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构专业技术文件(J02-2010)SATWE结构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置2010年7月结构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置1、总信息:1.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夹角:0 根据抗规(GB50011-2001)5.1.1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当计算地震夹角大于15度时,给出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的夹角(逆时针为正),程序改变整体坐标系,但不增加工况数。同时,该参数不仅对地震作用起作用,对风荷载同样起作用。通常情况下,当
2、Satwe文本信息“周期、振型、地震力”中地震作用最大方向与设计假定大于15度(包括X、Y两个方向)时,应将此方向重新输入到该参数进行计算。1.2混凝土容重:26KN/m2本参数用于程序近似考虑其没有自动计算的结构面层重量。同时由于程序未自动扣除梁板重叠区域的结构荷载,因而该参数主要近似计算竖向构件的面层重量。通常对于框架结构取25-26 KN/m2;框架-剪力墙结构取26 KN/m2;剪力墙结构,取26-27 KN/m2。1.3钢容重:78 KN/m2一般情况下取78,当考虑饰面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加。1. 4裙房层数:按实际填入混凝土高规(JGJ3-2002)第4.8.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
3、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同时抗规(GB50011-2001)6.1.10条条文说明要求: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筒体)结构,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向下延伸一层,大底盘顶板以上至少包括一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部位也宜高出裙房一层。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使程序根据规范自动调整抗震等级,裙房层数包括地下室层数。1.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填入该参数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输入转换层号后,程序可以自动判读框支柱、框支梁及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和相应的内力调整。同时当转换层
4、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自动实现0.2Q0或0.3Q0的调整。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转换层层号包括地下室层数。指定转换层层号后,框支梁、柱及转换层的弹性楼板还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1.6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填入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内力组合计算时,其控制高度扣除了地下室部分;对I、II、III、即抗震结构的底层内力调整系数乘在地下室的上一层;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扣除了地下室部分。程序据该参数扣除地下室的风荷载,并对地下室的外围墙体进行土、水压力作用的组合,有人防荷载时考虑水平人防荷载。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
5、楼地下室层数输入。1.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2.0;该参数用于墙元细分形成一系列小壳元时,为确保设计精度而给定的壳元边长限值。该限值对精度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可取2.0,对于框支结构和其他的复杂结构、短肢剪力墙等,可取1.01.5。1.8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按照需要勾选计算楼层位移比和结构层间位移比时应勾选;计算结构周期、位移、内力与配筋计算时不应沟选。1.9墙元侧向节点:内部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控制参数。对于多层结构或者复杂高层建筑需提高计算精度时,选择出口节点;对于一般高层建筑,可选择内部节点。选择出口节点,只把因墙元细分而在其内部形成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
6、口节点,墙元的变形协调性较好,但计算量大;选择内部节点,墙元仅保留上下两边的节点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其它节点作为内部节点被凝聚掉,故墙元两侧的变形不协调,精度稍差,但效率高。1.10墙梁转框架梁:5 (填0为不转换)目前程序只能自动转换规则对齐、墙厚不变的洞口。设计时应通过平面图查看转换后的结果。连梁按照壳元进行有限元分析,当壳元划分不够细时,将造成较大的误差。具体操作时,当跨高比大于5时,应直接按照框架梁输入,跨高比小于2.5时,按洞口输入,其它情况可酌情处理。1.11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该参数确定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所遵照的规范。不同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取值不同,不同结构体系的风
7、振系数不同,结构基本周期也不同,影响风荷计算。结构材料信息分应按实填写。其中底框结构按砌体结构填写。1.12结构体系:按照实际结构体系填写规范规定不同体系的结构内力调整及配筋要求不同,程序根据该参数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当结构体系定义为短肢剪力墙时,对墙肢高度和厚度之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程序对其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短肢剪力墙见高规7.1.2)结构体系应在给出的多种体系中选最接近实际的一种按实填写。1.13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加载3程序给出4种模拟施工加载方式,通常情况下应选择模拟施工加载3。一次性加载:整体刚度一次加载,适用于多层结构、有上传荷载的情况;模拟施工加载1:整体刚度分次
