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知识_第1页
初中生物教学知识_第2页
初中生物教学知识_第3页
初中生物教学知识_第4页
初中生物教学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知识第一章 初中生物学新课程理论第一节 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一、生物学是科学课程生物学是一门科学课程。二、生物学是技术课程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加强生物技术,这也是我国生物学课程在进入21世纪后的显著变化之一。第二节 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三个方面。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生物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包括理解生物科学、

2、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其中科学观最为核心二、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是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何地、是否有残疾,也不管他们对生命科学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三、倡导探究性学习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

3、,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第三节 初中生物学课程设计思路与课程目标一、初中生物学课程的设计思路初中生物学课程选取了10个主题,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知识拓展: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将教育工作者熟悉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 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对比:

4、(1)共同点: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课程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2)不同点: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学大纲是同一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门教科书。二、初中生物学课程的目标1.初中生物学课程

5、的总目标(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2.初中生物课程的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知识目标如下: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

6、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表明初中生物课程更加关注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价值。(2)能力目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能力目标如下: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

7、会实际问题。 初中生物课程的能力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和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究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8、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初中生物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树立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逐步养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第四节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可利用资源。一、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教学中相关教具、仪器设备的应用必将大大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材是教师最常用、最为熟悉的课程资源二、利用杂志、报

9、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教学中利用媒体资源,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媒体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三、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 社区中可作为课程资源的活动场所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以及环境问题突出或环保先进的企业等。四、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可用作生物课程资源的信息技术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计算机技术等。(一)网络资源1.网络论坛2.博客3.网上动物园、植物园和博物馆(二)多媒体资源1.录制与课程

10、相关的音像资料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进入21世纪后,在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已经是对生物学教师的基本专业技能要求。多媒体计算机在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用于演示。3.计算机应用于生物课堂(1)计算机模拟实验或实践活动(2)教学文档的准备和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五、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可组织部分学生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素材或成果,实际操作如标本操作、实物解剖等,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等作为课程的资源。六、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一)教师资源 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本身就是重要的资源。 教师的生活

11、经验同样是教学中潜在的课程资源(二)学生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感受、兴趣、爱好、问题和疑惑及其他学科知识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七、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 相关学科的发展都对生物学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推进作用。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第二章 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第一节 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框架一、课程内容的编排 内容的选择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思想,同时将学生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课程内容的呈现 注意从学生

12、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节 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科学探究 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1.理解科学探究 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包括:(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做出假设。(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

13、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5)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设计的重要概念包括:(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3)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4)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5)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

14、由多细胞组成。(6)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三、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如下:(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如下:(1)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睡、空气和无机盐等条

15、件。(2)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3)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4)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五、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的人”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如下:(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出废物。(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

16、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3)呼吸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5)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6)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7)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8)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如下:(1)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解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2)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17、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3)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如下:(1)人体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的个体;其分泌的性激素对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2)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3)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八、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如下:(1)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2)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

18、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3)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4)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证据。(5)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九、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如下:(1)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2)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3)现代生物技术(克隆、转基因技术等)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影响。十、健康地生活“健康地生

19、活”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如下:(1)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均出现一系列变化,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影响青少年的成长。(2)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3)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4)个人的生活习惯鱼腥味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5)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第三章 基本教学技能第一节 导入技能一、什么是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二、导入技能的目的 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知识。(

20、2)引起对所学内容(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印子和铺垫。(4)明确学习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三、导入方法的类型1.直接导入 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2.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3.原有知识导入 以复习、提问和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4.实验导入 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可由教师演示一个实验。5.直观导入(1)实物、模型、幻灯片和电视等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2)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

21、及时地提出问题,以指名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的内容做好准备。6.设疑导入 使用这一方法,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问题不但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要和授课中后续的问题紧密相连,构成知识框架。7.事例导入 这是导入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但它还取决于实力选择的贴切和针对性。8.悬念导入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9.故事导入 更加偏重科学史的要素,而事例导入更加偏重现实的人物和事件。四、应用原则与要点1.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2.导入要有关联性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能力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

22、教学任务最主要的保证,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准确、生动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二、语言技能的目的(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2)教学语言技能要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三、教学语言的构成1.基本语言技能是在社会交际中,众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 它包括以下诸要素:(1)语音和吐字(2)音量和语速(3)语调和节奏(4)词汇 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有如下的要求:规范 准确 生动(5)

