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_第1页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_第2页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_第3页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_第4页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一、引言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否对称?这实质上是关于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复杂性, 因而货币政策效力随具体条件而变,并呈现出了非对称的 特征。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是指相同幅度的货币政策冲击 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以及不同区域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 差异,主要表现为货币冲击与产出变动之间不确定的非线 性关系。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依赖于货币政策的方 向和强度,而且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在经济收缩 阶段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经济扩张阶段紧缩性 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学者们发现各国普遍存在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货币政策冲击(包括货币供

2、应量和利率)与真实产出之间不是简单的映射关系,并非政策力度越强、 市场的反应程度就越高,二者存在着随条件而变的非线性 函数关系。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根源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的非对称。传导机制因条件而变的性质决定了货币政策效 应的非对称性,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打开“传导 黑箱"(bernanke andgertler , 1995),而且有利于中央银 行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高政策效力。围绕货 币政策传导机制,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非对 称性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名义和实际粘性、传导渠道、 异质主体和地理区位等都会导致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传导机 制,并最终导致货币

3、政策效应出现非对称性。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形成机理引起货币政策出现非对称效应的因素很多,各流派由 于假设前提、研究视角和方法不同,对此给出的解释也存 在较大差异。凯恩斯认为居民流动性偏好可能会导致“流 动性陷阱”一一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无效;但如果经济在古典区间运行,则货币政策效果最显 著。fr iedmanands chwartzs(1 968)发现美国经济萧条总伴 随着货币紧缩,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真实产出无 效。这些研究启迪人们,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随条件而变 的。但货币政策效力的变化规律不仅仅取决于流动性偏好 和市场情绪,还取决于名义和实际粘性、传导渠道、异质 主

4、体和地理区位等因素。(一) 主观预期和市场情绪的非对称调整中央银行通过向市场发出信号、引导公众预期来调控 宏观经济活动,这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之一。因为 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受到边际报酬率、通货膨胀趋势和市 场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众预期和情绪调整是不对称 的,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了不确定性,并最终导致 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keynes (193 6)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归结为资本边际 报酬率与货币价值之间的互动联系。“资本边际报酬率非常 重要,因为预期主要是通过资本边际报酬率(而非利率)来 影响当前的经济活动。具体而言,货币价值的预期变化通 过资本边际报酬率改变当前产出总量。货币贬

5、值的预期会 刺激投资因为这提高了资本的边际报酬率;而货币升 值的预期则会减少产出,因为这降低了资本的边际报酬率。” 因而紧缩性政策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扩张性政策则难 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出现了非对称。ball andmankiw(1994)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归结为 预期调整的非对称,而通货膨胀趋势则是预期调整非对称 的原因。当经济运行在正向的通货膨胀趋势区间内(经济扩 张期),人们预期价格水平还将持续上涨,货币政策的正向 冲击将得到强化,负向冲击将受到削弱;当经济运行在负 向的通货膨胀趋势区间内(经济萧条期),人们的预期普遍 低沉,从而使货币政策负向冲击增强,正向冲击受

6、到削弱。 choi (19 99)进一步指出,居民流动性偏好和通货膨胀预期 随经济周期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是货币政策效应非对 称的主要原因。市场情绪的非对称调节也是引起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经济人在萧条期间的悲观情绪要远大于在繁荣时期的乐观 情绪。在萧条时期,即使利率水平非常低,对经济回升的 悲观情绪也会使企业减少投资、消费者缩减支出,扩张性 货币政策可能出现“启而不动”的情况;而在经济扩张期, 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充满信心,消费和投资热情高涨,只 要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削弱金融体系对经济主体的信贷需 求,就能抑制经济过热的局面(fiori oandmilano , xx)。然而该理论逻辑存在逻辑

7、自恰性问题:如果萧条时期 货币政策力度足够强,仍有可能改变市场情绪和预期,从 而拉动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繁荣期,只要市场热情足够高, 利率再高也无法阻止投资膨胀,因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失效。 这一问题引发了经济学家从其它角度寻找货币政策非对称 的原因,尤其在2 0世纪90年代后涌现出了大量文献。(二) 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由于交错工资合同、菜单成本、工会力量和政府干预 等因素,导致工资或价格不会随冲击灵活调整,即名义粘 性。因冲击的方向和幅度不同,名义粘性存在不对称性一 在大的正冲击下,名义变量向上灵活调整,冲击主要影 响价格水平;而在小的负冲击下,名义变量向下具有刚性, 冲击主要影响真实产出。由于投

