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精编版)_第1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精编版)_第2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精编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本文试图从教师会用、善用、巧用三个方面探讨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做法及体会。关键字:兴趣 创设情景 突破重难点 促进数学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

2、体化”逐步深入,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结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绚丽的前景。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它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特别是对于自控 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时的前 3 5 分钟

3、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导课时,合理选择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好开课方式,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上来,为整个课堂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课,我把学校附近十字路口上的汽车流动情况拍摄下来,将此真实场景带入了课堂。由于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我放了一段该路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各种机动车流量情况,学生兴趣很浓,纷纷投入到活动中。几分钟后,我问:完成任务的举手。没人响应。我说,那我再放一遍,可要数仔细哟!又放一遍,几分钟后,我又问:完成任务的举手,寥寥无几。多数学生着急了,说: 老师,太快了,记不下来。我说:可以想想办

4、法呀!老师没有过多地指点,同学们开始自发的分工,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大客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再放录像,一分钟后,顺利完成任务。把真实生活场景带入课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兴趣高涨。再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画面 1:在一条公路上有手推车、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等在行驶,车轮都是圆圆的,大家都很自然地忙着赶路。画面2 :出现了一位“小马虎”学生,他忽发奇想:怎么车轮都是圆圆的呢?要是将车轮 换个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画面3 :马路上行驶的车子分别被换上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甚至椭圆形的车轮,从

5、而就出现了车子颠簸,甚至停驶的情况。教师在这时揭题:“圆的认识”。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化抽象为具体,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二、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就能够 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够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 而多媒体的展现方式多样,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极大的突破了常规教学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的展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把学习的内容化大化小,化静化动,化远化近,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亦可将部分综合为整体。因此, 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弥补教学中学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帮助学生

6、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太容 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把圆 分割成 16 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 r2 。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 ),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

7、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 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讲解 "圆柱体的表面积 " 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运用计算机展示圆柱体的空间立体图形,将其旋转,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上下底面分别是圆形,沿着圆柱的高剪开摊平,即是圆柱的侧面,从而推导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们运用多媒体动画。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幅地形图,而后,在屏幕左右两边给出甲、乙两地,再分别设置一辆摩托车和一辆汽车,两车同时相向而行,

8、先标出经过一小时后,两车各走的路程;然后再标出两小时后,两车行驶的第二段路程。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使相遇问题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理解了行程问题的内涵及解题方法,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三、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

9、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希望通过自己的 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奥秘。缘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 教师首先要积极营造探究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探究和乐于探 究。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大量的图像、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各种音频信息,为各科教学创设仿真或虚拟真实的情境,使教学环境得到了延伸和扩展,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能发挥学习主体的最大潜能,有助于学生质疑、假设、探究、验证、判断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 在屏幕上

10、先将圆柱的底面分成16 份相等的扇形 (其分割线用红色表示),然后将圆柱切开分成16份,此时,再将用红色表示的突出的谷峰部分对准另一半凹进去的谷底部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接着把圆柱底面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出的几何体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此时 向学生提问:“圆柱体分的越细,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什么形体?”的同时,多媒体进行演示:将切分前圆柱体的底面部分与拼合后长方体的底 面部分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圆柱体的底 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 ,接着,将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 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结合演示通过讨论、思考,进

11、行总结“由于在 整个拼切的过程中,它们的体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圆柱体体积等 于长方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这样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展开学生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 生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 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在教学周长时,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后,再让学生在自带的树叶、书本、小旗、圆钟上用手去摸一摸这些物体的周长,接着提问:“你们有办法量出这些物体的周长吗?”在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探究气氛,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机会,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策略,这样学生的探究才有价值,有意义。因此学生就开始动脑筋想办法了,能用尺子直接量的用尺子直接量,不能用尺子直接量的就得另想办法了。在教师这样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静动结 合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对学生主体性的 发挥,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在具体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 等诸多因素去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