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洋旅游规划文本完整版_第1页
宁波海洋旅游规划文本完整版_第2页
宁波海洋旅游规划文本完整版_第3页
宁波海洋旅游规划文本完整版_第4页
宁波海洋旅游规划文本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前 言- 1 -一、发展条件和现实基础- 2 -(一)发展基础- 2 -(二)存在问题- 4 -(三)发展机遇- 4 -(四)发展挑战- 5 -(五)阶段特征- 6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定位- 7 -(三)发展目标- 8 -(四)发展原则- 9 -三、打造港湾型旅游格局- 10 -(一)建设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 11 -(二)推进南北两翼差异化发展- 12 -(三)形成八大功能集聚化区块- 14 -(四)推动海洋旅游网络化发展- 16 -四、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 17 -(一)做优八大精品旅游景区- 18 -(二)做强四大旅游度假区- 19

2、 -(三)做大一批旅游综合体- 21 -(四)做响一批节事会展产品- 23 -五、构筑创新型发展平台- 23 -(一)建设象山海洋旅游目的地- 24 -(二)发展城镇特色旅游- 24 -(三)培育滨海旅游小镇- 25 -(四)发展滨海乡村旅游- 26 -(五)开发海洋休闲渔业基地- 26 -(六)开发海洋海岛旅游- 26 -六、推进现代化产业发展- 27 -(一)推进产业要素协调发展- 27 -(二)推进海洋旅游多元发展- 30 -(三)培育海洋旅游创新主体- 32 -七、提升产业化发展质量- 33 -(一)丰富海洋旅游文化内涵- 33 -(二)建设智慧海洋旅游系统- 33 -(三)提升海洋旅

3、游服务品质- 34 -(四)增加海洋旅游惠民供给- 35 -(五)加强海洋旅游综合管理- 35 -八、强化基础性配套支撑- 36 -(一)建立陆路交通连接网络- 36 -(二)发展海上立体交通服务- 37 -(三)建立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37 -(四)完善海洋旅游信息服务- 38 -(五)建立清洁能源供给保障- 38 -(六)加大安全设施设备投入- 39 -(七)完善海洋旅游金融服务- 39 -九、加强生态化海洋保护- 40 -(一)实施依法管理- 40 -(二)加强资源保护- 40 -(三)实施绿色标准- 41 -(四)加大监察力度- 42 -(五)加强生态宣传- 42 -(六)加大科技投入

4、- 42 -十、建立长效化保障机制- 43 -(一)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43 -(二)建立完善推进机制- 45 -(三)构建人才发展高地- 46 -(四)推进区域合作进程- 47 - 48 - 前 言国务院2011年2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海洋旅游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促进宁波市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特制订宁波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宁波位于环太平洋西部大陆沿海,是我国长江经济发展轴与沿海经济发展轴的交汇处,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5、的核心区,在浙江海洋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沿海区域旅游发展布局,更好地落实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有利于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门户,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打造“海上浙江”、加快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增强宁波海洋经济实力,推动宁波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形成支撑宁波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入实施海洋大开发战略,构建开放合作的海洋旅游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主要依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省海洋旅游规划、宁波市海

6、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重要规划,并与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宁波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以及各县市区的相关规划保持衔接和协调。规划范围包括宁波整个市域,陆域面积96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域位于沿海县市区86个乡镇街道及其所辖海域。规划期为2011年-2020年,规划重点是“十二五”时期。作为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规划是指导宁波海洋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宁波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实施宏观指导和调控全市大旅游产业优先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市政府

7、各有关主管部门及各行业制定和实施同海洋旅游产业相关的发展规划与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一、发展条件和现实基础(一)发展基础1、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宁波丰富的海洋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源泉。宁波拥有长江三角洲区域近岸海域少见的海滨沙滩,沙细、坡缓、浪静,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宁波岛域众多,岛屿周围环境优良、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受海洋水体的调节,气候冬暖夏凉,利于疗养治病和避暑避寒。在宁波的海域范围内,不仅具有大自然赋予的雄壮、绮丽、多变的迷人景色,更是发展游泳、垂钓、冲浪、风帆、游艇、滑水、潜水等休闲活动和海洋科考、度假等旅游项目的良好区域。2、港湾城市特色明显。宁波市大陆

8、岸线西起余姚市黄家埠镇,西南至宁海县一市镇,岸线总长758.6公里。海域由“五洋三港湾”构成,(“五洋”即横水洋、峙头洋、磨盘洋、大目洋、猫头洋,“三港湾”即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杭州湾和三门湾分别从北边和南边挟裹,象山港从中间嵌入陆地,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宁波市是中国沿海城市中难得一见的港湾型城市,不仅拥有优越的天然深水良港造就的洋洋东方大港,而且因杭州湾、象山港湾、三门湾三大港湾形成了宁波滨海城市的独有风貌和特色。3、战略区位十分突出。宁波市位于东海之滨,我国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东临东海,西与绍兴市的上虞、嵊州和新昌交界,南与台州市的三门和天台为邻,北与上海和舟山隔海相望