8、加载,可提高计算效率,但与实际不相符;模拟施工加载2:整体刚度分次加载,但分析时将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10倍,是一种近似方法,改善模拟施工加载1的不合理处,是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比较合理;模拟施工加载3:分层刚度分次加载,比较接近实际情况。1.14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风荷载除完全的地下结构,均应计算风荷载。1.15地震作用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一般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按照抗震规范(GB50011-2001)5.1.1条规定,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如结构转换层中的转换构件、跨度大于24m的楼盖或屋盖、悬挑大于2m的水平悬臂构件等),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抗震规范(GB5
9、0011-2001)5.1.6条对于6度区的建筑,规定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目前应进行结构抗震验算。1.16结构所在地区:全国。目前山东省没有地方规定,按国家规范执行。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工程按要求选择。1.17施工次序:按工程需要对一些传力复杂的结构,如转换层结构、下层荷载由上层构件传递的结构、巨型结构等,应采用多层施工的施工次序。对于带转换层的结构,应指定转换层及其上两层为同一施工次序,目的是避免逐层施工导致缺少上部构件刚度贡献而产生荷载丢失。对广义层结构模型,应考虑楼层的连接关系指定施工次序。但这时应注意必须定义模拟施工加载3。2、风荷载信息:2.1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荷载规范(
10、GB5009-2001)7.1.2条规定:一般按照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低于0.3KN/m2。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对于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2002)规定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的规定值乘以1.05。高规(JGJ3-2002)3.2.2条条文说明,房屋高度大于60m时,按照10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风荷载作用面的宽度,程序按计算简图的外边线的投影距离计算,因此当结构顶层带多个小塔楼而没有设置多塔楼时,会造成风载过大,或漏掉塔楼的风荷载。因此一定要进行多塔楼定义,否则风荷载会出现错误。另外,顶层女儿墙高度大于1米时应修正顶层风载,在程序给出的风
11、荷上加上女儿墙风荷。这里风荷载的计算是一种简化输入,假定迎风面、背风面受荷面积相同,每层风荷载作用于各刚性块的形心上,楼层所有节点平均分配风荷载,忽略了侧向风影响,也不能计算屋顶的风吸力和风压力。所以,对于平面、立面不规则的结构(如空旷结构、大悬挑结构、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错层结构、需要计算屋面风荷载的结构等),应考虑特殊风荷载的输入,目的是更真实的反应结构受力的情况。2.2结构基本周期:分两次计算目的是计算风荷载的风振系数。荷载规范(GB5009-2001)7.4.1条: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周期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顺
12、风向的风振的影响。高规(JGJ3-2002)3.2.6条给出近似值:规则框架T=(0.08-0.1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筒中筒结构T=(0.05-0.06)N。N为房屋层数。另外荷载规范7.4.1条,附录E也给出近似计算方法,程序中给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首先按默认值试算,然后将试算的结构基本周期结果填入,作为本结构的基本周期,并与近似计算值相比较。2.3地面粗糙度类别: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荷载规范(GB5009-2001)、高规(JGJ3-2002)3.2.3条规定:A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
13、丘陵及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按实际选择,应注意靠近海边的建筑。2.4体型分段数:1一般情况下分段数为1。高层立面复杂时,可考虑体型系数分段。程序自动扣除地下室高度,不必将地下室单独分段。2.5体型分段最高层号:结构最高层号当体型分段数为1时,即结构最高层号。其它情况按分段的最高层号填入。2.6体型系数:按荷载规范7.3节和高规3.2.5条高规(JGJ3-2002)3.2.5条:1)圆形和椭圆形平面,Us=0.8;2)正多边形及三角形平面,Us=0.8+1.2/(n的平方根),其中n为正多边形边数;3)矩形、鼓形、十字形
14、平面Us=1.3;4)下列建筑的风荷载体形系数Us=1.4;i:V形、Y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ii:L形和槽形平面;iii:高宽比H/Bmax大于4、长宽比L/Bmax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5)须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场合,按附录A采用。荷载规范(GB5009-2001)7.3.2条和高规(JGJ3-2002)3.2.7条:多栋高层建筑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当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小于3.5倍的迎风面宽度且两建筑物中心线的连线与风向成45度角时,群楼效应明显,其增大系数一般为1.25-1.5,最大到1.8。目前多栋高层建筑间距较近时,如多塔结
15、构,可取群楼效应增大系数1.25执行。2.7设缝多塔被风面体型系数:0.5应用于设缝多塔结构。由于遮挡造成的风荷载折减值通过该系数来指定。当缝很小时,可取0.5。3、地震信息:3.1规则性信息:不规则抗规(GB50011-2001)3.4.2条规定了不规则的类型:平面不规则的类型:扭转不规则(位移比超标)、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大于30%)、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竖向不规则的类型:侧向刚度不规则(刚度比超标、立面收进超过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带转换层结构)、楼层承载力突变(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目前该参数对结构计算不起作用。3.2设计地震
16、分组、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按实填写由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场地特征周期,由设防烈度、特征周期、结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确定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从而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应注意场地类别自地质勘查报告中查得后应按照抗规(GB50011-2001)4.1.6条复核。3.3框架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按规范要求填写按照抗规(GB50011-2001)6.1.2条或高规(JGJ3-2002)4.8的规定采用。抗震等级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1)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
