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科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论坛论文集的分析 摘要:为了解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状况,以跨学科研究为切入点,将“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的主题“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挑战与使命”视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各篇入选论文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一个研究选题,对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状况进行计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所收集的论文在总体上跨学科研究特征不明显:具有高分值的研究论文分别来源于7所重点大学,这些论文的作者体现了一定的跨学科研究素养;跨学科研究论文涉及7个学科门类,但所涉及的学科分布不均。在知识、技术等方面与社会
2、的互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在进行跨学科研究中坚持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对独立性;避免盲目追求“热门”学科对高等教育进行透视等将有助于增进不同学科之间对高等教育的不同理解。关键词:博士生,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由于知识、技术等方面与社会的互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有许多重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问题,都需要多学科交叉进行研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培养,提高其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然而,正如有研究指出就国内而言,有关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模式、机制探讨的较多;大多数研究仍基于经验性的描述和总结研究,运用理论
3、视角分析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和规律的成果很少,用问卷调研、访谈等方式大范围实证调研开展研究的基本上没有1。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挑战与使命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论文集,以跨学科研究为切入点,将整个论坛的主题视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各篇入选论文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选题,对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文科博士生(由于所收录论文为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博士生所撰写,这里的“文科”是广义上的“文科”,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学类博士生跨学科研究和博士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一、跨学科研究及其路径(一)跨学科研究中的高等
4、教育关于“跨学科”,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有人称学科),较多的提法是“多学科”即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暂不对“跨学科”与“多学科”进行严格区分)。以多学科的形式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够揭示一切,伯顿·克拉克指出:“在有选择地探索高等教育的复杂现实的过程中,在当前,求助于若干最有关系的学科和它们所提出和运用的一些观点,有很大好处。”2潘懋元先生认为:从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各个系统的外部关系上,或从高等教育各个专业、各门学科的内部关系上,都有必要从不同的学科观点,运用不同的学科方法认识高等教育功能与价值;因而,高等教育学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3
5、。有研究基于高等教育领域问题的解决,指出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就多学科研究而言,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高等教育研究也是独特的,它没有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本领域问题的解决多半要求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效利用”4。关于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或者类型,诸多学者提出了富有见解的观点。冯向东认为,在多学科的研究中,所谓研究视角至少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科性视角”,一种是方法论视角,这两种含义的视角,既有联系又相互差别5。徐辉等人从定性与思辨、定量与实证两大方法类别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进行划分和特征描述。其中,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两种类型:从经济学、法学、系统理论等学科出发探讨高等教育问题的定性和思辨研究
6、;从其他学科出发进行相关的定量和实证研究6。还有研究指出,从“多学科”研究的实际来看,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研究走向:一是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二是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就前者而言,高等教育是本体,研究者遵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规训,采用多学科的观点来研究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内容;就后者而言,多学科是本体,研究者用其他学科的体系范式研究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只是他学科研究的一个领域或问题或现象,属于他学科研究的组成部分7。综观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高等教育研究,但“高等教育未来的研究趋势必然是由多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8。虽然多学
7、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相近提法还有“学科互涉”9)有区别,但考虑到目前尚未对两者的区分做出严格的界定,研究者在使用中也常有互换使用的情况,并且由于该论文集收录的论文难以清晰地判定,因而除了引用的文献外,本研究统一使用“跨学科”。(二)跨学科研究内涵及路径跨学科研究可看作是由多个学科交叉,相互借鉴相关理论、方法等对一项具有复杂性的课题进行攻关或提出解决方案的科学研究。在国外,朱丽·汤普森·克莱恩、纽威、热普科等人对跨学科研究做了很好的阐释。朱丽·汤普森·克莱恩和纽威认为,“跨学科研究是一项回答、解决或提出某个问题的过程,该问题涉及面和复杂程度都超过了某个单一
