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_第1页
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_第2页
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_第3页
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_第4页
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山西八方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二八年一月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单位负责人: 刘宝尧技术负责人: 伍光熙编 制 人员: 刘建华 田保安 赵 华 杨俊才 山西八方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二00八年一月目 录1 前 言11.1 概况11.2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评述21.3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31.4 本次工作概况52 矿区地质72.1 矿区地质72.2 矿床特征132.3 矿体特征142.4 矿体质量212.5 矿体围岩和夹石28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293.1 试验种类、方法和实验结果293.2 对初选的评价32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44.1 水文地质

2、及开采后的变化344.2 工程地质及开采后的变化384.3 环境地质及开采后的变化384.4 小结405 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415.1 资料收集与使用415.2 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评述415.3 核实工作质量评述425.4 探采对比426 资源储量估算446.1 资源数量估算工业指标446.2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446.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446.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456.5 矿体圈定原则496.6 采空区边界圈定506.7 块段划分原则506.8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506.9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516.10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517 结语537.1 对以往勘查工作评述537.

3、2 有关建议53附图目录图号 图名 比例尺01 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交通位置图 1:25000002 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区地形地质图 1:500003 XX金矿区1号脉带第1勘探线剖面图 1:50004 XX金矿区1号脉带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05 XX金矿区3号脉带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估算图(附采掘工程图) 1:200006 XX金矿区12号脉带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估算图(附采掘工程图) 1:200007 XX金矿区1号脉带采掘现状图 1:200008 XX金矿区1号脉带井上下工程对照图 1:2000附表目录1、单工程矿体真厚度计算表(XX金矿勘查区)2、单工程平均品位计

4、算表 (XX金矿勘查区)3、块段平均厚度计算表 (XX金矿勘查区)4、块段平均品位计算表 (XX金矿勘查区)5、矿体平均体重计算表 (XX金矿区)6、动用储量估算表 (XX金矿区)7、保有资源储量估算表 (XX金矿区)8、资源储量汇总表 (XX金矿区)9、工程测量成果表 附件目录 1、 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号文件2、 采矿许可证复印件3、 委托书4、 承诺书5、 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6、 山西省繁峙县XX岩金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的决议书 晋储决字198609号1 前 言1.1 概况1.1.1 目的任务根据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忻州市非煤矿山企业资

5、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晋非煤整合办核字200811号),繁峙县XX金矿为非煤资源整合单独保留矿山,批准以地下方式开采金矿,采矿许可证号:14000008300203,生产能力1.73万t/年,采矿证有效期2008年12月25日至2009年12月25日。受繁峙县XX金矿委托,山西八方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依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7)26号文”精神,在充分收集和利用矿山已有和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测量等手段和方法,对该矿区的金矿资源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地质测量及资源储量估算。1.1.2 位置及交通XX金矿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城东65°方向砂河镇XX村东北,直距30.5k

6、m,行政区划隶属于砂河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3°3658-113°3748,北纬39°1911-39°2015。其矿区范围由下列4个拐点圈定(6°带): 点号6度带1X=4359343Y=197264052X=4359316Y=197255753X=4357338Y=197260264X=4357505Y=19726822矿区面积1.5933km2,开采深度1300m-700m。矿区距繁峙县城30.5km,南距京原108公路3.5km,南距京原铁路五台山车站3.0km,有简易公路与矿区相通,交通较为便利。1.1.3 自然地理矿区地处恒山

7、山脉南坡边山地带的繁峙县砂河镇XX村的山东北山坡上,区内份水岭山脊以东西走向为主,次级沟谷呈南北走向的陡立形沟谷,最高处位于矿区中北部,海拔高程1359.2m,最低点在矿区北西部沟谷内,海拔高程1200m,最大相对高差159.2m,属中低山区。地貌为剥蚀地形、切割强烈。区内阳坡、阴坡和沟谷大都被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仅中北部山脊上有基岩出露。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燥多风,主导风向西南平均风速5.4m/s,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8.7,一月均温零下10,七月均温23-24,每年7-9月份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400mm,无霜期130天。冬季寒冷少雪,冻土期11月至次年3月底,冻

8、土层深度1m左右,根据山西省地质烈度分区,矿区范围地震烈度为度区。1.2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评述1974年,山西省地质局211地质队在本区进行过1/万地质测量工作,发现有砂金异常。1979年,山西省地质局217地质队在进行义兴寨金矿外围普查发现了本区内的1、2号含金脉。1981年-1984年山西省地质局211地质队在本区进行了金矿详细普查地质工作,并提交有山西省繁峙县XX岩金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报告提交333+2S22级矿石量67.99万t,金属量5765.88kg。该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的决议书(晋储决字198609号)批准D级表内矿石量53.46万t;表外13.78万t。提交黄金储量;表内51