17、的抗震等级(主楼为带转换层高层结构时,裙房的抗震等级按主楼的高度,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查表)。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可根据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4)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或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5)乙类建筑时,应按照提高一度的设防烈度查表确定抗震等级。6)高规(JGJ3-2002)10.6.2条及其条文说明: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否则,应采取增大构件内力,提高抗震等级等有效的抗震措施。对于复杂高层建筑,因可能带来结构不同部位的抗震等级不同。如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底部加强部
18、位和非底层加强部位以及地下二层以下抗震等级不一致,程序给出两种指定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程序以手工修改的抗震等级为最优级别进行计算。 第一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然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整非加强部位(包括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的抗震等级。此时应注意,填入的抗震等级为按照高规(JGJ3-2002)表4.8.2、4.8.3查出的抗震等级,对于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等级的提高有程序自动完成,不必再人工干预底部加强部位的柱、墙抗震等级。第二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然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
19、整加强部位和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的抗震等级,这时注意底部加强部位人工调整的框支梁、柱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为提高以后的最终等级。另外,对于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无论程序自动调整还是人工调整,抗震等级提高均指落地剪力墙,非落地剪力墙不必提高,参见高规(JGJ3-2002)10.2.5条条文说明。短肢剪力墙结构输入剪力墙抗震等级时,应按照剪力墙结构查表给出,程序自动提高一级计算。3.4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不选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围,目前规范没有规定。程序处理的原则为:地震影响系数按中震(大震)采用;地震分项系数为1.0;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材料强度取标准值;等
20、等。不同于中震(大震)弹性设计,这时应采用中震(大震)的地震影响系数,将抗震等级改为四级(不进行相关调整)。3.5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按需要填写这里填入的参数主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结构中,除了两个正交方向外,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注意该参数仅对地震作用计算有关,与风荷载计算无关。根据抗震规范(GB50011-2001)5.1.1条规定,当计算地震夹角大于15度时,应计算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侧力构件方向一般就是结构的较大侧向刚度方向,也就是地震力作用不利方向,所以在此应输入沿平面布置中局部柱网的主轴方向。同时,输入时应选择对称的多方向地震,如45度和-45
21、度(逆时针方向为正),因为风荷载计算没有考虑多方向不对称的输入易造成对称结构的配筋不对称。3.6考虑偶然偏心:勾选抗规(GB50011-2001)5.2.3条对平面规则的结构采用增大边榀结构地震内力的方式考虑该扭转影响,这对高层建筑不尽合理。根据高规(JGJ3-2002)3.3.3条,由于施工、使用、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等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偏心的不利影响,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是,应考虑偶然偏心(5%Li)的影响。同时,高规(JGJ3-2002)3.3.3条条文说明规定当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可不考虑质量的偶然偏心影响。当设计者同时指定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时,程序仅对无偏心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双向
22、地震作用,无论左偏心还是右偏心均不做双向地震作用计算。因此,无论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均应勾选本参数。3.7双向地震作用:勾选抗规(GB50011-2001)5.1.1条和高规(JGJ3-2002)3.3.2条规定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位移比超过1.2时,必须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程序计算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方法见PKPM08用户手册,X、Y方向的地震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比高规(JGJ3-2002)5.2.3条的要求严格。程序隐含“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自动按二者最不利计算,因此,所有结构计算均应选上考虑双向地震作用。3.8计算振型个数:15抗震规范
23、(GB50011-2001)5.2.2条条文说明规定振型个数一般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同时高规(JGJ3-2002)3.3.10条规定不考虑扭转藕联振动的结构,规则结构取3,当建筑较高、结构沿竖向刚度不均匀是可取5-6;高规(JGJ3-2002)3.3.11条规定考虑扭转转藕联振动的结构,一般情况可取9-15,多塔结构每个塔楼的振型数不小于9个。目前Satwe软件对所有结构均考虑扭转转藕联振动计算。因此振型数按以下原则选取,并同时满足地震作用有效质量系数要大于等于0.9且不小于3个,振型数应为3的倍数。当结构按侧刚计算时,单塔楼考虑耦联时应大于等于9;复杂结构应大于等于
