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再探——兼论高校教育如何提高其就业能力_第1页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再探——兼论高校教育如何提高其就业能力_第2页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再探——兼论高校教育如何提高其就业能力_第3页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再探——兼论高校教育如何提高其就业能力_第4页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再探——兼论高校教育如何提高其就业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再探一一兼论高校教育如何提高其就业能力摘要:既有研究理论从贫困大学生独特的成长经历出 发,并以“贫困循环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指出贫困大学生 就业难的原因系经济贫困、自卑心理、就业期望值高及就 业竞争力不强等。该理论过分地渲染了家庭经济拮据和贫 困生自身因素对其顺利就业的制约,而忽视了帮扶贫困大 学生就好业乃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业形势 严峻。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一一贫困大学生(下简称 贫困生)的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就 业,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教育部决定在xx年开展“高校毕 业生就业

2、优质服务年”活动,其内容之一为“高度重视就 业困难群体和薄弱地区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要逐步建 立和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体系,实行一对一服务,建 立困难生信息数据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 等尽快实现就业。”该项举措对贫困生来说无疑是雪中 送炭,缓解其就业难的一剂良药。帮扶贫困生就业的重要 主体非高校莫属,但以往的研究理论过分地渲染了家庭经 济、社会因素等对贫困生的就业制约,对高校如何促进贫 困生就业着墨不多,忽视了帮扶贫困大学生就好业是高校 责无旁贷的责任。1学界关于贫困生就业难原因概述贫困生是指无力支付或者不能完全支付大学学费、住 宿费和大学所在城市最低生活费用(满足吃、穿、行等

3、基 本需要)的大学生。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显示,学 界一般都把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为四点:首先是经济 方面的因素,“上学贵”是中国大学教育的通病,贫困生囿 于经济拮据,导致求学、就业之际处处捉襟见肘,心有余 而力不足;其次是就业能力贫困,贫困生除了成绩以外无 法借助其他“利器”来为自己打开通向就业的阳光大道。 如,知识面狭窄、特长不明显、环境适应能力差等;第三 是就业预期目标与社会现实脱离节,部分贫困毕业生往往 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拥有社会资本较少,更倾向于比较 稳定工作单位,无情的现实却一次一次地击碎了他们“梦 想”;第四是不健康的就业心理,贫困生承受着比普通学生 更大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

4、,求职路上的屡战屡败的亲身 经历扭曲了部分贫困生脆弱的心灵,更使他们相信“双向 选择等于选择权利、金钱”,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 心理,因而在就业面试中往往不能自信地展现自己,自卑 心理成为了贫困生难就业的拦路虎。2对贫困生就业难原因的必要辨析关于贫困生就业难原因的传统论述,诚虽有理,却不 全面。贫困生在经济、学习、心理和就业能力贫困等方面 互为因果的循环体系,被学者命名为,“贫困循环理论” 李来来:制度创新eb/ol.提高贫困生能力,项目网站,http:/ /old_cont ent/proj_i ntro/idea/inna,月 30 日,即经济困难、学习成绩差、心理压力大、社会技能

5、发展不全等因素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这些因素循环 直接的结果是贫困生在其大学生活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 难,导致学习和技能发展上的不利结果,最终影响就业。“ 贫困循环理论”是否能作为贫困生就业难的理论依据?答 案是否定的,其理由有三方面。首先,从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到孟子的 “化性起伪”再到今天的“知识改变命运”等语言均强调 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经过教育和 学习,就可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 后指出:“我们有理由质疑高校“贫困循环”理论的存在。 并认为目前有关高校贫困生就业方面的研究可能普遍高估 了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张欢、王丽:

6、 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就业愿景现状调查报告j ,高等教育研究,xx.其次,“贫困循环理论”是从贫困生自身分析、诠释了 贫困生不易寻觅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忽视了贫困生仍然 是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这个关键的因素。从本质上看,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就业的起点上应该是平等的,但贫困 生就读的小学、中学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 方面较弱,教育差距使其法定的、平等的受教育权不能得 到保障,造成了人发展的差距,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让 贫困大学生输在了起跑线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才是 造成贫困生自身发展不全面的根本原因。第三,如果把该理论直接嫁接到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 中,危害有三:首先高校是培养社会

7、人才、高层次人才的 主要阵地,是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的场所。随着高校扩招, 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是每况日下。而该理论恰恰忽略了高等 教育本身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可能成为高校 在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方面不作为的托词。其二,该理论 似乎有“出身决定论”之嫌,过分强调家庭状况对于个人 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读完职业高中再去打工”反映了 职高招生的艰难,同时也折射出“知识改变不了命运”的 悲哀。因此除去不公正的招聘机制影响外,高校教育需要 思考的不仅仅是改变一定阶层以上的人的命运,还要思考 如何改变处于社会弱势的贫困生群体的命运。否则,任其 贫困生做何种努力都逃不脫“与生俱来”的命运时,其 “宿命

8、论”的自卑心态自然就凸显岀来了,“读书无用论” 势必会重新抬头,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计;其三, 该理论易滋生“权贵世袭”的封建思想,浇熄贫困生心中 自强不息的火种,甚至使其产生“仇富”的变态心理,影 响和谐的社会秩序。人民日报对此问题的剖析正好印证了 笔者的观点,即“代际之间的社会壁垒,造成教育等社会 资源分配不均。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对于促进 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社会和谐稳定都非常不利。”"穷 二代:别让我输在起跑线” n,人民日报,xx年3月31 日第18版。3高校在帮扶贫困生就业中的特殊作用改革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就 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

