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3)课件_第1页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3)课件_第2页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3)课件_第3页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3)课件_第4页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劳 动 经 济 学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概念概念 1.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与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与 智力的总和智力的总和 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一. . 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的含义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1.劳动劳动 2.人口人口 3.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 4.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 二.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工资率下

2、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是生产活动的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性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性 需求需求 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 持理论之一。持理论之一。 劳动力需求是愿意与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是愿意与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不等同劳动力需要劳动力需求不等同劳动力需要 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生产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生产 剩余剩余三. 劳动力需求的分类企业需求是主体企业需求是主体 行业需求是本行业企业需求之和行业需求是本行业

3、企业需求之和 市场需求是所有行业需求之和市场需求是所有行业需求之和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需求 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惟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 长期则指企业的一切生产长期则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要素都是可变的。四. 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生产技术假设生产技术假设 不变的假设不变的假设 可变的假设可变的假设 组织目标假设组织目标假设 生产性组织目标生产性组织目标 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人均产量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 总产量最大化总产量最大化 非生产性组织目标

4、非生产性组织目标 服务最大化服务最大化 财政最大化财政最大化 市场环境假设市场环境假设 完全竞争性市场完全竞争性市场 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市场 垄断性市场垄断性市场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劳动经济学假定劳动力是同质的劳动经济学假定劳动力是同质的五五. . 劳动力需求表劳动力需求表工资率(元工资率(元/小时)小时)劳动力需求量(人)劳动力需求量(人) 组组合合 2.0 2400a 2.5 1850b 3.0 1450c 3.5 1150d 4.0 900e 4.5 550fLW 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 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利润最大化原理

5、的应用 利润公式:利润公式: = R- C = QP-( Lw+Kr)二二.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数学表达式数学表达式: X = f ( L, K )(资本固定条件下的企业短期需求)(资本固定条件下的企业短期需求)三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 增加的产量开始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递减。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1.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

6、续增加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O a b MP 劳动投入量 L 总产量总产量 、平均产量、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的关系和边际产量的关系TPAP产产量量Q平平均均产产量量AP边边际际产产量量MP AP= Q / L MP=Q / L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是研究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定原理的出发点。四. 收入与成本(一) 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RC总收入总收

7、入R总成本总成本C生产量生产量 X固固定定C?X*利润总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曲线曲线边际边际成本成本R/X边边际际成成本本C/XR/XC/X总总成成本本C生产量生产量XABED图aB图b五、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企业利润公式 = R- C = QP-( Lw+Kr) 六六. 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O L* 劳动量L 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RC总收如R总成本C固定成本A利润七七. . 边际收入边际收入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 边际收入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产品价格卖方垄断的产

8、品市场的边际收入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 边际收入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的边际生产力 产品的原价格产品的原价格 供给量供给量 价格降低的部分价格降低的部分八八.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 工资工资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 工资工资劳动者数量劳动者数量工资上升部分工资上升部分九九. 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劳动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R / XC /

9、XL边际边际收入收入R/X边际边际成本成本C/XAO产品价格的变化与劳动力需求产品价格的变化与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量劳动力需求量L名名义义工工资资W产品边际生产力产品边际生产力= ( 名义名义) 工资工资 / 产品价格产品价格BADC十十. 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A 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B 第二产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二产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LWL1L2L3W0W1O市场整体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 需求需求 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资本成为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资本成为 可变的生产要素。在这样

10、的条件下,可变的生产要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的产量决定后,节约资本、多企业的产量决定后,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或者节约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或者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都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都是可以选择的。是可以选择的。一一. 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K=1K=2K=3XCABEDGxKL Q 2Q 1等产量曲线与等产量面(生产要素组合系统)等产量曲线与等产量面(生产要素组合系统)AB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劳动投入与资本投

