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主讲:主讲:张美霞张美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土木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土木系第第4 4章章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建筑抗震概念设计4.1 4.1 场地选择场地选择4.2 4.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建筑的平立面布置4.3 4.3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4.4 4.4 多道抗震防线多道抗震防线4.5 4.5 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4.6 4.6 确保结构的整体性确保结构的整体性4.7 4.7 非结构部件处理非结构
2、部件处理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 1、计算设计(计算设计(Numerical designNumerical design):按荷载计算、内:按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组合、强度计算力分析及组合、强度计算 、构造措施等称为计算设、构造措施等称为计算设计。计。 “计算设计计算设计”不能完全依赖!不能完全依赖! 地震方面地震方面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具有复杂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具有复杂 性、性、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很大的随特性和参数。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机性。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未能充分考
3、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不准确性。不准确性。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续续2 2、概念设计(概念设计(Conceptual designConceptual design) :立足于工程: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的抗震设计。基本概念的抗震设计。 即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即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建筑和结构的总体方案、则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建筑和结
4、构的总体方案、结构布置、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等,以便达到合理结构布置、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等,以便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抗震设计的目的。 有助于掌握明确的设计思想,灵活、恰当地运用抗有助于掌握明确的设计思想,灵活、恰当地运用抗震设计原则,是设计人员不知陷入盲目的计算工作,震设计原则,是设计人员不知陷入盲目的计算工作,从而做到比较合理的抗震设计。从而做到比较合理的抗震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是目前工程设计高度自动化的背景下抗震概念设计是目前工程设计高度自动化的背景下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设计过程。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设计过程。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续续抗震概念设计的思路:抗震概念设计的思路: 在工程设
5、计一开始,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在工程设计一开始,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 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 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具有良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由于对地震作用及结构性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在某种由于对地震作用及结构性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在某种意义上,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重要。意义上,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重要。4.1 4.1 场地选择场地选择
6、不同的场地上的建筑震害不同在建筑选址时,要尽量选不同的场地上的建筑震害不同在建筑选址时,要尽量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和危险地段。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和危险地段。1 1、避开地震危险地段、避开地震危险地段 1 1)概念)概念 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指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指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段以及震中烈度为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段以及震中烈度为8 8度以上的度以上的发震断裂带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发震断裂带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 非发震断层非发震断层:与当地的地震活动性没有成因上联系的:与当地的地震活
7、动性没有成因上联系的一般断层,在地震作用下一般不会发生新的错动。一般断层,在地震作用下一般不会发生新的错动。 发震断层发震断层:具有潜在地震活动的断层,在过去三万五:具有潜在地震活动的断层,在过去三万五千年以内曾活动过一次,或者在五万年内活动过两次千年以内曾活动过一次,或者在五万年内活动过两次的断层。的断层。4.1 4.1 场地选择场地选择续续2 2、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1 1)概念)概念 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指位于开阔平坦地的坚硬场:指位于开阔平坦地的坚硬场地上或密实均匀中硬场地土。地上或密实均匀中硬场地土。 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