9、。宁波市位于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我国沿海经济带T形交汇区域的南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是长三角经济圈海域扇面的核心主体组成部分。宁波舟山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区域性中心港口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三角南翼的旅游中心城市,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之后,宁波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强市的战略优势更加突出,宁波旅游业与上海大都市相互辐射和融合进一步加强。4、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迅猛发展,宁波海洋旅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涉海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明显,在全省范围内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现已建成有海洋世界、杭州湾大桥农庄

10、、杭州湾湿地公园、杭州湾大桥海上观景平台、镇海招宝山文化旅游区、北仑洋沙山旅游区、凤凰山海港乐园、鄞州南头渔村、松兰山旅游度假区、石浦渔港古城、中国渔村、宁海横山岛景区、西店邬家庄园等一批海洋旅游景区,其中包括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一大批海洋餐饮、海洋娱乐、海上运动和渔家乐项目,涌现了一大批涉海旅游企业。象山花岙岛、渔山岛、檀头山岛、奉化阳光海湾以及宁海湾游艇俱乐部等一批海洋旅游项目进入启动和建设期,截止2010年底,全市涉海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到93.3亿元。5、体制机制较为灵活。宁波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达,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要素配置市场化、资源环境有

11、偿使用等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较高。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市场信用建设持续加强,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海洋旅游开发领域,成为海洋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二)存在问题1、与国内外其他滨海旅游城市相比,我市主城区距离海域较远,海洋旅游的环境氛围明显不足;我市处于台风较多地区,海水水质条件有限,岸线多为泥质滩涂,缺少大规模的连绵沙滩;用于工业化发展的港口众多,旅游用海环境较为复杂。2、与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相比,我市海洋旅游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缺少高规格的海洋旅游开发创新平台,海洋旅游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海洋旅游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海洋旅游市场增长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开发

12、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都需要在加大发展力度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三)发展机遇1、深入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海洋大开发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法制化进程加快,海洋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海洋旅游投资发展的集聚效逐步凸显,为宁波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2、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宁波所处的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密集、市场广阔、需求旺盛、潜力巨大,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快,海洋旅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有

13、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3、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日趋增强。旅游业关联性强、惠民富民效益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足,具有率先实现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 4、加快构建创新型社会。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为海洋旅游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机遇。旅游业进入产业融合、城市融合的新阶段,宁波市港口工业、造船工业、海洋渔业等产业基础扎实,海洋科教、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具有成为海洋旅游创新型发展区域的有利条件。(四)发展挑战从海洋旅游发展的保障条件来看,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14、缺乏有力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财政导向投入尚需要进一步增加,法制环境尚需完善,土地、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支撑不足等,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尽完善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市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海洋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海洋旅游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传统的发展手段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规模与发展效益、质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国内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与自然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都是我市海洋旅游业在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的战略问题。(五)阶段特征“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海洋

15、旅游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也是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其主要特征:一是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投资市场双轮驱动,共同推动海洋旅游产业化大发展;二是海洋旅游发展领域向广度深度拓展,对海洋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出新的要求;三是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趋向突出,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对海洋旅游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四是海洋旅游开始向现代化迈进,为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亟需在组织制度创新、大型市场主体等方面形成突破;五是海洋旅游开始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不仅体现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而且市场竞争也开始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 二、指导思想与发

16、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大好机遇,以科学发展为引领,坚持海洋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化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根本任务,以惠民富民、满足群众海洋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各类型高品质海洋旅游区建设布局、联网和配套开发为重点,以建设各类型海洋旅游聚集区和培育海洋旅游骨干企业为主要途径,以 “智慧海洋旅游”发展、海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保障,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地方特色、充满活力的海洋旅游产业体系,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海洋旅游发展成为宁波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17、二)发展定位通过扩大海洋旅游产业规模,提升海洋旅游产业效益,提高海洋旅游对全市海洋经济贡献率的比重,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海洋旅游成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建设宁波海洋旅游经济强市的主要动力。把宁波市建设成为长三角海洋旅游创新发展的引领区、我国海洋旅游生态文明的先行区、亚太地区新兴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长三角海洋旅游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充分发挥区位、港口和产业基础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高等级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强自主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实现海洋旅游率先发展、创新发展,把宁波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海洋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的引领区,使海洋旅游

18、成为宁波旅游业发展的新支柱、新空间。我国海洋旅游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加强海洋旅游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实施生态绿色旅游标准,建立环境友好型旅游开发管理模式,推行低碳环保的游览方式,在旅游发展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亚太地区新兴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依托宁波东方大港、海丝之路重要起碇港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战略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旅游品牌,扩大与重点国际客源市场的双向合作,开拓入境旅游海上航线,推进国际化海洋旅游交流平台建设,初步形成宁波海洋旅游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