8、学科或行业所能处理的范围,跨学科研究借鉴各学科的视角,并通过构筑一个更加综合的视角来整合各学科视角下的见解”10。热普科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跨学科研究界定为“是一项回答、解决或提出某个问题的过程,该问题涉及面和复杂程度都超出某个单一学科所能处理的范围,跨学科研究借鉴各学科视角,整合其见解,旨在形成更加综合的理解,拓展我们的认知”11。国内有研究从三个维度出发探讨跨学科研究并认为,“任何学科都是一个明确问题、寻找一个合适方法进行研究、形成知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问题、方法、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三个重要方面”12。具体表现为:问题表征、方法移植和知识转换三个方面的特征。这与纽厄尔13关于
9、研究路径的总结颇有相似之处。问题表征,即从跨学科的见解来确定研究主题,并选定相关的思想流派。方法移植,指的是从跨学科的视角,建构相关的分析概念、分析框架或分析话语体系。知识转换,从跨学科的视角研究该问题,在研究中促进各种知识的交流、沟通,形成对问题的新认识。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可以为博士生跨学科研究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分析维度。二、研究对象的选定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肩负什么样的使命这一重大课题超出了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界限。迈克尔·吉本斯认为,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产生于现有的问题解决的学科模式的失效和衰竭,因此跨学科具有很强的问题解决导向14。在本研究中,论坛的主题“社会转型期
10、的中国高等教育:挑战与使命”即为一项重大课题,它以比较松散的形式,吸收全国有兴趣的博士生和部分优秀硕士生通过撰写跨学科研究论文的形式参与到该课题中。因此,本研究以“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挑战与使命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论文集所收录的42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7篇硕士生的论文。由于主办方吸收了部分优秀硕士生参加,所以,在统计时将这部分论文视为符合“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标准的研究,将它们视为“文科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三、研究设计(一)维度划分本研究从论文集所收录的论文可能涉及的问题表征、方法移植和知识转换等三个维度进行划分。(二)观测指标划分本研究的观测指标划
11、分如下:论文以“跨学科”选定一个与论坛主题相关的研究问题所进行的“问题表征”;论文以“跨学科”开发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所进行的“方法移植”;论文以“跨学科”研究该问题,通过各学科知识的交流、沟通形成对新问题的认识所进行的“知识转换”。(三)计分规则本研究参照李克特量表计分,通过计分的方式对每一篇论文的跨学科特征进行记录和分析,也就是说对每一篇论文根据上述三个观测指标进行计分。通过计分,反映的是在某一篇文章中某一跨学科研究特征的出现强弱程度。1分:论文中未涉及某跨学科研究特征;2分:论文中间接具备某跨学科研究特征,但不明确;3分:论文中明显具备某跨学科研究特征,但未展开;4分:论文中以某跨学科
12、研究特征展开,但未特别强调;5分:论文中强调某跨学科研究特征,或贯穿研究始终。根据上述计分规则,对42篇论文逐一阅读、识别、计分,获得原始数据。四、研究发现(一)文科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整体特点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出跨学科研究三个特征的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见表1。 从整体上看,三项跨学科研究特征均不明显,因为,根据研究观测指标设定,只有达到3分时,“论文中明显具备某跨学科研究特征”。比较各项指标可以发现:问题表征平均值达到2.9048,接近于3分的“具备某跨学科研究特征”。也就是说,该论文集所收录的论文基本上能够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挑战与使命”这一论坛主题相关。方法
13、移植平均值2.0238,没有明确进行跨学科研究,即“论文中间接具备某跨学科研究特征”。知识转换均值为1.5952,处于“未涉及某跨学科研究特征”与“间接具备某跨学科研究特征”之间。(二)高分值论文分布跨学科研究的三项特征的总体得分分布情况见表2。通过观察得分分布可以发现,42篇论文在45分、68分、810分等三个区域的所占数量比较多。从所占比例来看,45分区域所占比例最高,论文数为19篇,占45.2%。为进一步了解到底哪些选题研究比较具备跨学科特征,将高分值论文进行了整理。根据“二八法则”,按照得分高低选取前20%进行整理,对跨学科三项特征较为明显的论文进行分析,见表3。由表3可以发现,得分较
14、高的11篇跨学科研究论文分别来自7所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其中华东师范大学2篇、华中科技大学2篇、南京大学2篇、中山大学2篇,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各1篇。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6所重点大学相比,中山大学是没有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其次,从总体上看,这些高分值论文在题目上体现了较为明显的跨学科特征。 (三)所跨学科分布经过整理,发现论坛论文集所收集的跨学科研究论文涉及7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历史学、教育学,未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艺术等学科门类,见表4(仅整理涉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
15、其中涉及最多的是法学学科门类,含政治学一级学科4篇和社会学一级学科8篇,共计12篇;其次是管理学学科门类(含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共有8篇论文借鉴了管理学的理论、视角或方法。而在教育学学科门类内的一级学科交叉的有2篇,主要是借鉴、移植心理学的理论或方法研究教育问题。五、讨论(一)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博士生跨学科研究能力经过对42篇收录论文进行统计整理之后表明,尽管博士生对所要进行研究的项目(论坛主题)有所认识,并尝试对项目进行跨学科研究,但是跨学科研究特征并不明显,因而有必要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在方法移植上也仅
16、仅是简单的借鉴,没有很好地展开和贯穿研究始终。跨学科研究离“间接具备”知识转换的特征还有一定距离。跨学科研究的难度主要在于博士生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博士生可能存在为了获得参加会议等机会而找学科“跨越”,也就是为跨学科而跨学科。即使对于部分有较好跨学科潜能的博士生来说,在方法移植和知识转换上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此也可以反映出我国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训练较为缺乏。博士生跨学科背景知识和跨学科研究训练的缺乏均与博士生的培养单位以院系为主,学科封闭、视野狭窄等弊端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开设跨学科研究课程、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成立跨学科研究院(所)、设置跨学科研究(博士)学位项目等多