8、段:就:就地形地形而言,一般是指条状而言,一般是指条状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高差较大的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非岩质的陡坡,台地边缘,非岩质的陡坡, 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就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就场地土质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故河道、而言,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塘滨沟谷或半挖半填地基等,以及断层破碎带、暗埋塘滨沟谷或半挖半填地基等,以及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4.1 4.1 场地选择场地选择续续2 2)关于地基基础设计,抗震规范有如下规定:)
9、关于地基基础设计,抗震规范有如下规定:1 1、避开危险地带(如断裂带等);避开危险地带(如断裂带等);2 2、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不同的地基上;无法避开时,除考虑不同土无法避开时,除考虑不同土层差异运动的影响外,还应采用局部深基础,层差异运动的影响外,还应采用局部深基础,使整个建筑物的基础落在同一上层上使整个建筑物的基础落在同一上层上(图)(图) 3 3、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可、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可设沉降缝,成为两个单元)设沉降缝,成为两个单元)4 4、地基为软弱粘性土
10、、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时,、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应措施,基础应加强其整体性和刚性。基础应加强其整体性和刚性。4.2 4.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建筑布局和结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建筑布局简单合理,结构布置符合抗震原则,构布置。建筑布局简单合理,结构布置符合抗震原则,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房屋具有良好的耐震性能。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房屋具有良好的耐震性能。 抗震规范抗震规范3.4.1
11、3.4.1条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条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3.4.23.4.2条规定: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条规定: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少,避免抗侧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少,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
12、承载力突变。4.2.1 4.2.1 建筑平面布置建筑平面布置1 1、建筑平面形状、建筑平面形状1 1)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 2 2)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平面以方形、矩形、圆形为好;)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平面以方形、矩形、圆形为好;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椭圆形、扇形也可以。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椭圆形、扇形也可以。 3 3)有较长翼缘的)有较长翼缘的L L形、形、T T形、十字形、形、十字形、U U形、形、H H形、形、Y Y形平面形平面也不宜采用。这些平面的较长翼缘,地震时容易因发生也
13、不宜采用。这些平面的较长翼缘,地震时容易因发生差异侧移而加重震害。差异侧移而加重震害。4.2.1 4.2.1 建筑平面布置建筑平面布置续续2、平面不规则的类型:、平面不规则的类型:规范规范3.4.23.4.2规定:规定:1 1)扭转不规则: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扭转不规则: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1.2倍。倍。2 2)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影方向总尺寸的30%30%。3 3)楼板局部
14、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开洞面积大于该楼层面积的例如:开洞面积大于该楼层面积的30%30%,或较大的楼层,或较大的楼层错层,或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错层,或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50%。4.2.1 4.2.1 建筑平面布置建筑平面布置续续3、高层建筑平面尺寸限值高层建筑平面尺寸限值 高层规程高层规程对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作了明确规定,对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作了明确规定,如下图和表,并提出对这些平面的凹角处,应采取加强如下图和表,并提出对这些平面的凹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措施。4.2.2 4.
15、2.2 建筑立面布置建筑立面布置1 1、建筑立面形状、建筑立面形状 地震区高层建筑的立面应采用矩形、梯形、三角形等均地震区高层建筑的立面应采用矩形、梯形、三角形等均匀变化的几何形状,尽量避免带有突然变化的阶梯形立面。匀变化的几何形状,尽量避免带有突然变化的阶梯形立面。因为立面形状的突然变化,因为立面形状的突然变化,会引起会引起质量和抗侧移刚度质量和抗侧移刚度突变突变,地震时地震时容易因剧烈振动或塑性变形集中(薄弱层)而加重容易因剧烈振动或塑性变形集中(薄弱层)而加重破坏。破坏。4.2.2 4.2.2 建筑立面布置建筑立面布置续续2 2、竖向不规则的类型、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1 1)侧向刚度不规则
