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2)授课班级课时教 学 目 的知识 与技能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 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 关系4、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5、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过程 与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重点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难点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2、电离能(1) 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叫做电离能
2、常用符号1表示,单位为KJ?mol 意义:通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2)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丨1表示。(5)电离能的应用 、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 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我们知道元素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结构决定的,那具体影响哪些性质呢?讲元素的性质指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学与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3、,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投影小结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渐升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讲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内涵丰富多样,下面,我们来讨论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板书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投影观察图1 20分析:QjjiArEJe学与问1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2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 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小结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其主要
4、原因是由于核 电荷数的增加使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而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 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能层增 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原子的半径增大。讲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 核电荷数。显然电子的能层数越大,电子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所 以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而当电子能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 径缩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问那么,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什么规律 呢?投影小
5、结1、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 层数相同时,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的 原子,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半径减小。3、 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半径关系为: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并且价态越高的粒 子半径越小。过渡那么,什么叫电离能呢,电离能与元素的金属性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2、电离能(1)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叫 做电离能 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KJ?mo1 意义:通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讲原子为基态原子,保证失去电子时消耗能量最低。
6、电离能用来表示原子 或分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电离能越大,表示原子或离子越难失电子;电离 能越小,表示原子或离子易失电子,» - 1 +点击试题 已知Na元素的I 1=496 KJ mol -,则Na (g) -e -宀Na (g)时所 需最低能量为板书(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 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 I1表 示。讲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 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上述表述中的“气态”“基态”“电中性”“失去一个 电子”等都是保证"最低能量”的条件。投影问读图l 21。碱金属
7、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有什么规律呢?讲从图l 21可见,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 小(如 He、Ne、Ar、Kr、Xe、Rn的第一电离能依次下降,H、Li、Na、K、Rb、Cs的第一电离能也依次下降)。学与问1、金属的电离能与碱金属的活泼性存在什么联系?讲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去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讲冋周期元素: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 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 示
8、兀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短周期兀素的这种递变更为明显,这是冋周期 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但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和原子半径减小,核对外层电子 的有效吸引作用依次增强的必然结果。冋主族兀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容 易失去电子电子。这是因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增 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逐渐减弱。过渡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 化不太规则,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这是因为对这些元素 的原子来说,增加的电子大部分排布在(n-1)d轨道上,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变化不是太大。板书(3)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
9、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 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同主族兀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 越谷易失去电子电子。讲总之,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是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 变化的结果思考与交流 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B, 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0, Mg的第一电 离能大于Al , 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Ga?2Be有价电子排布为2s,是全充满结构,比较稳定,而B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1,、比Be不稳定,因此失去第一个电子B比Be容易,第一电离能小讲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中的一些反常: 同一周期,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
10、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主族元素:左-右:第一电离能依次明显增大(但其中有些曲折)。反常的原因:多数与全空(p0、d°)、全满(p6、d10)和半满(p3、d5)构型是比较稳定的构型有关。 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结构时, 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故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Mg的第一电离能比Al的第一电离能大。讲在冋周期元素中,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金属越活泼,金属元素 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非金属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点击试题不冋兀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 E )如图所示,试根据元素
1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 回答下列冋题。(1) 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 E值的变化特点是 。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 变化规律。(2) 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 E值出现反常现象,试预测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填写编号)。 E (砷) E (硒)E (砷)V E (硒)E (溴) E (硒)E (溴) E (硒)(3) 估计1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V E V 。(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和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1)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核电荷
12、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所以失去最外层电子所需能量逐渐减小。(2)根据图像可知,同周期元素 E (氮) E (氧),E (磷) E (硫),E值出 现反常现象。故可推知第四周期 E (砷) E (硒)。但W A族元素和四A族元素 的E值未出现反常。所以 E (溴) E (硒)。此处应填、。(3) 1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比同周期元素钾要难,比同主族元 素Mg要容易,故其 E值应在419738之间。(4) 10号元素是Ne,它的原子最外层已经成为 8电子稳定结构,故其 E值较 大。答案:(1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变小 周期性。(2、(3) 419、43