9、19kg;表外282kg。矿石金品位:表内9.63g/t;表外2.07g/t。1998年,山西省地质局211地质队开展并完成了XX金矿区储量核减地质工作,并提交了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区储量核减地质说明书。2004年6月忻州鑫磊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完成的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区资源储量核减地质报告。2005年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完成的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2005年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2006年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完成的,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1.3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XX金矿区开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历史发展时期。即1986年3月19日中华

10、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之前(1984-1986);矿法颁布之后,山西省义兴寨金矿XX矿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前(1986-1977);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后(1997-2000);变更为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时期(2000-今)。1984年砂河镇联营金矿上马投产。1984年10月25日繁峙县政府矿管站以“繁矿准采证(1984)069号”批准其开采XX矿区1号脉、3号脉南端。1984年同期金山铺乡金矿成立,继之私人采金者也在1号脉、3号脉、12号脉等地先后采金。1988年山西省义兴寨金矿建成投产,1989年XX岩金矿区划归省金矿作为后备生产基地,但是没有及时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由于历史原因,除砂河镇联

11、营金矿、金山铺乡金矿外,私挖乱采情况日盛,致使至山西省义兴寨金矿XX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前,金矿资源储量锐减。1996年7月,由山西省义兴寨金矿、忻州行署黄金公司、繁峙县金矿资源开发公司联手发起,组建XX矿区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向省冶金厅、省计委提出申请报告。1996年山西省计委以“晋计工字(1996)第718号”文作出关于山西省义兴寨金矿XX矿区组织联营开发XX矿区的批复。1997年7月24日由山西省地质矿产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9942002。公司成立后,在1997年7月正式组织生产,逐步使矿山生产有序进行,矿山生产基本纳入依法开采的轨道。1999年根据省冶在晋冶黄字1999第1

12、11号文和地区行署冶金局19992号文件精神,省义兴寨金矿、地区黄金公司退出原山西省义兴寨金矿XX矿区有限责任公司,归繁峙县政府接管。繁峙县人民政府1999年6月26号会议研究决定原XX矿区有限责任公司撤消后,成立“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隶属县经贸委主管,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2000年10月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手续,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020742,企业性质国营,生产规模1.725万t/年。之后于2005年1月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530189,矿山名称: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以地下开采方式开采金矿,生产规模1.73万t/年,矿区面积1.5933

13、km2,有效期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2008年12月该矿又换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830203号,矿区面积、生产规模不变,有效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开采,该矿已建成了较完善的开采生产系统,现有3个井筒,2个竖井,1个风井,现在980水平开采1号脉号矿体,同时在820水平开拓、布置准采工作面。矿山开采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由长春黄金设计院设计,采矿损失率设计指标10%,贫化率30%,选冶回收率90%。矿山实际损失率10%,贫化率25%,选冶回收率88%。截止2007年12月,XX金矿区累计动用矿石量519237.88t,金属量4028.08

14、kg,现保有122b+333+2S22矿石资源储量154935.89t,金属量1385.56kg。1.4 本次工作概况本次对XX金矿的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始于2007年12月,由于原采空区已停采多年,现无法进入,本次工作是在充分利用该矿详查地质报告以及历次储量检测报告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区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测量,完成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报告编制经历了收集资料、野外实地调查测量、综合分析研究整理、编写核实报告四个阶段。本次核实收集了1984年211地质队详查地质报告,核实报告保有资源储量估算所采用的各探矿工程实测坐标、取样、其真厚度计算、单工程矿体平均厚度计算、块段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的计算,均使用原详查报

15、告的资料,采空动用储量的估算,采空区的圈定以矿山实时测定结合调查圈定,采空动用储量估算各参数采用原报告参考矿山实时入选品位监控资料,以采纳原详查报告为准,采掘工程收集了矿山实时测量的资料。通过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矿山累计查明金矿资源量674173.77t,金属量5413.64kg;现保有金矿石资源量154935.89t,金金属量1385.56kg,动用金矿石资源量519237.88t,金属量4028.08kg。详见XX金矿区资源储量汇总表。2 矿区地质2.1 矿区地质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是指XX金矿勘查区,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1号脉带(、号矿体)、3号脉带、12号脉带3个脉带的金矿体情况。2.1

16、.1 地层2.1.1.1太古界地层矿区内地层出露为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产状,倾向142°-174°,倾角42°-60°,局部变缓或变陡。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浅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Abhg):灰白色,不等粒鳞片纤状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斜长石40%±、石英5-20%、角闪石和黑云母为25-30%,其次有钾长石5%、绿帘石5-10%,副矿物有榍石、锆石、磷灰石等。钾长石交代斜长石属蚀变矿物,说明本区有轻度混合岩化。副矿物锆石不具晶棱,呈园滑粒状。岩石中暗色矿物角闪石与黑云母有相互

