。表5用水量估算表类另ij用水标准(m3/ha.d)规模(ha)最高日用水量(104m3/d)居住用水11049. 720. 547一类工业用水120121.791.461二类工业用水20072
23、. 521.450研发产业用水12022. 340. 268行政管理用水1005.810. 058商业服务用水1006. 850. 069金融服务用水1001.770.018文体娱乐用水100& 610. 086医疗卫生用水1201.380.017教育用水1202.660. 032公共设施用水8042. 220. 338市政设施用水3015. 020. 045广场用水201.340. 003道路用水2099. 150. 198绿地用水3043.010. 129未预见水量按上述水量之和的15%0. 626合计4. 797消防用水量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消防用水量251/su!给水管网*表屮工
24、业用水已包括职工生活用水*表屮指标为最高日用水指标周边地块用水量大约为1.23万立方米/日。规划区内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管网,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水量 进行管网平差计算,并按最大时水量加消防流量进行校核。时变化系数为1.5。本园区按新规划的中麻公路对原dn1400管线进行改道。同时考虑在新规划的中 麻公路另一侧预留西部供水工程管道位置。规划环城公路以北进园大道两侧分别敷 设两根dn500的供水干管,在南片区形成环网布置,两环网相连,形成大环网布置。 区内其它给水管也形成环状布置,以保证供水安全。区内给水管敷设在人行道下时,覆土厚度不小于0.60米,敷设在车行道下时, 覆土厚度不小于0
25、. 70米。按照防火规范要求,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 米。当市政给水管网水压不能满足生活、消防要求时,各公建及住宅小区根据实际 情况自设生活、消防水池及加压设备。第六章 污水工程规划一、现状概况目前规划区未敷设污水管道。现有工业区内的污水、雨水就近合流排至规划区 内原有的河涌最后沿河涌排至下游谢岗境内的河道内。区内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 统。二、排水体制根据国标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 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规划区为新建区,排水体制采用 雨污分流制。三、污水量计算规划区内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计,即4.07
26、8万立方米/日。周边地块污水量合流进入规划区内,合流污水量大约为1.05万立方米/日。故 规划区内总污水量为5.12万立方米/日。u!污水管网本次规划污水管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坡度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允许 的充满度进行估算,并以最大允许流速进行校核。区内污水管道大部分结合道路坡向布置,按就近分散排放的原则排入规划路的 污水管道内,规划的进园大道及环城公路宽度大于50米,两侧采用双管排污。污 水管最小埋深应满足小区排水要求,不小于1.2米。污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并在 每个地块预留污水检查井。工业废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前必须在内部进行预处理,水质达到工业废水排放 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凡职工人
27、数超过200人的园区,厂区内的生活污水都 必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五、污水处理厂及泵站由于规划区地势较平坦,淤泥层较厚,不利于污水管道埋深,故需中途设置污 水提升泵站,污水提升泵站提升污水流量为2501/s,占地2500平方米。该泵站只为 本规划区服务,规划区以外地块的污水也应考虑设置污水提升泵站。本次规划的污水处理厂考虑了包括规划区以内及以外的污水流量。污水经过二级 处理达标后排入横涌海。规划污水处理厂污水流量为5.12万立方米/日,占地 10.24ha,紧靠横涌海,位于规划的环城南路旁。第七章雨水工程规划一、现状概况由于规划区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雨水与污水都合流后就近排放。二、雨水量计算
28、规划区内雨水流量采用东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q二2378.679(1+0.58231gp)/( t+8.7428)06774q= wfqp设计重现期(p=l年)v综合径流系数(经加权平均.7)设计降雨历时(分钟)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f-汇水面积(公顷)q-设计雨水流量(升/秒)三、雨水管网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依据总平面及道路竖向规划,规划区被环城公路分为东西两个片区,西片区又 被规划的河道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南北片区雨水依地势就近排入规划的河道内,东 片区又被原有保留的河道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片区雨水依地势就近排入保留 的河道内。由于规划区地势平坦、淤泥层
29、较深,若作雨水管道势必增加管道基础的 造价,同时为避免整个规划范围填方量过大,故规划考虑设置雨水暗渠排除雨水。 由于进园大道考虑路面美观,将两侧雨水渠布置在人行道上。车道两侧布置雨水口, 根据道路纵坡雨水口间距30米,雨水渠每隔3050米设检查井,并在每个地块预 留雨水检查井。第九章防洪工程规划一、防洪现状现有东江、河涌正常水位为1.5米,东江洪水位为2.6米。现状地势平坦,地面 标高多为0.91.8,属于焦林地带,地质多为淤泥层。目前规划区槎港围按20年一遇堤围标高为3. 5米,堤宽6米,内河堤围10年一遇都不到。二、防洪规划由于本规划区属水乡片区,防洪规划主要防江、河洪。根据广东省东莞市江
30、 河流域综合规划,常平围防洪堤按3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内河堤围也宜相应达 到20年一遇的标准。第十章电力工程规划一、现状概况常平国际物流园位于常平镇西部,漱旧村内,被常马路与镇中心分隔,物流园 现状基本上是农田,开发建设量很少,负荷总量也较小。现由常平变电站出三回 10kv线路跨区域进入漱旧村(其中一回空载)为全村供电。随着工业城的开发建 设,现有的电力设施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电力设施以适应经济的 发展。二、规划目的1、建立适度超前的电力输配系统,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村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要求。2、促进常平国际物流园乃至常平镇电网的建设,使电网的建设符合科学性、经 济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31、的要求。3、协调村镇规划,并指导下一级规划,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控制 及保证电力设施的发展用地。三、负荷预测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和东莞市电力工业局有关规定,结合本次控规的经 济分析、用地功能及相关控制指标,以及本工业城的实际情况,参照深圳市城市 规划标准与准则,确定本规划区的负荷预测标准如下表。表6用地类型负荷指标(w/m2)需要系 数备注居住用地450.4按建筑面 积公共设施用 地700.7按建筑面 积工业用地300.6按建筑面 积市政设施用 地180.5按建筑面 积道路广场用 地1.50.9按用地面 积绿化用地0.50.9按用地面 积水域/注:地块编号见地块编号图。由于各个开关站内的负荷特征和用电性能不尽相同,各自最大负荷的巅峰值出 现的时间不可能都一样,本规划中取同时系数kt为0.80.9。从上述预测知,本规 划区内的最大计算负荷为7.6万千瓦。四、电源规划根据东莞市电网规划,在本规划区的西南侧规划一座槎洛变电站,电压等级 为 220/110/10kv,占地约 40000 平方米(200mx200m),装机容量为 3x240mv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公司对公司知识产权质押借款协议
- 2025年度公益基金会灾害预防合作框架
- 亿渡数据:中国康复行业短报告
- 2025年度影视作品演员出演合同样本
- 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增资扩股协议
- 2025年度快递配送与快递网点建设合同
- 2025年度房产过户房地产经纪人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农村邻居土地界限确权与使用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矿山股份合作协议书: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 2025年度宾馆客房客房服务员培训与劳务服务合同
- 实训美容手术操作基本技术美容外科学概论讲解
- 北京市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统考三英语试题
- 2025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小学-25版四年级寒假特色作业【课件】
- 煤矿重大灾害治理中长期规划(防治煤尘爆炸、火灾事故)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 多智能体机器人系统控制及其应用课件全套第1-8章多智能体机器人系统-异构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和最优控制
-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正式版)
- 管理ABC-干嘉伟(美团网COO)
- 2023电力行业无人机技术规范
- 蓝色创意学校开学工作会议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