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养生话灸疗_第1页
冬养生话灸疗_第2页
冬养生话灸疗_第3页
冬养生话灸疗_第4页
冬养生话灸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冬养生-细话灸疗原则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秋冬养阴 因人制宜秋季养生秋季养生 秋季,指阴历七月至九月。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立秋早晚凉立秋早晚凉”, 秋分以后的深秋,才是典型的秋凉时节,秋风送爽,云淡天高,气候干燥。晚秋则初霜降临,气候转冷。 秋季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呢?秋季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呢?关键是要防燥护阴。关键是要防燥护阴。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为“秋燥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 肺主皮毛肺主皮毛 起居调养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

2、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素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说:说:“秋三月秋三月,早早卧早起卧早起,与鸡俱兴与鸡俱兴”。 “春悟秋冻春悟秋冻” 饮食调养饮食调养 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 瞿仙神隐书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总之, 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如梨、苹果、芝麻、糯米、梗米、蜂蜜、批把、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 , 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 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还应服用宣肺还应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化痰、滋阴益气

3、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冬季养生冬季养生 冬三月,指阴历十月至十二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 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 冬三月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 “火力”旺,反映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弱。 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 “阳气虚阳气虚”。 寒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

4、,体内生理机寒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体内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的情况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的情况有:恶寒怕冷、脘腹冷痛、脉象异常、疼痛。有:恶寒怕冷、脘腹冷痛、脉象异常、疼痛。 精神调养精神调养 素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有有“冬三月冬三月,此为闭藏此为闭藏使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若已有得”。(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对待他人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 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 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起居调养起居调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

5、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j)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 足部受寒邪,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腹痛、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 尤其是脚还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的神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脚部受凉,会引起粘膜的毛细血管收缩,造成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 “无扰乎阳无扰乎阳” 衣着过多过厚,衣着过多过厚,, 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寒邪亦易于入侵。 素问素问金匮真言论金匮真言论说:说:“夫精者身之夫精者身之本也本也,故藏

6、于精者,春不病温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季节制房。冬季节制房事事,养藏保精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饮食调养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 , 也不宜燥热。 具体地说,在冬季为了保阴潜阳,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 由于冬季重于养“藏 ”,故在此时进补是最好的时机。适当服用平补肾气,温养血脉的药物。运动调养运动调养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是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

7、、雾露中锻炼。特殊穴取穴运用 什么叫特定穴:什么叫特定穴: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 因分布、特性和作用的不同,特定穴各有不同因分布、特性和作用的不同,特定穴各有不同含义和命名。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在选含义和命名。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在选穴配伍上也有一定的特点。穴配伍上也有一定的特点。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简称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

8、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每经5穴,十二经共有穴,十二经共有60穴。穴。 灵枢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所载:所载:“所出为井,所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经经脉之气的流注运行与自然界水之流动相似,即由脉之气的流注运行与自然界水之流动相似,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小到大,由浅入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用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所过部位的浅深不同,用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所过部位的浅深不

9、同,其具有的作用也不同。其具有的作用也不同。 五输穴不仅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输穴不仅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五输穴五行属性按五行属性。五输穴五行属性按“阴井木阴井木”、“阳阳井金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 1 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故在全身腧穴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故在全身腧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古代文献中对五输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古代文献中对五输穴主治作用的记载不尽相同:主治作用的记载不尽相同: 灵枢

10、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邪气藏府病形 ; 灵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难经难经六十八难六十八难。 阳经五输穴表阳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经脉名称 井(金)井(金) 荥(水)荥(水) 输(木)输(木) 经(火)经(火) 合(土)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商阳 二间二间 三间三间 阳溪阳溪 曲池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关冲 液门液门 中渚中渚 支沟支沟 天井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少泽 前谷前谷 后溪后溪 阳谷阳谷 小海小海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历兑历兑 内庭内庭 陷谷陷谷 解溪解溪 足三里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足窍阴 侠溪侠溪 足临泣足临

11、泣 阳辅阳辅 阳陵泉阳陵泉 足大阳膀胱经足大阳膀胱经 至阴至阴 足通谷足通谷 束骨束骨 昆仑昆仑 委中委中 阴经五输穴表阴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经脉名称 井(木)井(木) 荥(火)荥(火) 输(土)输(土) 经(金)经(金) 合(水)合(水) 手大阴肺经手大阴肺经 少商少商 鱼际鱼际 太渊太渊 经渠经渠 尺泽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中冲 劳宫劳宫 大陵大陵 间使间使 曲泽曲泽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少冲少冲 少府少府 神门神门 灵道灵道 少海少海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隐白隐白 大都大都 太白太白 商丘商丘 阴陵泉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涌泉涌泉 然谷然谷 太溪太溪 复溜复溜

