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药学本科俞神经4PPT课件_第1页
级药学本科俞神经4PPT课件_第2页
级药学本科俞神经4PPT课件_第3页
级药学本科俞神经4PPT课件_第4页
级药学本科俞神经4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自主神经系统的 形态学特征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交感神经系统: 起自脊髓胸腰段灰质的 侧角; 节前纤维、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系统: 起自脑干脑神经核、脊髓 骶段灰质侧角 节前纤维、节后纤维1第1页/共51页(一)交感和副交感(一)交感和副交感 神经神经结构特征结构特征1. 起源起源:2. 神经节位置神经节位置:3. 节前节前/节后纤维长度比节后纤维长度比;4. 作用范围作用范围:5.节前节前/节后纤维联系比节后纤维联系比;2第2页/共51页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的区别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的区别脊髓骶段(24节)侧角较 局 限(皮肤和肌

2、肉血管、汗腺、竖毛肌、 肾上腺髓质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N 纤维长度 节前 节后 节前 节后节前:节后1:1117 节前:节后1:2 纤维数量比较 广 泛(几乎所有脏器) 神经节位置 离效应器远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T1L3灰质侧角 脑干(、对脑神经)中枢部位 (中间) (两端)特 征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释放递质节前纤维Ach少部分节后纤维为Ach大部分节后纤维为NE节前、节后纤维皆为ACh支配的效应器3第3页/共51页少部交感节后纤维:少部交感节后纤维: 肌肉舒血管纤维、肌肉舒血管纤维、汗腺、胰岛和内脏舒汗腺、胰岛和内脏舒血管纤维、子宫血管纤维、子宫胆碱能纤维:二、交感神经系统

3、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二、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肾上腺素能纤维: 绝大部交感节后纤维全部副交感节后纤维全部自主节前纤维躯体运动 嘌呤能或肽能纤维: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4第4页/共51页(一)(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受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受体 分分 胆胆 碱碱 能能 受受 体体 肾肾 上上 腺腺 素能素能 受受 体体类类 (1、2) (1、2) (1、2) *副交感节后副交感节后 1:N节内节内 1:交感节后交感节后 1:心脏心脏分分 纤维效应器纤维效应器 突触后膜突触后膜 效应器效应器 传导系统传导系统 *交感节后的交感节后的 2: N-M 2:突触前膜突触前膜 2:平滑肌平滑肌

4、布布 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 接头后膜接头后膜 效应器效应器阿托品 箭毒(N2) 酚妥拉明(12) 心得安(12)六烃季胺(N1) 育亨宾(2) 氨酰心安(1) 丁氧胺(2)阻 断 剂以抑制为主(心脏兴奋)以兴奋为主(小肠平滑肌舒)骨骼肌缩节后N元兴奋作用心跳逼尿肌缩支气管平滑肌缩消化腺汗腺分泌瞳孔括约肌缩骨骼肌血管舒 5第5页/共51页 (二)(二) 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促进糖元分解,促进糖元分解,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循环 心跳加强加快 心跳减弱减慢 大部血管缩 部分血管舒 (腹腔内脏、皮肤、 外生殖器等) (软脑膜、外生殖器

5、血管等) 肌肉血管可收缩(NE能)或舒张(Ach能) 消化 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 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 促进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呼吸 支气管平滑肌舒 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 泌尿生殖瞳孔缩小,睫状肌缩,促进泪腺分泌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代谢皮肤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眼怀孕子宫缩,未孕子宫舒逼尿肌舒,括约肌缩, 逼尿肌缩,括约肌舒6第6页/共51页 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1. 紧张性紧张性支配;支配; 2. 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双重支配;支配; 3.

6、作用与效应器的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功能状态有关;有关; 4. 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意义;7第7页/共51页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 1. 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支配。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支配。 个别例外:个别例外: 2. 二者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二者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个别例外:个别例外: 3. 二者的紧张性作用在不同状态下不同。二者的紧张性作用在不同状态下不同。 剧烈活动时:剧烈活动时: 安静状态下:安静状态下:如汗腺、肾上腺髓质、皮肤和肌肉的血管 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如对唾液腺,二者均促进其分泌, 交感

7、神经促进分泌的唾液量少而粘稠, 副交感神经使其分泌的唾液量多而稀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8第8页/共51页 4、二者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不同(二者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不同(意义意义)。)。 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其作用是使机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其作用是使机体迅速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体迅速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能量动员系统能量动员系统 。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肾上腺素分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故称这一活动系统为泌增多,故称这一活动系统为交感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肾上腺素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范围较小,其作用是促的作用

