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会计准则与税法关系的协调专业名称:会计 年级:09级 班别:会计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中文摘要: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关系研究向来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会税差异的增多和复杂化已经成为我国税收征管和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一个难点问题。会计理论和税收理论以各自的目标为出发点,在不同的轨道上追求自身完善的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差距拉大给纳税企业和征税机关都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担,对整个市场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新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背景下,对于会税关系以及会税差异和协调的研究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本文通过对会税差异的宏观分析,阐述了两者产生差异的根源及其必然性,有助于在新形势下进
2、一步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会税关系模式的选择,理解“适度分离”的含义;并且应用对比分析和定性分析等规范研究的方法,比较了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基本原则、计量属性、报告要求等理论层次上的差异,为会税差异的继续协调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宏观分析之后,文章还用较大的篇幅,以具体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为依据,对两者之间关于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差异进行了详细对比,如资产的初始计价及后续计量、收入的确认和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等等,并在分析条文规定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会计实务操作的指导意见。在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协调性研究部分,本文任务差一些协调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主张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相互借鉴,促进两者自身完善。
3、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应扩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所得税法中的运用,突出所得税法向会计准则靠拢。同时会计准则要增加涉税信息披露,加强对税收信息支持,而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管理层的合作和配合时上述思路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保证。针对具体差异,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会计准则 税法 差异 协调Abstract: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ax regulation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accounting theory research. Will tax differences and complexit
4、y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tax collection and accounting practices in China. Accounting theory and tax theory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each goal, in the pursuit of their own sound while different track,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widened to ta
5、xpayers and taxing authorities have brought greater work burden, the entire market economy caused some negative imp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standards and the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for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tax income and will tax differences and coordination is b
6、ound to usher in a new climax. By macro analysis will tax difference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oot of its inevitability,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tax income at this stage mode selection helps further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understand t
7、he meaning of "appropriate separation; norm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the Income Tax Law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easurement attributes, reporting re
8、quirement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ifferences continue to coordinate will tax; at the macro After the analysis, the article also with the larger space, based on specific criteria and the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Implementation Regulations,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differ
9、ences between specific economic business, such as the initial valuation of the assets and the subsequent measurement revenue recognition and cost the standard deduction, and so on, an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difference based on the proposed guidance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accounti
10、ng practices. In the coord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the Income Tax Law, some co-ordination is a constant game of this article task process, advocated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the Income Tax A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to promote both their own sound. On the basis of mutual coordinatio
11、n, should be expanded substance in the form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Income Tax Act, highlight the Income Tax Act to move closer to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increase the tax-related information disclosuer, strengthen tax information,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12、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the ideas able to implement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Specific differenc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differentia; coordination一、
13、会计准则与税法关系的概述(一)、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基本概念(1)、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框架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框架主要体现在基本准则中,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版原则;财务报告。另外,38项具体准则的类别构成也构成基本概念框架,是基本概念框架的具体体现。从新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框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信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