12、阴谷阴谷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大敦大敦 行间行间 太冲太冲 中封中封 曲泉曲泉 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以提高疗效. 五输穴疗法:井穴多用于各种急症急救;荥穴多用于各种实热病证;输穴多用于肢节痠痛及五脏病;经穴多用于气喘咳嗽,合穴多用于治疗六腑疾患。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五输穴按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进行选穴,即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二、原、络穴 原络穴: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每一脏腑各有一个原穴,故有“十二原”之称。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加上任、督两脉的络穴,和脾之大络,共计为十五络穴。临床上对于脏腑之疾,可取

13、相应的原穴治疗。络穴主要治疗表里两经的病证。三、背腧穴、募穴的临床应用三、背腧穴、募穴的临床应用 腧募穴是腧穴和募穴的合称腧募穴是腧穴和募穴的合称。腧穴是脏腑之气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均位于背腰都,故又称背腧穴;募穴输注之处,均位于背腰都,故又称背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之处,均位于胸腹部,故又称腹是脏腑之气汇集之处,均位于胸腹部,故又称腹募穴。募穴。腧为阳,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处所;募为阴,腧为阳,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处所;募为阴,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详见表详见表) 每一脏腑均有各自的腧穴和募穴,如下表每一脏腑均有各自的腧穴和募穴,如下表: 脏脏 肺肺 心心 包包 心心

14、 肝肝 脾脾 肾肾 腧穴腧穴 肺腧肺腧 厥阴腧厥阴腧 心腧心腧 肝腧肝腧 脾腧脾腧 肾腧肾腧 募穴募穴 中府中府 膻中膻中 巨阙巨阙 期门期门 章门章门 京门京门 腑腑 胃胃 胆胆 膀胱膀胱 大肠大肠 三焦三焦 小肠小肠 腧穴腧穴 胃腧胃腧 胆腧胆腧 膀胱腧膀胱腧 大肠腧大肠腧 三焦腧三焦腧 小肠腧小肠腧 募穴募穴 中脘中脘 日月日月 中极中极 天枢天枢 石门石门 关元关元 腧募穴的临床应用:腧募穴的临床应用: 诊断诊断疾病疾病 治疗疾病治疗疾病 (1)腧、募穴)腧、募穴单独应用单独应用 (2)腧、募穴)腧、募穴配伍应用配伍应用 腧、募穴的腧、募穴的区别要点区别要点(1)腧、募穴单独应用)腧、

15、募穴单独应用 腧穴由于背腧穴与脏腑的特殊联系,所以在腧穴由于背腧穴与脏腑的特殊联系,所以在临床上最能反映五脏六腑之虚实盛衰情况。遵临床上最能反映五脏六腑之虚实盛衰情况。遵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应象大论篇:“故善用针者,从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原则的治疗原则: 背腧穴多治脏病、虚证,背腧穴多治脏病、虚证,如肺腧可治咳嗽、如肺腧可治咳嗽、喘息;脾腧治腹胀、飨泄喘息;脾腧治腹胀、飨泄; 募穴多治腑病、实证,募穴多治腑病、实证,如胃病取中脘,胆病如胃病取中脘,胆病取日月,大肠病取天枢,膀胱病取中极等。取日月,大肠病取天枢,膀胱病取中极等。 在临床上背腧穴往往与相应募

16、穴相配使用,称在临床上背腧穴往往与相应募穴相配使用,称为腧募配穴法,常用来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为腧募配穴法,常用来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正如正如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说:所说:“故善用针者,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所谓从阴引阳,即属于阳腑病的病气,常出现所谓从阴引阳,即属于阳腑病的病气,常出现于阴分的募穴,多用来治疗属阳的腑病。所谓从阳于阴分的募穴,多用来治疗属阳的腑病。所谓从阳引阴,即五脏病,常反应于阳分的背腧穴,可用来引阴,即五脏病,常反应于阳分的背腧穴,可用来治疗属阴的脏病。治疗属阴的脏病。 在临床上病变是复杂的,往往脏病及腑,腑病在临床上病变