8、范围较小,其作用是促进消化吸收、积蓄能量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进消化吸收、积蓄能量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能能量储备系统量储备系统。 迷走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迷走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所以称这一活动系统为所以称这一活动系统为迷走迷走胰岛素系统胰岛素系统。9第9页/共51页(二)低位脑干: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 延髓有心血管、呼吸等的基本中枢, 吞咽、咳嗽、呕吐等反射活动的整合中枢; 脑桥前端存在呼吸调整中枢;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等。 四、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脊髓:基本的反射,但不完善。 动物能初步完成血管张力反射、排尿排便反射、 发汗反射、勃起反射等10第10

9、页/共51页11(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解剖:前区、内侧区、外侧区、后区解剖:前区、内侧区、外侧区、后区 与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功能紧密联系与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功能紧密联系 传入:边缘前脑、丘脑、脑干网状结构传入:边缘前脑、丘脑、脑干网状结构 传出:以上传入部位、腺垂体、神经垂体传出:以上传入部位、腺垂体、神经垂体 功能特点: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功能特点: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多样性和复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常为复杂生理活动调节中的一部分常为复杂生理活动调节中的一部分第11页/共51页12下丘脑结构:前区:视前核(preoptic n.) 视上核(suprao

10、ptic n.) 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 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 下丘脑前核(anterior hypothalamic area)内侧区(结节区): 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n.) 背内侧核(dorsomedial n.) 结节核(tuberous n.) 灰白结节(white & gray tubera) 弓状核(arcuate n.) 结节乳头核(tuberomammillary n.)第12页/共51页13外侧区:下丘脑外侧核外侧区:下丘脑外侧核(lateral hypothalamic n.) (分散分散) 内侧

11、前脑束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 (穿插穿插)后区:下丘脑后核后区:下丘脑后核(posterior hypothalamic n.)、 乳头体核乳头体核(mammillary body) 第13页/共51页14第14页/共51页1、体温调节: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有温度感受器、调定点、体温调节中枢 等作用。2、水平衡调节:下丘脑前部有渗透压感受器。排 水主要与ADH的分泌有关。3垂体激素分泌调节:分泌下丘脑调节肽,通过 垂体门脉系统和轴突控制垂体激素的分泌4. 摄食行为的调节: 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 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15第15页/共51页

12、5生物节律控制: 生物节律(biorhythm):机体的一些功能 活动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的变 化。 日周期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最重要的 生物节律。如:血细胞数、体温、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等; 6其他:内脏活动、饮水、性行为、睡眠、情绪 等反应。16第16页/共51页(四)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四)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边缘叶和边缘系统:边缘叶和边缘系统: 边缘叶边缘叶:大脑半球内侧面皮层与脑干连接部、胼:大脑半球内侧面皮层与脑干连接部、胼 胝体旁的环状结构;胝体旁的环状结构; 古皮层古皮层:边缘叶的最:边缘叶的最 内圈的海马、穹隆内圈的海马、穹隆

13、旧皮层旧皮层:较外圈的扣:较外圈的扣 带回、海马回带回、海马回 17第17页/共51页 边缘系统与自主性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2新皮层: 不仅参与躯体运动的调节,还参与内脏功能活动的调节。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 边缘叶边缘叶连同与其联系连同与其联系密切的密切的岛叶岛叶、颞极颞极、眶眶回回等皮层和等皮层和杏仁核杏仁核、隔区隔区、下丘脑下丘脑、丘脑前核丘脑前核等皮等皮层层下结构统称。下结构统称。 18第18页/共51页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二、睡眠与觉醒 三、学习与记忆 四、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和一侧优势 19第19页/共51页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安静状

14、态下大脑皮层所发生的, 自发性的节律性电变化。皮层诱发电位:感觉的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 层的某些局部所记录到的较为固定的电变化。第20页/共51页 (一)脑电图 脑电图(EEG):在头皮上记录到的皮层电位的 变化图。 皮层脑电图(EcoG):直接在皮层表面记录到 的电位变化。 21第21页/共51页频率频率/ /HzHz8 8131314 14 30 300.5 0.5 3 34 4 7 7波幅波幅/ /VV20201001005 5 202020 20 200200100 100 150150特特 征征安静闭眼时,安静闭眼时,枕叶、顶叶枕叶、顶叶活动时,额叶活动时,额叶深深 睡睡睡眠、困倦