14、度分离的市场经济中,对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等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会计信息失真腐蚀着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经济基础,干扰着作为市场经济运行所必须的信息沟通,妨碍市场经济主体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税收信息失真,它使得政府不能准确的判断宏观经济走势,致使宏观调控不当,扰乱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税务机关如果不能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也会影响税款的征收。(2)、关于税法 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指出,税收是“人民须拿出自己一部分私收入,给君主或国家,作为一笔公共收入。” 英
15、国的西蒙·詹姆斯、克里斯托弗·诺布斯对税收的界定为:“税收是由政权机构实行不直接偿还的强制性征收。” 日本学者金子宏认为:“税收不是作为国家对特别支付的一种报偿,而是国家以实现提供公共服务而筹集资金这一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向私人所课的金钱给付。”税收实践对税收概念的发展与突破也是非常巨大的。 1、税收从无偿性到间接偿还性无偿性长期被主流税收理论奉为税收“三性”之一。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随着财政民主和财政宪政的建立和完善,财政的公共性日益强化,税收无偿性理论日见落后。利益赋税论提出按照受益作为分配税负的标
16、准。威廉·配第认为:“人们应按照从公共安宁中分享到的好处和利益,即按照他们的财产或财富,缴纳公共经费,这是任何人都承认的。” 亚当斯密从支付能力角度提出税收平等原则,但也包含了利益赋税的思想,他认为:“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的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的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 2、受益税的出现使税收和特定的受益发生关联 税收的一般目的在于为政府提供纯粹公共产品以及补贴具有正外部性产品的生产筹集资金,基于一般目的的税收应当按照纳税能力在全体国民中分担,但是,某些税种却不同程度地根据受益程度来确定税负。古代的财产税遵循财政收入原则,而现代的选择性财
17、产保有税、不动产有偿转让税都不同程度体现受益原则。税收受益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应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程度来确定。 政府对地方基础设施、教育、消防、安全等的投入有助于提高当地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价值,使车船等动产的利用更加便捷,政府征收选择性财产保有税、不动产有偿转让税就是为了筹集进行上述投入的资金,而政府对这些税款的使用又使不动产和一些特殊动产的所有人、使用人或者转让人、受让人直接从中受益。(二)、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发展的演进在我国,“会、税”关系被称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比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观点是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一,简称“统
18、一论”;第二种观点是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简称“协调论”;第三种观点是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当分离,简称“分离论”或“独立论”。实务中,我国“会、税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统一到分离再到协调的过程。1993年以前基本上是税法决定会计,采用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统一模式,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在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基本相同。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和1994年现行税制的确立,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首次出现了明显差异,拉开了会计和税法相分离的序幕。1999年初,证券市场上发生了东北药事件,随后财政部颁发了16号文件,规定国家财务和税收不能干预企业的会计核算。(
19、1) 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就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当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要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为依据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并列作所得税费用处理,会计分录如下: 计算出应交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实际上缴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期末,将"所得税"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qu
20、ot;账户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2)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将被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在纳税影响法下,企业除了要设置"所得税"账户外,还要设置"递延税款"账户,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金额。"递延税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
21、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采用债务法时,"递延税款"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金额,企业应在"递延税款"账户下,按照时间性差异的性质、时间分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般只需对政府负责,无论盈利还是亏损,一切都是政府的。因此,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目标
22、基本上是一致的,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挂钩,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大体保持一致。同时,企业也从方便的角度出发,以满足税务当局的要求为其会计处理的基本出发点,尽量避免或减少由于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要求的不同而需单独解释的内容,进而按照税收法规进行会计处理,而非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为主要目的。而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税利都是分开的,税是对政府的义务,利润是投资者所拥有的投资收益,不仅如此,两者还是矛盾的,税缴多了,利润就会被抵消。 (三)、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 我国会计准则是根据会计法制定会计核算、信息呈报的基本规范,具有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信息真实性。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为会计主体可按会计准则的规
23、定选择适合于本单位的会计政策,以保证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利益不受损害。而税收法规是国家以法律或行政规章等形式确定的用于调整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称。税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税法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具体表现为任何征纳税的主体都必须严格执行税收法规的规定,纳税人可选择与调整的空间很小。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1、会计信息是税收的基础,会计准则的制定同时受税法的影响会计信息提供的收益、利润、资本、收入等资料是税额计算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在会计信息与税法不一致的情况下,税法才通过纳税事项的差异做相应的调整。同时,会计准则的制定受税法的影响,具体来讲,会计准
24、则的制定必须考虑税法对收益和费用处理的规定,特别在会计实务的处理中,需要充分体现税法的要求。根据会计准则所提供的收入和利润等信息资料作为计税依据,不允许在税收征纳上会计准则与税法相违背。2、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但又有内在的一致性会计准则的服务对象实质为企业所有者,服务于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利益,着眼于对企业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和制约,以保障和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因此在会计核算上要求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财务成果,以便所有者的资本保值和增值,有利于所有者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取额外的增加值。税收法规的服务对象则直接体现为国家服务,但最终通过国家再服务于所有者的根本利益。这是因为国家通