17、是复杂的,往往脏病及腑,腑病及脏,或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故腧募同用可以加及脏,或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故腧募同用可以加强调节脏腑的功能。强调节脏腑的功能。(2)腧、募穴配伍应用)腧、募穴配伍应用 腧、募穴的区别要点:腧、募穴的区别要点: 背腧穴是脏腑之气转输之处,分布在腰背背腧穴是脏腑之气转输之处,分布在腰背部足太阳经上,根据部足太阳经上,根据“阴病行阳阴病行阳”的原则,的原则,脏脏病、虚证多取背腧穴。病、虚证多取背腧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之处,分布在胸腹部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之处,分布在胸腹部的多条经脉上,根据的多条经脉上,根据“阳病行阴阳病行阴”的原则,的原则,腑腑病、实证多取募穴。病、实证

18、多取募穴。 四、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四、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八脉交会穴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相交会八脉交会穴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相交会的的 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 ,均分布于腕踝部上,均分布于腕踝部上下。下。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的应用,既可以治疗各自八脉交会穴在临床的应用,既可以治疗各自所属经脉的病证,也可以治疗所相通的奇经的病所属经脉的病证,也可以治疗所相通的奇经的病证。具体的配合分法是:证。具体的配合分法是:公孙与内关公孙与内关,足临泣与足临泣与外关外关,后溪与申脉后溪与申脉,列缺与照海列缺与照海。八脉交会穴明细表 1公孙与内关公孙与内关 公孙公孙属足太阴络穴,其络别

19、走足阳明胃脉,属足太阴络穴,其络别走足阳明胃脉,通过胃脉通过胃脉“入气街中入气街中”与与冲脉冲脉相通。相通。 内关内关属手厥阴络穴,经脉从胸走手,在胸中属手厥阴络穴,经脉从胸走手,在胸中与与阴维脉阴维脉相通。相通。 根据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内关的原理,内关与公孙相配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可用于心、肝、与公孙相配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可用于心、肝、脾、胃病证的治疗。脾、胃病证的治疗。 2足临泣与外关足临泣与外关 足临泣足临泣属足少阳经之输穴,通过足少阳胆属足少阳经之输穴,通过足少阳胆经经“过季胁过季胁”与与带脉带脉相通;相通; 外关外关属于手少阳络穴,经脉属于手少阳络

20、穴,经脉“循循臑臑外上肩外上肩”与与阳维脉阳维脉相通。相通。 足临泣与外关相配,同属少阳经,有协同足临泣与外关相配,同属少阳经,有协同作用,主治肝、胆、肾、经筋和外感风邪引起作用,主治肝、胆、肾、经筋和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种病证。的诸种病证。 3申脉与后溪申脉与后溪 申脉申脉属足太阳经,为阳跷脉所起之处,故属足太阳经,为阳跷脉所起之处,故与与阳跷脉阳跷脉相通。相通。 后溪后溪属属 手太阳之输穴,通过经脉手太阳之输穴,通过经脉“出肩解、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绕肩胛、交肩上”于大椎穴处与于大椎穴处与督脉督脉相通。相通。 申脉与后溪相配,同属太阳经,有协同作申脉与后溪相配,同属太阳经,有协同作用,主治心

21、、肝、脑和太阳经病证。用,主治心、肝、脑和太阳经病证。4照海与列缺照海与列缺 照海照海属足少阴经,为阴跷脉所起之处,属足少阴经,为阴跷脉所起之处,故与故与阴跷脉阴跷脉相通。相通。 列缺列缺属手太阴经,通过经脉属手太阴经,通过经脉“从肺系从肺系”(喉咙、气管)与(喉咙、气管)与任脉任脉相通。相通。 照海与列缺相配,因其联系部位基本相同,照海与列缺相配,因其联系部位基本相同,故有协同作用,主治肾、肺、肝、心、肠之诸故有协同作用,主治肾、肺、肝、心、肠之诸种病。种病。 五、八会穴的内容和应用五、八会穴的内容和应用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腧

22、穴称八会穴。聚的腧穴称八会穴。八会穴首载于八会穴首载于难经难经四十五四十五难难曰:曰:“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中中脘脘),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腧,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血会膈腧,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宜两乳内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宜两乳内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这八个腧穴,除了原有的功能外,与脏、腑、这八个腧穴,除了原有的功能外,与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生理功能还有着气、血、筋、脉、骨、髓的生理功能还有着特殊特殊的关系的关系。 一、中