15、睡眠、困倦正常人四种基本的脑电波22第22页/共51页1波: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成年人安静时 的主波; 波阻断: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的波立即 消失,变成另一种快波的现象。当重新闭目 时再次恢复波。2波:在新皮层紧张活动时出现。波和波往往 同时出现。3波:成年人只有在困倦时出现。4波:成年人在睡眠、极度疲劳、麻醉时可能出现。 去同步化快波:波。是高频率低振幅的 波表明大脑皮层的兴奋; 同步化慢波:波、波。是低频率高振幅的波 形表明大脑皮层的抑制:23第23页/共51页 脑电波形成机制 大量的皮层内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的综合形成,与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关。24第24页/共51页 二、觉

16、醒与睡眠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二)睡眠的时相 1.慢波睡眠: 2.快波睡眠 (三)睡眠的发生机制25第25页/共51页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主要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有关。还与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递质也有关系。 26第26页/共51页 (二)睡眠的时相 慢波睡眠(SWS):EEG表现同步化慢波时相; 表现: 嗅、视、听、触等感觉减退; 骨骼肌活动 / 肌紧张减弱; 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改变:血压下 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 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变慢、胃 液分泌增多、唾液减少、发汗功能增强 等;27第27页/共51页 快波睡眠(FWS)/ 异相睡

17、眠/ 快速眼球运动 (REM)睡眠:EEG表现去同步化快波时相; 表现: 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骨骼肌反射和 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 弛; 间断性阵发性发作:眼球的快速运动 、部分躯体抽动、血压升高、心率加 快、呼吸快而不规则等;28第28页/共51页 睡眠的过程:慢波睡眠(80-120分)-快波睡眠 (20-30分)-慢波睡眠,反复4-5次。 特点: 在睡眠的后期快波睡眠的时间逐渐延 长; 成人从慢波和快波睡眠中均能转为觉 醒状态,但从觉醒状态只能进入慢波 睡眠; 快波睡眠中往往做梦; 29第29页/共51页 (三)睡眠的发生机制 脑干的尾端有一个引起睡眠的上行抑制系 统,与上行激动

18、系统相互拮抗,抑制上行激动 系统的活动来完成。可能与5-羟色胺、去甲肾 上腺素等有关。30第30页/共51页 三、学习和记忆 学习学习(learning):):人和动物人和动物依赖于依赖于经验来经验来改变改变自自 身行为以身行为以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的神经活动过程。 记忆记忆(memory):):将将学到学到的信息进行的信息进行储存储存和和“读出读出” 的神经活动过程。的神经活动过程。 31第31页/共51页(一一) 学习的型式学习的型式 1. 非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nonassociactive learning)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需要形成某种明确联系不需要

19、形成某种明确联系。 如;突触活动的习惯化和敏感化。如;突触活动的习惯化和敏感化。 2. 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associactive learning) 在时间上很近的在时间上很近的两个事件地重复发生两个事件地重复发生,最后,最后 在脑内逐渐形成联系的方式。在脑内逐渐形成联系的方式。 如;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如;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32第32页/共51页(二)条件反射(二)条件反射1. 经典的条件反谢:经典的条件反谢: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相关相关刺激,如引起唾刺激,如引起唾 液分泌的食物。液分泌的食物。 无关刺激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无关无关的刺

20、激,如引起唾的刺激,如引起唾 液分泌无关的铃声。液分泌无关的铃声。 强化强化: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时间上的结合,的结合, 是产生条件反射产生的基础。是产生条件反射产生的基础。 33第33页/共51页2. 操作式条件反谢: 给动物一定的刺激后,使动物先执行某 种反应后形成的条件反射。 趋向性条件反射:对奖励性刺激作 出的条件反射。 回避性条件反射:对惩罚性刺激作 出的条件反射。 34第34页/共51页 非条件反射和 条件反射物种共有多为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各级中枢均可完成 刺激性质为非条件刺激 反射弧较简单、 固定、数量有限 先天就有, 无需后天训练非条件反射 条件