16、: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25%。2 2)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向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向下传递。下传递。3 3)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
17、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相邻上一楼层的80%80%。4.2.2 4.2.2 建筑立面布置建筑立面布置续续3 3、高层建筑立面尺寸限值、高层建筑立面尺寸限值 高层规程高层规程规定:建筑的竖向体形宜规则、均匀,避规定:建筑的竖向体形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并要求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并要求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70或其上相邻
18、三层侧向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刚度平均值的8080。 按按高层规程高层规程,高层建筑的高度限值分,高层建筑的高度限值分A A、B B两级,两级,A A级规定较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层建筑高度,级规定较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层建筑高度,B B级级规定较宽,但应采取更严格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规定较宽,但应采取更严格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能力:受剪承载能力: A A级高度:宜级高度:宜上一层的上一层的80%80%,应,应上一层的上一层的65% 65% ;B B级高度:应级高度:应上一上一层的层的75%75%。4.2.2 4.2.2 建筑立面布置
19、建筑立面布置续续收进和外挑尺寸要求(宜):收进和外挑尺寸要求(宜): 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 H1 1与房屋高与房屋高度度H H之比大于之比大于0.2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 B1 1不宜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 B的的0.750.75倍;倍; 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层的水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平尺寸B 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 B1 1的的0.0.9 9倍,且水平倍,且水平外挑尺寸外挑尺寸a a不
20、宜大于不宜大于4m4m。 4.2.3 4.2.3 房屋的高度房屋的高度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但但“房屋愈高愈危险房屋愈高愈危险”的概念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于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于19561956年建造的高年建造的高181m181m的的4242层拉丁美洲大厦,经受住了层拉丁美洲大厦,经受住了3 3次大地震的考验,几乎无次大地震的考验,几乎无损坏。损坏。 抗震规范抗震规范和和高层规程高层规程,根据我国当前科研成果,根据我国当前科研成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对各种结构体系
21、适用范围内建筑物的和工程实际情况,对各种结构体系适用范围内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均作出了规定。超出该规定的,要进行专门研最大高度均作出了规定。超出该规定的,要进行专门研究。究。抗震规范抗震规范尚规定:对不规则结构、有框支层抗尚规定:对不规则结构、有框支层抗震墙结构或震墙结构或类场地上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类场地上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降低。4.2.4 4.2.4 房屋的高宽比房屋的高宽比 建筑物的高宽比例,比起其绝对高度来说更为重要。因建筑物的高宽比例,比起其绝对高度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建筑物的高宽比值愈大,即建筑愈瘦高,地震作用下为建筑物的高宽比值愈大,即建筑愈瘦高,地震作用下的侧
22、移愈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愈严重。巨大的倾覆的侧移愈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愈严重。巨大的倾覆力矩在柱力矩在柱( (墙墙) )和基础中所引起的压力和拉力比较难于处和基础中所引起的压力和拉力比较难于处理。理。 我国对房屋高宽比的要求是按结构体系和地震烈度区分我国对房屋高宽比的要求是按结构体系和地震烈度区分的。的。4.2.5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防震缝的合理设置 遇到下列情况,应设置防震缝:遇到下列情况,应设置防震缝: 平面形状、局部尺寸或者立面形状不符合规范的有关平面形状、局部尺寸或者立面形状不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而又未在计算和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时;规定,而又未在计算和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时
23、; 房屋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又无条件房屋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又无条件采取特殊措施而必需设置伸缩缝时;采取特殊措施而必需设置伸缩缝时; 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各部分的预计沉降(包括地震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各部分的预计沉降(包括地震时的沉陷)相差过大,必须设置沉降缝时;时的沉陷)相差过大,必须设置沉降缝时; 房屋各部分的质量或结构抗侧移刚度大小悬殊时。房屋各部分的质量或结构抗侧移刚度大小悬殊时。4.2.5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防震缝的合理设置1 1、防震缝设置原因、防震缝设置原因 由于建筑平面和体型的多样化、结构的不规则性有时难由于建筑平面和体型的多样化、结构的不
