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150例及健康指导分析_第1页
中医体质辨识150例及健康指导分析_第2页
中医体质辨识150例及健康指导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体质辨识150例及健康指导分析中医体质辨识150例及健康指导分析摘 要中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工作重耍的实践方法。我们 对150例亚健康人进行了体质辨析,并对145例偏颇体质进行短期健 康调养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显效36例,有效70例,无效39例, 总有效率73. l%o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指导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11月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 调治,现将150例亚健康人的体质辨析结果,以及145例偏颇体质短 期健康调养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对象:本资料150例均为2009年9月2010年7月12日 来我院就诊的亚健康人,并配合中医体质辨识及全程健康调养者。其 中男74

2、例,女76例;年龄2265岁,平均40. 8岁。职业包括公务 员、教师、工人、医生、个体私营者等。建立体质健康档案:所有调查者均填写庆阳市中医院体质健康档 案。档案内容分为三部分: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及中医体 质测试表。市被调查者填写,独立完成;中医体质评估,rtr调查医 师通过诊查、访谈完成,将调研人群分为九种体质,即正常体质(平 和质)和偏颇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瘀血质、痰 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健康指导意见,由医师针对调查者不同 偏颇体质开出健康调治方案。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及判断方法:依据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 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sup>

3、 1 </sup>, rtr调查者填 写中医体质测试表,调查医师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 类型。偏颇体质调养方案:从精神调养、环境调摄、运动处方、生活指 导、饮食建议及药膳调补、药物养生、非药物疗法等七大方面给出详 细的指导方案。偏颇体质调养疗效判断方法(自拟):依据调养方案,偏颇体质 进行规律健康调养3个月,观察偏颇体质改善情况。显效:偏颇体 质转化分下降35分;有效:偏颇体质转化分下降2035分; 无效:偏颇体质转化分v20分或未下降。结果150人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见表1;不同体质与性别、年龄的关 系及分布情况见表26。表1 150人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表2不同性别体质

4、分布情况讨论150份调查问卷显示,男74人(49. 33%);女76人(50.67%)。 平均年龄为40. 8岁。亚健康9种体质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 阳虚质(27例)、痰湿质(19例)、气虚质(17例)、湿热质(15例)、 瘀血质(15例)、阴虚质(13例)、气郁质(11例)、平和质(5例)、 特禀质(5例),另外兼夹质(23例),兼夹质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气 虚兼痰湿质(7例)、气郁兼气虚质(5例)、气虚兼血瘀质(6例)、 阳虚兼气虚质(5例)。阳虚质人数及其所占比率最高,共27人(18%)。 女性阴虚质较男性为多,男性5人,女性8人;女性气郁质和瘀血质 的比率也较男性为高。男性痰湿质

5、和湿热质的比率较女性为多。另有 5例亚健康人中医体质测评为平和质,值得进一步研究。对145例偏颇体质进行短期调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显效36 例,有效70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73.1%。其中,阳虚质体质改 善率放高,总有效率84. 4%,其次为气虚质,总有效率83.3%。有12 例偏颇体质转变为平和体质(8.27%)o结论:中医体质辨识除按照2009年4月9 h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作为基木标准,结合患者的生活起居、嗜好 等方面,以及医师对患者的四诊合参,进行综合中医体质判断,能够 更全面、更准确地确定屮医体质状况,以利于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指导。 依据王琦教授偏颇体质有易患和关疾病

6、的研究结论<sup> 2 </sup>,各种体质偏颇状态者,如果不注意情志、饮食、生活习惯等 的调整,很多将发展为疾病状态。因此,个性化体质保健方案包含于 体质健康报告中,与中医体质测评分析并驾齐驱。体质报告中将详细 分析调查者的体质类型并进行量化评分,精确告知其体质情况、偏颇 程度及偏颇体质的形成因素,同时还将对调查者的易患疾病进行详细 解读。在个性调养方案中,从精神调养、环境调摄、运动处方、生活 指导、饮食建议及药膳调补、药物养生、非药物疗法等七大方面给出 详细的指导建议。中医健康指导意见通过全面调整偏颇体质的方法, 改善个人的健康水平,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 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王琦教授偏颇体质具有可调性的研究结论 <sup> 2 </sup>,体质的可调性使调整体质而防病成为可能。我们 对145例偏颇体质进行短期初步调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健康调养 可以改善偏颇体质,但偏颇体质转变为平和体质的比例较低(8. 27%), 需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及长期临床观察。参考文献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 世界中西医结合 杂志,2009, 4 (4) :3032王琦“治未病”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与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