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区基坑安全咨询会汇报20110828(定稿)_第1页
C+D区基坑安全咨询会汇报20110828(定稿)_第2页
C+D区基坑安全咨询会汇报20110828(定稿)_第3页
C+D区基坑安全咨询会汇报20110828(定稿)_第4页
C+D区基坑安全咨询会汇报20110828(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市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区-中央商务区一期C+D区深基坑安全咨询会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天津市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区-中央商务区一期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八月C+D区深基坑安全咨询会目 录1 基坑设计方案介绍11.1 设计概况11.2 基坑设计图纸32 土方开挖与内支撑施工92.1 C区南侧被动区留土分段开挖情况92.1.1 被动区留土92.1.2 被动区土开挖及支撑形成92.2 第一道支撑下土方开挖122.2.1 开挖过程中的突发险情123 基坑监测与变形133.1 地连墙(压顶圈梁)水平位移143.2 南侧地连墙测斜163.3 南侧土体测斜193.4 南侧坡顶重力坝位移

2、233.5 南侧道路沉降243.6 支撑轴力监测263.7 支撑立柱位移283.8 地下水位监测304 已采取的预防及应急措施345 需要咨询及明确的主要事项351 基坑设计方案介绍1.1 设计概况1、本工程±0.000绝对标高+3.450m,自然地面绝对标高约为+2.500m,设计相对标高为-0.950m。2、本工程裙楼区域开挖深度为18.70m,靠山楼区域开挖深度为19.05m,117塔楼区域开挖深度为25.70m。3、由于本基坑工程面积巨大、开挖深度超深,基坑工程一次性整体开挖系统风险性大,且组成本项目的各单体设计进度存在较大差异,本基坑工程采用化整为零,分区实施的设计思路。4

3、、本基坑工程划分为AD四个区域,原设计方案依次按A+BC+D的施工流程进行施工,每个分区完成地下结构施工之后进入下一分区的基坑施工。现实施方案调整为先施工C+D区,后施工A+B区。5、基坑采用顺作法施工,采用梯次联合围护体系的型式,即浅层卸土放坡、深层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结合坑内2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6、基坑南侧紧邻静津公路,没有放坡的空间,故浅层采用重力式挡墙+钢管斜抛撑的支护方式。7、D区坑中坑部分,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预应力锚杆的支护形式。基坑分区平面示意图第35页 共35页1.2 基坑设计图纸C+D区基坑东西剖面图C+D区维护结构东西剖面图C+D区基坑南北剖面图基坑南侧围护结构剖面图

4、C+D区南侧第一道内支撑平面布置图C+D区第二道内支撑平面布置图2 土方开挖与内支撑施工施工现场形象进度:土方开挖至第二道内支撑底标高(-15.75m),正在进行第二道内支撑施工。第二道内支撑施工完并养护至设计强度的80%后,开始最后一层土方开挖(-15.75-19.65m)。2.1 C区南侧被动区留土分段开挖情况2.1.1 被动区留土根据设计工况,南侧重力坝被动区需留土,留土宽4.5m,按1:1放坡,长264m,待第一道支撑形成后,安装钢斜撑,再分区开挖南侧被动区土。现场实际施工时,我司按设计要求进行了留土,留土宽度约5-6m,按1:1放坡。 2011年5月15日南侧被动区留土(一) 201

5、1年5月15日南侧被动区留土(二)2.1.2 被动区土开挖及支撑形成考虑到安装钢斜撑后再开挖被动区留土对工期影响较大,实际施工时采用分5块开挖,即先开挖一定长度的被动区土,形成混凝土支撑、安装钢斜撑后,再开挖临近区域的土方。南侧被动区土开挖及钢斜撑安装时间表开挖及安装斜撑开挖时间开挖长度/安装根数备注南侧坡顶最大累计水平位移第一次开挖5月17日-18日75m东南角-9.1mm(W12-1,5月23日)第二次开挖5月19日-20日46m西南角-12.4mm(W10-1,5月27日)安装钢斜撑6月17日-18日安装2根钢斜撑及施工完东南角的砼角撑东南角-19.4mm(W10-1,6月19日)安装钢

6、斜撑6月25日-27日安装3根钢斜撑及施工完西南角的砼角撑西南角-22.4mm(W10-1,6月25日)第三次开挖6月26日-6月27日63m西侧-安装钢斜撑6月30日安装1根钢斜撑(东侧累计3根)东侧-21.7mm(W11-1,6月30日)安装钢斜撑7月7日安装1根钢斜撑(东侧累计4根)东侧-26.6mm(W11-1,7月7日)安装钢斜撑7月7日安装1根钢斜撑(累计4根)西侧-安装钢斜撑7月11日安装3根钢斜撑(东侧累计7根)东侧-28.8mm(W11-1,7月11日)第四次开挖7月12日60m东侧-第五次开挖7月13日-15日20m中部-安装钢斜撑7月13日安装2根钢斜撑(西侧累计6根)西

7、侧-30.6mm(W11-1,7月13日)安装钢斜撑7月16日安装3根钢斜撑(西侧累计9根)西侧安装钢斜撑7月19日-7月21日安装4根钢斜撑(东侧累计11根)东侧安装钢斜撑7月23日-24日安装剩余5根钢斜撑(钢斜撑全部安装完毕) 2011年5月18日东南角 2011年5月20日西南角6月19日(东侧安装2根钢斜撑)7月15日(东侧累计安装7根钢斜撑)2.2 第一道支撑下土方开挖7月25日开始开挖西南角、东南角第一道支撑以下土方(-9.2m-15.75m),该层土厚6.55m,至8月15日南侧土基本开挖完毕。2.2.1 开挖过程中的突发险情(1)第一次险情发生时间:2011年7月27日晚;发

