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中考2020——实验专练(杠杆平衡条件)物理提升练习_第1页
进阶中考2020——实验专练(杠杆平衡条件)物理提升练习_第2页
进阶中考2020——实验专练(杠杆平衡条件)物理提升练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专练(杠杆平衡条件)物理提升练习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利用在杠杆两端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 实验装置如下图。(1)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 右)调节。(2) 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2/cm13.0102.01522.5202.52031.0301.030根据表中的信息, 得出Fl|l=F2|2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原因是:。(4)如果用杠杆一端挂钩码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的方法做实 验。请分析说明用这

2、种方法做实验的好处。2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1) 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那么他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2) 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3)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改变 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如此屡次测量,得到多 组数据,如表:试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4521021.5103532152104120120分析上表,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4) 小强用弹簧测力计做如图 b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上表中得到

3、的规律.请你对此做出评析: .(5) 如图c,小强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B. 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C. 便于正确认识力臂D.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3利用如下图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0(2)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D点挂个相同的钩码,就可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有的同学认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你认为他的看

4、法是 的,验证你的观点的简单做法是。(4) 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i和动力Fi的数据,绘制了 li-Fi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i为0.6m时,Fi为N。(5) 如图丁所示,假设不在D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 D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4. 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2)杠杆平衡后,在往后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 能或 不能再调节两侧的平衡螺母;(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

5、, 做了三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动力Fi/n动力臂li/cm阻力F2/N阻力臂|2/cm10.52011021151.51032151.520(4)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5)杠杆平衡后,如下图,在两侧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那么 杠杆的下沉(选填左端、右端)。5. (1)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仍处于平衡,如图甲所示,现将左边的钩码去掉一个,要想使杠杆重新平衡,那么需_(写出一种方法)。(2)图乙是小洋某次实验的情景,杠杆每格长 5cm

6、,钩码每个重2N,请你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206.010(3 )上述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6. 如下图是农村曾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杆AB可绕0点转动,杆右端均匀柱形物体的长度与杆右侧的0B相等,杆AB的重力不计,柱形物 体较重。(1) 制作舂米工具时,为了使作用在 A点的力F更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改变支点 0的位置,应将 0点更靠近端。(2) 假设作用在A点的动力F方向始终与杆垂直,那么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动45°角的过程中,动力 F大小的变化是。7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

7、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假设干个。(1) 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到达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2) 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 A点处挂4个钩码,在 B点处挂6 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 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 为什么?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8、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答案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利用在杠杆两端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 实验装置如下图。(1)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 右)调节。(2) 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2/cm13.0102.01522.5202.52031.0301.030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Fl|l=F2|2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_ 。原因是:。(4)如果用杠杆一端挂钩码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的方法做实 验。请分析说明用这种方法

9、做实验的好处。答案:(1)左 (2)测量力臂方便(3)不具有普遍性第2、3两次实验都是等臂的,相当于一次实验,所以少一次实验。(4)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时, 由于测力计的力可以连续变化,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力,不需要调整力臂,所以用这种方法很容易使杠杆平衡。2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1)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那么他应把 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2) 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3) 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改变 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如此屡次测

10、量,得到多 组数据,如表:试验次数动力Fi/N动力臂Lcm阻力F2/N阻力臂L?/cm14521021.5103532152104120120分析上表,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4) 小强用弹簧测力计做如图 b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上表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做出评析: .(5) 如图c,小强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B. 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C. 便于正确认识力臂D.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bb答案:左消除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产生的影响,同时可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的大小;FiLi = F2L2由于动力的方向没有与杆垂直,因此

11、此时的力臂不再等于 OA长 C(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2)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D点挂个相同的钩码,就可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有的同学认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你认为他的看法是 的,验证你的观点的简单做法是。(4) 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i和动力Fi的数据,绘制了 li-Fi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 推算,当li为0.6m时,Fi为N。(5) 如图丁所

12、示,假设不在D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 D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答案:右便于测量力臂4 错误 见解析 0.5 变大力臂变短4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 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2) 杠杆平衡后,在往后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 能或 不能)再调节两侧的平衡螺母;(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 做了三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动力Fi/N动力臂li/cm阻力F2/N阻力臂l2/cmi0.520ii02ii5i.5i032i5i.520(4)通过分

13、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5)杠杆平衡后,如下图,在两侧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那么 杠杆的下沉(选填左端、右端)。答案:水平 不能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或者Fili=F2l2)右端5. (1)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仍处于平衡,如图甲所示,现将左边的钩码去掉一个,要想使杠杆重新平衡,那么需_(写出一种方法)。(2)图乙是小洋某次实验的情景,杠杆每格长 5cm,钩码每个重2N,请你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

14、阻力臂L2/m1206.010(3 )上述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答案:(1)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或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0)右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一个格;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三个格;右边的也拿掉一个钩 码,且将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一个格(答案只要满足杠杆平衡条件即可得分)(2) 3.8(3)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或动力臂不等于20cm)6. 如下图是农村曾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杆AB可绕0点转动, 杆右端均匀柱形物体的长度与杆右侧的 0B相等,杆AB的重力不计,柱形物 体较重。(1) 制作舂米工具时,为了使作用在 A点的力F更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改变支点 0的位置,应将 0点更靠近端。(2) 假设作用在A点的动力F方向始终与杆垂直,那么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动45°角的过程中,动力 F大小的变化是。7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假设干个。(1) 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到达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2) 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 A点处挂4个钩码,在 B点处挂6 个钩码杠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