21、反射在非条件反射基础 上经后天训练获得反射弧较复杂、 易变、数量无限刺激性质为条件刺激需要高级中枢参与能更高度地精确适应 内外环境的变化个体特有35第35页/共51页3. 人类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人类的条件反射也可用上述方法建立,但 又能用人类特有的语词性条件刺激(第二信号 )建立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具体的现实性的刺激; 第二信号:语词性刺激; 36第36页/共51页(三)记忆的形式 1根据记忆的储存和回忆方式分类: (1)陈述性记忆: 与觉知和意识有关。依赖于海马、内 侧颞叶和其他脑区的滞留时间。 情景式记忆: 可以陈述记忆中的场面 语义式记忆: 可以陈述记忆中的文字和语言 (2)

22、非陈述性记忆:与知觉和意识无关,与海马无关. 如,某些技巧行动作、习惯性行为、条件反射等 2以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分类: (1)短时程记忆: 几秒到几分钟,如打电话时的拨号 (2)中时程记忆: 几分钟到几天; (3)长时程记忆: 永久,如自己的姓名等。 37第37页/共51页(四)人类的记忆过程 人类的记忆过程可以细分成四个分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 感觉性记忆持续时间小于1秒第一级记忆持续时间数秒第二级记忆持续时间数分-数年第三级记忆持续时间永久(?)激素运用短 时 性 记 忆长 时 性 记 忆信息流中断遗忘消退和熄灭遗忘新的替代旧的遗忘前活动性和后活动性干扰可

23、能不遗忘38第38页/共51页 (五)遗忘(amnesia) 遗忘是指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识的能力。 机制:1 . 条件反射的消退抑制; 2 . 后来信息的干扰; 临床上将疾病情况下发生的遗忘称为记忆障碍, 分类:顺行性遗忘: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多见于 慢性洒精中毒 逆行性遗忘: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一段 时间内的经历,多见于脑震荡。 39第39页/共51页(五)学习和记忆的机制(五)学习和记忆的机制1 1学习和记忆脑功能定位的研究学习和记忆脑功能定位的研究2 2神经生理学机制神经生理学机制 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与感觉性(与感觉性记忆有关)记忆有关) 神经元环路的

24、连续活动神经元环路的连续活动(与第一(与第一级记忆及与第一级记忆转入第二级级记忆及与第一级记忆转入第二级记忆有关)记忆有关)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传递的可塑性40第40页/共51页41第41页/共51页2 2 神经生物化学机制神经生物化学机制 脑内蛋白质合成脑内蛋白质合成(与第二级记忆(与第二级记忆 有关)有关) 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 记忆记忆Ach,NE,GABA,VPAch,NE,GABA,VP 记忆记忆ENKENK3 3 神经解剖学机制神经解剖学机制 突触面积和数目,新突触联系的建突触面积和数目,新突触联系的建 立立(与第三级记忆有关)(与第三级记忆有关)42第42页/共51页4

25、3第43页/共51页四、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四、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一)优势半球和皮层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一)优势半球和皮层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 优势半球优势半球:右手得力人的语言活动中枢主要在:右手得力人的语言活动中枢主要在 左侧大脑皮层左侧大脑皮层(二)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二)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三)大脑皮层的其他认知功能(三)大脑皮层的其他认知功能(四)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四)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44第44页/共51页(二)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二)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类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人类语言功能是人类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人类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损伤,可以导致特有的语言大

26、脑皮层一定区域的损伤,可以导致特有的语言功能障碍。功能障碍。1、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 中央前回底部中央前回底部前方(前方(Broca三角三角区区S)受损,此患受损,此患者可看懂文字,听者可看懂文字,听懂讲话,但不能说懂讲话,但不能说话,不能用语词来话,不能用语词来进行口头表达。进行口头表达。45第45页/共51页2、失写症失写症 若额中回后部接若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的手部代近中央前回的手部代表区(表区(W)受损,患受损,患者可听懂讲话,看懂者可听懂讲话,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文字,也会说话,手的活动功能正常,但的活动功能正常,但不会书写、绘画。不会书写、绘画。3、感觉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若颞上回后部(:若颞上回后部(H)受损,患受损,患 者可讲话、书写、看懂文字,也能听到别人发声,者可讲话、书写、看懂文字,也能听到别人发声,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46第46页/共51页4、失读症失读症:若角回(:若角回(V)受损,则患者看不懂文受损,则患者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但他的视觉和其他语言功能(书写、字的含义,但他的视觉和其他语言功能(书写、说话、听懂等)均健全。说话、听懂等)均健全。47第47页/共51页 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