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自己的“课感”能力_第1页
浅谈如何培养自己的“课感”能力_第2页
浅谈如何培养自己的“课感”能力_第3页
浅谈如何培养自己的“课感”能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如何培养自己的“课感”能力“课感”,说简单一点,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感觉。具体地 说,应当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状态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与感 知能力,并能据此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 经丿力,当外出听到一些名师的优质课展示或观看了一些名师的精品课实 录,就像读完一篇文质俱佳的文章,又似听完一曲悠扬悦耳的乐曲,或如 欣赏完一部精彩纷呈的影视剧令我们自己回味无穷。这时,第一感觉 就是:课好!第二感觉就是:好课!笫三感觉还是:真是好课!总z,只 觉得听课的“感觉”很好。就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土宼舟说的那样:“教 师对课堂要有'像林黛玉刚走进贾府一样敏感,要

2、有像刘姥姥来到大观园 一样充满好奇! ”那么,“课感”如此重要,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课感”能力呢?一、关注学生,触发“课感”曾经看到著名新生代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上做一片美的叶子,课 堂屮发生了一件令孙老师和听课老师都意想不到的事情。课始,孙老师让学生自己读书,他要求大家:“每读一遍要有一遍的 目的,能读正确了就试着读流利,能读流利了就读出感情,能读得有感情 了就要求自己背诵/学生在老师的“怂恿”下努力地读着师:联系现实生活,说一说你对“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句话的理解。生a:班级把同学们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里都能找到自 己的位置。师:好!生

3、b:工厂把工人结为一个整体,如果工厂倒闭了,工人就下岗了, 没有自己的位置了。师:有现实意义!生c:中国把五十六个民族结为一个整体,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都冇 自己的位置!生d:地球把所有的国家结为一个整体,但美国为什么不让伊拉克有 自己的位置?师:问得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弄明白这个问题还需要时间!生e:家把爸爸、妈妈、孩子结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在家里都要有自 己的位置。可是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愿意耍我,我没有自己 的位置了,我我很难过。师(走近学生e,把她抱起來,从心里把她抱起來,动作是那么轻柔、 那么体贴、那么真挚,眼神是那么执着、那么专注、那么温柔。没有隐藏, 也没冇炫耀,但充满

4、了爱,那爱弥漫在整个教室):孩子,老师非常喜欢 一种小动物,叫珍珠贝。这种贝类,如果有沙或坏的东西跑进里面时,它 会把它们包起来一一用温柔的态度去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波折与困难, 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生长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孙老师以其满载的爱心托起了孩子的心,也造就 了一堂充满人性的精彩的课。他的那份“课感”就來自于他对学生爱的关 注。二、品味得失,领悟“课感”品味得失、领悟“课感”的最佳方法是评课和写课。所谓评课,包括 自评和听别人评。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对课堂教学的理性审视和反思, 这无疑会十分有益于悟出自己课堂教学的长处与不足,提高“课感”能力。 所谓写课,就是在评课的

5、基础上再以教后记的形式记下来,既可为日后反 复琢磨之用,又能积累教学案例。现在,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都得益于各 种形式的教学反思和撰写,如教后记、教学反思、上教学论坛、写博客 都是有助于自c及时总结经验的好方法。三、反复实践,习得“课感”“课感”是可以由教师依循心理发展规律自我培养的,但是这种培养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反复实践。教师只冇在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屮方 能习得“课感”,舍此别无它途。常言道“实践出真知”,教学也是如此,必须用大量的、反复的实践 活动才能获得敏锐的课堂感知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风格。现 在众多的“汇报课”、“探讨课”、“验收课”、“评优课”、“观摩课”、“研究 课”等一系列的公开课便是教师们反复实践、自我总结的好机会;其次, 讣教师参与集体备课、集体说课、集体评课、听专家点评、收集人量有用 信息也是教师们在反复实践中获得课感不可多得的有效途径。四、观摩名师课堂,提升“课感” 纵观名师课堂,不得不被他们那超强的课感所折服。因此我们在观摩 名师的课堂教学中要发掘并感悟他们的操作技巧,以达到提升自己“课感” 的目的,“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好多教师都是在观看了一些名师 的课堂教学后,进行模仿,加上一些创新,最终自己也成为名师的。“课感”能力的强弱是一个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课感让教 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双明亮的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