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_第1页
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_第2页
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_第3页
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_第4页
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一、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业务工作即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预备、实施、报告和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 内部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简言之,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内部审计结果质量又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集中表现和最终反映。从管理层的角度看,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质量;而内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把握的是审计工作过

2、程的质量。 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它是一种组织上地位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应得到经理和董事会的支持和协作,以充分保证审计职责的履行。有了这样的组织地位的保障,内审人员才可以客观地、自由地开展工作,才可能做出真实公正的推断。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没有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形式上独立而实质上未独立,这种状况均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制度方

3、面存在缺陷和不足,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的把握。一是规章制度的系统性不强。现行的制度规定较为零散,未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集;二是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章制度在内容上不够详尽明确,审计人员在把握制度的尺度上存在差异;三是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准时。随着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产品已不能满意国内国际客户的需求,必需不断地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产品的创新。但是,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却未能准时跟进,而且不适用的制度规定也没有准时清理,致使制度的制定滞后于业务发展,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过程的规范性不够,质量把关未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一是

4、审计方案缺乏系统性,往往为了完成审计项目而匆忙编写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缺乏连贯性、可比性,存在方案的编制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内部审计在复核制度上不够健全,没有全面贯彻分级复核制度。一般只注意对报告的多级复核(项目组长、审计部门经理和总稽核),而对审计的全过程没有建立有效的复核、监督制度,不能准时发觉审计过程中的缺陷;三是同一项目的多个审计小组之间的检查存在差异,缺乏应有的沟通、联系,使不同小组在检查重点、范围、问题的定性等方面不尽全都。由于审计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降低了审计项目的质量;四是工作底稿记录不规范。如部分底稿对时间、金额、事件经过等相关要素交代不清,或者记录重点不突出,专业推断模糊其

5、辞;底稿记录中对样本比例、审计取证对象等都交代不清;复核者、编制者遗漏签名,看不出是否经过复核环节等。 (四)内部审计项目缺乏计划性,时间支配不够充分。审计部门虽然在年初就制定了年度审计计划,但由于年度中间临时任务不断,导致计划任务听从临时任务,项目质量听从审计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为完成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只有尽量压缩审计的预备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削减了现场检查,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而且增加了审计风险。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学问水平、分析推断能力、工作经验是打算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6、但由于目前的银行内审人员大多从信贷、会计、财务等岗位转过来,普遍缺乏计算机、新业务等方面学问,仅对本岗位业务熟识,对其他岗位业务学问了解不够,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影响审计的质量。 三、改进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健全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经营部门,审计预算、人员薪酬、主要负责人任免由董事会或其特地委员会打算。从组织地位方面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自由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精细化的审计产品需有标准化、系统化制度来支持。要准时对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集,并建立以风险管理平

7、台为载体的规章制度,增加制度的操作性。要加强制度的有效性,对制度要实行动态管理,业务管理部门要依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满意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规范内部审计过程,有效掌握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和完善机构机制,对审计项目立项、方案制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追踪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有效掌握审计的质量。一是加强对项目立项的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综合考虑需求、审计资源和审计频率等因素来选择项目;二是加强对方案的审核,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对被审计单位的状况要充分了解,对审计目标要非常明确,对方案的争论要全面充分,审计方案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三是建

8、立审计项目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内容和责任。首先,要加强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审计底稿应实行三级复核制,重点审核内容是否翔实完整、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引用的有关依据是否充分、审计推断是否有理有据、审计结论是否恰如其分等,做到各负其责,层层把关,提高审计底稿的质量;其次,对审计报告也应实行复核制度,复核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审计发觉是否全面反映,描述是否清楚,问题定性是否精确,原因分析是否到位,审计建议是否有效,审计报告是否准时发布等;四是建立和完善督导机制,通过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督导,有效掌握和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 (四)科学合理支配时间,

9、确保审计质量。一是由审计部门在系统地分析风险、合理支配审计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二是管理层或是内审人员通过分析推断,对发觉急需关注和处理的问题,可实施计划外的异常事项的审计;三是对被审单位提出的临时审计项目,应按风险大小原则实施审计。通过一系列措施,科学地计划审计项目,合理支配审计项目的时间,有效避免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项目,压缩审计的精确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削减现场检查时间的现象。 (五)顺应形势,转变理念,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养。随着审计工作向国际化接轨和审计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要求审计人员要顺应形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理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审计程序、审计手段的先进与否,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素养更直接影响着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审计机构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并通过学习,不断更新审计学问,更好地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