25、过税收筹集的资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每个纳税人都属于公共利益服务对象的组成部分。国家是所有者利益的代表,所以说会计准则与税法都是共同服务于所有者的根本利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原因探究(一)计准则与税法差异产生的成因分析1、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出现差异 从宏观上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质下,主要经济成分是国有经济,经济运行方式是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实现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国家是社会产品分配的主体,企业实现的应收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专项基金后所实现的利润软布上交此安装,如发生亏损则由财政弥补。此时的企业知识一个“生成单位”
26、,而不是“经济单位”;会计制度本质上只是一种“簿记制度”,唯一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国家。因此,当时的会计制度完全体现国家财政的需要,会计制度与税法的目标完全一致,故两者无论在理论或时间上都不存在差异,这就是所谓的“财税合一”。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在经济利益的分配方面,逐渐认识到股价与企业之间是税收征纳关系,企业与国家的利益目标不断出现偏差甚至背离是必然的。这种利益目标的偏差或背离体现在制度安排上,便出现了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再从微观上看,由于会计与税法目的不同、基本前提和遵循的原则有差别,为有利于
27、规范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会计制度与税法的适度分离具有必然性。2、目的不同导致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出现差异 制定与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根本点在于让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可能性。税法的目的主要是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保护纳税人的权益。由于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与税法目的和作用的差异,两者有时对同意经济行为或事项做出不同的规范要求,如税法为了保障税基不被侵蚀,在流转税法中规定了视同销售事项作为应
28、税收入予以课征,而会计核算规范根据其没有经济资源流入不予以确认收入;为了调控宏观经济,所得税法规定对企业广告费用只能在销售收入的2%以内税前扣除,将国库券利息不纳入计税所得等,而会计上则根据核算规定据实计算损益。因此,企业必须依据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对经济事项进行核算与反映,再根据税法计算纳税。3、 基本前提不同导致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出现差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两者主体不同造成的差异: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前提
29、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未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和事项做成准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作出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会计主体是根据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可以是一个法律主体,也可以是一个经济主体。纳税主体,是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基本纳税单位(或自然人),也就是税法规定的独立纳税人。原则上,规范税制下应以法律主体作为纳税主体,当然也有为管理需要特殊需要的例外。例如,总公司和其他没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应该作为一个纳税单位自动汇总纳税,但外国公司的分公司就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纳税单位来管理。各税种的
30、税法中都规定了独立的纳税单位(人),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规范和财政体制的原因,还没有完全做到规范的法律主体来界定基本纳税单位。再例如,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在我国境内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独立核算企业和组织,基本纳税单位的界定要根据是否符合独立核算的三个条件来确定。会计主体主要是要将其与所有者的活动区分开,不同于法律主体。母子公司分别都是会计主体,但整个集团也作为一个会计主体,集中反映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税法一般规定母子公司都是独立纳税人,内资企业集团只有符合条件,经过专门批准,才能合并纳税。总分公司都是会计主体。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
31、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可以汇总作为一个纳税单位等等。(二)、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1、 收入范围的差异会计的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税收收入总额概念包括一下要素:一是收入的各种来源,如销售收入、劳务收入、资产使用权收入、境内和境外收入;二是收入的各种方式,包括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三是任何收入如果要不作为收入申报,必须有税法明确规定。 2、 收入确认条件的差异 会计规定注重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货款的结算,在收入确认原则上,采用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并不注重表面上商品是否已
32、发出,形式上是否已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要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确认收入。税法侧重于货款的结算和发票的开具等法律要件是否具备。从组织财政收入、公平税负等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收入的实现,不考虑收入的风险问题。收入确认的基本条件有两个:(1) 、商品已经发出或劳务已经提供;(2) 企业已收取价款或者已取得索取价款的权利。案例分析:2004年10月20日,A企业以托收承付方式向B企业销售商品,成本为7000元,增值税发票上注明售价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该商品已发出,并已办妥托收手续。此时得知B企业发生巨额损失,资金周转十分困难。经交涉,确定此项收入收回的可能性不大。A企业的会
33、计处理为:1、2004年10月20日,发货时:借:发出商品 70000 贷:库存商品 70000借:应收账款-B企业(应收销项税额) 17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税务处理为: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30000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金及附加)。3、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分析(1) 、会计准则与税法协调的必要性 1、会计准则与税法协调的可行性 (1)、税法与会计准则是相辅相成的。会计和税收是经济体系中不同的分支,是紧密相连的。税收制度的产生发展均是建立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发展基础上的。 (2)、税法与会计准则的服务对象本质上是一致的。税法与会计准则实际上都是为会计利润服
34、务的,实质都是剩余价值,是将全部预付资本视为剩余价值来源的产物,而政府征税也不能伤及税本,对所得征税只能以新创造的价值为客税依据,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3)、税法与会计准则已实现一部分的协调与接轨。新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均进一步强调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虽然税法在执行范围上比会计准则略小,但主要方面是一致的。例如,在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上,会计准则和税法都要求具有这两点特征: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税法规定)使用寿命超过12个月。可见,两者对于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相同。因此,会计准则与税法在一些方面是可以达成协调与一
35、致的。 2、会计准则与税法充分协调是税收效率原则的要求 税收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经济效率,就是要求政府课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使社会从可用的资源中获得最大利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纳税人除税收负担以外的额外负担。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拉大,会计人员不仅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会计法规,还要不断学习层出不穷的税收法规,稍有疏忽,则可能造成偷税,由于漏税与偷税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区分,税务部门一般均按偷税漏税论处,企业则蒙受额外的损失,形成了企业税收超额负担。行政效率,就是要求政府课税时尽量节省税务支出,以保障国家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但差异的存在使得税务人员难以把握会计准则的变化,而许多涉税