19、辐射力。(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海洋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发展成为宁波市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对宁波市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形成若干产业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海洋旅游休闲基地和旅游度假区;基本建立海洋旅游服务产业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政策体系。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海洋旅游产业体系,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适应和满足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的需要,为宁波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海洋旅游实力全省领先。确保全市海洋旅游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

20、长率超过20%,实现海洋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总量在全省领先,到2015年全市海洋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500万人次,海洋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之首,成为浙江海洋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 2、港湾型产业格局基本建立。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核两翼八大片区”的海洋旅游空间格局。宁波城区海洋旅游文化氛围浓厚,接待服务功能大大提升,八大功能板块建设初现雏形,象山港及象山半岛等重点区域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形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海洋旅游聚集区,形成与舟山市“群岛旅游”差异互补、联网联动的港湾旅游特色布局,成为浙江海洋旅游的港湾门户,对全省海洋旅游发展发挥出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3、海洋旅游产业体系初

21、步形成。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海洋旅游重大项目,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海洋旅游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海洋旅游品牌景区和旅游度假区,使宁波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15年,形成2-3个国家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示范型旅游度假区,建成浙江省高端休闲度假产品聚集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4、公共接待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到2015年,“吃住行游购娱”等海洋旅游公共接待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接待服务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海洋旅游发展成果显著,接待服务功能设施基本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宁波成为浙江海洋旅游的桥头堡和集散

22、接待服务中心,游客满意率达到95%以上。到2020年,宁波市全面建成长三角海洋旅游创新发展的引领区,我国海洋旅游生态文明的示范区,亚太地区新兴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海洋旅游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产业融合发展与配套协作更加顺畅,海洋旅游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旅游产业体系,海洋旅游业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四)发展原则坚持海陆联动。坚持以陆促海、以海带陆,统筹陆海旅游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保护,把海洋资源优势、市场优势、资本优势和陆地综合优势、先发优势结合起来,以陆域城镇旅游支撑海岸海岛旅游发展,以海洋旅游拓展促进陆域旅游提升发展。坚持产业融

23、合。推动涉海产业的旅游发展,积极探索海洋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海洋旅游与文化、体育、科技、生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智慧旅游”在海洋旅游发展中的应用,改造提升传统海洋观光产品、培育壮大海洋休闲度假产品,增强海洋旅游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力,促进海洋旅游从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海洋旅游的特色竞争力。坚持集群发展。优化海洋旅游空间布局,构筑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投融资畅通的海洋旅游创新发展平台,整合旅游城镇、重点景区、重要海岛等载体,建设一批海洋休闲旅游基地,形成以海洋休闲度假旅游核心产业为基础,要素集聚、产业融合、功能清晰、各具特色的海洋

24、旅游聚集区。坚持生态文明。坚持“在开放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妥善处理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海洋旅游发展方式,实现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合作。立足于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化门户城市的有利位置,以建设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注重内引外联和外向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的束缚,增强全市各区县的分工合作,逐步建立和推进与省内其他滨海城市、与长三角和国内外滨海城市之间在旅游开发、旅游投资、旅游管理、客源市场、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关系。三、打造港湾型旅游格局根据宁波市海洋资源

25、的地理分布及旅游项目的集聚程度,按照“海陆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遵循海洋经济自然属性和发展规律,强化宁波与舟山群岛型旅游区域的差异互补性,将海洋旅游板块划分为“一核两翼八区”的港湾型旅游发展格局。 “一核”为宁波城区,是宁波海洋旅游发展核心,主要包括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区的行政区域,重点是沿三江区域。“两翼”为南北两翼,北翼包括城区以北,慈溪、余姚所属的行政区域,重点以杭州湾沿海区域为主,南翼则是宁波城区以南的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的行政区域,重点是沿海区域,“八区”则是重点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功能聚集区,包括松兰山-大目湾区块、石浦-三大海岛区块、象山影视城大塘港区块、环杭州

26、湾区块、镇海北仑港区块、梅山春晓区块、象山港内湾区块、宁海三门湾区块。(一)建设海洋旅游目的地城市1、建设海洋旅游中心城市充分利用宁波作为国内著名的通商口岸之一的历史地位,加强对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依托宁波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发展,以提高国际旅游市场份额为目标,深入挖掘海丝文化、海防文化和传统海港民俗文化资源,进一步展现三江文化长廊的文化底蕴,提升甬江沿岸老外滩区块的文化品位,扩展海洋世界的文化体验项目内容。加快推进镇海海防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完善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功能,充分展示宁波作为海丝之路重要起碇港的文化魅力;结合招宝山街道的旧城改造提升和新城建设,进一步提升招