24、规则性有时难以避免,为将不规则结构变为若干规则结构,以避免,为将不规则结构变为若干规则结构,合理地合理地设设置防震缝进行结构分段,从而置防震缝进行结构分段,从而降低抗震设计的难度及提降低抗震设计的难度及提高抗震设计的可靠度。高抗震设计的可靠度。 在国内外历次地震中,曾一再发生相邻建筑物或同幢建在国内外历次地震中,曾一再发生相邻建筑物或同幢建筑物相邻单元之间相撞的震例,究其原因,主要是防震筑物相邻单元之间相撞的震例,究其原因,主要是防震缝宽度偏小或构造不当所致。缝宽度偏小或构造不当所致。2 2、防震缝设置原则、防震缝设置原则 彻底分离或者牢固连接:忌连又连不牢、分又分不清。彻底分离或者牢固连接:
25、忌连又连不牢、分又分不清。 “三缝合一三缝合一”的设置原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的设置原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缝合一,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缝合一,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 6度以上的房屋,所有伸度以上的房屋,所有伸缩缝、缩缝、 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宽度要求。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宽度要求。4.2.5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防震缝的合理设置续续3、 必须设置抗震缝的情况必须设置抗震缝的情况 平面形状、局部尺寸或者立面形状不符合规范的有关平面形状、局部尺寸或者立面形状不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而又未在计算和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时;规定,而又未在计算和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时; 房屋长度超过规范规
26、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又无条件房屋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又无条件采取特殊措施而必需设置伸缩缝时;采取特殊措施而必需设置伸缩缝时; 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各部分的预计沉降(包括地震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各部分的预计沉降(包括地震时的沉陷)相差过大,必须设置沉降缝时;时的沉陷)相差过大,必须设置沉降缝时; 房屋各部分的质量或结构抗侧移刚度大小悬殊时。房屋各部分的质量或结构抗侧移刚度大小悬殊时。4 4、防震缝宽度、防震缝宽度 缝宽不足缝宽不足会发生碰撞破坏;会发生碰撞破坏; 由于设缝后造成部分结构段过柔,碰撞造成失稳破坏。由于设缝后造成部分结构段过柔,碰撞造成失稳破坏。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处
27、理设缝位置及设缝宽度。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处理设缝位置及设缝宽度。 确定防震缝宽度,除考虑结构变形外,还应考虑由于地确定防震缝宽度,除考虑结构变形外,还应考虑由于地基变形引起基础转动的影响。基变形引起基础转动的影响。4.2.5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防震缝的合理设置续续5 5、防震缝最小宽度、防震缝最小宽度良好地基条件下一般结构的最小缝良好地基条件下一般结构的最小缝宽。宽。 为防止相邻建筑物在地震中发生碰撞,防震缝的宽度不为防止相邻建筑物在地震中发生碰撞,防震缝的宽度不宜小于两侧建筑物在较低建筑物屋顶高度处的垂直防震宜小于两侧建筑物在较低建筑物屋顶高度处的垂直防震缝方向的侧移之和。缝方向
28、的侧移之和。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防震缝最小宽度,一般情况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防震缝最小宽度,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下应符合抗震规范抗震规范所作的规定:所作的规定: 框架房屋,当高度不超过框架房屋,当高度不超过l5ml5m时,可采用时,可采用70mm70mm;当高度超;当高度超过过l5ml5m时,时,6 6度、度、7 7度、度、8 8度和度和9 9度相应每增高度相应每增高5m5m、4m4m、3m3m和和2m2m,宜加宽,宜加宽20mm20mm;框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条数值的条数值的7070,抗震墙房屋可采用第,抗震墙房屋可采用第条数值的条数值
29、的5050,且均不宜小,且均不宜小于于70mm70mm。 4.2.5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防震缝的合理设置续续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 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例例1 1:某高层建筑为框架:某高层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 7度,高度,高4545米,其群房为框架结构,高米,其群房为框架结构,高2020米,主楼和群房米,主楼和群房间设防震缝,其最小缝宽应为多少?间设防震缝,其最小缝宽应为多少? 解:防震缝最小宽度应根据群房框架结构极其高度确定:
30、解:防震缝最小宽度应根据群房框架结构极其高度确定:(mm)95205152070b 例例2 2:6 6度地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度地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35m35m,若需设防震,若需设防震缝,其缝宽应为多少?若高为缝,其缝宽应为多少?若高为35m35m剪力墙结构,其缝宽?剪力墙结构,其缝宽?75mm70(mm),7550%150b2(mm)150205153570) 1 (取)(解:b4.2.5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防震缝的合理设置续续4.2.5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防震缝的合理设置续续6 6、一般尽可能不设置抗震缝、一般尽可能不设置抗震缝 满足规定的防震缝宽度在强烈地震作用