9、业和课程改革是我国高校 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高等学校要积极进行专业结构 调整以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的方式之一是 实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 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 作的就业能力。”黄紫华、李雪如: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xx(1) , 2830.此外, “就业力(就业能力,笔者注)教育应该整合进课程中, 否则就业力是琐碎的,不完整的。"knigh tp, yorkem. employabilitythroughthecurriculumj. ter tiaryeduca tionandman

10、 agement, xx , 8 (4) :261 -276.高校 需要把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渗透到四年的课程体系 中,改变目前“快餐式的就业指导”方式;就业指导课程 应与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目前二者之间各自为 政的培养格局;职业生涯规划须从贫困生入校时起抓起, 循序渐进地推进,改变目前重高年级轻低年级的就业指导 模式。与就业指导相比职业生涯辅导内涵广泛,是一个全 程化、全员化的概念,前者强调就业选择、就业过程的准 备;而后者更关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简言之, 职业生涯辅导是把大学生求职的任务放到整个生涯发展的 背景中加以探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环境,进 行职业选择

11、,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技巧,从而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同3,第240页。即职业生涯辅导不仅要帮助毕业 生找到工作,更要帮学生解决一生的成长、发展问题。可 见,职业生涯辅导对解决贫困生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完 善对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可考虑以下方面:第一,鉴于 职业生涯辅导的系统性,高校须建立一支专家化、专业化、 专门化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第 二,扶弱济困、创新推荐贫困生就业工作思路,“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高校应“一对一”帮扶贫困生,举行专 场招聘会,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贫困生,帮助他们尽 快实现就业;重视校企合作,以订单方式培养、推荐贫困 生就业。改革育人环境,营造公

12、平、民主化的育人氛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 四面环望”,贫困生站起来四面环望需要自由、平等的育人 环境。高校应注重建立民主化、公开化的育人氛围,让贫 困生在良好、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须形成尊重贫困生人格的教育理念,避免歧视对待;教导 非贫困生不以贫富论朋友,形成自由、平等、公正的学习、 学术氛围。“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而且需 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归属感等,”郭平等:关于我 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j ,湖南社会科学,x x(5).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社团组织在这方面具有强大的 引导作用。实践中,很多贫困生因为经济和心理的压力, 很

13、少有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的培养和锻炼经历, 因而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能力较低下,导致就业竞争力相 对较弱。高校各种社团组织旨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独立 自治的精神,并透过活动的实践发展集体意识与自我个性, 满足人的成就感,增强人的自信心。可曾几何时,团组织、 学生会等其他社团组织“有特长者优先”的招聘广告词足 以把许多贫困生拒之门外。此外,对某些高校推行的以贫 困生为主体的“自强社”、“爱心社”等组织的行为,笔者 持保留意见。原因有二:其一是贫困生兼具极强的自尊与 自卑心理,二者之间一纸之隔,该性质的社团组织一方面 有歧视贫困生之嫌,另一方面加入类似社团等于给自己贴 上“贫困生”的标签,恐会

14、刺激其敏感的神经,强化其自 卑心理,使其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自怨自艾情绪; 其二是有乖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教育宗旨。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应该且必须沐浴在高校的同一片阳光下, 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为此高校社团组织应该改革选人机 制,积极主动地把贫困生吸纳到社团中,培养他们健全的 人格,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避免自卑、怯懦、嫉妒等缺陷心理的形成。成功的欢乐是 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贫困生自立,自强,自 信。积极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教育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 乃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自觉发展性的自我 教育方法,他着眼于培

15、养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个性品 质,强调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自觉地对自己进 行充满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精神的教育,以满足其全面 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需要。为此,高校要搭建教育平台,引 导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要让每个贫困生都能抬起头来走 路,昂首挺胸做人;高校须搭建服务平台,满足贫困生发 展的需要,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贫困生自觉变化,使他们认 清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寻找真实自我,树立起珍惜每一 次就业机会,不言败、不气馁的求职心态。4结语绿色通道使贫困生能“进得来” 了,新的国家资助体 系(即,奖、助、贷、勤、补、减)基本保证贫困生“不 退学” 了。在找工作变成了比拼父辈财富和权势的“拼爹” 游

16、戏的歪风邪气下,高校更应弘扬社会正气,保障贫困生 接受公平的教育,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结果实质公平, 让贫困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后重新与非贫困生站在同等的起 跑线上;在就业难的形势下,高校要积极提高贫困生的自 身素质,让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会''生存”。我们有 理由相信“贫困生”如果练好内功,加上他们在艰苦环境 中所磨炼出来的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相对踏实 的学习和工作心态,一定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参考文献:1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xx年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一一教育部长袁贵仁在xx年全国普通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n ,中国教育报xx

17、年 11月29日第1版.2 杨振武、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版,第164页.3 李来来:制度创新e b/ol.提高贫困生能力,项目网站,h ttp:/old _content/p roj_intro/idea/inna, 30日.4 张欢、王丽: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就业愿景现状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xx (3)5 ”穷二代:别让我输在起跑线” n,人民日报,xx年3月31日第18版.6 黄紫华、李雪如: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xx(1),28 30.7 k nightp, yor kem. employ abilitythr oughthe

18、curriculumj tertiarye ducationan dmanagemen t, xx, 8 (4): 261-276.8 李来来:制度创新eb/0l提高贫困生能力,项目网 站,http:/old_conten t/proj_int ro/idea/in na,月 30 日,第2 40页.9 郭平等: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j, 湖南社会科学,xx(5)a bstract:po intingoutt hereasonwh ypovertystrickenstud sisfinanci x,highexpe etitiveing entshavedi aldifficul ctationofo ettingajob fficultyin ty, inferio ccupationa ,theresear huntingjob ritycomple ndlesscomp chhavedonerestartedf povertystr wstherestr rickenstud doffamilya rickenstud sponsibili udentstofi dentsincol culties;cobeforebase romthespec ickenstude ictionofjo ents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