27、宝山文化旅游区和“宁波帮”文化园,丰富镇海沿江文化休闲区、后大街社区的文化内涵。加快建设北仑滨海新区,积极推进梅山保税区游轮港建设,在推动全市海洋海岛旅游发展中发挥支撑和推动作用。2、增强中心城服务辐射能力完善海洋旅游接待服务的功能,建立完善包括旅游集散体系、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安全救援体系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中心城区对海洋旅游的服务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东部新城、镇海新城、镇海(招宝山)古城、北仑滨海新城、梅山保税港区等重要功能区块的旅游业发展,增强港城的现代时尚魅力,与滨海地区的海洋旅游且形成差异互补的特色风貌;丰富主城区的海洋旅游的产品供给,加快海洋文化体验游、工业观光

28、游、海洋科技考察游、滨海运动健身游、海洋节事会展游、海洋文化购物娱乐游的发展,促进周边地区的海洋旅游业发展。 (二)推进南北两翼差异化发展1、推进北翼滨海体验产品开发以扩大国内旅游市场份额为目标,加强旅游与相关产业功能融合,重点发展与滨海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海洋湿地科考、文化场馆、文化活动、海防人文历史等深度结合的海洋旅游产业。建设以良好生态环境为依托的观光体验类景区,利用滨海泥地滩涂发展与旅游深度结合的农业种植养殖、风力发电、海洋科技等项目。加快推进杭州湾大桥农庄、海天一洲、杭州湾湿地公园、海洋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整合,推动滨海运动休闲项目建设,加大余姚临山卫、慈溪观海卫的开发建设力度,

29、大力推进伏龙山健身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着力完善北翼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完善杭州湾观光接待功能,利用杭州湾集散中心建设宁波海洋旅游的陆路集散门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的海洋旅游综合接待服务区。2、加快南翼海洋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加快推进象山港区域旅游开发,以建设阳光海湾、宁海湾等大型海洋旅游度假区为龙头,推进海洋旅游目的地城镇建设,发展滨海旅游主题小镇和滨海乡村旅游,建设生态型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打造具有生态海洋风情的和谐港湾。加快象山金色港湾休闲中心建设,牢牢把握象山港大桥建成通车的黄金机遇,加快松兰山旅游度假区、石浦渔港旅游休闲区、大塘港影视文化旅游区和环象山港休闲运动居住区的开发建设

30、,大力推进东海铭城、半边山旅游度假区、大目湾新城等重要区块的开发建设,全面开发百里黄金海岸,促进石浦对台贸易试验区发展。打造宁波海岛旅游新亮点。加快推进海陆和岛际旅游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在保护好海岛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旅游岛屿组团式的集聚化发展。以梅山岛、檀头山岛、花岙岛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岛屿为核心,建设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海岛群基地,整合带动周边相邻岛屿的旅游开发建设,加强渔山岛、韭山列岛海洋生物保护区建设,选择具备条件的部分无人小岛屿,积极推动专业特色度假岛、商务会所度假岛等产权式度假岛开发。有序推进三门湾旅游开发。着力发展绿色生态中心、湿地科考和旅游度假产品。 各县市

31、区海洋旅游开发导则各县市区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根据海洋旅游市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选择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块和功能特色。区域县市区开发重点城区城三区(海曙、江东、江北)发挥中心城区优势,重点发展海洋都市旅游产品、旅游集散、文化会展、海洋文化演艺、智慧海洋旅游工程和海洋旅游中介信息服务业。加快三江六岸的旅游资源开发,重视海洋文化演艺项目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内河游艇项目和海丝文化旅游,积极引进和举办海洋经济论坛等各类节事会展活动,完成宁波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增加和完善宁波海洋世界的娱乐体验项目内容,进一步增强海洋旅游文化氛围,全面完善海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鄞州利用濒临象山港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鹰龙山旅游

32、度假区,推进鄞州滨海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提升南头渔村的产品品质,积极发展农渔休闲和旅游度假会所。镇海以招宝山街道旅游开发建设为重点,建设招宝山主题旅游小镇,建设国家级文化旅游区。依托招宝山海防文化公园、后大街社区、甬江沿岸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整合,打造具有鲜明海丝海防文化特色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北仑加快滨海新城建设,打造现代时尚的滨海旅游新城。完善梅山水道的旅游功能,加快梅山岛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洋沙山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凤凰山海港乐园的景区品质,发展水上运动娱乐项目,开发春晓湿地公园和工业港口观光旅游项目。北翼余姚充分利用滨海农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和临山卫的海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现代化滨海农业旅游示