8、生部位:C区南侧地连墙CF-36CF-37接缝处(见附件C区地下连续墙编号图);险情概述:地连墙涌水,部分为污水,局部围墙塌陷;原因分析:两幅地连墙接缝处有“狗洞”,尺寸:0.40(宽)X2.5m(高),标高为-15.5m-13.0m;应急处理措施:坑内反压砂袋,肯外塌陷处用混凝土浇灌,并在墙后进行双液注浆,渗漏停止后,凿开混凝土、加焊钢筋,接缝处浇注混凝土。 (2)第二次险情发生时间:2011年8月8日发生部位:C区南侧地连墙CF-22CF-23接缝处;险情概述:涌沙;原因分析:排水后洞口近300mm宽,2.5m高,漏点标高约为-15.0m;处理方式:缝隙中用水泥、砂袋填充密实,缝隙表面用快

9、干水泥临时封堵,坑内反压土后,在地连墙外侧引孔采用双液注浆。 3 基坑监测与变形基坑监测点的平面布置详见插图。3.1 地连墙(压顶圈梁)水平位移说明:监测数据从2011年8月1日开始。(此数据为我司自行监测的数据)3.2 南侧地连墙测斜该数据为南侧地连墙测斜管测得的数据,QX7(-0.5)表示地连墙测斜7号点-0.5m标高的数据(从南侧压顶圈梁面算起,相当于相对标高-4.5m,-5.0m相当于相对标高-9.5米即第一道内支撑标高,-10m相当于相对标高-14.5m即第二道内支撑标高)。3.3 南侧土体测斜南侧土体测斜的数据从南侧重力坝顶开始算起,即自然地面-0.95m。3.4 南侧坡顶重力坝位

10、移3.5 南侧道路沉降说明:(1)XXX-3监测点位于静津公路人行道上中间,XXX-2监测点位于绿化带中间,XXX-1监测点紧邻围墙;(2)沉降量最大值的DL6-1点位于基坑涌砂、围墙基础塌陷处。3.6 支撑轴力监测3.7 支撑立柱位移3.8 地下水位监测基坑内、外分区水位-时间曲线 日期 分区8月18日8月19日8月20日8月21日8月22日8月23日8月24日8月25日8月26日8月27日A+B区基坑内第一承压含水层-17.31 -18.45 -18.54 -18.73 -18.61 -18.81 -18.75 -18.30 -18.40 -18.48 A+B区二级平台第一承压含水层-14

11、.87 -14.93 -14.87 -15.07 -15.10 -15.23 -15.20 -14.87 -14.83 -14.87 C区基坑内第一承压含水层-21.50 -20.34 -20.24 -20.20 -20.20 -21.50 -21.75 -23.02 -22.74 -23.02 C区二级平台第一承压含水层-14.90 -14.60 -14.80 -14.90 -14.80 -14.80 -14.70 -14.08 -14.05 -14.30 D区第一承压含水层-23.37 -23.57 -24.05 -23.45 -22.80 -22.85 -23.00 -23.30 -23

12、.37 -23.33 A+B区第二承压含水层-20.85 -21.25 -21.00 -21.00 -21.37 -21.37 -21.30 -19.63 -19.80 -19.90 C区第二承压含水层-22.25 -22.43 -22.08 -22.43 -23.16 -23.04 -22.85 -22.74 -22.68 -22.84 D区第二承压含水层-23.90 -24.15 -24.40 -23.70 -24.55 -24.90 -24.90 -24.60 -24.60 -24.63 南侧重力坝-7.97 -8.97 -7.70 -9.22 -13.56 -10.50 -9.45 -

13、10.36 -9.57 -10.86 4 已采取的预防及应急措施针对基坑南侧局部监测点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我司采取的预防及应急措施主要有:(1)编制基坑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交底和演练,现场设置应急物资专用库房,并配备一定的应急物资、专用机具,随时备用,成立基坑应急抢险队,24小时待命。(2)基坑24小时派人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巡视的重点部位:基坑南侧重力坝、广告牌、围墙、路灯、马路地面);并且在每天下午4:00由项目领导带队,由技术、质量、安全及施工员组成基坑联合巡查队,结合黄河勘测监测数据及我司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形成基坑巡查记录。(3)我司在南侧地连墙的压顶圈梁

14、设有8个水平位移监测点,每天进行水平位移监测,作为我司对基坑变形分析判断的补充依据。在内支撑内圆环东南西北各设置1个位移监测点,以监测和和判断圆环平面尺寸和形状的变化。(4)每天监测基坑降水井水位,形成基坑水位观测报告。(5)定期对基坑南侧重力坝区域抽出的地下水含砂率进行检测,作为判断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依据。(6)由于地连墙接缝处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项目部针对C区南侧2处缺陷位置,土体可能不密实,拟在缺陷附件8m范围进行灌浆处理,以便加固土体。(7)在南侧每个地连墙接缝位置,提前用钻机引1个25m深孔,埋入注浆管,一旦出现渗漏水,在坑内反压土的同时,立即进行双液注浆封堵。南侧重力坝注浆加固一南侧重力坝注浆加固二(8)召开专题会,分析基坑安全形势,必要时将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5 需要咨询及明确的主要事项(1)我司认为C+D区为非对称受力的基坑,从地连墙水平位移及地连墙测斜数据来看,第一道内支撑已整体向北偏移,南北方向已压扁,第一道内支撑少数杆件出现了拉应力(以钢筋截面面积换算、不考虑混凝土受拉,Z1-01、Z1-38两处2011年8月27日测得的拉应力分别为1853kN、1119kN),需明确支撑杆件受拉时的报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