23、语法2.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解还是提问,从一个完整的段落来看,其基本结构是由三个要素(阶段)构成的:引入、介入和评核。(1)引入 界线标志 点题、集中 指名(2)介入 提示 重复 追问(3)评核 评价 重复 更正 追问 扩展、延伸四、应用原则与要点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这些概念、理论系列,是用专业术语来表达的。 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1)用词必须准确,表述的主要观点无误。(2)讲一段话,必须合乎逻辑。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1)教育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始终有着潜移默化

24、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2)针对性 就内容说,它必须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范围内能够理解的 就表达来说,教师的课堂口语应当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和生动活泼的。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1)简明性原则 这样的语言,就表达的内容来说,一定是经过提炼和认真组织的;选词用语,一定是经过认真推敲的,甚至是句式,也是经过严格选择的。(2)启发性原则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要饱含丰富的感情,以情激情。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教学语言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逻辑性极强。 学科性和科学性,是从教学内

25、容方面提出的;教育性和针对性,是从受教育的对象学生的角度提出来的;简明性和启发性,是从教师运用语言的角度提出来的。第三节 提问技能一、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二、提问的目的(1)激发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2)提问过程是揭示矛盾的过程。(3)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结构。(4)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从中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5)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

26、;使学生参与教学,强化学习。三、提问的类型1.记忆型提问(1)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或称为二择一提问。(2)要求单词、词组或系列句子的回忆提问。2.理解型提问(1)一般理解(2)深入理解(3)对比理解3.运用型提问 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4.分析型提问 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5.综合型提问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综合型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能力的培养。6.评价型提问(1)评价他人的观点(2)判断方

27、法的优劣 在以上六类提问中,记忆型提问、理解型提问和运用型提问主要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一般只是一项正确的答案。 分析型提问、综合型提问与评价型提问,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面对问题。四、应用原则与要点1.提问的原则(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认知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将问题聚集在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思考方面。(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可以用学生的语言提问。(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契机。(6)教师要以与

28、学生一起思考的态度提问,不用强制或惩罚的态度提问。(7)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8)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9)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2.提问的要点(1)清晰与连贯 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意义连贯,事先必须精心设计。(2)停顿与语速 必要的停顿,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 提问的语速,是由提问的类型所决定的(3)指派与分配(4)提示 记忆型 使其回忆已学过的知识点或生活经验 理解型 使其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型 使其明确回答问题

29、的根据和理由应用型 使其应用理解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综合型 引导思考,活跃思维,产生新的想法评价型 使其进行判断和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必要提示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a.对于由于思考不深入,视野狭窄,概念错误而不完全的应答,通过探询性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哪里错了及怎样错了,从而完善回答。b.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或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把回答与已学事实联系起来,使问题更明确。c.使学生明确回答的依据,通过再思考修正答案。d.使学生根据别人的回答谈自己的想法,说明他的思考与别人的想法一致或不一致,对别人的回答进行修正和补充。第四节 讲解技能一、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

30、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程序,提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 讲解的特点:(1)在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传输(知识传授)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 (2)信息传输由主体(教师)传授给客体(学生),具有单向性。 讲解的主要优点是“省时”、“省力”。 讲解的主要缺点:(1)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2)学生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无亲身体验。(3)只靠听信息,信息的保持率(记忆)不高。 讲解技能运用于事实性知识比认知性知识效果好。二、讲解的目的(1)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

31、、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2)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志趣以及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3)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并传授思维的方法,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三、讲解技能的类型1.解释式 又称说明式、翻译式。通过讲解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分类:(1)意义解释;(2)结构、程序说明;(3)翻译性解释;(4)附加说明。2.描述式 又称叙述式、记述式。描述的对象是人、事和物。描述的内容是人、事和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形象、结构和要素。 分类:(1)结构要素性描述 (2)顺序性描述3.原理中心式 它是以概念、规律、原理和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 从讲解内容上再细分,又可分为

32、概念中心式和规律中心式。如果从讲解的逻辑方法分,又可分为演绎中心式和归纳中心式。4.问题中心式 是以解答问题为中心的讲解。 问题中心式讲解技能的一般模式为:引入(引入题目讨论)主体(议论、推理和论述)总结(结论、结果)。 三个部分都不能脱离主体。四、应用原则与要点1.原则(1)目标要具体、明确。(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和贴切。(4)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以往知识掌握状况等

