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连山中学 唐金娥摘要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学应依据数学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人格,训练发散思维,实行鼓励创新的课堂教学,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民主氛围 心理动因 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本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原来的传统课堂教学受“特殊认
2、识论”教学本质观的影响,常常不是着意唤醒、培养、发展人的创造的意向与潜能,却以传授现成的知识为单一目的,至于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知识获得方法,知识所蕴涵的创造因素,往往受到忽视。与此相应,在教学方法上表现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活动,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新的数学教程和理念教学中,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知识教学与培养创造能力融为一体。在教学方法上,“把外界给予灌输、传授,迫使死记硬背的形式改为自我掌握,自我研究,自我学习,自我创造,自我发现的态度,要把自上而来和自外而来的教育改变为自下而起和自内展开的教育。”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精
3、髓所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 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 ,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 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
4、高在上,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大势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再加上教师的“绝对权威”的震慑,更何况学生自己本身意识到就该“学而不厌”,因而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心安理得的“统治”着,没有争论,没有异样的声调,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
5、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创造力的形成还是个性健康发展,创造人格培养尤其重要。人本主义心理家马斯洛尤其强调创造人格的培养,他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
6、而不是成就,这些成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为对人格来说,成就就是第二位的。而我们将教学教育的重点确定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恰恰是表明了培养创造人格的重要性。培养创造人格要求教师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想创造;鼓励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和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和失败行为要持宽容态度,使学生敢于创新。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此点。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的数学兴趣小组,开设研究性课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教师还可结合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激发学生创新。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
7、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 “天地君亲师”这一论调已经到需要重新界定它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在打破教师“铁饭碗”的同时,别忘了教师的“特权”影响,它严重阻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
8、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 ,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
9、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那么,教师具体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相互宽容的班级气氛。它是使学生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前提。只有在这样的关系和气氛下,学生才敢于想象,敢于创新。2、多动手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和接触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面临各种实际问题,触发他们的好奇心,鼓起探索问题的勇气,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初中数学新课程中应运用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得出结论。3、教学方法多样化。研究表明,创造型教师之一,是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新奇的刺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兴趣,才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有意运用探究法;对于“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运用情境教学法。4、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和恒心等个性品质以及创造性思维和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本章专题整合训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 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 2023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Section A 第2课时 (3a-4c)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轮椅的选择和使用安全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第4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3-3
- 《设计食谱》(教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人教版
-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二年级上册
- 绿色清新个人工作总结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解读
- 110kV变电站专项电气试验及调试方案
- GB/T 247-2008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 GB/T 24677.2-2009喷杆喷雾机试验方法
- GB 3796-2006农药包装通则
- 吊绳工程施工方案
- 各类剧院剧场服务标准规定
- 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告
- 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的区别
- 幼儿绘本故事:东郭先生和狼
- 垃圾处理厂概预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