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_第1页
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_第2页
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_第3页
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_第4页
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龙潭二小 刘永贤我今天听了专家的分析后,感触颇深,静下心来想想当今的改革,感到形势非常明朗。“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探索。一、激励学生自己学数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

2、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既没有绝对的接受学习,也没有绝对的发现学习,总是两者相互交替、有机结合的。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接触外界的信息,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解读这些信息,从而赋予认识对象以心理意二、激发学生“用数学”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

3、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三、引导学生享受思考的快乐。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是在积极思考,大胆的发言中突然闪现。思考是艰苦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享受。四、鼓励彰显个性的自评。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各国都非常关注评价的主动性,评价越来

4、越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张扬。在教学中如果把这彰显个性的机会留给被评价者,引导他们用自我表现作为参照标准,结合老师、其他同学等外部评价,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学生才会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本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龙潭二小 陈娟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

5、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

6、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

7、,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

8、,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

9、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龙潭二小 王胜涛国家为了教育,经历了数年探索提出了课程改革: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论基础,按照这个基本观点对课程进行的集中一段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往往要涉及到学校体制的变化和课程的全面修正。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重建和方向性的调整,并且常从制度的层面开始展开。课改的本质是对课程系统中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深层次的革新、改造,使其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涉及到

10、社会的各个层面,直接或间接地重新建构与改造社会。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进行评价等方面。改革不仅要尊重教育科学规律,还要尊重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规律。改革不仅仅调整课程内容,而是一次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课程重建(一)课程改革的本质是“转化”而不是“强制”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是一种强制执行的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强制”。这种“强制”是必要的,因为它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个人发展的整体要求,也是科技、文化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而且以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支柱来进行实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课程改革的方向不能改变,力度不能

11、改变。课程目标是否能真正达到,就不是所能“强制”和“强制”得了的。因为要达到目标,真正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技巧和投入行动的程度。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需要首先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其次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技能的转变特别是灵活处理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是课程能否深入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二)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全员参与教育家富兰指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使个人和集体都能不断探究与发展,只有每一个都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环境,才能导致真正的改革。1、教师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中坚力量课改实施的关键在第一线的教师。教师的个人教学

12、理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在课改中的作用很大。教师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给自己重新定位,积极投身改革,积极进行反思、探索课改新路,不断把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善于与同伴合作,吸取同伴的优势,让自己在课改中成长。2、学生是课程改革的主人和动力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根本转变是实现“三维目标”,其核心是人的发展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把学生当作主人翁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赏识学生的尝试,激励学生的成长。(三)课程改革的实施应扎根在一定的组织中学校课堂社会课程改革必须同时改革其赖以实施的组织,否则只会流于表面,以失败告终。学校的内涵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为

13、每一位成员提供继续学习和成长的组织。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每一个人都应该成学习者,拥有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每一位成员都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实现自我超越,发展批判思维和反省能力。在这个学习组织中,每一个人可以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平等地与人交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同伴对话、沟通,让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室是建构知识的基地。社会是教学的大课堂。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选择,倾听每一个生命的声音,关注每一个生命成长的独特,形成平等对话的舞台,重建新的教学规范和秩序。关心弱势和学生群体,走进他们的世界,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引

14、导学生去争论、修正、共享各科知识以及求知的方法。(四)课程改革呼唤新的工作方式合作文化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更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即联合起来做事,合作之目的在于迅速、有效达成预期目标,完成预定的任务。现代社会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甚至高于他们的个人业务能力。课程改革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课程计划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施组织的完善性、实施人员的认同性,更取决于个体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的多层的有效合作。重建新的工作方式合作文化,需要重塑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建立平等、诚信、互赖的新规范,增加同事间的交往与对话,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课程、研究教学。同伴

15、之间的互助是教学灵感的最大源泉。合作文化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知识建构;在平等对话中完成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龙潭二小 谢玉玺课程理念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教学改革应树立以下六个新的教学理念:1、教学是教化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教学是系统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文化本身具有双重价值,文化作为人类创造活动所积累的文明成果,不仅可以充当人作为主体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而且能够为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文

16、化”就是用人类历史的文明成果,对人进行改造与提升的过程创造文化是手段,而通过创造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养成和灵魂的“唤醒“才是目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丰富的文化底蕴,构成学生发展的基础。2、教学是诊断为了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教学是什么?教学首先应该是诊断,其次才是“治疗”。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充分了解,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想学什么?学生在怎样学习?教学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成长?教师必须弄清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专家。如果说学习是为了改变学生观念,那么教学就是发现学生已有的观念并帮助学生的观念得到发展。3、教学是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求从“符合互动”的角度分析教

17、学过程,人们是根据事件对于他的意义而行动,事件的意义源于社会相互作用,每一个人都根据特定的情景选择、检验、重组或改变这些意义意义是从探究分析中产生的,又反过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室”就变成为“学室”,“课堂”就变成了“学堂”。班级是由学生和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创造的文化圈。教学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理并积极探究的过程,教学应当把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景中,隐藏在活动背景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或结合自己原来的经验来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见解,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4、教学是发问由提问到发问恰当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

18、件。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并给这种学习活动制定方向,使之持久发展下去。教师的提问应该是激发学生、唤起和组织学生一方面产生问题,一方面与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对接的教学活动和学习行动。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对的、错的,标准的、不标准的,都要能够使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教师提问不是为寻求“标准答案”,不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巩固的程度,也不是调查对以后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而是为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提问的主体,使学生积极互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会提问,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是证明他深入思考了,二是证明他具备初步的问题意识。由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和学生的触及式发问共同组

19、成真正的课堂教学提问。5、教学是求异寻找不同的声音传统教学是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相同的学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教学旨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寻求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差异就是特色。在课程实施中,老师会这样问:“还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吗?”可是当学生回答的“意见”与教师预定的“标准”不相符时,处理“意见”的态度是教师是否尊重差异的“分水岭”。是重视和采纳学生的“意见”,促进课堂的“生成”,还是一味地提问直到寻求到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为止,这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权。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通过学习

20、不断改变着每一个学生思考的越多、越深入,就会变得越独特,这就是特色。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偏爱”,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学就是要尊重这种“偏爱”,在“求异”中,寻找不同的声音。当教师本着求异的精神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发展才会“五彩缤纷”,教学也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6、教学是交往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互动“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就生活在与人交往之中教学过程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情况如何,对教学所产生的作用截然不同。人格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彼此进行良好的交流

21、,以促进教学活动得以维持和顺利进行。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到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到这一门课学得比较好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有些教师由于师生关系不和谐,造成教学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时有发生。教育之所以与生产不同,就在于产品是“人”,而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不进行感情的投资,不从感情上达到和谐的共鸣,教育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洒向孩子心田的一缕阳光,爱也是滋润孩子心灵的一丝春雨,让我们的教师去做阳光的使者,爱的使者吧!总之,新课程理念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总的理念是这样,但在实际教学中各自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求大同存小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时代发展的新人。对新课程理念的几点认识龙潭二小 陈玉娜新课改全面实施推进,作为一位奋战于教育一线的教师,经过学习,下面我谈几点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1面向全体新课改后的教育不是面向部分人而是面向全体人的教育,它不是英才教育,不是淘汰式教育,而是发展式教育,它并不反对英才,但反对使所有教育成为英才教育的模式。它主张,教师是伯乐,要发现优秀的苗子,但首先,教师是园丁,要呵护每一棵幼苗。新课改后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范围内充分发展。同时,这种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