17、消长关系,黑云母的含量往往多于角闪石,则为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图件中未分出。浅(变)粒岩:浅灰白色,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斜长石50-60%、石英20-30%,其次为钾长石5-20%、黑云母2-5%,副矿物仅见锆石。岩石中钾长石是交代斜长石而成,黑云母一般已绿泥石化。区内的混合岩化作用,浅粒岩表现的更为明显。该地层在矿区出露未见项和底,出露厚度大于1000m。2.1.1.2 新生界地层1、中更新统(Q2):出露于沟谷两侧,直接披盖于基岩之上。浅砖红色,为含钙质结核的亚粘土,内含大小不一的钙质结核,大小一般为5-20厘m。底部常有厚0.5m左右的砂砾石层。地层厚度小于

18、30m。2、上更新统(Q3):遍布前区,覆盖于基岩和中更新统地层之上,土黄色,为亚砂质土层,中夹薄层砂砾石层透镜体,柱状节理发育,地层厚度一般小于30m。3、全新统(Q4):分布于半坡及沟谷底部,主要为残坡积、冲洪积物组成,内含砂金,厚度一般小于10m。2.1.2 构造2.1.2.1 褶皱构造矿区地层走向呈北东东向,倾向南东,倾角42°-55°。属恒山地区大西沟门官儿白银寺复背斜的东南翼。呈单斜构造,局部见小褶皱。2.1.2.2 断裂构造1、北东东向断裂区内不发育,见一条为西起4号脉北端,东至长梁村井泉以东,断续出露约1450m,走向65°-71°,倾向

19、南东,倾角65°-79°。断层破碎带较窄,仅局部破碎带宽可达1-3m,见断层角砾岩,边部可见断层泥及擦痕,两侧岩层见牵引现象,断距不清,据6号脉东431号地质点观察,该断层显示压性特征,断裂带内未见含金石英脉。2、北西向断裂区内较发育,规模较大者有10条,断续出露200-800余m,走向300°-320°,一般为310°左右,倾向北东,倾角68°-85°左右。断裂带宽度由零点几m至2.5m,多数为1m左右。见有断层角砾和断层泥。角砾为次棱角状、浑园状。角砾大小不一,一般为3厘m左右。见有叶理和糜棱岩化,并见磨光面,沿走向具弯

20、曲,显示张扭特点。断距不清,局部见小错动,断距小于0.5m,东盘为下降盘。断裂带内见有热液蚀变及充填的含金石英脉。这组断裂成矿早期有活动,成矿中期和末期活动微弱。3、北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为本区的主要储矿构造,在矿区的西北部出露,南部被较厚的黄土覆盖,根据浅井和钻孔揭露最长可达1500m。走向343°-353°,倾向北东,倾角81°-84°。断裂带宽窄不一,变化较大,一般1-3m左右,最宽可达10余m。其中有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角砾成份多为两侧岩石和含金石英脉。角砾呈次棱角状,浑园状,大小不等,砾径一般为2-5cm,断层泥常具叶理化,其内多见黄铁矿及岩石的

21、碎屑及碎及(1cm左右)。断裂带和其两侧岩石,均受热液蚀变,其中并有矿脉充填。断裂曾多次活动,晚期具压扭特点。2.1.3 岩浆岩2.1.3.1 五台-吕梁期岩浆岩除已在区域地质中叙述的变质基性岩和酸性脉岩之外还有石英脉(q2)零星分布,规模甚小,产状不定,一般产在变质基性岩的边部和片麻岩中。以白色,灰白色较多,局部呈烟灰色。均为他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未见矿化。2.1.3.2 燕山期岩浆岩区内有石英闪长岩和其它脉岩。石英闪长岩属前述的孙家庄闪长岩杂岩体的一部分。脉岩有霏细斑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和石英脉及方解石脉。脉岩除方解石脉无一定方向之外,其它脉岩多呈300°-350

22、6;方向产出、倾向北东,倾角大于75°或近直立,宽度小于1m,个别可达3m,现将脉岩分述如下:1、霏细斑岩:多见于矿区中部,少数见于南部钻孔中,岩性见第二章第三节。2、闪长玢岩:不发育,仅在10号脉带以西,5号脉带西南出露。深部见于1ZK8孔。岩性为灰色,风化后呈灰褐色,似斑状-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基质由半自形细粒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磁铁矿组成。角闪石多被碳酸盐绿泥石交代。3、辉绿玢岩:仅在1ZK15孔之南,和深部1ZK13孔中见有。褐绿色,新鲜面呈暗灰色,基质残余辉绿结构。矿物成份:斑晶和基质均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含量分别为60%和40%,基质中含有少量副矿物磁铁矿、磷