33、,都是针对的内容。2.要点(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得当,语义准确、精炼和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3)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第五节 变化技能一、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式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用的转换方式。二、变化技能的目的(1)创造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

34、。(2)吸引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3)利用多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4)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5)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三、变化技能的类型 变化技能大致上可分为两类:教态的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及教学媒体的变化。1.教态的变化 是指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使用的手势和身体运动等变化。(1)声音的变化 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讲话速度的改变。(2)停顿 停顿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传递着一定的信息,也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3)目光接触 作为教师,讲话时要面对全班,使用从注视全班到注视部分学生的变化方法。(4)面部表情 教师的微笑

35、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5)头部动作和手势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点头、摇头等动作获得回答问题或调整回答的鼓励。 教师运用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方位、数量和事物层次等有关的概念和要点。(6)身体的移动 是指教师在教室内身体位置的变化。 身体的移动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使课堂变得有生气。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1)视觉通道和媒体 视觉教学媒体指投影片、幻灯片、图表、照片、录像和实物等。(2)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四、应用原则与要点(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的确立不同的变化技能。(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

36、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3)各种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第六节 强化技能一、什么是强化技能 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二、强化技能的目的(1)引起学生的注意。(2)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三、强化技能的类型1.语言强化2.标志强化 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符号、色彩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3.动作强化(1)微笑,对学生的

37、表现表示赞许。(2)点头,摇头,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或否定。(3)拍手鼓掌,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强烈的鼓励或同意。(4)接近,教师走到学生身边站住倾听讲话,观看其活动等。或坐到正在进行讨论的小组边,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4.活动强化 教师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可以相互影响。(1)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2)请同学“代替”教师,帮助教师进行实验。(3)给个别学生布置新的、高一级的观察练习和习作练习等,促进学生新的学习活动。(4)采用竞赛性活动。5.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它是教师运用变换信息的传递方式,或变换活动等使学生增强对某个问题反应的一种强化。四、应用原则与要点1.目的明

38、确2.注意多样化3.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4.情感真诚第七节 演示技能一、什么是演示技能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本、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直观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二、演示技能的目的(1)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物质及其运动形式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知识。(2)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具体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认识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3)使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环节之一。(4)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9、凝聚注意力。(5)通过控制实验操作,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6)解答习题时,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时,考查学生的观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7)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8)能开阔视野,展现真实情境。三、演示技能的类型1.分析法 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对感知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新概念,获得新结论。2.归纳法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若干个实验或几组实验,归纳总结出概念或规律。3.质疑法 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根据实验数据来发现规律,认识实验和微观本质。4.展示法(1)可展示多种多样

40、的生物学图片、生物学家肖像图,有助于说明抽象原理的图解,用以解释某一过程现象的示意图,描述操作方法的说明图,用于分析综合习题的图解,趣味性的幽默图,以及帮助记忆的连环图等。(2)可展示许多实物教具5.声像法 放映各种有声有色,能动能静,变化多样,新奇生动,以及科学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的教学影片,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四、应用原则与要点1.针对性和目的性2.适用性和鲜明性3.示范性和可靠性4.演示与讲授的统一性 为了做好演示实验,教师需要铭记下列十项要点:(1)安全第一(2)准备迅速(3)装置简易(4)简单明快(5)容易理解(6)现象明显(7)便于观察(8)示范准确(9)整洁有序(10)用料经济

41、其中关键要点可概括为:准确安全、简易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本质四项。第八节 板书技能一、什么是板书 板书,即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 一种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往往写在黑板正中,称之为正板书。 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或者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注脚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往往写在黑板的两侧,称之为副板书。二、半数的设计目的(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教学程序或教学思路。(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三、板书的类型1.提纲式 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提炼

42、,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2.表格式 适用于对有关概念、生物的特点、实验,进行归类、对比,从而认识其异同和联系。3.图示式 适用于将分散的相关知识系统化,将某一专题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或提示某一专门知识中的若干要素及其联系。4.综合式 或将教学中涉及的几方面的知识内容,综合地反映在板书里,或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简约化的知识网络。5.计算式和方程式 以数字运算公式来表述,文字少,逻辑性强,应用于讲解计算题。6.问答式 问答式的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用于设置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回答或由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四、应用原则与要点(1)根据生物学课程

