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腐解产生溶解性有机质的生物降解特性_第1页
水稻秸秆腐解产生溶解性有机质的生物降解特性_第2页
水稻秸秆腐解产生溶解性有机质的生物降解特性_第3页
水稻秸秆腐解产生溶解性有机质的生物降解特性_第4页
水稻秸秆腐解产生溶解性有机质的生物降解特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稻秸秆腐解产生溶解性有机质的生物降解特性本研究采用培养法,通过doc、ph、280nm吸光度指标研究水稻秸秆腐解不同阶段产生dom的生物降解特性与结构变化,阐明秸秆还田对土壤c02排放与碳固定的影响,为 选择秸秆还田的正确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为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供科学资料。通过培养不同天数的水稻腐解液来控制变量,以研究不同腐解天数的dom溶液中doc降解特性及ph、280nm吸光度 变化。doc采用比色法;ph值采用电极法;280nm吸光度值 采用分光光度法。基于dom是不同降解速率和不同降解程度的成分的混合 物的假定,我们使用双倍指数模型(double exponential model)来

2、描述doc的矿化动力学,模型公式表达式为:残留 c%二(100-b) +be (1)式中:t为时间/天,b为稳定doc所占最初doc的百 分含量(%), 100-b为易矿化doc所占最初doc的百分含量 (%), kl为易矿化doc矿化速率常数(天),k2为稳定doc 矿化速率常数(天)。同时计算半衰期:1. 不同腐解阶段产生d0m的生物降解性水稻秸秆不同腐解阶段dom液的doc随时间变化如图1 所示。图1不同腐解阶段dom残留doc随时间的变化不同腐解阶段dom整个降解过程都可分为残留doc的迅 速减少和缓慢减少两个阶段。在14天前doc的浓度迅速降 低,14天后降解速率明显减慢,doc浓度

3、趋于稳定。但不同 腐解阶段dom降解特性表现出较大差异。双指数模型方程拟 合结果(见表1)表明,矿化率表现为7天dom矿化率达 46.79%,而180ddom矿化率仅为11.23%,矿化率总体表现为 随腐解时间延长而减小。dom可以分为易矿化性c库和稳定 性c库两个组分,易矿化性c库的半衰期为13天,而稳 定性c库的半衰期为173693天。稳定性c库的比例则表 现为随腐解时间延长而增加。由此可见,随腐解时间延长, dom生物有效性降低,dom越稳定。表1不同腐解阶段dom降解过程使用双指数模型拟合参 数比较注:拟合方程为:残留 c%二(100-b) e-klt+be-k2t; 易矿化c半衰期=

4、ln2/klo 稳定性c半衰期=ln2/k2o r2为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之平方。2. 不同腐解阶段产生dom的ph的变化dom是一类组分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它既含低分子量物 质(如游离的氨基酸、糖类),又含各类大分子成分(如酶、 氨基糖、多酚和腐殖酸等)。ph值不同,反映dom化学组成 上的差异,与酸性基团、碱性基团的相对含量有关。本试验 分别选取了腐解初期7d与腐解末期180d两个阶段dom,研 究其降解过程中ph值的变化,结果见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 看出,7dd0m溶液与180dd0m溶液初始ph值有较大差异, 7dd0mph值为7.9,而180dd0m ph仅为7. 1,虽均为弱碱性, 但

5、两者化学组成不同。在整个降解过程中,7dd0m表现为先 下降后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180dd0m则表现为先上升后 趋于稳定。两者都表现为在降解0-7天之内ph值迅速发生 变化,原因是这段时间内doc的迅速降解,化学组成发生较 大变化。与doc含量变化相一致。图2还表明,最后两者ph 值相近,表明两者在化学组成上趋于相似。图2 dom降解过程中ph的变化3. 不同腐解阶段产生dom的280nm下吸光度的变化e280值主要反映有机质组成中芳香化合物的含量,两者 成正相关关系。7d与180dd0m溶液降解过程中280nm吸光度 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两者变化趋势明显不同,7dd0m在 降解初期e2

6、80值较小,随着降解进行,7天后e280值迅速 升高,14天后趋于稳定,并与180dd0me280值接近。而 180dd0m在整个降解过程中变化不大。kalbitzk等指出,dom 由碳水化合物、脂肪、竣基化合物、芳环物质等组成12。 不同组分物质被微生物利用的难易程度有显著不同,碳水化 合物最先被微生物利用,芳环物质结构复杂表现为相对稳定 13 o由此可见,180ddom生物有效性低且较稳定,与其化 学组成中芳香化合物含量较高有密切关系。7dd0m芳香化合 物含量相对较少,生物有效性较高,在降解初期碳水化合物、 脂肪等易利用组分迅速减少,芳香化合物不易矿化而相对富 集,从而导致e280值迅速

7、增加;14天后doc含量变化不大, e280值也趋于稳定。3.讨论微生物对dom的利用包括两个交替或连续的过程:微 生物对dom的同化吸收;为获取能量和无机养分而完全分 解dom成c02或ch4。微生物对dom的降解改变dom的性质, 而微生物能否利用dom也决定于dom本身的性质:即化学组 成和结构特征。因此,不同来源dom生物可降性不同。本试 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腐解不同阶段dom的生物降解性,结果表 明不同阶段dom的生物降解性表现出较大差异,矿化率在 11.23%46. 79%,随腐解时间延长,矿化率依次降低,dom 越稳定。7dd0m与180ddom ph值和e280值随降解过程的变 化

8、表明,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差异是导致其可降解性不同 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秸秆腐解初期dom主要来源于秸秆中水溶性物 质,其主要成分为单糖、氨基酸、氨基糖等,这些物质极具 生物有效性,是微生物最易利用的碳源,将诱导秸秆腐解所 需微生物大量繁殖。随着微生物活性增强,微生物代谢产物、 微生物死亡残骸、秸秆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的降解都成为 dom的组成来源,从而使dom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秸秆旺 盛分解期dom主要来源于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的降解产物以及 微生物代谢产物,此时dom含丰富的竣酸类物质、强氧化木 质多酚类物质以及芳香族和脂肪族物质,碳水化合物和氨基 糖减少,糖醛酸和半乳糖增多,疏水性较强。在秸秆

9、腐解后 期阶段,dom中木质素多酚类物质降解产物大大增加。因此, 随腐解时间延长,表现为dom的生物可降解性逐渐降低,dom 趋于稳定。4. 结论(1) dom生物降解过程残留doc随时间变化符合双指数 模型方程。生物降解大致可分为快速矿化期和缓慢矿化期两 个阶段。不同腐解阶段dom的生物降解特性有较大差异。随 着水稻秸秆腐解进行,dom生物降解越弱,doc越稳定,41 天doc矿化率表现为180天d0m91天d0m>38天>14天d0m>7 天 domo(2) dom生物降解过程中ph的变化随着d0m成分的改 变而改变。7ddom溶液与180ddom溶液初始ph值虽都呈偏弱 碱性,但仍有较大差异,表明两者化学组成不同。另外,在 整个降解过程中,7ddom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并逐渐趋于稳 定,180dd0m则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