13、8或填E (钾)、E (镁)(4) 10号元素是氖,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 已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学与问2、下表的数据从上到下是钠、镁、铝逐级失去电子的电离能。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这些数据跟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什么联系?讲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1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 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 (用I 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 I 3、I 4、I 5 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 1I 2I 3I 4I5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
14、带的正电荷数越 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NaMgAl电离能4967385784 5621 4511 817kj/nol69127 7332 74595431054011 67513 35313 63014 83016 61017 9951837620 1142170323293Na的li,比1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 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a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 +1价离子;Mg的11和I2相差不 多,而丨2比丨3小很多,所以 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十 2价离子;Al的li、 12、I 3相差不多,而I 3比丨4小
15、很多,所以A1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 +3价离子。 而电离能的突跃变化,说明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板书(4)第二电离能;由+1价气态阳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形成 +2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常用符号 12表示, 依次还有第三、第四电离能等。讲通常,原子的第二电离能高于第一电离能,第三电离能又高于第二电离 能。这是因为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作用增加,再失去 电子消耗能量增加,失电子变得困难。讲根据电离能的定义可知,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越容易失去 电子;反之,电离能越大,表明在气态时该原子越难失去电子。因此,运用电 离能数值可以判断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电子的难
16、易程度。板书(5)电离能的应用、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讲如Li I 1<<l2<l3,表明Li原子核外的三个电子排布在两个能层上,且最 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板书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讲如K元素I 1<<12<13,表明K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 +1价阳离子。一般 来讲,在电离能较低时,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价态为该元素的常见的价 态。女口 Na的第一电离能较小,第二电离能突然增大(相当于第一电离能的 10倍),故Na的化合价为+1,而Mg在第三电离发生突变,故 Mg的化合价为+2、板书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讲11
17、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11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讲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金属活动性表示的是在水溶液中金属单质中的原子失去电子的冃匕力,而电离冃匕疋扌曰金属兀素在气态时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的 能力,二者对应条件不冋,所以排列顺序不完全一致。过电离能主要针对的是金属,对于非金属我们通常用与其相对应的电子亲 和能,下面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电子亲和能知识拓展元素的电子亲和能1、电子亲和能:兀素的一个气态原子获得 1个电子成为气态阴离子时所放出的 能量称为第一电子亲和能2、 电子亲和能的符号和单位:E单位为KJ?mol 13、电子亲和能的意义: 电子亲和能的大小反映了气态原子获得电子成为气态阴 离子
18、的难易程度。电子亲和能大,该元素的原子就容易与电子结合4、影响因素: 电子亲和能的大小 取决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以及电子和 电子间的排斥这两个相反的因素。随着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 引作用增强,电子亲和能增大。但是,如果原子半径减小的程度使核外电子的 密度增加很大,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增加,则可能使电子亲和能减小,电子亲和能无论是在同周期还是同主族都没有简单的变化规律。随堂练习1、某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伏特)如下:11121314I5161714.529.647.477.597.9551.9666.8此兀素位于兀素周期表的族数是A. IAB. H AC.川 A D、闪 A E、W
19、A F、V AG、 W a2. 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3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 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 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电离能最大D. 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解析:考查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一般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碱金属兀素的第 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最大故A止确C不止确;但有反常,第川A和VA族元素比冋周期相邻两种元素第一电离能都低。冋主族 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由于核外价电子排布镁为3S2, Al为3S23P1,故Al的第一电离能小于 Mg的,所以B错误;根据冋主族冋周期规律可 以推测:第一电离能 K<Ca
20、<Mg所以D错误。答案:A3. 卜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中,对应于第 电离能最大的疋()”21_222324A、ns npB、ns npC、ns npD、ns np解析:当原子轨道处于全满、半满时,具有的能量较低,原子比较稳定,电离能较大。答案:C4. 能够证明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事实是()A、电负性B、电离能C、电子亲和能D、电势能解析: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11, 12, |3。外层电子只有一个电子的碱 金属元素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为+1价阳离子,而达到稳定结构,Il较小,但再失去一个电子变为+ 2价阳离子却非常困难。即 I2突跃式升高,即I2Il , 又如外层只有两个的 Mg Ca等碱
21、土金属元素,I 1和I2差别较小,但失去2个电 子达到稳定结构后,在失去电子变为+3价阳离子却非常困难,即I3突跃式变大,I 3I 2>I 1,因此说电离能是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佐证。答案:B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1)下列(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a、c、h b、g、k c、h、l d、e、f(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 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原子核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 mol-1)锂XY失去第一个电子519502580失去第二个电子7
22、2964 5701 820失去第三个电子11 7996 9202 750失去第四个电子9 55011 600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表中X可能为13种元素中的(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Y是周期表中族的元素的增加,I1逐渐增大。 以上13种元素中,(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解析:(1)从所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难知道 a、c、d、f分别为Na、Mg Sr和Al, e处于过渡元素区也一定为金属, 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h为碳元素, 其单质中的石墨也是电
23、的良导体,故应选、两组。(2)锂原子核外共有 3个电子,其中两个在 K层,1个在L层,当失去最外 层的一个电子后,锂离子达到稳定结构,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锂离子再失去电 子便会形成不稳定结构,因此锂原子失去第二个电子时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 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由表中数据可知:X失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9倍多),而失去第三个、第四个电子所需能量皆 不足前者的两倍,故第一个电子为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其他几个电子应处于内层。结合所给的周期表知,X应为a,即钠元素,和j即氧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分别为:NqO和Na2Q。由表中所给 Y的数据可知,Y失去第一、二、 三个电子
24、所需能量差别不大,而失去第四个电子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三个电 子所需的能量,因此,Y元素的最外层有 3个电子,即为第川A族的元素Al。从题目所给信息知道,原子失电子所需能量不仅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力有关,还与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有关。结构越稳定失电子所需冃匕量越咼,在 所给13种元素中,处于零族的 m元素已达8e稳定结构,因此失去核外第一个 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答案:(1)(2Li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稳定结构,再失去1个电子很困难a; NqO或NqQ川A m教学回顾:表现性评价反映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过程情况如何,是否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现 性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表