33、范区,发展海防文化旅游产品。慈溪以杭州湾湿地公园、大桥农庄、海天一洲的整合提升为依托,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杭州湾新城健身活动中心,加快伏龙山滨海运动基地开发,发展滨海科技农业观光项目,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打造充满活力的宁波北部海洋旅游门户区。南翼奉化以阳光海湾为重点,加快推进奉化境内象山港区域的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包括峰景湾在内的旅游度假项目,开发桐照第一渔村,提升黄贤森林公园的文化品位。宁海以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积极开发滨海运动度假项目,推进大佳和游艇基地项目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三门湾湿地公园和宁海胡陈港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象山抓住象山港大桥建成通车的历史性机遇,以推进象

34、山海洋旅游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为载体,以松兰山旅游度假区、石浦旅游目的地镇开发建设为龙头,以象山影视城和花岙岛、檀头山岛、渔山岛三岛旅游开发为重点,全面开发县域海洋旅游资源,打造长三角最具魅力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三)形成八大功能集聚化区块到2015年基本形成旅游氛围浓郁、特色各具、功能互补、联网支撑的“八大功能板块”构架,打造宁波海洋旅游的产业聚集区块,成为宁波海洋旅游的主要支撑和发展动力。1、松兰山-大目湾区块。以松兰山黄金海岸带为中心,联动大目湾新城区块,以滨海景观道路交通体系为枢纽,重点培育海滨度假、养生休闲产品,建设现代国际化海滨旅游度假区。带动辐射道人山、大平岗、羊背山、大漠山、旦

35、门山等海岛旅游开发,“因岛制宜”开发海岛旅游娱乐项目,重点发展海岛狩猎、海景观光、高端休闲度假等主导产品。2、石浦-三大海岛区块。以石浦镇为旅游集散中心,以东海风情、渔港文化等为依托,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东海风情旅游小镇。加快建设半边山景区、中国渔村(二期)、石浦渔港古城(二期)、渔山岛国际海钓基地、花岙岛石林景区、檀头山旅游度假区、风门口景区、南田岛森林公园等项目,推进高标准旅游码头、游憩娱乐等设施建设。3、象山影视城大塘港区块。以海洋文化经济为宏观背景,充分发挥象山影视城产业基础,支持做大做强影视文化产业,持续开发影视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带动大塘港区域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构建完整的滨海旅

36、游产品体系。4、环杭州湾区块。提升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上观光平台、大桥生态农庄旅游产品品质,重点发展杭州湾湿地生态观光、商务健身休闲、滨海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联动周边余姚慈溪沿海区块,建设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海洋旅游的门户,成为统筹余慈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5、镇海北仑港区块。加快提升招宝山海防口历史文化旅游、北仑港口工业旅游产品品质,主动融入镇海、北仑的城区港区建设,加强与点舟山定海的紧密联系,通过嵌入式发展增长,成为环杭州湾旅游带及宁波舟山旅游一体化发展区域的重要区域。6、梅山春晓区块。依托北仑滨海新城建设,协调发展综合性商务会议休闲和海洋旅游功能,加快推进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及港口博

37、物馆等公共文化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梅山保税港区进口商品购物旅游开发,启动梅东邮轮码头项目规划建设,推进宁波舟山及周边地区的近海邮轮旅游线路开发,形成区域特色化旅游产品集聚。7、象山港内湾区块。重点推进阳光海湾、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相关项目建设。通过布局协调、功能细分、交通联动、项目互动,构建象山港内海滨海上海岛的“链珠式” 旅游发展格局。加强咸祥西泽一线以西的象山港内无居民海岛动植物资源、旅游景观资源、岛屿周边滩涂和浅海资源保护力度,引导开发高端海岛休闲度假、特色休闲渔业,并与象山港沿岸主题小镇建设互为支撑。8、宁海三门湾区块。以宁海三门湾新区为主体,依托胡陈港休闲度假区、国家海洋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

38、,加快推进与宁东新城、宁东工业园区、下洋涂围垦区的同步开发,积极发展胡陈乡、长街镇的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推进一市镇、越溪乡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注重与象山县、三门县海洋旅游的在功能特色上互为支撑、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三门湾海洋旅游品牌建设。(四)推动海洋旅游网络化发展1、经典旅游线路:以宁波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旅游区为节点,形成代表宁波海洋旅游发展水平的经典旅游线路。主要包括宁波中心城区-鄞州咸祥-象山丹城、石浦,宁波中心城区-奉化阳光海湾-宁海强蛟-象山松兰山、石浦古镇,宁波中心城区-余姚-慈溪,宁波北仑梅山-镇海招宝山。2、专题旅游线路:包括佛教朝圣、渔家乐、海上运动、海鲜美食、海洋特色产业、海洋