23、脘一、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皆取禀于胃,故为胃之募穴,六腑皆取禀于胃,故为为腑会腑会;二、章门二、章门为脾之募穴,五脏皆禀受于脾,故为脾之募穴,五脏皆禀受于脾,故为为脏会脏会; 三、阳陵泉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胆与肝合,肝主筋,为胆经合穴,胆与肝合,肝主筋,且位居膝下,膝为筋之腑,故为且位居膝下,膝为筋之腑,故为筋会筋会;四、绝骨四、绝骨属胆经,胆主所生病骨,骨生髓,属胆经,胆主所生病骨,骨生髓,故为故为髓会髓会; 五、膈腧五、膈腧位居心腧之下,肝腧之上,心主血,位居心腧之下,肝腧之上,心主血,肝藏血,故为肝藏血,故为血会;血会;六、六、大杼大杼当项后,第一胸椎棘突两旁,第一当项后,第一胸椎棘突

24、两旁,第一胸椎称膂骨,又名抒骨,诸骨自此擎架,胸椎称膂骨,又名抒骨,诸骨自此擎架,联接头与肢体,故为联接头与肢体,故为骨会;骨会;七、太渊七、太渊属肺,肺朝百脉,位于寸口,寸口属肺,肺朝百脉,位于寸口,寸口为脉之大会,为中医候脉之处,故曰为脉之大会,为中医候脉之处,故曰脉会;脉会; 八、八、膻中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部为肺,肺主气,位于两乳之间,内部为肺,肺主气,诸气皆属于肺,故为诸气皆属于肺,故为气会。气会。 八会穴表八会穴表 脏会脏会 腑会腑会 气会气会 血会血会 筋会筋会 脉会脉会 骨会骨会 髓会髓会 章门章门 中脘中脘 膻中膻中 膈腧膈腧 阳陵泉阳陵泉 太渊太渊 大杼大杼 绝骨绝骨 八会

25、穴的临床应用八会穴的临床应用一般各以其所关而取治,如血一般各以其所关而取治,如血病取膈腧,气病取膻中,筋病取阳陵泉,脉病取大病取膈腧,气病取膻中,筋病取阳陵泉,脉病取大渊等。此外,渊等。此外,难经难经四十五难四十五难又说:又说:“热病在内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说明这八个穴位还可以用。说明这八个穴位还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热病,特别是脏腑、经脉、气血、骨髓来治疗某些热病,特别是脏腑、经脉、气血、骨髓病变而产生的内热。病变而产生的内热。六、下合穴的临床应用六、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下合穴是指六腑合于下肢三阳经的下合穴是指六腑合于下肢三阳经的6个腧穴,故又个腧穴,故又称称“六腑下合穴

26、六腑下合穴”。胃、胆、膀胱三腑的下合穴与。胃、胆、膀胱三腑的下合穴与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同名同位,大肠、小肠、三焦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同名同位,大肠、小肠、三焦三腑的下合穴与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不同名不同位。三腑的下合穴与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不同名不同位。 素问素问咳论篇咳论篇说:说:“治府者,治其合治府者,治其合”。 灵枢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邪气脏腑病形载:载:“合治内腑合治内腑”,概括了,概括了下合穴的主治功能,说明下合穴在临床上主要用来下合穴的主治功能,说明下合穴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六腑病证治疗六腑病证。如胃痛取足三里,痢疾肠痈取上巨。如胃痛取足三里,痢疾肠痈取上巨虚,胁痛、口苦取阳陵泉,癃闭取委

27、中等。虚,胁痛、口苦取阳陵泉,癃闭取委中等。 此外此外,在临床上也常根据疼痛的位置选取下合在临床上也常根据疼痛的位置选取下合穴。例如:穴。例如: 胃合于足三里,用于以中脘为中心的胃区疼痛;胃合于足三里,用于以中脘为中心的胃区疼痛; 大肠合于上巨虚,用于以天枢为中心的大肠腑病;大肠合于上巨虚,用于以天枢为中心的大肠腑病; 小肠合于下巨虚,用于以脐为中心的疼痛;小肠合于下巨虚,用于以脐为中心的疼痛; 胆合于阳陵泉,用于以胁肋痛为主的疼痛;胆合于阳陵泉,用于以胁肋痛为主的疼痛; 膀胱合于委中,用于膀胱区和来自膀胱的疼痛;膀胱合于委中,用于膀胱区和来自膀胱的疼痛; 三焦合于委阳,用于腹痛无定处,窜行无

28、常者。三焦合于委阳,用于腹痛无定处,窜行无常者。背腧穴歌 一大二风三是肺, 四厥五心六是督。 七膈八胰九是肝, 十胆十一脾接胃。 腰一三焦肾腧二, 气海腰三四大肠。 关元在五小骶一, 膀胱骶二中膂三, 白环最后腧穴终。秋季保健灸疗配方 立秋:大椎、肾腧、脾腧;任脉:、关元、神阙、中脘、章门、太白 处暑:大椎、肾腧、心腧、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白露:大椎、肺腧、肾腧、脾腧、关元、神阙、足三里、中府 秋分:大椎、肺腧、大肠腧、肾腧、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合谷 寒露:大椎、肺腧、肾腧、八髎、神阙、关元、太渊、足三里 霜降:大椎、脾腧、肾腧、涌泉、关元、神阙、膻中冬季保健灸疗穴位 立冬:大