36、事项又2隐藏在会计事项之中,造成税收难以做到应收尽收。因此,协调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势必可以提高税收效率。3、 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制定的统一性是二者协调原则的要求 我国的税法和会计准则都由国家统一制定,并强制执行。税法中最高层次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条例层次的由国务院制定,法规层次的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一般而言,不论哪一个层次的税收法律法规均由归家税务总局拟定方案。会计准则由财政部拟定方案,并且有的法规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在管理体制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同属于国务院的部级国际机关。这种法律法规制定的统一性,使制度制定者可以充分考虑税收与会计准则的属性,在各个
37、具体方面进行协调。(3)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所带来的问题1、 造成纳税调整项目增多且纳税调整复杂 凡是会计准则中规定应确认的,而税法中规定不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会计准则中不应确认的,而税法中规定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在申报纳税时均需要进行纳税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相分离越多,调整的项目就会越多。过多的分离,对会计核算和税收调整的项目增多,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纳税调整的难度;同时调整业务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纳税调整的难度,有时同一笔业务要调整多个税种,如视同销售业务既要调整增值税,又要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还要调整所得税。2、 征纳双方容易引起争论,并且难以仲裁 会计准则对已
38、发生的新经济业务及能预见的新经济业务参照国际惯例作了相应的规定,但税法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革,这就会造成按会计准则核算正确的,但由于税法尚未明确而难以辨别,如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对或有事项确认或负债,而税法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这就容易引起争论,难以仲裁。3、加大了对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和涉税风险 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时,会计核算应当依据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处理,纳税时要依据税法中的要求进行调整,这就增加了企业财务核算成本和纳税成本。而且由于两者存在着大量的政策差异,进行调整时难度很大,纳税人往往由于理解的偏差,造成计算错误,面临被处罚的风险。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给了企业选择会计政策
39、较大的空间,如折旧政策,计提减值准备等。企业有权根据会计准则选择和制订企业的会计政策和规定从宏观上讲,有利于保护税本,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但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核算的权益与根据税法核算权益不一致时,进行纳税调整便影响了企业的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保证持续发展,必须时刻防范风险。从会计角度看,市场风险防范的一般方法是遵循谨慎性原则,计提各种准备金;而现行的税法只承认坏账准备,对于计提的投资和其他各种准备金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这就造成了企业税负过高,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投资热情,持续经营能力下降。四、会计准则与税法协调的原则及措施 由前面的原因分析可知,当前我国会
40、计制度和新税法存在差异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一种必然的现象。经济发展中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考虑给予企业更多自主理财权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所以,当前正确协调好新企业会计制度和新税法之间的差异对于企业和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加强会计与税收的制度协调(1)、要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之间管理层面的合作和配合。会计和税收的法规制订和日常管理分属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在法规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立法取向的不同,所以两个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合作是会计和税法在规制上进行协作的一个重要保证。 (2)、加强信息的披露和相关人员的培训。税务机关应充分利
41、用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且应加强企业会计准则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认真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学习培训工作。加大培训的力度,以加深对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认识,为深入贯彻会计和税法创造有利条件,以提高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协调的有效性。(二)强化会计制度建设,严格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处理方法的选择企业会计信息所披露的质量受到多重原则的限制,如相关性、实质性等,所以绝对可靠又准确的会计信息不太现实。因而在实际会计制度规定中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强化会计制度建设时要考虑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尽量满足多方面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明确会计制度相关信息一方面可以通过简化年度会计报表、利用英特网实现财务报告的实时监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性来着手;另一方面,企业在做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时,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不能因为临时的纳税核算而擅自调整会计处理方法。 (三)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处理方法的协调(1)、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协调可以根据不同的差异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会计处理比较规范的业务,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协作要使税收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基础上。与会计原则作适当的协作。如捐赠的处理、融资租赁的划分标准、资产减值的处理等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销售代理合同标准范本
- 2025年度快递物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4年高铁信息系统电脑设备采购合同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贷款担保合同3篇
- 2025年高科技厂房建筑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协议4篇
- 2024年05月2024银行校园招考微信群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文化创意园区场地租赁及合作开发协议4篇
- 2024年04月安徽农商银行社会招考笔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加工服务与协作协议版B版
- 2024版无偿车库租赁协议样本版B版
- 影视剧制作投资分红协议
- 2024-2025学年成都青羊区九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竞聘医院内科医生岗位演讲稿模版(3篇)
- 虚拟货币地址分析技术的研究-洞察分析
- 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内容
- 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 电力智慧检修安全运行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下载
- 《北航空气动力学》课件
- 附件: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3.0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