39、生态观光等专题。佛教朝圣旅游线路:鄞州阿育王寺、天童景区-奉化雪窦寺-舟山普陀寺。渔家乐旅游线路:余姚滨海渔家乐-慈溪附海滩涂-鄞州南头渔村-奉化莼湖、松岙-宁海强蛟-象山黄金海岸、石浦中国渔村。海上运动旅游线路:以渔山岛为重点开发石浦-渔山海钓旅游线路;以阳光海湾为重点,发展帆船、帆板运动线路;发展宁海湾游艇及海钓项目。海鲜美食旅游线路:杭州湾新区美食街-镇海沿江美食街-北仑春晓海鲜美食街-鄞州南头渔村-奉化桐照海鲜美食街-宁海西店双山渔港-宁海湾海鲜码头-象山渔人码头、石浦渔港美食街等。3、邮轮游船线路:包括省内游艇游船线路、国内游轮线路和国际邮轮线路。省内游艇游船线路:杭州-嘉兴-宁波-

40、舟山-台州-温州。国内游轮线路:采用中型游轮,以游轮体验为主,推进国内沿海游轮游线的开发合作。主要包括,上海-宁波舟山-东海油田-福州马尾岛-厦门港;宁波、舟山-台湾-金门岛-厦门港;宁波-上海-青岛-天津-大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北海-三亚。国际邮轮旅游线路:以豪华邮轮度假为主,采用大型邮轮,重点开辟三条通向国内外的海上邮轮航线。一是宁波、舟山港至韩国釜山、济州岛和日本大阪、横滨的游船线路;二是宁波、舟山港至台湾基隆和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线路;三是宁波、舟山港至厦门-台湾基隆-香港澳门-海南三亚-越南的旅游线路。四、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根据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旅游

41、市场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宁波海洋旅游资源和港口城市经济的比较优势,科学整合全市海洋自然资源和历史、民俗、现代文化资源,以“扬长避短、品质优先、业态创新、适度超前”为基本原则,注重大众休闲产品与高端度假产品结合、滨海城乡旅游产品与海上海岛旅游产品结合,围绕港城观光、半岛休闲、港湾度假、海岛娱乐四大系列的港湾旅游产品体系,以精品旅游景区发展为龙头,以高品质旅游度假区、海岛休闲娱乐项目、大型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为重点,以滨海城镇旅游和滨海乡村旅游为配套的现代化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逐步实现海洋旅游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做优八大精品旅游景区充分利用宁波港湾城市的特

42、色,把握沿海经济发达、工商兴盛、渔业发达、城市繁华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海丝文化和海防文化的历史资源,以海洋观光体验产品为基础,通过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探索创新,打造8个以上各具特色的高等级旅游景区。1、三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杭州湾大桥旅游区。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景观优势和品牌效应,大力推进杭州湾湿地公园、大桥生态农庄、海天一洲与周边旅游产业要素的一体化整合发展,进一步增加海洋文化的内涵,丰富科普考察的活动内容和养生功能,形成杭州湾大桥综合性旅游区,并争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镇海古城旅游区。加快推进镇海古城的旅游综合开发,将现有招宝山旅游景区、镇海后大街、中国防空博览园以及甬

43、江沿岸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增加文化娱乐体验项目,丰富和完善海丝、海防文化内涵,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体现宁波海洋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古城旅游区,争创国家级文化旅游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3)石浦渔港旅游区。将石浦古镇、中国渔村等景区景点以及酒店、东门渔村、渔人码头等进行有机整合,推进石浦旅游区的综合连片开发建设,打造具有鲜明渔港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争取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区。2、五大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余姚慈溪滨海农业观光园。以余姚、慈溪两市的农业科技观光园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园项目建设,完善旅游综合服务接待的功能,增加农业科技文化内涵,提升农业科技旅游的体

44、验性和观赏性,努力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2)镇海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加快宁波帮系列产品的建设提升,进一步完善宁波帮文化公园的旅游服务功能,推进郑氏十七房旅游景区的休闲体验功能,增加和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加大宁波帮文化旅游景区的营销推广力度,打造宁波商帮文化的标志性旅游景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北仑海港文化乐园。进一步凸显滨海娱乐主题,完善海洋旅游文化氛围,丰富海洋文化演艺项目,增加水上娱乐旅游项目和文化娱乐体验项目,完善给海港城市景观内容,建设现代化的港城文化乐园。(4)奉化滨海休闲旅游区。加快推进的建设改造,加强规划和建设的规范性指导,进一步突出滨海山地森林的主题,优化调整产品结构

45、,提升旅游区文化品位,强化康体休闲的功能,提高景区整体景观风貌的协调性,建设环境优美、主题突出、品位一流、功能完善的滨海旅游区。(5)宁海三门湾湿地公园。加快推进项目的规划和论证,争取早日立项开工,按照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规范,力争在2015年建设成为长三角最大规模的海洋湿地公园。(二)做强四大旅游度假区依托滨海城镇和海洋海岛风景旅游区,以发展高品质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建设滨海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形成主题多样、形态多元、功能差异、产品梯级的海洋度假产品体系,促进高端与大众休闲度假产品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松兰山旅游度假区、阳光海湾、宁海湾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完成一批海洋旅游度

