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深度解析】2019年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非选择题(第12题)_第1页
【高考试题深度解析】2019年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非选择题(第12题)_第2页
【高考试题深度解析】2019年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非选择题(第12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试题深度解析】2019年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非选择题(第12题)微信号 gh_5431123b6647功能介绍 研究高考历史试题,突出方法思路,解脱学生于题海战术。收录于话题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

2、160;“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7分)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

3、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的历史。本题提供了三段材料,材料一、二分别设计了一问,每一问包括两个具体问题,第(1)问的两个问题,从试题类型来看属于比较区别题和分析因果题,关于比较区别题之指出比较对象的异同,一般先作答相同点,后回答相异点;相异点作答时,只须提炼出比较对象各自独特之处即可,无需罗列比较的角度,就本题来说,只须把孔子与孟子思想的不同之处罗列即可。关于孔孟思想差异的原因,可以联系春秋战国的时期的百家争鸣及相关史实去分析。第(2)问的两个问题,属于概括归纳

4、题和回答是什么题,关于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由于材料是文言文,大概知道其意,务必紧密结合并对应基础知识,整合罗列即可;关于“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要根据所学知识来作答,概括性的简单叙述一下秦实践法家思想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即可。第(3)问属于分析因果题,根据题干要求,要求在将三则材料纵向对比基础上,然后再分析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第(1)问: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解读材料】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主张

5、:国家统一;克己复礼,复兴周王朝;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孟子主张:国家统一;推崇行仁政之新王朝;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关于孔孟思想异同的原因:本题运用唯物史观之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原理来解决最妙。相同的原因可迁移到百家争鸣的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战乱频仍,礼崩乐坏,民众渴望结束战乱,建立和谐社会。相异的原因可从孔孟二人具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去考虑,孔夫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渐破坏,面对社会巨变,许多人

6、对周礼、对周王朝还抱有幻想,即周王朝、周礼在社会上还有相当的影响力,不难理解齐桓公为什么要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来谋取自己的霸权,所以,孔子提出恢复周礼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进一步发展,周王朝进一步的式微,周礼进一步的破坏,许多人面对对日薄西山的周王朝、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周礼,及“城头变换大王旗”的社会剧变,对周王朝、对周礼已基本绝望,不抱有任何幻想了,所以,改造社会的新思潮不断涌现,如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为教,今必胜昔”“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主张。那么,孟子提出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王朝就不难理解了。【整理答案】相同点:国

7、家统一;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战乱频仍,礼崩乐坏,民众渴望结束战乱,建立和谐社会。不同点:孔子克己复礼,复兴周王朝;孟子推崇行仁政之新王朝。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王朝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进一步发展,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参考答案】(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第(2)问: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

8、。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解读材料】“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君主治理国家时,法与术相结合。“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以法治国,及时变革。“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反对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树立君主至尊权威,即强调君主的“势”。关于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结合基础知识,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简要概述秦对法家思想的具体实践。成功方面:秦朝奉行法家思想,进行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最终灭六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建立了专制主义

9、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句话不容易答出)。失败方面: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推行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迅速走向覆亡。【整理答案】特点:君主治理国家时,法与术相结合。以法治国,及时变革。反对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树立君主至尊权威,即强调君主的“势”。成功:秦朝奉行法家思想,进行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最终灭六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失败: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推行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迅速走向覆亡。【参考答案】(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秦奉行

10、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第(3)问: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解读材料】对材料三的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是介绍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强调要及时对政治制度变通改革,方可善治;继承并发扬了大一统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对当时的西汉产生了重要影响,再根据汉武帝时采取了推恩令、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即及时的制度变革产生的影响,可合理推出董仲舒大一统理论产生的历史意义:由于题干要求依据材料一、二、三,这就要求从纵向对比看看材料一、二对材料三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促成影响及其产生的意义。材料一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百家争鸣,为新的历史时期到来提供了理论探究;材料二讲的是法家思想对秦产生的影响;材料三讲的是董仲舒面对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发扬了孔子的大一统思想。综合下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既是对儒学的发展,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的理论创新;强调及时进行制度变革,是对法家思想借鉴吸收。综合以上分析,最后得出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是:发展了儒学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的理论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