24、15;多塔结构的振型个数应大于等于9倍的塔楼数。(注意各振型的贡献由于扭转分量的影响而不服从随频率增加面递减的规律)。当结构按总刚计算时,采用的振型数不宜小于按铡刚计算的2倍,存在长梁或跨层柱时应注意低阶振型可能是局部振型,其阶数低,但对地震作用的贡献却较小。3.9活载折减系数:0.5按照抗规(GB50011-2001)5.1.3条和高规(JGJ3-2002)3.3.6条执行。楼面活荷载按照实际情况计算时取1.0;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档案库、库房取0.8;硬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0.3,软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0;其它情况取0.5。3.10周期折减系数:0.9周期折减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考虑非
25、承重填充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因为周期小的结构,其刚度较大,相应吸收的地震力也较大。若不做周期折减,则结构偏于不安全。高规(JGJ3-2002)3.3.17 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实心砖墙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0.9-1.0。实际取值时可根据填充墙的数量和刚度大小取上限或下限。当非承重墙体为空心砖或砌块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0.75(灰砂砖),0.80(空心砌块);框架剪力墙结构0.9-1.0;剪力墙结构可取0.95-1.0。应注意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周期折减可按照框架-剪力墙取值。当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T1Tg时,不需进
26、行周期折减,因为此时地震影响系数由程序自动取结构自振周期与特征周期的较大值进行计算。3.11结构阻尼比:5%抗规(GB50011-2001)5.1.5条规定,除有专门规定的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取0.05;抗规(GB50011-2001)8.2.2条、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98)4.3.3条规定,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罕遇地震分析,阻尼比采用0.05。3.12特征周期及多遇地震、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照规范执行。 抗规(GB50011-2001)5.1.4条给出了场地特征周期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场地特征周
27、期根据设计地震分组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由设防烈度确定。3.13查看和调整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不修改一般情况下按照抗规(GB50011-2001)5.1.5条执行,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的参数主要包括: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阻尼比、特征周期、和结构自振周期。4、活载信息:4.1墙柱及基础活荷载折减:按照需要勾选或不选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规定,设计楼面梁、墙柱、基础时,楼面活荷载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其中楼面梁的活荷载折减是在PM楼面荷载导算过程中完成,而竖向荷载折减在Setwe荷载信息中规定。 规定楼面梁活荷载折减时,程序的处理方式为:对房间荷载导算到梁上时才折减,导算到
28、墙上时不折减;程序只对标准层(即楼面)的梁折减,对屋面梁不折减;当次梁按照主梁输入时,结构主梁可能被分成几段引起导荷面积减少,程序无法判断而少折减部分活荷载;程序无法判断大底盘主楼以外的屋面梁而统一按照楼面梁进行折减;程序无法判断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中汽车通道及汽车库的楼板为单向板或双向板,统一按一个折减系数进行折减;Setwe计算时,直接按照折减后的楼面梁荷载向下传递,如此时规定竖向构件和基础的活荷载折减,将导致活荷载被折减了两次,与规范规定不符。因此如果需要,楼面梁的和竖向构件的内力和配筋应按照折减和不折减分别计算两次。规定竖向(柱、墙)构件及基础的活荷载折减时,
29、程序自动判断柱、墙上方楼层数进行折减,在JCCAD中点取自动按楼层折减活荷载,也可实现柱、墙下的活荷载根据其上连楼层数折减;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第2款规定的折减系数,根据建筑功能和结构特点修改折减系数。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可以折算,工业厂房不折算。建议楼面梁在PM导算时不考虑楼面梁荷载折减,Satwe计算时考虑墙、柱及基础活荷载的折算,当应注意根据不同建筑功能修改活荷载折减系数。4.2梁活载不利布置:输入的最高层号高规(JGJ3-2002)5.1.8条规定:当楼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增大。建议所有结构计算均考虑活荷载不利布
30、置,输入结构的最高层号。5、调整信息:5.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0.8高规(JGJ3-2002)5.2.3条规定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其调幅系数为:现浇框架梁取0.8-0.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0.7-0.8;框架梁端负弯矩条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照平衡条件相应增大;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然后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对于现浇楼板,一般取0.8。另外,程序隐含钢梁为不调幅梁,若需调幅,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人工交互修改。5.2梁活载内力放大系数:1.0高规(JGJ3-2002)5.1.8条条文说明:如果活荷载较大,可将未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