46、假区建设,其中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1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2-3个。1、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全面建设景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和重要景点,借助区内独特海洋景观、海岛资源、海域条件,精心实施东海铭城、白沙湾度假区、心海度假村等度假设施建设,突出会务休闲、养生度假与海洋风情体验三大主题特色,将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建成为长三角地区一流的、综合性的、国家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半边山旅游度假区。依托6平方公里范围区内的山脉、海洋、沙滩、渔村等自然与人文资源,围绕滨海游乐、商务休闲、佛家文化、度假房产四大板块,重点建设度假休闲、会议会展、名品会所、海上运动、滨海游乐五大中心,

47、建设以生态、文化、运动、休闲为主题,具有商务会展、运动健身、修身养性、娱乐休闲等功能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建成集运动健身、修心养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3、阳光海湾旅游度假区。依托悬山岛、凤凰山岛、南沙山岛和大片滩涂的良好资源,按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开发,大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文化中心、探索中心、水上舞台、成人体验生活馆、海上烟花广场、水族馆、水上乐园、沙滩浴场、游艇港湾、主题酒店、健康养生SPA中心、湿地公园、体育中心等主题景点建设,打造一个集滨海旅游、运动养生、会议服务、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成为象山港区域旅游的核心点、先行区和示范区。4、宁海湾旅游

48、度假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及优美的海岛景观,加快宁海湾岛群、码头区块开发,积极推进游艇俱乐部、横山岛景区等项目建设和游客集散中心、上岛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重点培育特色旅游与休闲度假产业,建立以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滨海旅游度假区。(三)做大一批旅游综合体依托现有的港口工业、渔业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海洋文化、海洋科技等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强旅游业与现代海洋产业融合,加强生态环保新科技与旅游的结合,通过产业复合、地产融入、业态创新、国际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资本、技术和智慧要素的投入,创新发展“1(旅游)+3(地产、商业、会展)+X(特色产业)”模式下旅游与产业联姻的

49、大型海洋旅游综合体,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产业文化发展为特色,以旅游地产项目为支撑,以良好生态景观环境为基本形态,融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的海洋旅游产品集聚创新的新平台,进一步增强宁波海洋旅游的国际竞争力,引领长三角区域高端海洋旅游产品的发展。1、杭州湾汽车公园依托杭州湾新城建设发展的契机,利用杭州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充分整合自驾车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滨海运动健身基地、汽车城项目等资源,以发展汽车品牌会所基地为支撑,着力发展汽车运动和汽车文化娱乐项目,成为集餐饮、购物、娱乐、节事、会展、品牌展销服务为一体的汽车公园娱乐文化旅游区。2、象山影视娱乐城抓住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充分

50、利用甬港经济论坛的沟通管道,依托象山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建设空间,大力推动港澳台影视娱乐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港澳台影视企业、旅游企业在象山影视城开设分支机构、配套基地、服务中心等,共同开发建设和经营推广影视娱乐旅游,合作开发适宜于旅游业发展的影视娱乐、影视会展、影视拍摄项目,联合创办象山华语电影节,不断提升象山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水平,争创国家级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3、台湾(石浦)旅游商品城立足于良好对台贸易和人员往来基础,利用石浦对台小额贸易试点口岸的优势,创新建立新型对台旅游合作开发模式,全面扩大对台湾资本、管理、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引入,扩大台湾地区活鲜水产和水果等农产品以及各类旅游商品的进口

51、,建设针对长三角区域的台湾旅游服务基地和台湾商品展示销售服务中心,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台湾商品购物中心,推动建立直通台湾的海上航线,逐步开辟象山-台北、新竹的海上游船航线。4、邮轮游艇基地依托梅山邮轮母港规划建设的契机,全面发展具有邮轮接待、保税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集海陆空交通服务和紧急救援系统于一体的宁波海洋旅游重要门户区。依托北仑滨海新城、大目湾新城、宁海湾旅游度假区、阳光海湾和半边山旅游度假区的建设,积极发展以游艇基地为核心的海洋度假功能区。5、海洋艺术体验基地利用特色城镇和旅游新城的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文化艺术与海洋生态环境结合的海洋文化艺术,以海洋文化创意园区为载体,规划海洋雕塑、海