23、灰石等。辉石多被次闪石交代,含量占20%,次闪石又被黑云母交代,含量占20%。4、含金石英脉区内颇为发育,多充填在北西向和北北西向的断裂破碎带中,按矿化类型的不同可分为黄铁矿石英脉型与多金属石英脉型。现将各类石英脉分别叙述如下。(1)、乳白色的石英脉:他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由不透明石英组成,脉内混有围岩块和碎屑,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局部见有黄铁矿团块,露头节理发育,见褐铁矿细脉和褐铁矿石英脉充填,脉宽小于1cm。脉体产于1号脉带和12号脉带附近,方向与脉带相近。长数米到数十米,最长达200余米,一般宽数十厘米,最宽1m左右。于TC81槽取含团块状褐铁矿石英脉样分析,含金0.47

24、g/t、1ZK17孔14-19号样含金仅0.03-0.4g/t。(2)、灰灰白色石英脉:他形细粒结构,孔洞状块构造。由黄铁矿(褐铁矿)和石英组成,黄铁矿(褐铁矿)呈星点状细粒集合体,含量一般15-20%,最低5%,最高达70%左右。石英不透明,有不规则3-7mm的孔洞,洞壁见有细小的石英晶簇并充填黄铁矿(褐铁矿)。脉体呈复脉充填在北西向断裂带中,断续出现。单脉宽10-20cm。在北北西向断裂带中多呈角砾,又被后期蚀变和矿化迭加。脉体含金一般小于1g/t,如在PD3硐和石英闪长岩裂隙中采样(为纯净的褐铁矿石英脉)含金分别为0.36g/t、0.47g/t,局部含金较高为9g/t(如9号脉带)。(3

25、)、灰白白色石英脉:自形半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梳状、晶簇状、块状构造。由黄铜矿等多金属硫化矿物,黄铁矿和石英组成。个别较发育的部位往往含有少量碳酸盐矿物(方解石,或白云石),为本区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5、方解石脉:白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见少量石英,并含少量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在区内各构造裂隙中常见,但不发育,宽一般小于1cm。切穿各类脉体。2.1.4 围岩蚀变XX岩金矿床与义兴寨岩金矿蚀变类型一致,分成矿前和成矿期蚀变。成矿前为断裂破碎带蚀变,基本属于矿化前奏,蚀变、破碎带以颜色上可分出几个带,中部多为灰白白色,由高岭土和细鳞片状绢云母组成;向外侧由淡黄绿色灰绿色

26、带,由绢云母,绿泥石等组成;外带灰绿黑灰色带,原岩破碎,有轻中等程度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组成。各系列蚀变在脉带中分布普遍,在矿化微弱地段只见高岭土化或绿泥石化蚀变带,上述指破碎带蚀变,与围岩性质不同,蚀变分带有所差别。成矿期蚀变:矿液在破碎带内活动,使蚀变围岩矿化形成矿体,同时使蚀变围岩进一步改造几次蚀变演化叠加,以内带向外带绢云母化、硅化-硅化、绢云母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带。各类蚀变带均沿断裂带呈线型分布。硅化:脉带本身的硅化,矿化围岩裂隙充填硅化和矿化角砾岩带硅化。硅化受断层控制为线状分布,一般以带中心构成硅化石英脉主体,向两侧硅化减弱,表现为细网脉裂隙充填。因脉带矿化

27、是脉动成生,早期硅化又可以形成硅化角砾岩带受后期硅化叠加重熔或胶结,表现形式伴随矿化逐渐增强。绢云母化:分两期,早期为自变质,使原岩斜长石局部绢云化,矿物以细鳞片集合体为特征;晚期伴随矿液带来钾质沿裂隙渗入脉体中形成片度稍大的绢云母化和白云母化。硅化带的外侧常对称构成以绢云母为主的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是矿化围岩关键的蚀变矿物,绢云母的片度和强度往往反应矿化地段的强弱。绿泥石化:灰绿色,鳞片状集合体,一级暗灰干涉色,是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的蚀变矿物,一般在绢云母化带以外分布。可以延续到外带轻度碎裂的围岩中。2.2 矿床特征2.2.1 含金石英脉带本区的含金石英脉带受北西及北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

28、控制1、3、12号脉带沿北北西向断裂充填,断裂属压扭性。破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破碎带两旁见鳞片状绿泥石、绢云母等应力矿物定向排列。破碎带内多见断层泥及压性透镜体,破裂面常见有斜擦痕。含金石英脉在破碎带中有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现象,但多呈近平行破碎带分布的复脉。由于受多期断裂活动的影响,石英脉有碎裂及破碎现象。此组脉带规模较大,长一般为600m,最长可达1500 m。宽为零米至几米,最宽可达13 m左右。倾向80°-87°,倾角78°-81°。脉带内的矿体规模大,延深大,品位高,一般含金品位为1-10g/t。最高可达146g/t。2.2.1.1 主

