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陶瓷)(课堂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陶瓷)(课堂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陶瓷)(课堂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陶瓷)(课堂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陶瓷)(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民间工艺 小组成员:本三:zhangmiaomiao liqin本一:leijuan jinhanci zhanglu 1.概念概念2.陶器的发陶器的发展展3.工艺流程工艺流程1.刺绣的概况刺绣的概况2.历代刺绣历代刺绣3.刺绣流派刺绣流派1.微雕历史的微雕历史的发展发展2.制作工艺制作工艺3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

2、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陶瓷4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陶器: 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5陶器的发展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6 夏、商、周三代的陶器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其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面,也人施以简单的绳纹或篮纹,

3、或者彩绘各种复杂图案的;还有在制作胎体过程中用拍、印、刻、堆、划等手法留取肌理效果。这一时期的器体造型功能依然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 等等。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这一时期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为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其造型与装饰直接受到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影响,艺术价值不在青铜器之下。7 灰陶 白陶8 印纹陶 红陶9 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10 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

4、、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11 唐三彩凤首壶唐三彩凤首壶受波斯萨珊风格受波斯萨珊风格银器的影响银器的影响12陶器的历史意义 1.是手工业雏形,标志着劳动力分工开始。 2.是人类早期艺术表现的承载体。 3.生产力丰富的体现,物品需要精制和存贮13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

5、料,烧成温度达1000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渡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长期烧造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原材料的选择与加工,至商代中期出现了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盛起来。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器表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而且更加美观。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坯体上拍制几何图案,釉色多呈现青绿、青黄色。14 瓷器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15瓷器的历史发展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

6、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16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17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

7、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18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 19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

8、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均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20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彩三大类,在胎坯

9、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温度1250-1340);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再烧1250-1340为釉中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烤花炉烘烧(600-800)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清代景德镇出产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21传世精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2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

10、,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23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11、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24陶瓷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25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蒻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

12、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选自核舟记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之一的工艺品。是雕刻技为精细微小之一的工艺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是微观雕刻的一个门法的一门分支,是微观雕刻的一个门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所表现出来的多透雕(镂空雕)等,所表现出来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东西。微雕是凸出来,跟自然界相像的东西。微雕是凸出来,富立体感。富立体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象牙片、竹片或数

13、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称之为“绝技绝技”。微雕微雕历史的发展微雕历史的发展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殷商时期的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中,就出现中,就出现微型雕刻微型雕刻。战国战国时的玺印小如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所周知的王叔远王叔远的的刻舟刻舟,也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微雕艺术的经的经典之作。典之作。 “微刻”、“微画”与“微雕” “微雕”不同于“微刻”最主要的特点是有立体空间的呈

14、现,“核雕”、“骨雕”、“象牙雕”和“微画雕”等都应属于“微雕”范畴。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 “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 少立体感;“微画”则是用笔或刀线描来微刻画面,或称线描画微刻,是一种精微细小的画种 。核雕象牙微雕心经 三山缱绻几千秋局部放大80倍 三山缱绻几千秋制作工艺制作工艺选材刀具书法和国画功底集中意念运刀线条变化33微雕刻刀惹人怜爱的婴儿微雕 巴林冻石双龙戏珠加唐诗二百首瓷器微雕3839精美的鸡蛋微雕40珍珠微雕414243微雕作品喜迎奥运44微雕作品大熊猫45 玉牌诗文微雕隆中对46大型木微雕作品北京团城475.12抗震救灾微

15、雕作品48刺绣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又名女红。49刺绣的悠久历史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在明清时宫廷绣工规模很大,而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中国刺绣的特色和艺术价值,就体现在四大名绣上。 苏绣苏绣猫戏图(双面绣)猫戏图(双面绣)苏绣苏绣蜀绣蜀绣 湘绣 湘绣

16、湘绣 湘绣粤绣金银线盘金刺绣*粤绣*粤绣八仙图* 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 工艺要求工艺要求历代刺绣历代刺绣战国刺绣战国刺绣汉代刺绣汉代刺绣唐代刺绣唐代刺绣宋代刺绣宋代刺绣元代刺绣元代刺绣明代刺绣明代刺绣文革刺绣文革刺绣清代刺绣清代刺绣 中国刺绣的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

17、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精美。湖北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战国刺绣战国刺绣 汉代时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

18、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 汉代刺绣汉代刺绣 唐代刺绣应用很广,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 ,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唐代刺绣唐代刺绣 宋代是中

19、国手工刺绣的巅峰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 朝廷的提倡,使原有的手工刺绣工艺显著的有了几个方面的提高:1、平针绣法富变化,钻研发明出许多新针法; 2、改良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 3、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作品为题材,追求绘画趣致和境界。为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

20、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之满地施绣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说明了宋绣之特色。 宋代刺绣宋代刺绣 元代刺绣的观赏性虽远不及宋代,但也继承了宋代写实的绣理风格。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否定儒家的独尊地位,推崇藏传佛教,而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因此元代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经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为其代表,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刺绣中佛教题材的应用始于隋唐,而宋绣独尚名人书画,偶有佛像绣品。 元代刺绣元代刺绣 明代是中国手工艺极度发达的时代,承继宋代优良基础的刺绣,顺应时代热烈风气,继续蓬勃昌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