52、洋影视动漫基地、海洋装置艺术基地、海洋音乐馆等,促进长三角海洋艺术中心的形成。利用传统特色小镇和古街老街,发展传统民俗艺术街区,集聚浙东地区传统渔家文化民俗特色产品,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中心。6、海洋运动休闲基地借助阳光海湾和宁海湾度假区的建设,积极发展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运动型休闲基地,培育发展滩涂运动项目、海湾体育公园、帆船运动基地等,推进宁海湾帆船运动基地、阳光海岸帆船基地,金沙湾狩猎岛的规划建设。利用渔山岛的知名度,大力发展国际海钓基地,举办各类海洋运动竞赛及其他节事活动,培育集特色运动、竞赛、商业服务娱乐和会展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形成宁波海湾旅游的动感特色品牌项目。加快推动伏龙

53、山山地滑翔运动基地的开发建设,抓住杭州湾新区的建设契机,加快推进杭州湾运动健身基地的建设。(四)做响一批节事会展产品利用我市举办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申报世界海洋博览会的契机,全面提升海洋节事活动产品,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节事会展业,打造全国著名的海洋主题节事品牌。办好中国海洋论坛和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提升中国开渔节、港口旅游节、海丝文化节等节事活动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做好世界海洋博览会申办工作,逐步形成几个以中心城区为依托、综合性强、市场影响力大、可以连续举办的大型节庆活动。五、构筑创新型发展平台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开放合作的水平,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的层次

54、领域,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发展海洋旅游的新模式、新路径,加强海洋旅游业海洋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业与城镇建设的融合发展,努力构建不同层次的促进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的创新平台。(一)建设象山海洋旅游目的地象山县为浙江省海岛数量最多的县,拥有“港岛海桥渔”等综合优势,是宁波市海洋旅游的龙头和建设浙江海洋旅游强省的重要载体。抢抓象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创建的机遇,利用建设南田新区、石浦对台经贸综合试验区的发展优势,参照和借鉴海南省等国内旅游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政策和发展模式,力争浙江省和国家赋予特殊政策支持,在创新旅游开发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海洋旅游发展新模式、构建更加开放的旅游国际化发展平台等方面先行

55、先试、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促进象山海洋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开发投融资机制、政策扶持机制、开发开放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实现海洋旅游的优先、率先发展,使象山县早日成为全省海洋旅游的创新基地和旅游国际化发展的开放平台。 在充分整合海洋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开发海岛旅游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三大海洋旅游组团(松兰山大目湾、石浦三大海岛、象山影视城大塘港)的建设发展,以建设现代化滨海休闲城市为载体,集聚提升中心城区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建设长三角新兴海洋会展中心;加快大目湾旅游开发建设,加快石浦卫星城市的旅游功能完善;以建设具有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大

56、力提升象山影视城的开放水平和建设水平,不断增强象山县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海洋旅游中的地位,在推动全市海洋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发展城镇特色旅游加快推进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北仑滨海新城、象山大目湾新城、宁海三门湾新区城镇化建设,利用区域内产业发展优势和新城镇建设发展的空间环境、政策优势,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培育旅游与产业相互融合、旅游与城镇建设相互融合的特色城镇,着力建设综合性的旅游功能区块,率先建成一批海洋生态城、海洋科技城、海洋商贸城、海洋文化艺术城、海洋体育城等,形成国家级层面的各具特色的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区。充分利用甬港经济合作紧密、台湾与宁

57、波往来密切的区域优势,广泛吸引港台资本参与全市海洋旅游开发建设,借鉴 “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中外合作开发城镇的模式,积极开展与外资合作开发海洋旅游的综合实验,打造一批各具产业特色的新兴旅游城镇,形成滨海旅游的主要接待集散点和高端的现代海洋旅游产品的聚集地。(三)培育滨海旅游小镇依托交通便利、资源优良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镇海招宝山街道、宁海县强蛟、西店、大佳何以及奉化莼湖、裘村、象山县石浦、新桥、爵溪等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利用当地文化和产业资源优势,结合城镇建设改造,充分吸收本地及外来资本,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区,重点发展包括文化观光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和休闲娱

58、乐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滨海生活特色体验的旅游主题城镇,建设完成一批旅游功能强大、旅游产业发达,拥有旅游文化主题特色的旅游小镇。依托高等级大型旅游区建设,以旅游惠民富民为宗旨,加快推动宁海一市、象山墙头、黄陂岙、涂茨、泗洲头等乡镇游接待服务功能完善,建设一批旅游设施完善、接待服务功能齐备的旅游特色镇。(四)发展滨海乡村旅游以农村社区、滩涂农渔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公园、滩涂运动公园等为载体,积极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特色乡村等多种样式的旅游产品。积极借鉴国内外旅游开发经验,探索滨海乡村种植园、养殖园、乡村客居、修学、渔村美食等形式的旅游产品。重点做好杭州湾大桥农庄、南头渔村的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余姚滨海科技农业观光园、慈溪滨海科技农业观光园区旅游功能的规划建设。依托奉化桐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