29、要含金石英脉带分述1、1号含金石英脉带分布在矿区中部,出露长度420m,隐伏长度1080m,其中采空区长460m。脉带宽一般为0.2-1.0m,最宽可达13m。脉带产状:倾向81°。其内赋存矿体10个编号为:1-1-X。其中1-号矿体最大,次为1-、1-、1-号矿体。1-1-号矿体分布在脉带两侧,规模上,不在矿区范围之内。2、3号含金石英脉带分布在矿区中部,1号脉带以西。长670m,宽一般为0.2-0.5m,最宽可达2.1m,倾向80°-87°,倾角78°左右。脉带内赋存小矿体4个。编号为3-3-。除3-号矿体为表内矿,其余均为表外矿。3、12号含金石英

30、脉带分布在矿区中部1、3号脉带之间,长410m,采空区长180m,脉带倾向80°,北端转为73°,倾角81°左右。宽一般为0.5-1.0m,最宽可达2.0m,脉带内赋存有3个小矿体,编号为12-12-。12-号矿体由表内矿和表外矿组成。其余均为表外矿。2.3 矿体特征区内共有矿体11个。编号为1-1-;3-3-;12-12-。其中,1-1-;3-;12-六个矿体为表内矿。1-号矿体规模最大,其次为1-1-。四个矿体黄金储量占全区总储量的99%。其余均属规模更小的矿体。2.3.1、1-号矿体1、矿体位置、形态及产状该矿体分布在1号脉带南部。有2-4、4、4-6、6四

31、条勘探线,1ZK31、1ZK32、1ZK7、1ZK3、补1ZK28六个钻孔及Q J1、Q J7、Q J4三个浅井控制。赋存标高为800-1520m。矿体呈薄板状。纵剖面是形似筒状。产状:倾向80°,倾角81°,与断层破碎带产状一致。向北侧倾,倾角65°-70°。2、矿体规模为矿区内最大之矿体。最大水平长度310m,最大垂直延深410m。上部较薄,最小厚度为0.07m。下部厚,最大厚度4.32m,平均厚度为1.37m。厚度变化系数为83%。属于厚度不稳定的矿体。金矿及伴生元素储量:D级表内黄金储量2954.46kg。伴生元素银8042.97kg,铜931.

32、13t,铅246.62t,锌211.39t,硫8531.18t。3、矿体品位变化情况上部近地表处含金品位较低,最低为1.02g/t,向下品位升高,最高可达21.8g/t。平均品位11.74g/t。金的品位变化系数为138.96%,属不均匀。伴生元素品位变化,银:最低品位为2.59g/t,最高品位为59.27g/t,平均品位31.96g/t;铜:最低品位为0.027%,最高品位为0.81%,平均品位0.37%;铅:最低品位0.0042%,最高品位0.42%,平均品位0.098%;硫:最低品位0.05%,最高品位8.58%,平均品位3.39%。总体,伴生元素地表含量偏低,向下品位变高。4、矿石由角

33、砾岩型(包括断层泥),多金属型原生混合矿及氧化型混合矿石组成。各类矿石所占比例是:角砾岩型72%,多金属型3%,断层泥型11%,氧化型13%。2.3.2、1-号矿体1、矿体位置、形态及产状分布在1号脉带中部和北部。自北向南由3、1、0、0-2、2五条勘探线,1ZK14、1ZK13、1ZK15、1ZK17、1ZK1、1ZK23、1ZK20七个钻孔及TC1一个探槽控制。赋存标高900-1340 m。矿体形态呈薄板状。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形似马鞍状。矿体产状:倾向80°,倾角82°左右。与破碎带基本一致。稍向北侧倾,倾角35°左右。2、矿体规模矿体长800m(包括表外矿),

34、最大垂直延深330m。厚度变化:上部厚度小,最小厚度为0.10m,下部厚度大,最厚可达2.28m,平均厚度为0.79m。厚度变化系数为53%,属于较稳定型。金及伴生元素储量:表内黄金储量1263.12kg,表外黄金储量149.02kg。伴生元素:表内金矿中银:2029.37kg,铜:300.41t,铅:17.33t,锌:5.98t,硫:7295.94t。表外金矿中银:539.68kg,铜:20.76t,铅:22.50t,硫:1362.60t。3、金及伴生元素品位变化金的品位变化:整体呈北贫南富。北部含金品位较低,最低为1.08g/t;南部品位较高,最高品位为29.86g/t。表内矿平均品位为7