31、下由于地面运满足规定的防震缝宽度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地面运动变化,结构扭转、动变化,结构扭转、 地基变形等复杂因素,相邻结地基变形等复杂因素,相邻结构仍可能局部碰撞而损坏;构仍可能局部碰撞而损坏; 防震缝宽度过大,建筑立面效果、防水处理较难;防震缝宽度过大,建筑立面效果、防水处理较难; 设置不当反倒会引起相邻建筑物碰撞、失稳、加大破设置不当反倒会引起相邻建筑物碰撞、失稳、加大破坏。坏。4.2.5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防震缝的合理设置续续7 7、不设置抗震缝、不设置抗震缝处理办法处理办法高层建筑宜选用合理的建高层建筑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抗震缝,但要做到:筑结构方案,不设抗震缝,
32、但要做到: 采取措施避免设置防震缝采取措施避免设置防震缝调整平面形状和尺调整平面形状和尺 寸、寸、并在构造以及设计、施工时采取措施。并在构造以及设计、施工时采取措施。 不规则房屋不设防震缝时必须沿高度和从平面上不规则房屋不设防震缝时必须沿高度和从平面上 考虑考虑相对薄弱及应力集中部位的加强及提高延性相对薄弱及应力集中部位的加强及提高延性 措施,在措施,在这些部位应尽量避免设置楼梯间及在楼这些部位应尽量避免设置楼梯间及在楼 板上开较大洞板上开较大洞口。口。 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不设抗震缝时,应对建筑物进行比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不设抗震缝时,应对建筑物进行比 较精确的结构抗震分析,解决不设缝带来的不利
33、影响,较精确的结构抗震分析,解决不设缝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差异沉降、偏心扭转、温度变形等,估计其局部应力如差异沉降、偏心扭转、温度变形等,估计其局部应力 和变形集中及扭转效应影响,判明其易损部位,采取加和变形集中及扭转效应影响,判明其易损部位,采取加 强措施或提高变形能力的措施。强措施或提高变形能力的措施。4.3 4.3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4.3.1 4.3.1 结构选型结构选型 结构选型涉及的内容较多,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设防结构选型涉及的内容较多,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烈度、房屋高度、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
34、,通过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通过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 1、结构材料的选择结构材料的选择 单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单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下下列列性能性能:延性系数高;延性系数高;“强度重力强度重力”比值大;比值大;匀质性好;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正交各向同性;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挥材料的全部强度。挥材料的全部强度。4.3.1 4.3.1 结构选型结构选型续续 建筑结构类型,依其抗震性能优劣而排列的顺序是:建筑结构类型,依其抗震性能优劣而排列的顺序是:钢结构;钢
35、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混凝土钢混合结构;钢混合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砌体结构;配筋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等。砌体结构等。4.3.1 4.3.1 结构选型结构选型续续2 2、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 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结构方案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结构方案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决定性作用。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决定性作用。 抗震规范抗震规范关于抗震结构体系,有下列要求:关于抗震结构体系,有下列要
36、求: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的承载能力;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的承载能力; 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
37、抗震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4.3.1 4.3.1 结构选型结构选型续续3. 3. 在设计房屋之前,一般应首先了解场地和地基上在设计房屋之前,一般应首先了解场地和地基上及其卓越周期,调整结构刚度,避开共振周期。及其卓越周期,调整结构刚度,避开共振周期。 4. 4. 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 对于软弱地基宜选用桩基、筏片基础或箱形基础。对于软弱地基宜选用桩基、筏片基础或箱形基础。 岩层高低起伏不均匀或有液化土层时最好采用桩基岩层高低起伏不均匀或有液化土层时最好采用桩基等。等。4.3.2 4.3.2 结构布置的一
38、般原则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1 1、平面布置力求对称(质量、刚度、强度)、平面布置力求对称(质量、刚度、强度) 对称结构在地面平动作用下,水平地震力按构件刚对称结构在地面平动作用下,水平地震力按构件刚度分配,因而各构件受力比较均匀。而非对称结构,度分配,因而各构件受力比较均匀。而非对称结构,由于刚心偏在一边,质心与刚心不重合,远离刚心由于刚心偏在一边,质心与刚心不重合,远离刚心的刚度较小构件的刚度较小构件 ,由于侧移量很大,所分担的水,由于侧移量很大,所分担的水平地震剪力也显著增大,甚至导致整个结构因一侧平地震剪力也显著增大,甚至导致整个结构因一侧构件失效而倒塌。构件失效而倒塌。4.3.2 4.3
39、.2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续续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是19721972年年2 2月月2323日南美洲的马那瓜地震。日南美洲的马那瓜地震。 马那瓜有相距不远的两幢高层建筑,一幢为十五层高的马那瓜有相距不远的两幢高层建筑,一幢为十五层高的中央银行大厦,平面不规则,中央银行大厦,平面不规则,4 4个楼梯间偏置塔楼西端,个楼梯间偏置塔楼西端,西端有填充墙,破坏严重,震后拆除;另一幢为西端有填充墙,破坏严重,震后拆除;另一幢为1818层高层高的美洲银行大厦,结构是均匀对称的,基本的抗侧力体的美洲银行大厦,结构是均匀对称的,基本的抗侧力体系包括系包括4 4个个L L形的筒体,对称