31、算的框架梁弯矩乘以1.1-1.3,近似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影响时,梁正、负弯矩应同时放大。已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取1.0。5.3梁扭矩折减系数:0.4高规(JGJ3-2002)5.2.4条规定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应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约束作用。程序通过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达到减少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折减系数为0.4-1.0,一般取0.4。对不与刚性楼板相连或圆弧梁,此系数不起作用。5.4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1程序在计算底部加强区高度时,扣除地下室的高度计算且缺省将地下室作为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这时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起算层号为1。实际上根据规范要求,除特殊情况外,地下室可以不作为底部加强部位。
32、具体操作时,可认为地下二层及其以下不作为底部加强部位,通过修改本参数使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自地下一层起算。关于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规范有如下要求:1)除框支剪力墙外的其它剪力墙抗规(GB50011-2001)6.1.10条:除框支剪力墙外,其它结构的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高规(JGJ3-2002)7.1.9条: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米时(B级高度),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抗规(GB50011-200
33、1)6.1.10条:部分框支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剪力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高规(JGJ3-2002)10.2.4条: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3)带有大底盘(裙房)高层的剪力墙抗规(GB50011-2001)6.1.10条条文说明: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含筒体)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加强部位应向下延伸到地下一层,在大底盘顶以上至少包括一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范围也以高出裙房至少一层。5.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34、:0.7抗规(GB50011-2001)6.2.13条规定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不宜折减;高规(JGJ3-2002)5.2.1条条文说明指出,设防烈度低(6、7度)时可少折减(0.7),抗震烈度高时可多折减(0.5),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程序通过该参数考虑连梁进入塑性状态后的连梁刚度。一般工程取0.7(并不小于0.55),位移由风载控制时取0.8。5.6在内力与位移计算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高规(JGJ3-2002)5.2.2条: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可考虑翼缘作用对梁的刚度予以放大。一般情况下,装配式楼板取1.0;装配整体式楼
35、板取1.3;现浇楼板取2.0。程序自动处理边梁、独立梁及与弹性楼板相连梁的刚度不放大。另外,该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5.7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勾选高规(JGJ3-2002)10.2.7条规定,框支柱按0.3Q0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不包括转换梁)的剪力和弯矩,框支柱轴力可不调整。该参数目前不起作用。5.8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100由于Satwe程序计算框支梁和梁上的剪力墙分别采用梁元和墙元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造成剪力墙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而与转换大梁的上边缘变形不协调,或者说,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为了真实反映转换梁刚度,使用该放大系数。一般取100,当为了
36、使设计保持一定的富裕度,也可小考虑或不考虑该系数。5.9按抗震规范5.2.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勾选抗规(GB50011-2001)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执行。应注意的是6度区没有剪重比控制指标要求,宜按=0.008控制。该内容可在计算结果文本信息中查看。5.1.10指定的薄弱层个数及其层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规(GB50011-2001)3.4.3条和高规(JGJ3-2002)5.1.14条规定了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薄弱层应同时满足剪重比要求,即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程序只是根据层间侧向刚度的比值来确定薄弱层,没有根据受剪承载力的比值
37、确定薄弱层。通常情况下,如框支结构、刚度、承载力削弱层应人工定义为薄弱层层。5.1.11全楼地震作用放大:1.0当采用时程分析计算出的楼层剪力大于按振型分解计算的地震剪力时,应乘以相应的放大系数,其它情况下一般不考虑地震作用放大。另外,当剪重比不满足要求太多时,在调整结构布置无效时,可通过考虑加大地震作用满足剪重比的要求。5.1.12 0.2Q0调整的起始层号和终止层号:按实填入仅用于框-剪结构和钢框架-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对应高规(JGJ3-2002)8.1.4条和抗规(GB50011-2001)6.2.13条(0.2Q0调整)及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98)5.3.3条(0.2
38、5Q0调整)的要求。可将起始层号填入负值(-m),表示取消程序内部对调整系数上限2.0限制。0.2Q0调整也可以人工干预,实现分段、分塔0.2Q0的调整。具体方法为在前处理程序中选取“用户指定0.2Q0调整系数”(SatInput.02Q),按约定格式输入要修改的各层具体调整系数。对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框支柱后,程序自动按照高规(JGJ3-2002)10.2.7条实现0.2Q0或者0.3Q0的调整。5.1.13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系数:0,1抗规(GB50011-2001)5.2.4条: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剪力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