35、.29g/t,表外矿平均品位为1.72g/t。品位变化系数为224.89%,属于金品位极不均匀之矿体。伴生元素品位变化。银:最低为4.05g/t,最高品位为43.75g/t,平均品位:0.71g/t,其它伴生元素铜:平均品位0.17%,铅:平均品位0.01%,锌:平均品位0.03%,硫:平均品位4.21%。伴生元素的品位变化有南部偏高,北部偏低之趋势。金与伴生元素有正消长关系。4、矿石类型由角砾岩型(包括断层泥)、多金属型、黄铁矿型混合原生矿石组成。各类矿石所占比为:角砾岩型49%,多金属型35%,黄铁矿型2%,断层泥型14%,(氧化型未单独分出)。2.3.3、1-号矿1、矿体位置、形态及产状

36、分布在1号脉带最南部,由6、6-8两条勘探线,1ZK4、1ZK8、1ZK36、1ZK37四个钻孔控制。矿体赋存标高725-1026m。矿体呈薄板状。在垂直投影图上形似透镜状。矿体产状:倾向80°左右,倾角82°,与断层破碎带一致。向南倾斜,倾角60°-70°。2、矿体规模最大水平长度70m,最大垂直延深310m。厚度变化:最小厚度为0.19m,最大厚度为8m,平均厚度为1.22m。厚度变化系数为66%,属于厚度较稳定之矿体。金及伴生元素储量:D级表内黄金储量为781.23kg。伴生元素银1335.57kg,铜:75t,铅:152.26t,锌:12.93t

37、,硫:3423.51t。3、金及伴生元素品位变化情况含金量低品位4.23g/t,最高品位9.48g/t,平均品位7.85g/t。伴生元素平均品位:银:13.42g/t,铜:0.052%,铅:0.153%,锌:0.013%,硫:3.44%。金的品位变化系数为168.11%,属于品位很不均匀之矿体。4、矿石类型由角砾岩型(包括部分断层泥),蚀变岩型,多金属型、黄铁矿型组成原生混矿石。各类矿石所占比例为:角砾岩型36%,多金属型22%,黄铁矿型20%,蚀变岩型30%,断层泥10%。2.3.4、1-号矿体1、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该矿体分布在1号脉带南部近地表。可能为1-号矿体的项部。由6、6-8两条勘

38、探线QJ10、QJ9两个浅井控制。矿体赋存标高1136-1171m。矿体呈薄板状。在垂直纵投影上呈漏斗状。矿体规模较小,长80m,垂直延深35m。矿体厚度变化极大,北段厚度为0.92m,南段厚度0.34m,平均厚度0.63m。金及伴生元素储量:D级表内黄金储量为71.64kg,伴生元素银131.22kg,铜4.99t,铅5.71t,硫8.46t。矿体产状:倾向80°,倾角68°左右,与断裂带产状基本一致。2、金及伴生元素品位变化情况含金量最低品位为12.11g/t,最高18.28g/t,平均品位16.94g/t。金的品位变化大。伴生元素的平均品位:银:31.03g/t,硐:

39、0.118%,铅:0.135%,锌:0.023%,硫:0.20%。3、矿石类型由氧化型及混合型矿石组成2.3.5、3-号矿体1、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矿体分布在3号脉带中部。由TC73、TC89两个探槽工程控制。赋存标高1222-1273m。矿体呈薄板状。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呈漏斗形。长63.5m。最大延深51m。平均厚度0.56m。矿体规模甚小,D级表内黄金储量19.77kg。伴生元素储量:银:28.28kg,铅:0.17t,硫:4.55;矿体产状:倾向85°,倾角75°。2、金及伴生元素品位变化情况从见矿的两个探槽看,含金品位分别为10.74g/t及13.19g/t。平均品位

40、为11.52g/t。品位变化较小。伴生元素平均品位:银:16.08g/t,铅:0.01%,硫:0.265%。3、矿石类型为氧化型2.3.6、3-号矿体1、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分布在3号脉带中部。由1号脉带0、0-2两勘探线1ZK17、1ZK23两个钻孔控制。赋存标高960-1054m。为3号脉带中的最大矿体。矿体呈脉状。在垂直纵投影图上似椭园形。矿体规模:水平长217m,垂直延深94m。厚度变化大,北段薄,最小厚度0.40m。南段最大厚度3.39m。平均厚度1.10m。金及伴生元素储量:黄金储量121.31kg。伴生元素储量:银:1430.81kg;铜:270.30g/t;铅:33.21t;锌

41、:19.37t;硫:2001.85。矿体产状:倾向87°,倾角77°。2、金及伴生元素品位情况含金品位最低1.96g/t,最高8.22g/t,平均品位2.63g/t。伴生元素平均品位,银:31.02g/t;铜:0.586%;铅:0.072%;锌:0.042%;硫:4.34%。3、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矿石3-、3-矿体特征见插表2.3.7、12-号矿体1、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分布于12号脉带中部。由TC20、TC3、TC4三个探槽控制。矿体赋存标高1250-1286m。矿体呈薄板状。矿体规模小,长134m,延深36m。厚度变化大,最小厚度0.42m,最大厚度1.93m,平均厚度