40、地由连梁连接起来,轻微损形的筒体,对称地由连梁连接起来,轻微损坏,稍加修理便恢复使用。当地地震烈度估计为坏,稍加修理便恢复使用。当地地震烈度估计为8 8度。度。4.3.2 4.3.2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续续 当建筑层数很多时,上面各层偏心引起的扭转效应对下当建筑层数很多时,上面各层偏心引起的扭转效应对下层的积累,对下面几层更不利。所以,进行结构布置时,层的积累,对下面几层更不利。所以,进行结构布置时,除了要求各向对称外,还希望能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除了要求各向对称外,还希望能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因此,因此,下下图图 (a)、()、(b)所示的抗震墙沿房屋周边布)所示的抗震墙沿
41、房屋周边布置的方案,就优于(置的方案,就优于(c)、()、(d)所示在房屋内部布置的)所示在房屋内部布置的方案。方案。4.3.2 4.3.2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续续2 2、竖向布置力求均匀竖向布置力求均匀 结构竖向布置的关键在于:尽可能使其竖向刚度、强结构竖向布置的关键在于:尽可能使其竖向刚度、强度变化均匀,避免出现度变化均匀,避免出现薄弱层薄弱层,并应尽可能降低房屋的,并应尽可能降低房屋的重心。重心。 注意上刚下柔的结构的处理注意上刚下柔的结构的处理 由于商业的需要,结构底部几层往往需要设置大空间,由于商业的需要,结构底部几层往往需要设置大空间,上部各层为全墙体系或框架一抗
42、震墙体系,而底层或底上部各层为全墙体系或框架一抗震墙体系,而底层或底部两三层则为框架体系,整个结构属部两三层则为框架体系,整个结构属“框托墙框托墙”体系。体系。这便是工程上称之为这便是工程上称之为“框支剪力墙框支剪力墙”或或“底部框架底部框架”的的结构。这种体系很不利于抗震,结构。这种体系很不利于抗震,应保证下部结构的抗侧应保证下部结构的抗侧刚度不能小于上部抗侧刚度的一定比例。刚度不能小于上部抗侧刚度的一定比例。4.3.2 4.3.2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续续 同一楼层的框架柱,应该具有大致相同的刚度、同一楼层的框架柱,应该具有大致相同的刚度、强度和延性,强度和延性,否则,地震
43、时很容易因受力大小否则,地震时很容易因受力大小悬殊而被各个击破。悬殊而被各个击破。 在采用纯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中,如果将楼梯在采用纯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中,如果将楼梯踏步斜梁和平台梁直接与框架柱相连,就会使踏步斜梁和平台梁直接与框架柱相连,就会使该柱变成短柱,地震时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应该柱变成短柱,地震时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应予避免或采取相关措施予避免或采取相关措施。4.4 4.4 多道抗震防线多道抗震防线4.4.1 4.4.1 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1、多道抗震防线的定义多道抗震防线的定义 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
44、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即分体系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即分体系间的连接部件应有适当强度、较好延性和稳定的滞回性间的连接部件应有适当强度、较好延性和稳定的滞回性能。能。框架抗震墙体系:由延性框架框架抗震墙体系: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系统组成;和抗震墙两个系统组成;双肢或多肢抗震墙体系:由若干双肢或多肢抗震墙体系:由若干个单肢墙分系统组成;个单肢墙分系统组成; 框架体系:框架梁和框架柱;框架体系:框架梁和框架柱;4.4.1 4.4.1 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续续 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
45、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相当于超静定次数,利用塑性变形的前提),有意(相当于超静定次数,利用塑性变形的前提),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塑性铰区),以使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塑性铰区),以使结构能够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结构能够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于修复。带赘余杆件的耗能结构带赘余杆件的耗能结构(a)(a)双肢墙;双肢墙;(b)(b)墙和框架;墙和框架;(c)(c)并列斜撑;并列斜撑;(d)(d)芯筒和框架柱芯筒和框架柱 4.4.1 4.4.1 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续续2 2、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
46、性: 多道抗震防线对抗震结构是必要的。强烈地震往往有一多道抗震防线对抗震结构是必要的。强烈地震往往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几秒几十秒),并且往往伴随多次余定的持续时间(几秒几十秒),并且往往伴随多次余震,结构在首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引起损伤累积,震,结构在首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引起损伤累积,当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地震袭击下遭到破坏当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地震袭击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后,后备的第二道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住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可保证建筑物最低限度的抵挡住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可保证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免于倒塌。安
