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第1页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第2页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点认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浅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何其精彩,由此便可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心中便深深地扎根了一种“知音情怀”,并且这种情怀完美地融入了底蕴厚重的中华文明里。诚然 我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枝繁叶茂,是我所远不能也不敢奢望说清 的,下面就对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知音情怀浅谈一二,由于学生学识浅陋、见识浅薄,文中的言语、引征错误无可避免,敬请老师 指正。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首先言明知音的内涵,所谓知音其中有知己、知交、知心的 意思,比喻了解自己和自己心灵相通、精神共鸣的朋友,他们能 够互相理解、互相认同、互相支持、矢志不移、终身好友,甘愿 为

2、彼此献身。但是不管对古人还是对现代人而言这种朋友是很 少的,因此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古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古人的这种知音情怀与我国的幅员辽阔以及古代的交通不 便有着一定的关系。我们的老祖先伴水依田而居, 以乡土田地为 生存根基,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都不会迁徙,一个人在一生中难得出趟远门,只能和乡里邻居打交道,若是凡夫俗子也就罢了, 但若是一个心志高远才艺非凡的有识之士却没有人与他谈古论 今、诵诗抚琴,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人赏识, 这是莫大的悲哀, 因此古代士子往往遍历河山、游学访友。试想一个人骑马乘船、 餐风露宿,跨越千里风尘,经历四季风霜,终于到达了自己神交 已久的知音家门前,报拳

3、施礼、欢喜相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进而二人对月倾心、把酒言欢,时而主人欢笑宾客乐,时 而宾客笙箫主人歌。酒逢知己千杯少,生遇知音人自醉!此种情 景已非言语所能形容,岂一个好字了得!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且看看千古以来的文人墨客们为此演译了多少动人的篇章。诗仙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东坡的“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何逊的“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三五出重云,当 知我忆君”;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脍炙 人口的名句不正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知音情怀的真实写照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伯以牙子期

4、高山流水,弦断为知音为代表。伯牙虽为一代杰出的琴师, 但真正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 多,可以说只有钟子期一人。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 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 ”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 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 ”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于 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但是后来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 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 此伯牙再也没有弹过琴。在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 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 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 为君死!伯牙子期的故事无疑在我国的传统精神中占有一席之 地,千百年来它成了中国人交朋友的最高追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道出 了多少人间真情,留下了几多芳华逸事,如今生活在电子信息时 代的我们有着数不清的以朋友相称的人,可是除了请客应酬、送礼办事或者在网上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