42、0.91m。矿体产状:倾向73°,倾角80°。与断裂带产状一致。金及伴生元素储量:矿体可分表内和表外矿段。D级表内矿黄金储量28.81kg。伴生元素银:29.36kg;铜:4.24t;铅:0.47t;锌:2.37t;硫:2.08t。表外黄金储量26.80kg,伴生银:5.82kg;锌:1.66t。2、金及伴生元素平均品位(见插表)12-、12-矿体特征见插表。12-矿体平均品位一览表矿石品级金及伴生元素平均品位(%)备注Au(g/t)Ag(g/t)CuPbZnS表内6.86.930.100.0110.00560.049表外1.966.450.140.000.043、矿石类型

43、为蚀变岩型矿石3-、3-、12-、12-号矿体(见下表)3-、3-、12-、12-矿体资源储量一览表脉带编号矿体编号矿石品级储量级别金及伴生元素储量备注Au(kg)Ag(kg)Cu(t)Pb(t)Zn(t)S(t)3表外地质储量2.204.758.26222.930.183.670.26484.03125.1829.7212.680.240.64103.690.500.290.212.4 矿体质量2.4.1 矿石的物质组成2.4.1.1 矿石化学组成选主要矿石类型和上下盘蚀变岩化学成份(见下表)2.4.1.2 矿石矿物成分本区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成分见下表55全分析结果表化验室编号试样原编号工程

44、编号试样名称原始分析结果(%)SiO2Al2O3Fe2O3CaOMgOK2ONa2OTiO2SO3(全硫)P2O5FeO灼失量H2O+H2O-MnO8406868440751ZK23高岭土化断层角砾岩矿石56.9217.573.513.191.504.820.340.354.960.153.756.373.260.380.0487761ZK23黄铁矿化断层角砾岩67.3614.634.740.311.354.460.350.200.690.101.804.353.010.500.0388771ZK23高岭土化浅粒岩59.1612.593.372.854.403.100.420.303.690.

45、207.055.543.530.140.118323148323831ZK32多金属矿化石英脉矿石48.066.2817.245.961.151.400.200.1528.520.103.3513.120.871.030.1015841ZK32绢云母化角砾岩矿石63.887.7611.272.111.172.580.200.0515.270.082.326.201.220.770.10备注矿石矿物成份统计表类型自然元素硫化矿物氧化物次生氧化矿物脉石矿物主要矿物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镜铁矿辉铜矿褐铁矿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白云母)粘土矿物次要的少量的矿物自然银自然铋闪锌矿、方铅矿、辉铅

46、铋矿、毒砂、其他铅硫盐、白铁矿、辉钼矿金红石磁铁矿斑铜矿、孔雀石、白铅矿、辉银矿、螺状辉银矿绿泥石、锆石、电气石、磷灰石、钾长石、黑云母2.4.2 矿物共生组合2.4.2.1 矿物共生组合金矿物与金属硫化物共生,并伴有石英和碳酸盐充填岩石及矿石或矿物裂隙。时而以单矿物脉或多金属组合脉和条带形成多种相互间的组合关系。区内主要组合类型比较简单有如下几种: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镜铁矿石英黄铁矿镜铁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砷黝铜矿石英方解石镜铁矿黄铁矿蚀变岩黄铁矿石英2.4.2.2 矿石中的有害元素在矿石中影响选矿的有害杂质,经矿石矿物鉴定和化学、光谱分析得知。矿石中硫化物占矿石含量的10

47、-30%。分布不均匀,总的硫化矿物19%。用氰化法选矿易形成氰化复盐,而消耗过量的氰。防碍金的溶解,影响回收。硫化矿物数量未达工业品位要求,综合回收利用率低。矿石光片中见有毒砂和砷黝铜矿含As矿物。矿石矿物定量和物相分析,据统计含砷矿物在矿石中的出现几率不超过千分之几,对混汞选矿法是有害元素,影响程度有限。影响浮选法选矿的因素是糜棱岩物质组分和粘土类(包括云母类)矿物在矿石中的普遍存在,含量约占矿物总量的1/3。2.4.3 矿石结构构造2.4.3.1 矿石结构1、早期粗粒立方体晶形的黄铁矿和片状自形镜铁矿,以各自的集合体浸染于脉石英或蚀变围岩中。2、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是矿石常见的结构类型。黄铁