47、全,免于倒塌。 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将使其在强震作用下形成多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将使其在强震作用下形成多道防线、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倒塌的有效措施。道防线、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倒塌的有效措施。4.4.2 4.4.2 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原则原则 地震的往复水平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但结构的地震的往复水平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但结构的最后倒塌是因为结构丧失了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即倒塌最后倒塌是因为结构丧失了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即倒塌主要取决于竖向荷载。因此,主要取决于竖向荷载。因此,1 1、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
48、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选用轴压比值较小的抗震墙、实体筒体之类构充墙,或选用轴压比值较小的抗震墙、实体筒体之类构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一般情况,不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一般情况,不宜采用轴压比很大的框架柱兼作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宜采用轴压比很大的框架柱兼作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件。不会发生结构倒塌。不会发生结构倒塌。 2 2、如因条件有限,只能采用单一的框架体系,框架就成、如因条件有限,只能采用单一的框架体系,框架就成为整个体系中唯一的抗侧力构件,此时应采用为整个体系中唯一的抗侧力构件,此时应采用“强柱弱强柱弱梁梁”型延性框架(即梁为第一道,柱为第二道
49、)。型延性框架(即梁为第一道,柱为第二道)。 4.4.2 4.4.2 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原则原则续续框架破坏机制框架破坏机制 强柱型框架强柱型框架如下图左,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首先出如下图左,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行成现塑性铰,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行成梁铰破坏机制梁铰破坏机制。弱柱型框架弱柱型框架如下图右,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端首先出如下图右,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端首先出现塑性铰,柱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行成现塑性铰,柱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行成柱铰破坏机制柱铰破坏机制。4.4.2 4.4.2 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
50、原则原则续续“强柱弱梁强柱弱梁”延性框架延性框架 由于梁只承受一层或局部重力荷载,柱承受其上多层的由于梁只承受一层或局部重力荷载,柱承受其上多层的总重力荷载;钢筋端部锚固使梁具有悬索作用,只要钢总重力荷载;钢筋端部锚固使梁具有悬索作用,只要钢筋端部锚固未失效,悬索作用能维持楼面不立即坍塌。筋端部锚固未失效,悬索作用能维持楼面不立即坍塌。 故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侧移进入非弹性阶故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侧移进入非弹性阶段时,为使框架保持足够的竖向承载能力而免于倒塌,段时,为使框架保持足够的竖向承载能力而免于倒塌,要求实现梁铰破坏机制,即塑性铰应首先在梁上形成,要求实现梁铰破坏机制
51、,即塑性铰应首先在梁上形成,尽可能避免在破坏后危害更大的柱上出现塑性铰,实现尽可能避免在破坏后危害更大的柱上出现塑性铰,实现“强柱弱梁强柱弱梁”延性延性框架的抗震设计,框架的抗震设计,利用梁的变形、破利用梁的变形、破坏来消耗地震能量。坏来消耗地震能量。4.4.3 4.4.3 利用赘余构件增多抗震防线利用赘余构件增多抗震防线赘余构件的作用赘余构件的作用 利用结构中增设的赘余杆件的屈服和变形,来耗散输入利用结构中增设的赘余杆件的屈服和变形,来耗散输入的地震能量;的地震能量; 利用赘余杆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使整个结构从一种稳利用赘余杆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使整个结构从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一种稳定体系,
52、实现结构周期的变化,定体系过渡到另一种稳定体系,实现结构周期的变化,避开地震动卓越周期长时间持续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避开地震动卓越周期长时间持续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应;应;对结构动力特性的适当控制,来减轻建筑物的对结构动力特性的适当控制,来减轻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经济。但要注意:太被动、而且不一定有效。破坏程度,经济。但要注意:太被动、而且不一定有效。4.5 4.5 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刚度、刚度 结构刚度是影响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非结结构刚度是影响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构件性能、结构强度需求、以及弹塑性变形需求的一构构件性能、结构强度需求、以及弹
53、塑性变形需求的一个关键设计参数。设计过程中的早期工作将是确定一个个关键设计参数。设计过程中的早期工作将是确定一个合理的刚度值,检查典型楼层的层间位移和合理的结构合理的刚度值,检查典型楼层的层间位移和合理的结构周期。周期。 结构刚度的分布关系到结构的内力分配,某些部位刚度结构刚度的分布关系到结构的内力分配,某些部位刚度过大会导致该处的内力(或应力)集中。过大会导致该处的内力(或应力)集中。 参数参数K值、值、D值与值与EI、GA 、EA、L有关。有关。 刚度大刚度大自振周期自振周期T小,结构地震剪力大。(反应谱)小,结构地震剪力大。(反应谱) 刚度小刚度小结构弹性变形大、超过弹性变形限值。结构弹