8、资的不可逆、政府劳工保 障制度的限制、生产合同的持续性和消费惯性,真实变量 也具有粘性,因而真实粘性也具有不对称性。货币政策非对称的直接原因在于,粘性因素使得价格 在经济扩张期间向上变动的灵活性高于经济收缩期间向下 变动的灵活性。在经济紧缩阶段,价格和工资粘性使货币 政策的扩张性效应失效(mankiwand romer, 1991 ):积极的 货币政策除了导致名义工资和价格上涨,对真实产出的拉 动作用微弱。然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力 度明显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名义变量具有向下调整刚 性的假定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几乎不会改变名义 变量,总需求的减少总是导致真实产出的调整(mo

9、rg an, 1993)oballandma nkiw(1994)从名义刚性的角度寻找货币政策 非对称的根源。在静态分析中,标准菜单成本模型表明 “大”的货币冲击“中性”,而小的货币冲击才具有真实 效应。因为当“大”的货币冲击导致不调整价格的机会成 本大于菜单成本时,调整产品价格的策略则为占优策略。 这一思想所产生的结论与直觉相悖一一并非货币政策力度 越大,对产出的影响就越大。在央行采取高强度货币政策 成为社会共同知识的条件下,企业的最优策略是改变产品 的价格而非产量,那么政策冲击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变动; 相反,如果央行采取不可预测的或温和的货币政策时,企 业最优策略是改变产量以避免高昂的菜单成

10、本,政策冲击 产生了真实效应。由此可见,货币政策的力度与真实产出 的波动之间具有非线性、不成正比的关系。还有学者从真实粘性的角度寻找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 的根源。shap iroandstig litz(1984)认为"效率工资"是 菲利普斯曲线凸性的主要原因,而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 间的非线性关系是货币政策非对称的深层次原因。一方 面,假定经济本身存在通货膨胀的趋势,企业不太可能对 负向的价格冲击做出反应,从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真实效 应较弱;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减少代理人的“偷懒行为” 将设定一个效率工资,这导致名义工资向下调整刚性,紧 缩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大。

11、所以,货币政 策效应取决于菲利普斯曲线凸性一一在经济高涨期,紧缩 性货币政策的效应主要体现为工资快速下降;而在经济经 济衰退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效应更大,对 通货膨胀的效应较弱。名义粘性和真实粘性是产生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 要原因。在存在价格调整成本的情况下,企业连续调整价 格以达到最优产出水平的菜单成本高昂。在高通货膨胀水 平时期的价格向下调整刚性得到强化,负向货币冲击会导 致真实产量的调整;而正向货币冲击诱使企业提高价格而 不是进行产量调整。尽管粘性理论从价格调整非对称的角 度解释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但对非对称程度和货币政 策效力的个体差异解释力不足,尚需纳入其它重要因素。

12、(三) 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 渠道”对经济产生影响,传导渠道的非对称决定了货币政 策作用效果的非对称。两类传导渠道对经济的影响力度和 作用机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别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考 察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二者都认为,信贷市场缺陷 使得外部融资比内部融资更加昂贵,这反映在外部融资升 水导致借款人净资产的变化上。货币供给的减少会加重金 融市场委托一代理问题,进而影响经济活动;但货币供给 的增加则没有类似的效果,货币政策呈现出了非对称的特 征。1、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lamon t(1997)把 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潜在原因归结为“债务积

13、压” (debtove rhang),即新项目的投资收益都流向了债权人, 使新项目流动性支持不足,因而当前债务形成了新投资的 障碍。blissand kaufman (xx )对债务积压理论进行了拓展, 并在银行亲周期效应、信贷危机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之 间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他们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 导渠道非对称性归之为“双重约束”一一准备金约束和资 本金约束。首先,在经济衰退和货币扩张期,资本金将对 银行构成约束。银行资本金在该阶段的实际水平很可能随 着贷款违约、呆帐核销和呆帐损失准备提取而减少,这迫 使银行减少贷款,除非银行能够从外部融入资本金;虽然 扩张性货币政策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准备金,但资本金约 束使银行无法将超额准备金转换为贷款。在准备金约束放松、但资本金约束强化的条件下,中 央银行增加的高能货币只会转变为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