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路径探索_第1页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路径探索_第2页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路径探索_第3页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路径探索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路径探索    第二,引育高端化创新人才,增强科研方向的领先性。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吸引高端创新人才。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服务地方的源泉是高水平的学科,必须要增强学科、科研的创新性,保持科研主攻方向在国际前端前沿,保持与世界科研水平对接的智力资源。在聚集创新人才时,既要注重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也要重视本土创新人才培育,为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支持。一是要通过引、育等方式,构建具有国际视野、产业前端、学科前沿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通过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

2、制度,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士,开办讲座论坛,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程的指导教师,组建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二是汇聚具有产业背景、海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优化创新创业教育队伍结构,形成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培育与引进并重,重视本土创新人才的培育,通过大力推进“培英育才”“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等项目进行师资培育,为校内人才创造学习提升、出国深造的机会,激励广大教师主动提升创新创业指导的能力和素质,落实好人才保障;四是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可通过接受企业委托为企业定点培育创新人才,企业也可

3、以选派研发人员到高校接受培训,利用高校的创新师资进行人才培育,政府可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培训费用上给予补贴或在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上予以奖励。第三,设计多样化培养体系,融合课堂教育与产业思维。与搭建资源多样化的平台一致,高校要设计育人途径多样化的“n+1+n”人才培养体系。这其中的第一个“n”指多样化的育人资源,导师来源、平台搭建、资金来源、实践资源等资源多样化,既面向科研前端,可向上开拓国际视野,又面向企业,可向下了解产业规律;“1”是指坚持一个育人目的:培养“重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勇担当”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力支持;第二个“n”是指n个培养路径: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考

4、虑学生特征和潜质,以社会需求多样化为驱动设计培养类型;提供跨学科多专业融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国际化协同培养、“千苗”计划、特色化实践培养、主辅修制和创业启蒙与实训等n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面上分层施教覆盖,点上重点培养突破。在“n+1+n”人才培养体系指导下,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可有效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实验室、图书馆、数据库及先进的研发设备等教学科研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开放,面对科技企业实现共享。学校也实现了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将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打破了学科、专业、班级的界限,让之前“一个专业一套方案”

5、的人才培养模式变成了“跨专业多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创新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这种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也为高校新型科研机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积极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第四,完善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在顶层设计上做好保障。要让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成为学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科研基地、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资源向企业全面开放。要成立相关工作小组,由校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分管学生、教学、科研的校领

6、导担任副组长,共促共建。二是要在制度政策上做好保障。例如,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保障与激励办法、创新创业学分互换及认定机制等,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面对平台的管理要制定涉及大学生创业基金使用、分园建设、创业导师等制度,以场租减免优惠为主旨的支持师生创业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有序运营。要做好科研延伸平台建设,实现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后期孵化器功能,通过网络服务等方式,在平台及时发布行业资讯,提升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机构的实时交流互动。三是要在人员经费上做好保障。要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师生参与创新创业,例如划拨专门用于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新创业竞赛、成果培育及奖励的资金,构建“

7、院校省国”四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体系,每年进行定向资助。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学、指导等作为职称晋升、接收“保研生”的必要条件,选送教师参与省市级创业指导培训,派出骨干教师到企业交流学习,激发师生从事科研创新的活力。四、高校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案例广东工业大学粤港机器人学院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业4.0时代”“机器换人”大背景下,广东工业业大学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在2014年末开始运作,2016年获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园区已经聚集了245家机器人企业,是华南地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

8、集聚地。粤港机器人学院自2015年开始招生以来,已培育约400名机器人行业的前端人才,目前在孵的团队和企业有30多家,创业者基本是年轻的大学生。粤港机器人学院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具有“学科融合、注重实践、面向产业”的特点。在学科设置上,粤港机器人学院的学生来自学校不同专业,如自动化、机械、计算机、数学等,学院采取“2+2”的培养模式,即大学前两年在学院侧重理论学习,后两年在基地培养,参与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培训。多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后期项目课程中能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特点,在项目中提升科研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学上,粤港机器人学院注重项目课程和数理基础课程,开设40多门较有针对性的课程并采用全

9、英语教学,对传统培养模式中的一些课程进行整合或裁减。例如,机电专业在进行改革后,教学课程缩减到35门,减少50%,总学分减少15%,变为156.5学分,其中7门课程学分是以综合性项目开展的,此部分学分累加为46分,占总学分30%。机器人产业基地内的大疆创新、固高科技、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等机器人界的翘楚企业实验室及生产基地为该学院提供良好的产业实践条件。学院制定首席教授制度,每位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配备导师指导,即使是基础课也有教授授课,专业课则会有“学术大牛”如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等。学院安排几个教授组成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开展项目教学,机器人学院每学期都有机器人项目课,很多学生在大一期间就以全

10、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的历年题目来做项目。在寒暑假期间,学生需要在相关企业和展会进行参观实习,了解产品定义和研发过程,由企业导师进行产品设计培训,并掌握基本设计工具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同时进行深度的市场调研和客户访谈,形成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并进行实践研发。导师团队会对学生的计划书进行评估论证,学生根据反馈的意见修改计划,并利用基地设施和供应链制作样机,验证项目可行性。粤港机器人学院注重将学生的创新成果落地。教学面向企业,学生与基地创业企业互动,导师团队在此过程中发掘合适的创业型团队进行资助孵化。经历过前两年的基础学习后,学院会根据学生的特点,遴选部分同学进行经费支持,鼓励研发样

11、机,迭代两三次后参加国内外业内展会,让研发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这些同学的产品经过若干次更迭,团队雏形基本形成后,机器人学院会出资支持学生创业,学院提供平台进行企业孵化。粤港机器人学院学生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大二的学生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大四学生。粤港机器人学院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对广东省、中国高科技产业乃至国际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它面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需求,以机器人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制造技术等高精尖技术为核心,与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重大科研成果对接,构建促成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的全流程服务平台,由此新型企业社会竞争

12、力也得以提升。五、思考与展望实践证明,高校主导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趋势所向。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高校建设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团队、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初创企业孵化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是区域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途径。当然,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路径也存在局限性。一方面,政府应出台政策继续加强高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在新型研发机构的评价机制等需要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不断拓展建设空间,与产业界开展自主创新全面合作。科研力量薄弱的高校应积极对接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将自身科研工作与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依托地方科技优势,助推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发展。主要参考文献:1张玉磊,等.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4):34-36.2赵剑冬,戴青云.高校主导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运作管理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7(12):11-15.3李庆明,徐欣,巢俊.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17):15-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