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_第1页
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_第2页
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_第3页
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_第4页
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跨国经营基本理论第一节 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代表人物:海默(Stephen Hymer)、金德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 -对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批判-代表作品: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海默1960年博士论文)海默运用西方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实证分析了美国19141956年的对外投资,发现:(1)1914年前,美国有大规模的直接投资,而对外证券投资则没有; (2)20年代,二者都迅速增长;(3)3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下降小,对外证券投资则较大; (4)二战后,直接投

2、资增长快,证券投资发展慢;(5)地区分布,1929年在加拿大的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相差不大,同期,美国对欧洲的比例却为2.5:1。垄断优势理论市场不完全是导致对外投资的主要原因。具有垄断优势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其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对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约翰森(Harry GJohnson,1970):资产专有论 (Appropriability thesis)凯夫斯(RECaves,1971):产品差异论(Differentiated product)尼克博克(Frederick TKnickerbocker,1973):寡占反应论(Follow the Lea

3、der Hypothesis) 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1. 积极影响A突破了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分析模式B把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明确地区分开来2局限性A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投资B不能解释跨国公司在直接投资中的地理布局和区位选择问题C无法解释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现象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代表作品: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Vernon,1966

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关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决定生产和出口该产品的国家转移理论,是一种动态经济理论。从产品要素密集度角度上讲,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其生产要素比例会发生规律性变化;从不同国家角度上讲,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时期,其比较利益将从一个国家转向另一个国家(这是对赫俄要素禀赋论的补充)。作用机制:首先在创新国生产(新产品阶段:创新国生产),然后传递和扩散到其它发达国家(成熟阶段:创新国、模仿国生产),最后到发展中国家(标准化阶段:创新国进口、其它发达国家出口、发展中国家由进口转出口)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A将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和区位因素结合起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

5、位选择。B从动态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增添了时间因素,弥补了静态分析的局限。C为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成长提供了有力工具。把美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企业的产品创新取向以及公司海外生产的动机较好地联系了起来。D使国际投资理论既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也可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缺陷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缺陷A将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竞争手段这三项相互依存的决策程序分开,与跨国公司同时考虑这三项决策的实际不符。B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以特定时期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背景展开研究的,所以这一理论对非制造业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非出口替代领域和高科技与研发领域的对外投资

6、行为无法做出科学解释。C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发达国家企业直接在发展中国家从事新产品研发的行为。三、(市场)内部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代表人物:英国学者巴克利(PJBuckley)和卡森(MCasson)及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 M. Rugman)-代表作品:跨国公司的未来( Buckley & Casson,1976) 内部化理论的三个重要概念 (1)转移定价 (transfer pricing) 是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调拔中间产品时的定价。(2)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

7、品和劳务的情况。由于市场不完全,以致企业在让渡中间产品时难以保障其权益,也不能通过市场来合理配置其资源,以保证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形。(3)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企业为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而付出的代价。内部化理论: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最终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更重要的在于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内部化就是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以最小化内部资源转移时的交易成本,消除市场的不利影响。该理论不是强调企业特有的技术优势本身,而是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网络以较低成本

8、在内部转移这种优势的能力。市场内部化的决定因素产业特定因素、区位特定因素、国家特定因素、公司特定因素其中产业特定因素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市场内部化的动机知识产品为例知识产品具有特殊性质,知识产品的市场结构和知识产品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其市场内部化的动机最强。知识产品及其交易有如下特点: (1)形成耗时长、费用大,有“自然垄断”性质。(2)难以确定知识产品的价值,难以估价。(3)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阻止他人使用代价巨大。(4)有利于减少政府干预。市场内部化的收益与成本 对内部化理论的评价1.积极面A区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性,并重点分析中间产品,对发达国家企业相互投资活动做

9、出有利解释,并同样适用发展中国家。B有助于说明各种类型跨国公司形成基础。C跨国公司理论的重要转折点,从市场结构转向企业间的产品交换形式与生产的组织形式。2.消极面A无法解释投资地理方向。B分析重点是生产组织的一般形式,但缺少对跨国公司地为特征分析。内部化理论值得注意之处 对东道国:不利于东道国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东道国优势被弱化、减少东道国税收收入,规避管制。对企业本身:独资化策略比较困难、不利于战略联盟。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代表人物:邓宁(John Harry Dunning)-代表作品: 贸

10、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Dunning,1976) 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Dunning,198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把跨国经营的决定因素概括为三种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specific 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incentive advantage)、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specific advantage),即“三优势模式”(OIL Paradigm);这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解释了企业进行国际经营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和出口贸易。三种优

11、势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意义A.对已有理论进行了归纳整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B.引入了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三个变量因素来对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因其概括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强成为直接投资“通论”。C.用统一的理论解释整个国际经济活动,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D.对服务业跨国企业直接投资问题有较强的说服力,弥补其它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局限性A.该理论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这与近些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多元化的现实不符。B.该理论几乎综合了其他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缺乏一个统