54、性变形大、超过弹性变形限值。4.5 4.5 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续续2 2、强度、强度 结构的强度应该以设防目标相符。合适的强结构的强度应该以设防目标相符。合适的强度应该能够避免结构在小震下产生破坏和在大震下出现度应该能够避免结构在小震下产生破坏和在大震下出现超出结构变形能力的过大非线性变形。超出结构变形能力的过大非线性变形。 在大地震下结构不存在强度的储备,设计者要作的是保在大地震下结构不存在强度的储备,设计者要作的是保证结构的证结构的强度分布均匀强度分布均匀,即结构实际强度的分布与地震,即结构实际强度的分布与地震作用的分布相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薄弱层。作用的分布相
55、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薄弱层。 参数参数R R:MuMu、VuVu、NuNu。承载能力验算。承载能力验算。 3 3、延性、延性所谓延性,即结构、构件或材料承载能力无所谓延性,即结构、构件或材料承载能力无明显降低前提下(不低于其极限承载力的明显降低前提下(不低于其极限承载力的85%85%)结构发)结构发生非弹性变形的能力,即屈服后能够基本维持其屈服强生非弹性变形的能力,即屈服后能够基本维持其屈服强度的非线性变形能力。延性是抗震设计中的一个无比重度的非线性变形能力。延性是抗震设计中的一个无比重要的参数。要的参数。 参数参数u/ yu/ y。弹塑性变形验算。弹塑性变形验算。4.5 4.5 刚度、承载力和
56、延性的匹配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续续 抗震设计中没有哪一个单一的设计参数可以控制不同部抗震设计中没有哪一个单一的设计参数可以控制不同部件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部件的性能目标,件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部件的性能目标,甚至会产生不同设计参数之间的冲突。如结构的强度需甚至会产生不同设计参数之间的冲突。如结构的强度需求(地震产生的惯性力)和器物的加速度反应主要受结求(地震产生的惯性力)和器物的加速度反应主要受结构构件的刚度所影响,为了满足对应的性能要求往往希构构件的刚度所影响,为了满足对应的性能要求往往希望结构具备较小的刚度,而为了控制非结构的破坏又往望结构具备较小的刚度,而为了
57、控制非结构的破坏又往往希望有较大的刚度。往希望有较大的刚度。 为满足某一性能水平下建筑中的不同部件(结构、非结为满足某一性能水平下建筑中的不同部件(结构、非结构和器物)对不同设计控制构和器物)对不同设计控制 参数的需求,抗震设计往往参数的需求,抗震设计往往是一个不断迭代、是一个不断迭代、 相互妥协的过程,以寻找为满足不同相互妥协的过程,以寻找为满足不同性能水平下不同建筑部件的性能目标对强度、刚度、延性能水平下不同建筑部件的性能目标对强度、刚度、延性需求的合理统一。必要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变形能力性需求的合理统一。必要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变形能力的结合便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的耗能能力。的结合便使结
58、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的耗能能力。4.5.1 4.5.1 刚度与承载力刚度与承载力 提高结构刚度:提高结构刚度:优点优点可以减小结构侧移、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可以减小结构侧移、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缺点缺点结构刚度大、自振周期小、地震反应大、要求较高水平结构刚度大、自振周期小、地震反应大、要求较高水平抵抗力、提高工程造价、降低结构延性。抵抗力、提高工程造价、降低结构延性。 例如:短柱例如:短柱抗侧移刚度大,但是受剪承载能力较小、刚抗侧移刚度大,但是受剪承载能力较小、刚 度和度和强度不匹配经常造成严重的剪切破坏(斜裂缝)。强度不匹配经常造成严重的剪切破坏(斜裂缝)。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抗侧移刚度小、结构侧移
59、大,如果抗侧移刚度不足(小震抗侧移刚度小、结构侧移大,如果抗侧移刚度不足(小震 作用下层间作用下层间侧移角达到侧移角达到1/600以上、基本烈度下的层间侧以上、基本烈度下的层间侧 移角超过移角超过1/200时),时),P-效应将使梁柱等杆件截面产生较效应将使梁柱等杆件截面产生较 大的次弯矩,进一步加大杆件截面大的次弯矩,进一步加大杆件截面的内力偏心距和局部压的内力偏心距和局部压 应力,应在承载能力验算和构造措施上充分考应力,应在承载能力验算和构造措施上充分考虑。此外,虑。此外, 框架侧移很大时还可能发生附加侧移与框架侧移很大时还可能发生附加侧移与P-效应相互促进效应相互促进 的恶性循环。的恶性
60、循环。4.5.1 4.5.1 刚度与承载力刚度与承载力续续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的数量及厚度剪力墙的数量及厚度剪力墙数量多、厚度大,刚度剪力墙数量多、厚度大,刚度 (GA)大、)大、自振周期短、地震作用大;剪力墙数量小、自振周期短、地震作用大;剪力墙数量小、 厚度小,刚度小、自厚度小,刚度小、自振周期长、地震作用小。振周期长、地震作用小。 设计设计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建筑装修等级和设防烈度高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建筑装修等级和设防烈度高 低所确低所确定的结构侧移限值,来确定抗震墙的数量和厚度,定的结构侧移限值,来确定抗震墙的数量和厚度, 使建筑物具有使建筑物具有尽可能长的自振周期纪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纪 寄售 合同范例
- 约定双方合同范例
- 钢板艺术楼梯合同范例
- 2024年期茶山种植管理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标准企业顾问服务协议精简版版B版
- 雕塑公司合同范例
- 厂内叉车售卖合同范例
- 2024年智能化金蝶协议采购管理系统指南版
- 专项咨询合同范例
- 工装预定合同范例
- 陕西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陕价服发【2014】85号)
- GHS化学品(含危险品)标签标志与象形符号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认识Shopify
-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件
- 2023年佛山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 中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及对策1000字
- 车间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表
- SIwave电源完整性仿真教程
- 《西游记 》课本剧
- 树莓派机械臂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