43、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2)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3)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以字为例: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字体要端正。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语言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4)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第九节 结束技能一、什么是结束技能 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和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二、结束技能的目的(1)重申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或应注意的要点

44、。(2)概括本单元或本节的知识结构,强调重要事实、概念、规律和关键。(3)检查或自我检测学习效果,经常通过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进行小结、改错和评价等活动,使所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4)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5)使学生领悟到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他们思想行为的准则。(6)以训练行为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如使用工具、操作仪器、制作以及各种运用技能),结束部分一般为自主练习阶段,单个的下属技能逐步结合成总括技能,能独立作出整套动作,并通过活动,使技能更加熟练;学习者之间亦可互相交流,观摩。(7)布置思考

45、题和练习题,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三、结束技能的类型1.系统归纳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脑动手,总结知识的规律、结构和主线,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2.比较异同 将新学概念与原有概念,或者将并列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3.集中小结 将不同章节中学习的同一概念,集中归纳小结,从而掌握某一事物的全貌,概括出零散知识的规律。4.领悟主题 通过精要论述或提示本质的提问,顿悟所学内容的主题,做到情与理的融合,并激励学生将这些认知转化为指导思想行为的准则,达到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和拼的培养的目的。

46、5.巩固练习 在结束部分,恰当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既可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强化和运用,又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或的调整下一个课时教案的信息。6.悬念启下法 是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选择时机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方法。7.拓展延伸法 是指教师在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同时,与其他科目或以后将要学到的内容或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向其他方面拓展或延伸的结课方法,以拓宽学生学习、研究新知识的兴趣。8.汇报法 就是在一堂课结束时,让学生汇报这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四、应用原则与要点(1)在讲授新知识接近尾声时,要及时小结和复习巩固,尤其是讲授那些逻辑性很强的知识更应该及时小结

47、,复习巩固。(2)课堂小结要结合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境等,采用恰当方式,把所学新知识,及时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3)授课结束时,应概括本单元或本节知识的结构,深化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4)要安排适当的学生实践活动,如练习、口头回答和实验等。(5)课的结束,包括封闭型和开放型。封闭性的结束,结论明确;开放性的结束,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运用发散思维,培养丰富想象力。(6)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数量恰当,使每位同学都能记录下来。(7)结束的时间要紧凑。第十节 课堂组织技能一、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

48、,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二、课堂组织的目的(1)引导和维持学生的注意。(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3)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三、课堂组织的类型1.管理性组织 管理性组织是指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1)课堂秩序的管理 处理一般课堂秩序问题,教师可用暗示的方法。(2)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 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作出安排,使他们不能得到奖赏,从而自行停止不良行为。奖励与行为替换。教师为不良行为的学生提供合乎要求的替换

49、行为。教育与惩罚相结合。2.指导性组织(1)阅读、观察和实验等指导组织 阅读、观察和实验等学习活动常常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使得教师的指导任务加重。(2)课堂讨论的指导组织 讨论的特点是使班上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3.诱导性组织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和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第四章 教学策略第一节 初中生物学教学理论一、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1.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强调直观,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关注合作,发展

50、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二、学习方式1.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学习者通过阅读、倾听与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2.发现学习 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3.体验学习 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及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

51、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动态的过程。(3)加涅的“累积学习说” 外部事件可以使用激化、维持、促进或者增强学习的内在过程的各种方式加以计划和执行。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过程。3.建构

52、主义学习理论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四、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规律,基于对教学工作经验的分析,概括出来的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对教学工作普遍适用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不仅反映了“教”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学”的客观规律。1.直观性原则 直至在教学中应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形成生动形象的认知。 分为直接直观与间接直观2.启发性原则 是一种将教师的主导

53、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同一的表现。3.实践性原则 生物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学科教学中应切实把握这一重要方面。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在生物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结合和统一5.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的真理性和方法的正确性,而思想性是指教学内容的方向性和教育性。 科学性是对生物教学的最根本要求,而思想性是在科学性实现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第二节 概念图教学策略一、概念图的含义 概念图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其4个基本要素:节点、连线、连接词、层次。二、概念图的特征1.概念图中的概念通常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2.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 交叉连接反映了概念图中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能帮助我们看明白概念图上的各知识点之间是如何发生关系的。3.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4.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三、概念图的制作步骤与规范 学习绘制概念图的步骤如下:(1)从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