12、一的理论基础,缺乏独创性。C.将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三个因素等量对待,未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直接投资的影响,仍然停留在静态分析。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研究对象仍然是发达国家,还是无法解释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从事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由小岛清(Kiyoshi Kojim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根据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符合日本国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3个基本命题: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中的资源禀赋或资本劳动要素比例的假定基本是合理的2.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其比较利

13、润率也较高3.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不同的小岛清认为日本的FDI与美国的FDI有明显的不同:边际产业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外投资应从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即使这些产业在投资国已处于不利地位,但在东道国却拥有比较优势。对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评价1.理论意义A.首次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在比较成本的基础上融合起来 B.否定了垄断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了运用与东道国相适应的技术进行投资C.论证了中小企业拥有的技术更适合东道国的生产要素结构,因而较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在70年代以后出现的中小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原因和动机D.该理论以投

14、资国为分析对象,能促进本国及东道国产业结构调整,这比以前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大大地进了一步2.局限性A.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企业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大量投资B.发展中国家永远只能被动接受发达国家的边际产业,无法实现赶超C.只能解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型投资D.假定跨国公司投资动机相同并且与母国目标相一致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理论一、小规模技术理论刘易斯威尔斯(Louis T. Wells) 第三世界跨国企业:小规模和密集使用劳动的制造技术;在东道国当地采购原材料;生产特殊产品(种族产品);采用低价营销策略等。投资动因: 保护出口市场; 谋求低成本; 分散资产,避

15、免政治风险; 其他动因(侨缘联系、本国和东道国政府的倡导和推动等)前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不断增长的,而且造成这种增长的条件还将长期存在对小规模技术理论的评价A.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自身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自身市场特征结合起来B.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优势解释为相对优势C.摒弃了只能以技术垄断优势进行对外投资的观点 D.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活动局限于对现有技术的继承和使用二、技术地方化理论拉奥(Sanjaya Lall)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 基于企业内在创新活动的技术地方化,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对进口技术和产品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它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需求。

16、 技术地方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技术的地方化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不同于发达国家,而且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价格和要素质量有关。经过改造的产品更适合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需求,只要它们把引进的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产出的产品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消费者的需要,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经过发展中国家企业改造后的适合小规模生产的技术,与未经改造的西方国家的技术相比,在当地的生产中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虽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名牌产品相比,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的限制,使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对技术地方化理论的评价A不再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是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降级技术

17、,或被动地模仿和复制发达国家的技术,对技术的改进也是一种技术创新。B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跨国生产活动的可能性。C对发展中国家优势和技术创新的解释是粗线条的。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坎特威尔(John Cantwell)与托兰惕诺(Paz·E·Tolentino)产生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现象日益普遍。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的基本观点1强调技术创新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学习”特征。3不断的技术积累可以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积累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直接相关

18、。4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的评价A强调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来自经验积累。B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活动在产业上和地理上进行了布局。C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资直接投资活动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三节 跨国经营理论的新发展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人均GDP400美元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流入量均很少,因为它既没有可供投资国选择的区位优势,又不拥有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400人均GDP1500美元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而且差额很大,这是因为它可供投资国选择的区位优势在增强,但没有实力形成拥有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

19、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2000人均GDP4000美元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量的增幅大于流入量的增幅,但仍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净流出入的差额在缩小,这是因为不仅它可供投资国选择的区位优势在增强,而且其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正在增强,外国企业要想进入这些国家必须更多地利用其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人均GDP4000美元的国家其拥有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有能力运用区位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评价A.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B.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联系起来。C.论证了一国的对外投资地位是随着其竞争优势的消涨而变

20、化的。D.从动态角度描述了跨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E.该理论只是沿袭了从国内生产到国际生产这种理论的分析框架。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小泽辉智(Ozawa)19921发展中国家应先从引进外国投资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从事对外投资。2小泽辉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处于不同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采用不同的对外投资模式。三、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1任何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在投资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作用下发生的。2直接诱发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和技能。间接诱发要素是指生产要素之外的政策和环境要素等3发达国家从事对外投资主要是直接诱发要素的作用4发展中国从事对外

21、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因为东道国的间接诱发要素所引发的。5跨国公司从事直接投资是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四、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1国家竞争优势 (1990) 中提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资源要素导向阶段 投资导向阶段 创新导向阶段 财富导向阶段2企业应采用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战略3从宏观上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力从根本上说是若干行业的竞争问题,因为同一国家内部行业与行业之间在国际竞争优势方面存在相当差距。一国众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国内“四要素”环境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其它新兴理论新资源基础论、产业集群理论、非股权安排理论、优势获取论、外包生产论中国服装企业向意大利同行下单委托加工阅读案例,思考以下问题:1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机是什么?2请用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理论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原因。马尔凯地区,是意大利主要服装生产基地,许多企业都参与Armani(阿玛妮)、D&G、Max Mara等世界知名品牌服装的生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马尔凯地区的奢侈品及高级成衣订单数目不断下滑,而当地劳动力成本又居高不下,一些高档成衣生产企业只得向外“揽活”求生存而这,成为宁波服装企业进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