39、乘以增大系数3;采用振型分解法时,可将突出屋面部分作为一个质点。如果振型数取得足够多(按前述振型数),可不考虑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否则,应考虑鞭梢效应。根据Satwe用户手册,计算振型数与放大系数的关系为:振型数小于12大于9时,取放大系数小于3.0;振型数小于15大于12时,取放大系数小于1.5。6、设计信息:6.1考虑P-效应:高规(JGJ3-2002)5.4节给出由结构刚重比确定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原则;高层民用钢结构(JGJ99-98)5.2.11条给出对于无支撑结构和层间位移角大于1/1000的有支撑结构,应考虑P-效应。 具体应用中由程序计算(Wmass.out)确定是否勾选。6
40、.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不选高规(JGJ3-2002)5.3.4条: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可以考虑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节点区的刚域。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刚域的有利作用,作为安全储备。但异形柱框架结构应加以考虑;对于转换层及以下的部位,当框支柱尺寸巨大时,可考虑刚域影响。刚域与刚性梁不同,刚性梁具有独立的位移,但本身不变形。程序对刚域的假定包括:不计自重;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距计算,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长度计算。6.3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根据情况选择高规(JGJ3-2002)1.02条给出混凝土高层建筑的适用范围为10层及以上或高度28m以上的民用建筑结构;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
41、-98)1.0.2条没有给出使用高度的下限,多层钢结构也可按照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符合高层条件的建筑应勾选,多层建筑不勾选。是否选择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的区别在于,荷载组合和构件计算适用的规范不同。6.4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有侧移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5.3.3条给出钢柱的计算长度按照钢结构规范附录D执行,主要考虑的因素为支撑的侧移刚度。一般选择有侧移,也可考虑以下原则: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小于1/1000(强支撑)时,按无侧移;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1000且小于1/300(弱支撑)时,取1.0;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300(弱支撑、无支撑)时,按有侧移计算。6.
42、5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规定:勾选选择后,程序自动按照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7.3.11条判断。程序自动搜索跃层柱和单边跃层柱,经跃层判断修改为完整柱,但对于地下室跃层柱除外。对于地下室跃层柱,由于程序自动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其跃层柱不能被正确搜索,而按层分段计算其长度系数,应手工修改。跃层柱和单边跃层柱应注意外挑阳台、雨蓬等情况,程序可能按照非跃层柱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应手工修改。对于排架柱,Satwe与PK不一样,按框架柱的计算长度取值,未执行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7.3.11和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5.3.4条的规定,也应手工调整(
43、可根据PK计算结构调整)。6.6结构重要性系数: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2.1、3.2.3条,高规(JGJ3-2002)4.7.1条: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实际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及以下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6.7梁、柱保护层厚度:25,30钢筋保护层厚度主要反映构件的耐久性指标,具体应用一般按照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9.2.1条执行,对处于腐蚀环境中的混凝土构件,可参考混凝
44、土耐久性设计规范的规定。6.8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0.85用于钢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取0.85可满足要求,但螺栓孔的数量多对截面削弱严重的应降低该参数取值。6.9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单偏压计算只考虑平面内的弯矩和轴力,在同一组设计内力中,当两个方向的弯矩都很大时,可能配筋不足。双偏压计算同时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弯矩和相应的轴力,但结果不唯一。程序按照双偏压计算时,按照第一组组合内力进行计算,初步给定角筋和腹筋,从第二组组合内力起,验算初步配筋,并按照先角筋后腹筋或按弯矩比例增大的方式给出配筋结果。程序计算没有考虑配筋优化,故配筋可能偏大。具体应用宜按单偏压计算,并对计
45、算结果按双偏压校核。对于异形柱框架结构中的异形柱和特殊构件定义的角柱,程序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7、配筋信息:7.1梁柱及边缘构件主筋强度Satwe进行构件计算时,按照本参数取得主筋的强度,不同于PM模型输入时的钢筋型号选择,后者用于出图时的钢筋符号表示。输入时建议必须将二者对应起来。主筋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符合建筑用钢材的标准,尽量选用规范推荐的钢筋品种;2)考虑构件的受力情况,使所选用的钢筋强度能充分利用;3)考虑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能得到保证;4)考虑钢筋的锚固长度得到充分的保证;5)市场供应情况;5)尽可能减少结构成本。综合以上因素,通常情况下,应按如下原则选择钢筋:1)受力较大
