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论文_第1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论文_第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论文_第3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是有效文化 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 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 条件。长期以来,学校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 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 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因此,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 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 促进社会的进步。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校教育中学生生正处在生长 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 富而深刻的感受

2、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 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困惑茫然, 不知所措。这一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使得个体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 重要。尤其在此时,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 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 构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机。因此学校,教师应适时适宜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宣传与教育, 化 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目标, 培养和造 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一、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 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

3、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 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 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 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 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1.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 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 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 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1. 2情绪和情感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 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 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

4、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1. 3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能力的差异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 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 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因素对他们 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 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2 1 营造优美的校园 环境正如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学校就成了中学生的第二家, 学生 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舒适、文明的校园环

5、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 的良好心理影响。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活动。例如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名著, 写读书笔记, 制作精 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活动。校园里书画长廊、 名人警句、 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 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园里鲜花绿叶的点缀, 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不会 给学生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 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自觉地形 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2 2 创设育人情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中学生心 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 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 良好的行 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 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为

6、一定 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口头上的说教, 更应该创设各 种情境,在情境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 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环保型的果皮箱, 花坛内 竖起木板并且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这样学生看了,就 不再忍心乱扔果皮纸屑、随意践踏草坪了2 3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将心理健康的内容 融如学科教学之中, 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 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 都是对学生 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

7、织好对学生产生 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中受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及易受到伤害的、 及其脆 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 个脑袋,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 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教师应和谐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 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另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的教学,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三、总结语总之,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我们教师共同运 用心理健康教育这把科学的钥匙去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 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