17、种形式增强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 (二)坚持以高等教育为“体”,以跨学科为“用”在博士生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应坚持以高等教育为“体”,以跨学科为“用”。得分较高的11篇跨学科研究论文分别来自7所重点大学,部分博士生体现出了一定的跨学科研究素养,他们将是解决未来复杂问题、重大课题的研究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而言,具有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的博士生更多地选择“跨出去”的跨越形式,而无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的博士生(行政管理学等专业)则是选择“跨进来”的跨越形式。所谓“跨出去”,即明确跨学科是为了更好地研究高等教育之“体”,专于高
18、等教育的博士生试图打破已有的研究视角、理论、方法,借鉴其他学科、方法等则为“用”。“跨进来”则是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博士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虽然两种跨越形式都有不少较为成功的跨学科研究,但由于博士生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和方法训练,更多地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跨学科研究。正如迈克尔·吉本斯所言,“经验证明,众多经过精密筹划的想要建立跨学科的尝试都难逃失败的结果,尤其是在大学教学中,失败的情况尤为突出”。由于各专业有其自身的学术领地,其他学科博士生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固然很重要,但是推进高等教育研究在根本上还是需要依靠高等教育领域专门的学术人员。毕竟对于非高等教育学专业的部
19、分博士生而言,“高等教育只是他学科研究的一个领域或问题或现象,属于他学科研究的组成部分”7。可见,应倡导在跨学科研究中坚持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对独立性,尽可能避免“以失败而告终”。(三)避免盲目“追热”,发掘新的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课题从统计数据的整理结果来看,跨学科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广泛却不均,有必要开发新的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论坛论文集所收集的跨学科研究论文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社会学(法学学科门类)和公共管理学(管理学学科门类)是跨学科研究主要借鉴和移植的学科。除了部分博士生确实具有相关知识背景外,这可能主要由于从这两个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管
20、理问题等属于长久不衰的热点选题。但在此次跨学科研究中出现了借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学学科门类)等相关理论对高校教师学习范式的研究。此类研究视角在高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中较少见。这似乎可以给跨学科研究多添加了一份期待:依然有不少的跨学科课题等待高等教育研究者去发掘。毕竟,“愿意越过学科的界限看问题,并且愿意发展并重新调整我们的观点,对于学术整体来说是有益的;正是在这些结合点,也就是学科之间的重叠区域上,跨学科互换,或者学科之间的辩证法就产生了”15。有鉴于此,不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学科对高等教育进行透视,开发新的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是可能的。六、研究的局限本研究虽然设计了
21、一个计分模型,尝试对博士生跨学科研究进行探索,但是属于初创性的。在计分模型中,以论文及其跨学科研究的特征为对象,针对每一篇论文跨学科特征的强弱程度(有没有,明显与否等)进行计分,但是不对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做出计分。也就是说,在本研究中,得分很低的论文,是因为仅从跨学科研究特征的角度来看,基本不具备较为明显的特征。但是,如果不考虑跨学科特征,某一篇得分低的论文也可能是一篇优秀的学术研究论文。因此,计分的高低是以跨学科特征是否明显为依据的。另外,尽管在研究设计时力争保持统计标准的客观性,但是仍然难以完全避免个人的主观因素,因此一些计分难以达到精确的水平。参考文献:1 高磊,彭大银,赵文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综述及思考 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3).2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 m. 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2.3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总论2-4.4 王建华.多学科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j. 高等教育研究,2003(03).5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3).6 徐辉,季诚钧.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j. 中国高教研究,2004(01).7 周守军.高等教育的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泵车设备维护与管理承包合同
- 2024年矿山开发合作伙伴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版城市综合体商业场地租赁合同细则2篇
- 2024年港口设施维修保养及安全保障合同3篇
- 2024年标准营业执照借用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汽车融资租赁合同书-个性化改装服务包3篇
- 2024-2030年中国高密度聚乙烯管道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驴肉行业需求市场现状及投资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雕铣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隔热隔音材料制造行业产销需求及发展风险分析报告
-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 蓄能器的基本功能
- 《典范英语》(1a)评价方案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 晨晖智能一卡通管理系统
- 户口本日文翻译样文(模板)
- 关于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申请
- 仓储合同案例分析(共6篇)
- 应急预案评审要素表
-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考点
-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鉴证报告记录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