46、的构件,如大跨度的梁、板构件,框支梁、柱构件,约束边缘构件等,宜采用HRB400钢筋;2)小跨度的梁,普通框架柱及混凝土墙的构造边缘构件宜宜采用HRB335钢筋。3)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通常情况下由裂缝控制,宜采用HRB335钢筋。4)楼板应采用HRB400钢筋,楼梯等根据跨度、荷载大小采用HRB400钢筋或HRB335钢筋。7.2梁柱及边缘构件箍筋强度箍筋的选择依据同上。混凝土构件的箍筋的主要作用有:1)抗剪,提供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其衡量指标为构建的面积配箍率;2)约束混凝土,提供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横向约束,其控制指标为配箍特征值确定的构件体积配箍率。3)约束钢筋,提供纵向钢筋的侧向支
47、撑,防止钢筋压屈。通常情况下根据梁柱受剪承载力和配箍特征值的大小以及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选择钢筋品种。对于框支梁柱及约束边缘构件宜采用HRB400钢筋,对于一般框架梁柱和构造边缘构件选择HPB235钢筋。7.3墙分布筋强度一般情况下,墙的竖向分布筋由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确定,故宜选择HPB235钢筋,以降低钢筋成本。一般部位的混凝土墙的水平分布筋,HPB235钢筋也能能够满足墙受剪承载力的要求。对于复杂高层和筒体结构的特殊部位,因受力复杂,以考虑HRB400钢筋作为墙分布筋。混凝土墙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应采用同一品种,且都应符合最小配筋率的要求。7.4梁、柱箍筋间距:100通常情况下为1
48、00,当抗震设计时,本参数为加密区的间距。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10.2.10条规定了非抗震设计时梁箍筋最大间距要求,根据梁的高度和剪压比大小取100-400;10.3.2条规定了非抗震设计时柱箍筋最大间距要求为Min(400、柱短边尺寸、15倍柱纵筋最小直径)。抗规(GB50011-2001)6.3.3、6.3.8条和高规(JGJ3-2002)6.3.2、6.4.3条规定了抗震设计时梁、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大间距要求。当个别梁构件因高度(h/4)或个别梁柱因其纵筋最小直径(6d或8d)造成箍筋加密区间距小于100时,应在画图时人工修改以满足规范要求。7.5墙水平分布筋间距及竖向分
49、布筋配筋率:200、0.25%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6.4.3条、高规(JGJ3-2002)7.2.18条及高规(JGJ3-2002)10.2.15条规定:一、二、三级混凝土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时不应小于0.2%,钢筋最大间距不大于300,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5%),钢筋间距不大于200。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6.5.2条、高规(JGJ3-2002)8.2.1条: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
50、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5%,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高规(JGJ3-2002)4.9.2条规定: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筒体、剪力墙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应取为0.4%。高规(JGJ3-2002)7.2.20条:房屋顶层剪力墙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端山墙的水平及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钢筋间距不大于200。高规(JGJ3-2002)10.4.5条: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其截面厚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50(非抗震设计时200),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错层处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
51、0,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小于0.3%,抗震设计时不小于0.5%。根据以上规范要求,通常情况下取墙水平分布筋的间距为200,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为0.25%,特殊情况根据规范要求调整。混凝土墙分布筋的配筋率为水平、竖向两排或几排钢筋面积和的配筋率。7.6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的层数及其配筋率:顶层加强部位最高层号,0.3%;本参数用于设定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墙分布筋的配筋率,可按照上述规范要求调整,如底部加强部位和非加强部位;框筒结构核心筒剪力墙的配筋率等。7.7其它板配筋宜采用HRB400钢筋,并可采用塑性方法计算板配筋;另外,除受力钢筋外的其它构造钢筋、分布钢筋宜采用
52、HPB235钢筋。8、荷载组合:一般按默认值计算8.1荷载分项系数:恒载:1.2(1.35);活载(含吊车荷载):1.4;风荷载:1.4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3.2.5条、高规(JGJ3-2002)5.6.2条规定执行。8.2活荷载组合值系数:0.7荷载规范(GB5009-2001)4.1.1条、4.3.1、6.1.5条:一般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活荷载及屋面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7;荷载规范(GB5009-2001)4.4节规定了屋面积灰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9或1.0(高炉临近建筑的屋面积灰荷载);荷载规范(GB5009-2001)5.4节规定了吊车荷载的组合值系数,除硬钩
53、吊车和工作级别A8的软钩吊车为0.95外,其它软钩吊车的荷载组合值系数均为0.7。荷载规范(GB5009-2001)7.1.4条规定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6。高规(JGJ3-2002)5.6.1条:无地震作用组合时,当永久荷载起控制作用时,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7(书库、档案库、通风机房、电梯机房取0.9)和0.0;当可变荷载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者0.7(书库、档案库、通风机房、电梯机房取0.9)和1.0。高规(JGJ3-2002)5.6.3条:有地震作用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2。8.3活载重力代表值系数:0.5抗规(GB50011-2001)5.1.
