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接触关系仿真计算_第1页
轮轨接触关系仿真计算_第2页
轮轨接触关系仿真计算_第3页
轮轨接触关系仿真计算_第4页
轮轨接触关系仿真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 南 交 通 大 学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仿真计算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车车辆姓名:温朋哲学号:2016年6月1. 引言轮轨关系是轨道交通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 轮轨接触几何是轮轨关系研 究的基本内容。高速铁路的车辆运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能力的矛盾激化,轮轨作用加剧。因此,高速铁路的发展提出许多轮轨关系研究的新问题。世界 范围内,不同的国家采用的钢轨、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不尽相同。国内外 研究表明,车轮踏面形状和轮对内侧距直接改变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由此产生不同的轮轨作用,进而影响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性能。当今世界高速铁路 主要存在三种主流踏面及与其对应的钢轨,即中国车轮踏面LMAW钢轨断面CHN6

2、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 JP- ARC与钢轨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 面S1002和钢轨UIC60。本文以SIMPAC数据库中自带的踏面 S1002与钢轨 UIC60为例,应用SIMPAC助力学软件,对其接触几何关系进行了仿真计算。2. 求解方法2.1 基本假设(1)刚体假定。假定车轮与钢轨均为刚体,他们不存在影响接触关系的弹性变形,或者说车轮表面上任一点不能嵌入钢轨内部。而且在各种条件下轮轨始终保持接触, 轮轨的相对运动除纵向位移外还有横向位移和摇头角位移。轮轨几何参数与轮对在钢轨上的纵向位置无关,这些参数实际上是车轮相对轨道的横移和摇头角的函数。( 2)同一侧车轮上的接触点和钢轨上的接

3、触点具有相同的空间位置。( 3)轮轨接触点处车轮与钢轨具有公切面。2.2 求解方法文献 1 提出的采用迹线法思想来处理轮轨空间接触几何关系 , 目前已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2,3 。 其基本思路是在求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时 , 可以暂时抛开轨面的形状,仅由轮对的位置(摇头角y、侧滚角 小)和踏面主轮廓线参 数(滚动圆半径R、接触角W)确定可能接触点,每个滚动圆上有且仅有一个可能接触点 , 这些可能接触点的集合形成一条在踏面上的空间曲线。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3. 建立模型3.1 创建文件主窗口>>File>>Open File ,弹出文件选择窗口。选择建立的

4、文件目录,点击 New输入文件名,回车。主菜单>>Model Setup ,弹出建模窗口,同时创建了基本模型,该基本模型包括一个坐标参考系 ( Isys ) , 一个刚体( Body) 和一个运动副(joint ) 。3.2 设置环境建模窗口 >>Globals>>Gravity ,弹出重力设置窗口。将重力设置为 Z 方向 +9.81 ,其他保持不变,点击OK。3.3 设置视图建模窗口 >>View>>View Setup ,弹出视图设置窗口。选择【 Standard Views 】中的【 wheel/Rail: Perspectiv

5、e view 】 ,点击 OK。3.4 创建轮对建模窗口>>Element>>Bodies ,弹出刚体元件窗口。将 Body1 重命名为 Wheelset 。 双击 Wheelset , 弹出刚体参数设置窗口。设置轮对的参数:轮对的质量为1600kg,轮对的摇头转动惯量为7203.4.2 创建轮对的外形选择【3D Geometry】 ,弹出刚体外形设置窗口。双击$P_Wheelset_Cuboid,出现设置外形参数窗口。设置车轴外形参数,见上图,OK。回到刚体外形设置窗口,OK。回到刚体设置窗口,OK。3.4.3 创建轮对的运动副>>Elements>

6、>Joints ,出现运动副窗口,双击$J_Wheelset ,出现运动副设置窗口,选择07 号运动副,设置初始状态。3.4.4 创建轮轨接触3.4.5 设置初始轨道3.5 设置车辆总体参数车辆总体参数设置如图所示。建模窗口 >>File>>Save ,建模窗口 >>File>>Reload ,系统自动完成轮对 与线路的装配,如下图所示。4.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仿真计算4.1 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如图 4-1 ( phi=0 deg , psi=0 deg ) 、图 4-2( phi=2.0 deg , psi=0 deg )所示图 4-1 (

7、phi=0deg , psi=0deg )图 4-2 (phi=2deg , psi=0deg )4.2 滚动圆半径变化如图 4-4( phi=0 deg, psi=0 deg) 、 图 4-5(phi=1.0 deg, psi=0 deg )所示。图 4-3 ( phi=0deg , psi=0deg )图 4-4 (phi=2deg , psi=0deg )同理,可分别求出轮轨接触角变化曲线、质心垂直位移与侧滚角变化曲线。5. 结论本文通过SIMPAC软件仿真,得到了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相关变化曲线。6. 参考文献1 王开文。车轮接触点迹线及车轮接触几何参数的计算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84,(1): 89 98.2 严隽耄 . 具有任意轮廓形状的轮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