48、矿、镜铁矿、黄铜矿以各自矿物集合体组成条带构造。3、裂隙充填结构早生成的黄铁矿之裂隙或石英裂隙、空隙中充填晚生成的黄铜矿、方铅矿等硫化矿物,常伴有金的矿物。4、包含结构尤以银金矿(自然金)矿物包含在黄铁矿中或方铅矿、石英中,其次在黄铜矿中。5、梳状结构脉石英垂直脉壁生长。金属硫化物有浸染状黄铁矿或黄铜矿。6、交代熔蚀结构早期石英或黄铁矿被晚期黄铁矿或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等交代熔蚀。7、碎裂角砾状结构早生成的黄铁矿常被破碎或沿矿物裂开。其它类型结构,如反应边结构,乳滴状、固熔体、分离结构等在矿石中不常见。2.4.3.2 矿石构造1、脉状构造石英、黄铁矿等单矿物或镜铁矿穿切蚀变围岩,与围岩界线清楚

49、,有时较平直。2、条带状构造黄铁矿、黄铜矿、镜铁矿常以外带为镜铁矿向脉内为对称黄铁矿,脉中心为黄铜矿;组成各自单矿物条带,条带宽窄不一,有时黄铁矿发育,黄铜矿条带窄,有时两者宽窄相近。还有黄铁矿电气石化脉与脉石组成条带。3、细脉网脉状构造为近矿围岩蚀变,裂隙发育时,被石英或硫化物充填,形成脉状,充填羽毛状裂隙时构成网脉状。4、浸染状构造在围岩蚀变中,黄铁矿呈稀疏粒状及浸染状,或浸染状黄铁矿分布在石英脉中,充填在岩石的微型裂隙中。5、角砾状构造早生成的石英脉呈角砾,被黄铁矿或镜铁矿石英脉充填胶结。也有黄铁矿、黄鲷矿矿石组合呈角砾状,被细粒黄铁矿脉及团块状黄铁矿包围。6、块状构造呈细粒黄铁矿集合体

50、。早期碎裂状黄铁矿及黄铜矿石英脉或金属硫化破碎之后又被重新胶结,致密坚硬。2.4.4 矿石类型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石次生变化,按自然划分为五种:黄铁矿型(含金石英黄铁矿型):呈黄白色,具半自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细脉状、条带状、团块状构造。金属矿物以粗粒黄铁矿为主,一般约占矿石成份的30-70%,少量黄铜矿、镜铁矿,偶见方铅矿、闪锌矿。其含金性随破碎程度而增加。含金品位一般为:金1-12g/t,最高50g/t。伴生元素银5-50g/t。铜0.1-0.3%,硫1-7%,铅0.25%,锌0.04%。多金属型(含金石英镜铁矿黄铜矿黄铁矿型):呈黄白色,半自形粒状结构、裂隙充填结构

51、,包含结构、碎裂结构。条带状、梳状构造,其次为细脉状、网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其次有镜铁矿、方铅矿、毒砂、辉铋铅矿、砷黝铜矿。从空间分布上看,深部到中部黄铜矿含量逐渐增多。结构构造从浸染状稠密浸染状条带状,此类型含金较富。含金品位一般为:9-50g/t,最高146.95g/t;伴生元素:银:10-60g/t,最高1555.00g/t,铜:1-8%,铅:0.1-0.9%,锌:0.25%,硫:16-22%。角砾岩型(含金角砾岩型):上述几种矿石类型大部分有角砾状构造,其中以黄铁矿型和浸染状黄铁矿化石英脉多见。呈碎裂状、角砾状。矿物组合有黄铁矿、黄铜矿、镜铁矿,偶见方铅矿、闪锌矿。

52、一般在主脉带上下盘硅化带容易形成角砾岩化。残留早期阶段的矿物组合,多金属型角砾岩,局部可见,被碳酸盐胶结。此类含金性依不同的角砾岩类型而变化。含金一般为2-5g/t,最高55g/t;伴生元素:银:1-86.25t,铜:0.01-8%,铅:0.01-0.1%,锌:0.05-0.10%,硫:2-14%。蚀变岩型(含金黄铁矿蚀变岩型):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充填结构,细脉浸染状、细网脉状及交错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有时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金属矿物比例占少数。主要蚀变为绢云母化、硅化,偶尔见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此矿石类分布在主脉带两侧或脉带尖灭再现的衔接部位。含金品位较低,一般为1-4g/t,最高75g/t,伴生元素:银0.5-4g/t;铜0.01-1.8%;铅0.03-0.04%;锌0.02-0.05%;硫0.5-4%。氧化型:为黄铁矿型、多金属型、角砾岩及蚀变岩型矿石经表生作用氧化而成。必须说明的是:区内矿石类型未做详细划分,是因为无单一矿石类型存在,多为以上各种类型混合而成。对于氧化型与原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