54、3条、高规(JGJ3-2002)3.3.6条规定了活载重力代表值系数,雪荷载及一般民用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取0.5,屋面活荷载和软钩吊车荷载取0,硬钩吊车取0.3,藏书库、档案库为0.8,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取1.0。8.4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水平地震作用:1.3、竖向地震作用:0.5。按高规(JGJ3-2002)5.6.4条执行。8.5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1.4按荷载规范(GB5009-2001)3.2.5条执行。8.6温度荷载分项系数:1.2参照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5.1.6条的规定,取1.2,同时温差效应组合值系数取0.8。8.7采用自定义组合及工况
55、:不勾选直接按规范要求执行,一般不采用另外的组合。9、地下室信息:9.1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的相对刚度比:3该参数通过填入与地下室侧移刚度的相对刚度比模拟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约束作用。填0认为回填土对结构没有约束作用,上部结构嵌固于基础上;若该参数大于5,则认为地下室基本上没有侧移,上部结构在地下一层顶嵌固(但竖向变形没有约束)。若填入负数(-m),则相当于在地下室在-m层顶的顶板嵌固,这时根据抗规(GB50011-2001)6.1.14条的规定,应保证地下室的剪切刚度大于一层剪切刚度的2倍。若地下室不考虑嵌固作用,地下室信息中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的相对刚度比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为70-80%。9.
56、2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50根据地下工程防水规范(GB50108-2008)4.1.7条的规定,结构混凝土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当不考虑结构防水时,应按照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9.2.1条依据环境类别选用,并适当加大(可按相应环境类别柱的保护层厚度选用)。该参数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9.3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0本参数指从第几层地下室考虑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一般可不扣除,当地下室不完整时,可以考虑扣除相应的地下室层数。9.4地下室外墙侧土水压力参数:按实际填写用于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按实填写,室外地面附加荷载取4.010.0KN/m2。9.5人防设计信息:按实际填写用于人防地下室外维护结构计算,根据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按实际填写。10砌体结构信息:10.1砌块类别、容重:均按实填写10.2底部框架层数:按实填写10.3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按规范算法通常情况下选择规范算法,以满足规范要求;对一些特殊的复杂砌体结构,可以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结构中的局部梁柱构件内力。10.4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按实勾选勾选后,程序按相应的规范进行分析和构件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销售代理合同标准范本
- 2025年度快递物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4年高铁信息系统电脑设备采购合同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贷款担保合同3篇
- 2025年高科技厂房建筑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协议4篇
- 2024年05月2024银行校园招考微信群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文化创意园区场地租赁及合作开发协议4篇
- 2024年04月安徽农商银行社会招考笔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加工服务与协作协议版B版
- 2024版无偿车库租赁协议样本版B版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DLT 261《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导则》题库
- 自动化立体库货架验收报告
- 消防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
- 中药封包疗法操作规范
- TPO27听力题目及答案
- 新浪网删贴申请文档 (个人)
- 低温乙烯罐内罐预冷过程温度急降原因探讨
- 世界各国电压频率一览表(精编版)
- (完整版)装饰装修工程监理细则(详解)最新(精华版)
- 一条小路通罗马攻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