11、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即等产量线的斜率即等产量线的斜率, 因为是一个负值因为是一个负值,为分析方便起见为分析方便起见,一般用其绝对值表示。一般用其绝对值表示。 MRTS= l - dK / dL l = MPL / MPK MRTS(Margin Rate Technology Substitution)二二. 成本极小化与劳动力需求成本极小化与劳动力需求总成本:总成本:C = Lw + Kr K = C / r + w / r x L L = C / w + r / w x K等成本线等成本线: 构成总成本的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构成总成本的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表明用一定的货币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入

12、的最大数量界表明用一定的货币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 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C / W L K C / rw/ rADOEBIILKFGFGFHGFG 各各 种种 等等 产产 量量 曲曲 线线图 A图 C 图 B图 D K*L*w/ rKLOK*L*固定投入生产要素比例固定投入生产要素比例 的等产量线的等产量线Q 3Q 2Q 1LK如等产量曲线图如等产量曲线图D 所示。所示。 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称为边际技术替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劳动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时,代率,表示在劳动量每增减一

13、个单位时,为保持一定的产量所必须增减的资本量。为保持一定的产量所必须增减的资本量。 生产过程中与一个劳动量相对应的资本生产过程中与一个劳动量相对应的资本量(量(K / L)被称为资本装备率,或称为技)被称为资本装备率,或称为技术装备率。点术装备率。点 I 的技术装备率由点的技术装备率由点 I 与原与原点相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点相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技术系数可变型生产技术系数可变型生产最佳生产方法(最佳生产方法(1)Q 1ebLe La LKKeKaC1C2C3a最佳生产方法(最佳生产方法(2)Q3Q 2Q1ebKeKa Ka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 劳动力

14、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公式:MPL / W = MPK / R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替代效应:替代效应: 与资本的相与资本的相对价格上升而对价格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力的效应。规模效应:规模效应: 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上升与替代效应工资上升与替代效应KLX0BL 1L 2K2K1efCAD价价格格p产量产量XX 1 X0工资工资 上升与产量减少上升与产量减少ODSX 0X 1LKDL2 L1

15、K1K2工资上升与规模效应工资上升与规模效应OABCGEFH第四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概念与类型概念与类型 在经济学中在经济学中, 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分为需求弹性和变量变化的关系。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还可以分为弹性、需求交叉弹性、还可以分为需求点弹性、需求弧弹性。需求点弹性、需求弧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性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的各种性质。 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之间关系变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之间关系变化的定量分析可以

16、从绝对角度和相化的定量分析可以从绝对角度和相对角度两个方向进行。把握工资率对角度两个方向进行。把握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函数关系敏感度的和劳动力需求量函数关系敏感度的尺度就是劳动力需求弹性。尺度就是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形态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形态按绝对值的大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呈现为劳动力需求弹性呈现为5种形态种形态: 弹性为弹性为0 2. 弹性弹性 1 5. 弹性无穷大弹性无穷大WOLE=0E=E=1wOLE1E1高弹性端低弹性端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相对变化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相对变化LWO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 与工资率变化相对数相对应的劳动与工资率变化相对数相对应

17、的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相对数。力需求量变化相对数。数学表达式数学表达式: E = L% / W%劳动力需求收入弹性劳动力需求收入弹性: 与收入变化相对数相对应的劳与收入变化相对数相对应的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相对数。动力需求量变化相对数。数学表达式数学表达式: E = L% / R%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 A类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对类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对B类类劳动力工资率的反应程度。劳动力工资率的反应程度。数学表达式:数学表达式:E A,B = LA / LAWB / WB LA / LA = 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百分比WB / WB = 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

18、动的百分比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总替代总替代: 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性为正值。总互补总互补: 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性为负值。派生需求四法则 影响劳动量需求弹性大小的四个主要因素:1、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 的可替代性;2、产品的需求弹性;3、其它生产因素的供给弹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 比重。第五节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的结果可以使等产量要的因素。技术进步的结果可以使等产量曲线向原点靠近。曲线向原点靠近。技术进步的三个类型技术进步的三个类型:希克斯技术进步希克斯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1. 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LK希克斯技术进步等产量曲线的移位希克斯技术进步等产量曲线的移位OA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