29、椎、肾腧、京门、涌泉、神阙、关元。 小雪:大椎、至阳、肾腧、心腧、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大雪:大椎、至阳、肾腧、心腧、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冬至:大椎、肾腧、脾腧、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小寒:大椎、肾腧、心腧、神阙、关元、膻中 大寒:大椎、肾腧、心腧、神阙、关元、膻中 常见问题的穴位配方头痛主穴:悬钟、太冲、痛点.配穴: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一疗程.高血压主穴:涌泉、百会、曲池、足三里、悬钟配穴: 头痛头晕:风池、大椎; 健忘失眠:神门、肾腧; 肢麻:外关。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2次,15次1疗程。低血压主穴:百会、足三里

30、.配穴: 心慌: 心腧、内关. 头晕易疲劳: 关元、气海; 直立性低血压: 中脘、脾腧、肝腧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15次1疗程。感冒主穴:大椎、肺病、风门、足三里配穴: 鼻塞: 迎香发热: 曲池 头痛: 太阳、印堂 咳嗽: 天突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3-6次一疗程支气管炎主穴:大椎、肺腧、膻中、天突配穴: 急性: 风门、身柱 慢性: 膏肓、脾腧、肾腧、足三里 痰多: 丰隆、 喘息: 定喘 发热: 曲池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1-2次,10次1疗程.胃痛主穴:中脘、足三里、脾腧、胃腧配穴: 上腹饱胀: 上脘、梁门 恶心呕吐: 内关 大便稀溏: 神阙、天

31、枢 消疫乏力: 关元 发热: 曲池 大便潜血: 隐白、肝腧 胃酸过多: 阳陵泉、公孙、太冲、肝腧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阳痿 主穴:中极、八髎、三阴交、命门、肾腧 配穴: 失眠心悸: 心腧、脾腧、神门 惊悸失眠: 气海、 早泄: 八髎、大敦 不射精: 曲泉、大敦、太冲、曲骨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泌尿系感染主穴:中极、三阴交、肾腧、膀胱腧配穴: 尿道炎: 太冲、照海、次寥 膀胱炎: 三阴交、神阙 肾盂肾炎: 三焦腧、次寥、足三里 反复发作: 气海 发热: 外关、合谷温和灸:每穴15-20分,急性期每日2-3次;慢性期每日1次,10次1疗程.糖

32、尿病主穴:关元、气海、胰腧、三焦腧、阳池、足三里、三阴交配穴: 多饮: 肺腧 多食: 中脘、足三里、胃腧 多尿: 命门、肾腧、中极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2次,10次1疗程.失眠症主穴: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配穴: 头晕脑胀: 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 心腧、 肾腧 急燥焦虑: 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 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 关元 易惊醒: 足窍阴温和灸:每穴15-20分,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风湿性关节炎主穴: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配穴: 血沉快: 隔腧、阳陵泉 急性期: 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 肩髃、肩髎 肘关节痛: 曲池、手三里、少海

33、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 环跳、风市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前列腺炎主穴:中极、关元、会阴、气海配穴: 急性: 三阴交、阳陵泉、复溜 慢性: 肾腧、足三里、太溪、大敦 遗精: 精宫、命门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欠,10次1疗程湿疹主穴:(1)大椎、曲池、血海、患部 (2)膈腧、委中、三阴交(两组换用)配穴: 剧烈刺痒: 风池、阴陵泉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月经不调主穴:关元、血海、三阴交配穴: 月经先期: 归来、中极 月经后期: 气海、足三里 月经先后不定期: 行间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痛经主穴:地机、关元、三阴交配穴: 疼痛按拒按: 合谷、中极 乳房胀痛: 归来、太冲 腹痛喜按: 肾腧、气海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闭经主穴:关元、归来、三阴交配穴: 腰膝酸软: 脾腧、肾腧、足三里 情志抑郁、易怒: 太冲、肝腧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崩漏主穴:隐白、大敦、关元、三阴交配穴:血紫有块:血海、太冲 身倦无力: 百会、气海 血虚:膈腧、脾腧 腰膝腿软: 肾腧、太溪温和灸:每穴灸1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