25、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否把自己融 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如果说纸笔评价是对学生学业的 量化评价的话,表现性评价则是对学生学业的质性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由浅入深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让学生主动参 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从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来看,基本上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课题: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3)授课班级课时教 学 目 的知识 与技能1、了解兀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兀素的电负性说明兀素的某些性质2、 能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
26、质的有关性质4、 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重点电负性的意义难点电负性的应用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3、电负性(1)键合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 子孤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元素的价电子中没有参加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的孤 电子。(2)定义: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3)意义: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反之,电负性越小,相应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4)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F的电负性为4.0和Li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 准
27、。(6)元素电负性的应用 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 电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对角线规则:元素周期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电负性数值相近,性质相 似。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复习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兀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2、冋周期元素、冋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讲元素相互化合,可理解为原子之间产生化学作用力,形象地叫做化学 键,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电负性的概念是由美国化 学家鲍林提出的,用来描述不冋兀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如图122)。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投影板书3、电
28、负性(1)键合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 为键合电子孤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元素的价电子中没有参加形成化学键的 电子的孤电子。讲用来表示当两个不冋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吸引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鲍林给电负性下的定义是“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 标度”。板书(2)定义: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 大小。(3)意义: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 的能力越强;反之,电负性越小,相应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 能力越弱。讲鲍林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以氟的电负性为4. 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稀有
29、气体未计),如图l 23所示。板书(4)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F的电负性为4.0和Li的电负 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思考与交流冋周期元素、冋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根据电负性大小,判断氧的非金属性与氯的非金属性哪个强?讲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 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 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 弱。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投影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板书(5)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金属元素的电负
30、性较小,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递增;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 的电负性递减,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出这种 变化趋势。讲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位于元 素周期表的左下角。科学探究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 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投影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示例讲元素的电负性用于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以及元 素的活泼性。通常,电负性小于2的元素,大部分是金属元素;电负性大于2的元素,大部分是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 活泼;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
31、金属元素越活泼。例如,氟的电负性为4,是最强的非金属元素;钫的电负性为0.7,是最强的金属元素,板书(6)元素电负性的应用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讲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都小于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都大于 1.8,而 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 (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在1.8左右,它 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讲禾U用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大的元素易 呈现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现正价。板书电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讲电负性数值的大小能够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电 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电 负性
32、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板书判断化学键的类型讲一般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间形成的主要是离子键,电负性差值小 于1.7或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主要是共价键;当电负性差值为零时,通常形成非极性键,不为零时易形成极性键。当电负性差值大于1.7,形成的是离子键点击试题已知元素的电负性和元素的化合价等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 本性质。下面给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元糸AIBBeCCIFLiMgNNaOP电负性1.52.01.52.52.84.01.01.23.00.93.52.已知: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形成离子键,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形成共价键。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判断下列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Mg3N2BeCl2 AICI 3 SiC解析:元素的电负性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据已知条件及上表中数值: MgNk电负性差值为1.8,大于1.7,形成离子键,为 离子化合物;BeCl2 AICI 3 SiC 电负性差值分别为1.3、1.3、0.8,均小于 1.7,形成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答案: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与原子半径一样呈周期性变化。2.Mg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5不等关系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5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思想之光3狂人日记巩固提升案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蚜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7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1
- 智能材料研究报告-智能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年
- 綦江区箱包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钢塑复合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VOCs治理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盘式连续干燥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预防流感课件完整版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DL∕T 2447-2021 水电站防水淹厂房安全检查技术规程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详案)
- 钉钉品牌设计规范手册
- 砂土袋挡墙施工方案
- 住院患者长嘱口服药发药流程 内科
- 少儿绘画之《水粉画葡萄》
- GB∕T 19924-2021 流动式起重机 稳定性的确定
- ACUSONX150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
- 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